Tesla 全新入門車款採用類似 Cybertruck 的設計風格,身形更具侵略感。 2020年推出的1.3版本,最大馬力為100匹,對追求穩打穩紮的女生新手司機來說都算夠用;嫌少的話,1.5 RS版本的馬力則多30匹。 日系車Honda Jazz車身小巧,擁有流線型車身,多年來一直受新牌人士歡迎。 作為日常代步入門車款之一,Honda 入門車 Jazz 價位大約十多萬起,Jazz值得給予超高CP值:體積細、內櫳實用、慳油,而且保養費便宜。 Jazz在坊間都有大量改裝配件,想嘗試「玩車」的女生可作入手新嘗試。
此外部分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亦有在車內外安裝閉路電視,但該等車輛的駕駛室螢幕則不會顯示上層潛望鏡畫面,而會顯示下車區域情況。 從前巴士車廂出入口設計相當簡陋,不設閘門;不過,當時香港人口不多,加上巴士車速也不高,對乘客影響不大。 自1950年代起,香港人口急速膨脹,對巴士服務需求亦不斷上升,巴士上落車門皆裝有鐵閘,以確保乘客安全。
入門車: 電動車推薦2023|13. KIA Soul EV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入門車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不少人買車時為方便都會委託車行或經紀辦理車保投保事宜,不過為清楚了解自己應得的保障,還是強烈建議各位車主/準車主親力親為去比較及選擇合適的車保計劃!
155c.c.與一般白牌速克達排氣量相近的水冷引擎,因為用上了YAMAHA引以為傲的Blue Core節能舒適科技,在油耗表現和引擎震動的抑制表現都相當出色。 11.8萬的售價比起高階水冷速克達也沒貴上多少,不失為入門檔車世界的好選擇。 入門車2025 全新可選配的E-ACTIVE 入門車2025 BODY CONTROL,投入最具創意及高智能懸掛系統技術。 4種駕駛模式配合不同需要;Curve駕駛模式令座駕主動向彎道傾斜,以減低橫向力及顯著提升駕駛舒適度及動能;Comfort駕駛模式連ROAD SURFACE SCAN連立體攝像機可以檢測座駕的前方路面,啟動懸吊柱以減低當座駕駛經起伏不平路面時所產生的震動。 本田Honda Cr-v 2022不但換上全新底盤平台和採用嶄新的內外觀設計造型,車室空間也加大,並搭載最新Honda Sensing智能安全系統,車輛轉向手感亦輕盈,大大提升駕駛感覺。 全新的Cr-v在燈組部分更導入自動開關連光線水平調校全LED頭燈、前置LED霧燈及LED尾燈,是既時尚又舒適的家庭七人車款。
入門車: 香港新聞環境巨變,學者李立峯:記者風險增,堅持為報答
空間方面家用都算交足功課,除後排中間地板突起影響舒適外無其他硬傷。 現時香港出售的Model 3有3個規格,價格由43萬起跳,你可按驅動系統及續航力表現等性能,抉擇是否要升級。 提提你,Tesla Model 3於香港都非常搶手,財政充裕的絕對可考慮。 KIA Morning 系列加上非常慳油,廠方指100公里只需5.4公升汽油,平均每公里9毫,對要求不高又精打細算的用家而言,在市區代步已經綽綽有餘。 基本型號加多$2萬,就可升級至外觀好動的Sport GT,有齊全套車身包圍。
儘管bZ4X定位為家庭用SUV,但其車身造型卻充滿了科幻感,線條簡潔俐落,稜角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四驅版本配備了x mode行車模式,有助於車輛在不同地形上行駛,提升越野性能。 QC是Benz平治首款量產電動車車款,也是品牌的旗艦級電動SUV,它採用了經過大幅改動的GLC底盤,打造出一款既豪華又實用的電動車。 EQC的駕駛體驗與傳統汽油車極為接近,行駛過程四平八穩,特別適合那些追求類似汽油車駕駛感受的司機。 近幾年引爆白牌檔車市場的SUZUKI GSX-R150「小阿魯」,帥氣的整流罩外型、低趴的騎乘姿勢、高C/P值的豐富配備,都讓他成為不少喜愛跑車外型的檔車新手人生中第一台跑車。
