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懲教制度對改造罪犯、協助他們更生和社區教育均越來越重視,經過多年的發展,備受國際推許。 懲教署特為各類在囚人士,包括年輕犯人、吸毒者、初犯和積犯,制訂了多項周詳的更生計劃。 懲教署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鄺綺華稱,喜靈洲戒毒所的在囚人士擁有獨特的治療需要。 喜靈洲戒毒所2025 他們不單呈現違法行為和吸毒問題,當中大部分擁有較長毒齡,較多失敗經歷,缺乏自信和面對複雜的心理和家庭問題,治療需要較大。 揉合靜觀訓練的心理治療有助他們及早覺察高危因素例如負面情緒和心癮的出現,從而學習更有效的技巧應付日常困難,達到預防重染的效果。 鄺又稱,靜觀是不加批判地留心接納當下身體、思想和情緒。
- 懲教署今日(3日)表示,位於懲教署喜靈洲戒毒所的首個男性在囚人士靜觀戒毒心理治療中心「嘗靜坊」今日正式啟用。
- 而為新入職懲教主任所設的「懲教管理專業文憑(懲教主任)」則再進一步於 2021 年成功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為「資歷架構」職業界別第五級別課程,與學術界別的學士學位屬同一級別。
- 「噹……噹……」上身赤膊的男生走向鐘鈴連續搖擺了數下,示意午飯快要開始。
- 懲教署將白沙灣懲教所設定為「無煙懲教設施」,只收押不吸煙成年在囚人士。
- 官腔式介紹過喜靈洲,於剎那之言,本島有太多敏感設施,基本上不能自由行動,甚至部份建築更不准拍照,於觀光而言,除了深入了解戒毒所及懲教所之環境及運作外,沒有值有到訪的理由。
- 政府后来于喜灵洲设置戒毒所,于痳疯病院关闭后投入服务,收容784个男性成年吸毒者,提供戒毒康复治疗。
自二零二零年開始,心理服務組在受訓職員的課程中加入「建立抗逆力」的元素,並把相關的小技巧上載到網上平台供職員於工餘收看,以鞏固職員的心理健康來應對工作上的各項挑戰。 在年內監管期滿的男性受監管者有 624 人,女性受監管者有 102 人;而在同年年底仍接受監管的男性受監管者有 882 人,女性受監管者則有 153 人。 懲教署亦為成年在囚人士提供自願釋前職業訓練,包括全日制及部分時間制的職業訓練課程。 此外,被定罪的成年在囚人士透過參與工業生產,可獲得行業的技能訓練。
喜靈洲戒毒所: 戒毒 ()—
吸毒者常常慣性以毒品逃避問題及負面情緒,藉着透過不同靜觀訓練,包括靜觀呼吸、靜觀伸展和身體掃描,可以提升他們的專注力和觀察力,並學習接納內在經驗,從而能平靜地作出明智選擇,遠離依賴毒品的生活。 )係香港懲教署轄下嘅一間戒毒所,位於喜靈洲,1975年投入服務,收容喺《戒毒所條例》接受戒毒同康復治療嘅男性成年吸毒嘅人。 島上設有四所懲教設施(包括喜靈洲懲教所、喜靈洲戒毒所、勵新懲教所和勵顧懲教所,合共提供1640個收容額,及為職位需要而設的部門宿舍和職員餐廳),以及基本公用設施。
- 但碍于民众对痳疯病的惧怕,岛上即使风光明媚,游人不多。
- 為在囚人士的身心健康着想,懲教署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行反吸煙措施,通過教育、宣傳、輔導及戒煙課程等不同層面的工作,向在囚人士推廣無煙文化。
- 「更生速遞」是為小學生度身訂造的一項社區教育活動,透過電子遊戲和新興運動躲避盤,以加強向小學生推廣國家安全、國民教育、防罪、禁毒及助更生的信息。
- 島上設有四所懲教設施(包括喜靈洲懲教所、喜靈洲戒毒所、勵新懲教所和勵顧懲教所,合共提供1640個收容額,及為職位需要而設的部門宿舍和職員餐廳),以及基本公用設施。
- 1951年,国际痳疯救济会香港分会于岛上创办喜灵洲痳疯病院,可容纳病人500名,岛上沿岸排列着收容患者的石砖屋。