入門車: 大改款 BMW 5 系列首度在台現身!搶先一睹 i5 純電房車豪華風采
其他設備如皮軚環、前座乘客位下方抽屜、ISOFIX 兒童座椅扣、Auto Hold 車輛靜止功能裝置、胎壓偵測警示系統、防二次意外碰撞預煞系統和 9 個安全氣袋(包括雙前座、駕駛座膝部及全車雙側氣簾)都在這部 Team 身上找到。 單純代步車來計,歐洲入門小車的安全設備都是很充足,單單在安全氣袋方面,都比日本車有優勢。 巴士行駛時,駕駛室螢幕會顯示上層潛望鏡畫面;下車門打開時顯示下車區域情況;倒車時則切換至安裝在車尾的鏡頭,讓車長查察車後環境。
- 為令家人坐得安心,動力響應都變得很“居家”,即使全力加速家人亦都安然不覺。
- 由70年代至今,無數的騎士都是騎CB長大的,最為車迷津津樂道肯定是CB400 FOUR,至今在街道上仍隨處可見。
- 至於燃油車型預計首波僅提供 520i Luxury 單一選擇,接單價則為 293 萬元。
- 來自韓國的汽車品牌Kia,今次推出的電動車EV6分為58kWh標準版、77.4kWh長距離版。
身為CUV(Crossover Sport Utility Vehicle)的IONIQ 5,車身非常大足足3米軸距(車身4,635 x 1,890 x 1,605mm),坐上車後無論前座或後座都非常寬闊。 加上前座有電動模式,一撳就可以自動拉後躺下,無論充電或停車等候時休息都幾嘆。 入門車2025 車架是用了專門為電動車設計的E-GMP底盤,因此車身就冇因為油改電的車架一貫車底較高的問題,上落車不會太高,或後座座椅都不會太矮而坐得頗舒服。 如果車主本身屬走低調實用的路線,不妨選擇Nissan Leaf,第2代Leaf 採用駕駛者導向的分區概念,並且導入數位儀表、7 吋中控螢幕等增添科技感,並可支援導航及Apple CarPlay等功能。
入門車: 限時優惠降價達 10 萬元!Subaru 性能雙雄、跨界旗艦休旅聯手搶市
現時所有專營巴士都在車門附近的車廂通道劃上一條黃色粗線,標示乘客可以站立的界限,附近亦會有警告標語(如現時九巴、龍運「勿站越黃線」(Stand behind the yellow 入門車2025 line)[3]及「勿站近車門」(Stand clear of door)[4]標語)。 一般上車門和駕駛室附近不可站立,目的是保障車長駕駛時,視線不受阻礙(惟頂閘時仍經常有乘客站出線外)。 當時巴士上除有司機與拉閘員各一外,還有另一名售票員,負責在車上依照乘客路程逐一收費,防止他們「逃票」。
入門車: Toyota Crown Sport 日本正式開賣
方向盤上設有高精度定位系統,讓你在行駛過程中更加精準掌控車輛。 此外,12.3吋的Audi Virtual Cockpit數碼儀表組合為你提供了清晰直觀的各項信息展示。 此外,Nissan ProPILOT駕駛輔助系統也是LEAF的一大特色,它可以提供車道保持輔助、前車跟車輛距離控制以及盲點警報等功能,讓駕駛更加便捷、安全。 當然,如果你對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考慮更進一級的EQA 350。 EQA 350改為四驅操控,馬力、續航力以及其他性能都更勝一籌,讓你在駕駛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和自信。 首先,這款車配備了自動駕駛系統,讓駕駛更加輕鬆自如,無論是長途旅行還是日常通勤,都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
入門車: 入門代步車選擇越來越少!60 萬以下只剩 9 款車可買
與車窗玻璃一樣,車門玻璃亦須按法例要求符合歐洲經濟委員會規例(ECE 43)的相關要求,通過球體撞擊測試(即玻璃能承受227克的硬物從2.5米的高度墜下撞擊而不會碎裂)及碎裂測試(即玻璃在碎裂後會粉碎成小塊而碎片不會有刀邊狀)。 從外媒《TopElectricSUV》釋出的預想圖來看,bZ1X 為求實用性而改採四門設定,且在與 Agyo X 都會掀背極為相似的跨界外型之中,融入 bZ 家族化特徵,藉此強調純電身分,而受惠於電動車特性,車內空間應該也有不俗表現。 今年 5 月 BMW 推出新一代 5 系列(原廠代號 G60),同時 i5 電動車一併亮相,但實用性更高的旅行車款則尚未問世,近日專利圖曝光,車頭雖與房車相同,但 B 柱之後拉長的身形、圓潤的車尾以及新式樣尾燈組,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入門車: 日本見「經典戰駒」忍不住停留賞車 老婆潑冷水:國產車有什麼好拍的
九巴於2016年接連發生多宗乘客撞擊車門玻璃後碎裂事故,為防止同類事件發生,運輸署與專營巴士公司在事後檢查與涉事巴士行走相同路線的巴士之車門操作、玻璃有否裂痕等,以及228部同型號的巴士,結果並無發現問題。 九巴在1990年代中期,於利蘭勝利二型試驗安裝落車門閉路電視,以加強下車乘客的安全,當時鏡頭安裝在車身。 落車門兩側的轉動軸不可當作扶手,部分車型的車門轉動軸加設了保護罩及告示,防止乘客觸及。 落車門旁邊設有凸鏡,並裝上落車鐘信號燈,車長可透過反射鏡觀看落車情況。
入門車: 持有Lexus NX卻積欠3萬元罰單及勞保費? 車主愛車遭查封立刻籌錢繳清
官方就指EQE與E-Class沒有關係,甚至比E-Class更加sporty及高科技感。 包括12.3吋 OLED 數碼儀錶板 入門車 入門車2025 以及12.8吋中控台屏幕,與以往的傳統的E-Class很不同。 另外,車身亦比E-Class更大:車身全長達4.946m、闊2.103m,而軸距都長達3.12m,無論內外都比E-Class更寬闊。 性能方面,它擁有292ps馬力、565Nm 峰值扭力,0-100km/h加速只需6.4s,比起入門版E-Class馬力高出很多。 首先,E-tron quattro的車廂空間相當寬敞,無論是前排還是後排,都能為乘客提供舒適的乘坐體驗。
入門車: Tesla 全新 80 萬有找入門車最快明年登場!預測外型全車線條分明
車長可在駕駛室扭動或按下門掣,控制車門開關,亦可以利用安裝在巴士車身近車門的扭動式或按壓式門掣操作車門開關。 1980年代,中巴和九巴分別引入12米三軸巴士,部份巴士採用三車門設計,設有兩道落車門,配合水塘位以加大載客量及方便大量乘客同時下車。 不過,三車門設計沒有延續到往後大行其道的雙層空調巴士,各款空調巴士的落車門向來較上車門寬闊。
入門車: 電動車推薦2023|7. Nissan LEAF
7人純電動車一直以來市場選擇不多,不是Tesla Model X便是 NISSAN e-NV200,前者身價至少一百萬、後者又只是一台MPV,非人人喜歡。 Mercedes-Benz推出7人SUV純電動車EQB,開價52.9萬(一換一售價)。 單看EQB的外表幾乎同GLB同出一轍,因為都是用汽油版相同底盤及車架設計,大家就不要想新車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入門車: 全新 Toyota 純電小休旅預想曝光!起價不到台幣 50 萬鎖定入門市場
BMW X系列一直深受歡迎,X5是性價比之選,包括直列6汽缸、扭力增強等,座位增加至7座,行車操控性更高、更安全。 另外設有多項智能設計,例如i Drive Controller全電子虛擬座艙,電動開關車尾門等,令BMW SUV的行車體驗比以往更好。 平治GLB系列屬於輕巧型的SUV七人車,有GLB 250 4Matic及AMG GLB 35 4Matic兩個款式可供選擇。