- 宗教服務:宗教服務由一名全職專職教士策劃及提供,並獲得多名自願作探訪及主持禮拜的義務專職教士協助。
同年,懲教署在原為勵顧羈留中心的用地增設喜靈洲戒毒所附屬中心,收容女性成年吸毒者,該附屬中心在2010年更名為勵顧懲教所,是為香港法例第244G章的《戒毒所(勵顧懲教所)令》指定的戒毒所。 教育講座提供香港刑事司法體系和懲教署羈管及更生計劃的基本資料。 「面晤在囚人士計劃」安排青少年學生參觀懲教院所,並與在囚人士面對面交流,強化滅罪信息。
喜靈洲戒毒所: 航線資訊
除了早晚的靈修,還有讀經、傳道人分享,每天至少有五小時的課節與信仰有關。 宗教服務:宗教服務由一名全職專職教士策劃及提供,並獲得多名自願作探訪及主持禮拜的義務專職教士協助。 不少其他宗教的志願人士及更生協作夥伴亦在懲教院所內提供各類靈修及社會服務。 懲教署多年來透過各種活動,包括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助更生宣傳活動、在囚人士感恩月、非政府機構論壇及懲教更生義工團義工頒獎禮等,讓市民大眾明白社會的接納及參與對在囚人士至為重要。 懲教更生義工團舉辦多項活動,務求切合在囚人士的更生需要。 義工團共有一百多名活躍義工,在懲教院所舉辦語文、電腦等研習班及其他文化興趣活動,讓在囚人士可以因應自己的需要而自由參與。
無論戒毒所,還是監倉,雷志江覺得這些只是「過冷河」的地方。 縱使入獄五次,但每次出來又再吸毒,就像沒有結果的追逐戰。 「『招』『職』創未來」計劃:懲教署於二零二二年十月底為在囚人士創造「一條龍」培訓及工作發展機會,以鼓勵他們及早規劃人生,發揮所長,為社會作出貢獻。 中途宿舍可協助受監管者在離開懲教院所後,逐步適應社會生活。 戒毒治療:懲教署施行強迫戒毒計劃,為已定罪的吸毒者提供治療。 喜靈洲戒毒所收納成年男性戒毒者,而勵新懲教所則收納成年及年輕男性戒毒者。
喜靈洲戒毒所: 戒毒所—
現時位於喜靈洲西北角的碼頭,提供經坪洲往中環的有限度渡輪服務。 職員講解了囚犯的日常生活,還有可以報讀以助更生的課程,亦展示了喜靈洲的特產︰玻璃纖維製品。 原來在街邊看見的垃圾桶,都是出自喜靈洲囚犯的手,現今他們正試驗新的設計,透明的垃圾桶,混有用膠樽蓋打碎的膠粒,成果如何,倒要看相關部門能否接受,將來也許能在街上看見。 監房內的碌架床,比起山屋,人與人之間有更多的空間與距離,惟洗手間設在房內。 參觀過後,時間也差不多,走得慢一點的人會被囚車押送至碼頭,我們則未能享有此種體驗,沿路步回至碼頭,已見囚犯漸漸回復他們的日常。
喜靈洲戒毒所: 香港大嶼山芝麻灣的私立戒毒中學 / 维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书
騷亂最後在翌日凌晨才結束,造成13名越籍犯人及20名本地犯人受傷,另有24名懲教署職員及8名警察受傷,54名犯人事後也被控暴動等不同罪名,戒毒所內越籍人囚倉及多處營房亦遭破壞,署方需花費1,200萬港元修復。 懲教署其後成立調查委員會,並在同年11月提出27項建議,包括對部分職員作紀律處分及予以警告,並將涉事犯人隔離囚禁及加強戒毒所保安。 喜 靈 洲 戒 毒 所 ( 附 屬 中 心 ) 在2010 年2 月25 日 更 名 喜靈洲戒毒所2025 為 勵 顧 懲 … 政府后来于喜灵洲设置戒毒所,于痳疯病院关闭后投入服务,收容784个男性成年吸毒者,提供戒毒康复治疗。 其后戒毒所增设附属中心,收容276个女性成年及年轻吸毒者。
喜靈洲戒毒所: 戒毒所
喜靈洲痲瘋病院是香港昔日一所痲瘋病院,位於離島區喜靈洲,於1951年由國際痲瘋救濟會香港分會創辦。 由於香港市民對痲瘋病的懼怕,故此往日極少遊人前往喜靈洲。 1975年,隨著痲瘋病不再在香港流行,喜靈洲痲瘋病院正式關閉,而該院亦移交懲教署管理,改建為喜靈洲戒毒所。. 喜靈洲(英文:Hei Ling Chau或者Hayling Chau),原名尼姑洲(Niku Chau),係香港一島。