入門車: BMW 新一代 5 系列最實用車型即將登場!專利圖曝光車尾燈組更銳利
至於內裝部分,採用結合12.3吋數位儀表與14.9吋觸控螢幕的一體式曲面螢幕配置,並導入iDrive 8.5車載系統提升科技內涵,再透過環繞光幕飾板、水晶中控套件及B&W音響系統,營造出向品牌旗艦7系列看齊的豪華氛圍。 這車正是去年推出e-tron 55 quattro的「細電版本」,電池容量由95kWh 調整至 入門車2025 71kWh,0-100km/h加速力為6.8秒,馬力為308ps、峰值扭力 540Nm(最高車速 190km/h),如此大的車身馬力還算不錯。 新車一換一售價為$699,800,比起不少同級Audi SUV而言售價親民得多,如Audi Q8,340ps售價近90萬,似乎電動車比汽油車更抵買。 在安全輔助駕駛系統方面,EV6基本版配備了智能巡航、前方防撞以及線道保持功能,提升行車安全。 而Deluxe或GT-Line版本則進一步增加了360度鏡頭、後方車流感應系統以及配備兩個盲點鏡頭,讓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控周圍環境。 BMW iX是寶馬品牌的純電旗艦型號SAV(運動型多功能汽車,即SUV),這款四門跑車長度接近五米,展現出強烈的氣勢。
然而GV300S Aquila採用接近正方比的汽缸(缸徑x衝程58 mm x 入門車 56 mm),低、中及高轉表現較平均,看來廠方希望車子更實用,可以兼顧橫街窄巷及高速公路需要。 296cc水冷四衝程60°V-2氣缸SOHC 8汽門引擎,最大馬力30ps/8,500rpm,最大扭力2.61kg-m/6,500rpm。 比如「我是馬克」掌握了上班族的共感,是有機會再做更深度的亞洲溝通,宇宙喵Kuroro則掌握了日本畫風跟世界觀題材要素,喵星人視角加上宇宙搜查探險。 因此藉由這三方的經驗分享,提供品牌聯名的相互影響效益,期盼提供台灣角色IP從業者未來能激發更多合作的想像。
入門車: 車門系統品牌
BMW THE i4是品牌全新首創的純電四門跑車,BMW THE i4分別推出了兩個版本: BMW i4 eDrive40和BMW i4 M50 ,前者採用後輪驅動,後者則採用四輪驅動。 兩款電動車都擁有530匹馬力以及590公里的可行駛距離,再配合全新BMW自家研發iDrive 8.0系統,12.3吋儀錶板以及14.9吋中控台螢幕組成一體式曲面螢幕。 此外,廠方已為新款HONDA CBR250RR預備了快速電子轉檔器,包括升檔及拖波功能,但是要額外購買,而舊款HONDA CBR250RR沒法使用。
入門車: 相關條目
其他規格方面,iX3擁有286ps馬力、300Nm峰值扭力,加速力0-100km只需6.8秒(最高車速180km/h),跟很多同級對手相若。 新車同X3配備幾乎相同,但其實相當豪華,例如多功能真皮軚環、12.3吋中控台及電子儀錶板、Vernasca真皮運動座椅、手機無線充電、特大天窗、前後座恆溫冷氣等等,一入車便很有「寶馬」豪華感覺。 另外iX3標準配備主動式懸掛系統 (Adaptive Suspension),吸震筒會根據路面及駕駛情況而自動調節,提升懸掛系統適應不同路況。 AWD全時四輪傳動系統,只需4.8秒即可完成0至100km/h加速,並可提供400hp最大馬力與71kgm瞬間最高扭力輸出,對於香港的用車來說其實已經非常足夠。 MERCEDES-BENZ EQA車內主要配置雙液晶螢幕和MBUX多媒體系統,其他像是方向盤、冷氣出風口的設計也和GLA保持一致。 電池容量為66.5kWh,最大輸出190匹馬力,最大扭力375Nm,0-100km/h加速8.9秒,摩打運作噪音比引擎小,使用100kW DC快速充電器,30分鐘就可以為EQA充滿電。
MoneyHero提供網上汽車保險即時報價,只需輸入簡單資料,大部分車款均可即時索取保費報價。 經本網投保更可享折扣優惠,整個過程僅簡單幾步就能完成投保,非常方便。 作為最暢銷揭背車,Ractis對於家庭使用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家人用得舒心,坐得安心是最大宗旨。 入門車2025 不對稱車門在乘客側使用趟門,開口高度1250mm,闊度1020mm,地台高度僅300mm,這樣設計令家裡的長者及兒童上落車難度降至最低,非常貼心,車內多達19個儲物,滿足各個家庭成員儲物需要。 為令家人坐得安心,動力響應都變得很“居家”,即使全力加速家人亦都安然不覺。 Ractis完全為家庭而妥協,所有設計都為家人坐得更好,若果需要全心照顧家人,Ractis絕對系你不二之選。
入門車: 新手入門車款5. Mini Clubman Salt Edition 英倫血統成女生Dream Car
駕駛方面更加無需擔心,雖然匹數不大,但勝在夠輕同波箱醒目,動力暢快之余亦非常平順,百公裡油耗4.8L/km,實屬慳家抵玩之選。 福士出名是為人民服務,論造型,T-Cross外觀得體,和同廠其他SUV系列一個模樣,不會被輕易看出是入門車款。 1公升的小引擎卻能在Turbo的加持下提供到115PS的馬力,算是非常理想。
入門車: 電動車推薦2023|5. BMW THE i4
但沒想到CB190R的原裝胎有不俗的咬地力,這是有點意外的,讓編者不論在雙騎或單騎轉彎時,無須步步為營。 Hyundai IONIQ 5參照70年代同廠量產型號Pony的破格思維,車身大玩稜角線條設計、HATCHBACK車身、車頭的瀑布線條LED燈,最欣賞車尾燈大玩PIXEL點陣設計,有點復古味亦感覺十足未來感。 入門車 Bobber風格始創於上世紀30年代的改裝手法,目標是簡約,所以改裝師削走多餘部件,好像前泥擋,並採用細小油缸及升高軑把,使車子在電單車比賽中更輕盈。 時至今日,Bobber不再簡約,但仍然保留肥仔式的細油缸及高軑把傳統,並且採用肥大輪胎及長管形排氣管。 入門車2025 事實上,Bobber比使用電鍍的Chopper文化早30年出現。 Kia Picanto 及 Luxgen S3 則是在這 60 萬以下,都配備至少 6 氣囊及 ESC。
入門車: 電動車推薦2023|1. Tesla Model 3
RS e-tron GT是Audi e-tron quattro的進階版,擁有更強大的馬力表現。 車身設計充分考慮了空氣力學原理,採用流線型造型,不僅提升了行駛效率,還增添了時尚感。 此外,這款車的獨特車尾擾流器能夠根據駕駛情況伸展成兩種形態,旨在平衡舒適性和操控性,讓駕駛體驗更加完美。 而全景天幕車頂玻璃則是Model Y的一大特色,這個巧妙的設計讓車內充滿自然光線,同時也為乘客提供了更加開闊的視野,讓你感受到與大自然的融合。
入門車: 新手入門車款6. Volvo XC40 Momentum 豪華小型SUV!
三排座布局加上變化多端的座椅,使得車內空間無多余浪費,而車內布滿各式格仔一家人用品都得到安置。 另外雙趟門設計加低地台,乘客上落車都非常方便,油耗20.2KM/L,在同級中都可圈可點,作為一台豐田車,入手之後無需投入過多精力打理,實屬新手實惠之選。 Audi指e-tron使用了最新研的發高回收動力系統,據知可以回收高達7成電量,相信真實續航力唔會差太遠。 記者今次試駕就由葵涌八號貨櫃碼頭出發,沿北大嶼山公路出發去東涌,最後再折返葵涌。 全程大約行走62km,最後發現只需要用23-24kWh/100km,粗略計算要走300km亦沒有多大問題。 寶馬BMW iX3就只返一個版本,就是iX3 M Sport Edition,其實新車是由X3油改電版本,因此無論車身大細(4734 x 2138 x 1668mm)、軸距(2864mm)、內籠,就連軚盤、中控台、波棍等都幾乎同X3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