喜靈洲戒毒所: 服務時間
一名從喜靈洲戒毒所獲釋不久、有藏毒案底的中年漢涉前年8月闖入深水埗一個劏房單位,奪去廚房的剪刀刺傷一對父子及兩名小童。 中年漢原被控四項有意圖而傷人罪,今(22日)於高等法院改認四項刑責較輕的傷人罪,判囚50個月。 法官指出,本案的事主未受到永久傷害,實屬幸運,考慮到被告擅闖民居刺傷陌生人和幼童,法庭要對這種暴力行徑判以具阻嚇力刑罰。 懲教長跑隊領隊、總懲教主任張樹仁表示,跑隊平均年齡為34歲,50名常規隊員中,34人將參與渣馬。 他指已退休的懲教署署長郭亮明也曾是長跑隊員,隊員來自部隊不同崗位,練跑時會不分階級互相提點,期待透過招募及訓練班,招募年輕隊員,以運動培養堅毅和團結的精神。 24小時在運動場不眠不休地跑是對耐力與意志的挑戰,林家禧更用自身經驗鼓勵在囚人士。
喜靈洲戒毒所: 吸毒被捕 只覺「食得唔夠醒」
因應戒毒者的特別治療需要,懲教署為女性戒毒康復計劃加入靜觀治療元素,並於二零一七年五月在勵顧懲教所設立「嘗靜閣」,首次把靜觀治療揉合於懲教院所的戒毒心理服務。 懲教署更於二零二零年七月在喜靈洲戒毒所啓用首個男性在囚人士靜觀戒毒心理治療中心「嘗靜坊」,把靜觀治療推廣至男性戒毒者以協助他們戒毒。 「健心館--女性個人成長及情緒治療中心」為女性成年在囚人士提供針對女性而設計的系統化心理治療計劃,以幫助她們建立積極的生活。 「好望閣」——男士正向生活中心亦已於二零二零年十月啟用。 中心引入嶄新及切合男士獨特需要的治療元素包括「虛擬實境心理評估及治療工具」、具療效的體育運動及電子遊戲,幫助參與計劃者遠離犯罪陷阱和展開正向生活。
喜靈洲戒毒所: 吸毒漢闖民居奪剪刀刺傷4人判囚50月 (15:
如情況合適,懲教署會安排他們參加職業訓練機構的相關工藝測試,或通過向資歷架構申請參加過往資歷認可計劃,以取得職業技能認可資格。 工業及職業訓練組:懲教署安排已判刑的在囚人士從事有意義的工作,使他們遵循一個有秩序和規律的生活作業模式,從而協助維持監獄穩定。 轄下的工業及職業訓練組秉持更生為本的方針,通過提供職業訓練及工業生產的技能訓練提高在囚人士的就業能力,以協助他們重投社會。
喜靈洲戒毒所: 戒毒 名词 ()—
他指有在囚人士曾經問他「你咁跑唔辛苦咩?」,於是他便以長跑來比喻戒毒,只要不言棄,便會成功。 」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船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若65歲或以上長者或合資格殘疾人士正價船費折半後之優惠票價低於$2.0,則受惠人士只需支付該原來優惠票價。 如60至64歲香港居民的原來全費票價已低於$2.0,受惠人士需支付該原來的全費票價。
喜靈洲戒毒所: 喜靈洲戒毒所
家下島只用來監獄同戒毒所,分別係喜靈洲懲教所、勵新懲教所同喜靈洲戒毒所。 事發在當日晚上7時﹐當時中越犯人再起爭端﹐最後更大打出手﹐懲教署人員出面調停後﹐越南幫已自行返回倉內﹐惟本地幫卻不肯罷休﹐繼續追打越南幫及懲教署人員﹐並有愈來愈多囚犯加入毆鬥暴亂﹐全部本地幫人數400多人集體起哄。 在此之前中越兩幫犯人已素有積怨﹐直到起事前不久本地囚犯指懲教人員處理事件有欠公允﹐囚犯內部分有勢力人士﹐秘密糾黨欲製造事端﹐期間更已開始收集石塊、削尖樹枝及以樹皮製造硬物等作武器。
本地長跑界星級跑手、懲教主任林家禧上月曾在台灣「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比賽中,於24小時不間斷跑出235.2公里,距離相等於沿東鐵綫來回紅磡至羅湖3次多,雖成績較國際標準240公里略低,但已成香港「超馬」紀錄。 :原有唯一往返坪洲及喜靈洲航線,因長期虧蝕而停辦;港九小輪中環至坪洲航線增設特別班次,延伸服務範圍至喜靈洲。 喜靈洲戒毒所2025 陳家健說只有星期日才會播放電影,而新聞則靠導師選取過去一周與民生相關的新聞給學員看。 喜靈洲戒毒所 「可能有些新聞跟他們以往的背景有關,希望他們在這裏沒有雜念。」除了限制資訊接收,島上還一律禁止咖啡、朱古力及汽水等含咖啡因的食物。 40多歲的雷志江曾兩次被判入喜靈洲戒毒所、進出監房五次,多年來難以戒掉的毒癮,一年便在晨曦島戒掉——但他說戒掉的除了毒癮,還有心癮。
喜靈洲戒毒所: 服務申請指引
成年男性在囚人士:懲教署轄下有九間懲教院所專門收納成年男性在囚人士。 荔枝角收押所收押候審的在囚人士及剛被定罪而仍須等候歸類編入適當懲教院所的在囚人士。 1951年,國際痲瘋救濟會香港分會於島上創辦喜靈洲痲瘋病院,可容納病人500名,島上沿岸排列着收容患者的石磚屋。 尼姑洲原居民需遷徙至大嶼山牛牯灣、大白灣、二白灣和長洲等地。 礙於民眾對痲瘋病的懼怕,島上即使再風光明媚,也遊人不多。
香港明愛、香港戒毒會、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和多間福音戒毒機構提供的自願住院戒毒治療康復計劃,旨在滿足自願住院戒毒、康復和重返社會的吸毒者的需要。 由於吸毒者背景不同,需要各異,這些機構發展了一系列使用不同治療模式的戒毒和康復計劃。 懲教署在2017年在收容女性吸毒者的勵顧懲教所設立「嘗靜閣」,鑑於「嘗靜閣」持續獲得受眾和各界普遍認同,懲教署現於喜靈洲戒毒所設立專為男性在囚人士服務的「嘗靜坊」,以推廣和完善戒毒治療計劃。
產品有辦公室家具、職員制服、醫院被服、皮革製品、過濾口罩、玻璃纖維製品,以及基建工程所需的交通標誌、鐵欄杆和路邊石壆等。 在囚人士並為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和消防處提供洗熨服務,為公共圖書館裝訂書籍,也為政府部門提供印刷服務和製造文件夾、信封等。 當晚逾400名香港本地犯人與同囚的越南籍犯人爭執及打鬥,雖然懲教署方面動員30人持籐牌及警棍鎮壓,卻遭本地犯人遷怒並持自製武器追打。 及後更多犯人加入及搗亂,除了在球場追打職員,亦乘亂持石油氣罐佔領監獄辦公室,及到收容越籍人的囚倉縱火,有犯人更企圖越獄。 由於局勢在接近午夜時失控,職員被迫暫時撤離戒毒所,警方在懲教署求助下緊急增援,又派遣機動部隊及施放催淚彈平息場面。
晨光下,群眾異常吵鬧,各種笑聲隱含着種種不敢表露的思緒,猶如面對陌生人一樣強顏歡笑。 路過交椅洲及坪洲,轉入喜靈洲以西的避風塘,不消半小時便來到碼頭。 惩教署现正推行公事探访电子预约系统,供注册用户于惩教署网页预约各惩教设施的公事探访。
促進社區參與:懲教署積極爭取社會支持,促進社區參與在囚人士的更生工作。 在眾多夥伴中,成員包括來自不同界別領袖與專業人士的社區參與助更生委員會,就更生策略(特別是宣傳計劃)向署方提供意見。 懲教署為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半日強制性的資訊科技、工商及服務行業課程。 這些課程理論與實踐並重,有助他們獲釋後接受進一步的職業訓練。 懲教署為青少年及成年在囚人士安排具社會認可及市場導向的多元化職業訓練課程,以提高他們將來的就業能力,有助重返社會。
喜靈洲戒毒所: 香港機場列表
以康復身、心、靈為要旨,島上延續早期簡樸規律的生活模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每早起床後早操、靈修、聚會、早餐之後每人回到自己的崗位:煮食、清潔、維修、耕種;午飯後研讀聖經和運動,自由時間可在海中暢泳、釣魚、踢足球等;晚膳後有唱詩、讀經、祈禱;這種門徒訓練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當年,浪茄灣的戒毒中心因用地使用權問題而長期受皇家空軍侵擾,媒體亦有報導。 喜靈洲戒毒所2025 島上設施如碼頭、水井、軍營屋等都由晨曦會的弟兄們合力興建,而意想不到,當時英軍竟也派遣陸軍入島協助施工。 相關懲教設施可在事先得到懲教署批准或安排後,接受親友和公事探訪。
Operation Dawn
戒毒計劃以紀律及戶外體力活動為基礎,強調工作及治療並重。 14歲起但不足21歲的受訓生在中心的羈留期限由一個月至六個月不等,而21歲起但不足25歲的受訓生,則由三個月至十二個月不等。 而被判入教導所的青少年在囚人士訓練期最短為六個月,最長為三年,獲釋後必須接受為期三年的法定監管。 以上青少年在囚人士須參加一個半日上課和半日接受職業訓練的計劃。
喜靈洲戒毒所: 喜靈洲戒毒所心理治療中心今啟用 助男囚者戒心癮重塑生活
青少年女性在囚人士:勵敬懲教所是一間低度設防院所,用作 14 歲起但不足 21 歲青少年女性在囚人士的收押中心、教導所、戒毒所及監獄。 芝蘭和蕙蘭更生中心根據「更生中心計劃」收納女青少年在囚人士。 懲教署助理署長(更生事務)温明淇表示,今日的開幕禮以「靜觀在喜靈」為題,標誌着為吸毒人士提供心理治療及更生的另一個新方向,署方期望持續發展和優化心理治療以協助戒毒者重過新生。 喜靈洲戒毒所2025 喜靈洲戒毒所 另一方面,因應大量越南船民在越戰後湧入香港等地,香港政府於1982年在喜靈洲東部加設禁閉式難民營(另在大嶼山芝麻灣半島和柴灣歌連臣角分別建造額外的同類營舍),收容自該年7月1日以後進入香港的船民,並由懲教署管理。
喜靈洲戒毒所: 吸毒被捕 只覺「食得唔夠醒」
自1975年喜靈洲懲教所開設以來,懲教署將該島列為禁區並擴展不同設施,包括戒毒所及難民營等,並因應難民政策的改變而將難民營改設懲教所。 現時署方除了負責營運上述設施,亦透過「綠島計劃」向學生、青少年、社工及老師等宣傳禁毒及環境保護訊息。 聯絡事務科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及法國國際學校自二〇一〇年起合辦禁毒教育計劃,旨在向學生發放禁毒信息,提高他們對濫藥的認識,同時明白心靈健康的重要。 喜靈洲戒毒所400多名本地犯人,有組織地持自製武器與懲教人員對抗,佔領職員寫字樓﹐燃點石油氣放火逼令職員撤離﹐監獄陷入失控及混亂的狀態。 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下月12日舉行,選手們的備戰訓練已踏入最後階段,今年懲教署長跑隊亦如近年般,繼續參戰。 懲教隊中更有1名星級跑手,就是香港超級馬拉松紀錄保持者林家禧。
喜靈洲戒毒所: 航線資料
跑道以外,他是駐守喜靈洲戒毒所的懲教人員,坦言長跑與戒毒一樣,最重要是有決心、不言棄。 由17歲的第一口白粉開始,雷志江隨身便帶着「煙仔」或「保濟丸」上班。 有次他在石硤尾的舊式酒樓「開飯」時被警察掃場拘捕,家人才驚覺兒子已吸毒十年。 「那次被判入喜靈洲(戒毒所)四個多月,只覺得好唔忿氣,點解咁都會被人拉,下次要食得醒啲。」雷志江樣子敦厚,談吐溫文,難以想像他年輕時常滿有不忿。 喜灵洲惩教所在1994年开设,是一所中度设防的惩教所,收容532个成年男性囚犯。 励新惩教所则在1984年设立,是低度设防、收容326个年轻男犯人的惩教所,其中附翼设有为年轻有毒瘾的男性犯人戒毒的中心。
懲教署亦會為更生計劃注入新元素,透過增設科技應用系統,讓在囚人士提升其管理自身事宜的能力,為在囚人士重新融入社會提供更多有利條件。 第一代智慧監獄大潭峽懲教所已於二零二一年年中投入運作。 懲教署今日(3日)表示,位於懲教署喜靈洲戒毒所的首個男性在囚人士靜觀戒毒心理治療中心「嘗靜坊」今日正式啟用。 心理治療計劃為期12至14周,包含特別單元處理改變動機、心癮、負面情緒和生活模式重塑等,並加插每周持續的靜觀修習以建立嘗靜生活和強化正面治療效果。 於痲瘋病院關閉後,政府在喜靈洲設置喜靈洲戒毒所,收容784個男性成年吸毒者,提供戒毒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