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地铁各站设置的深圳通銀行卡自助增值机除了可以增值深圳通外,也可以增值八达通。 渡輪服務2025 八達通是一種非接觸式智能卡,在電子貨幣中使用上非常方便。 八達通能在很多地方使用,如便利店、快餐店、公共交通工具。 2001年1月17日:油蔴地小輪放棄經營渡輪業務,其在聯俊達有限公司的股份由新世界第一巴士和新渡輪接手。 1997年9月20日:地鐵公司製作的八達通廣告開始在無綫電視翡翠台和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放三星期,教導乘客使用八達通。
- 而在支付優惠票價收費時(例如巴士的小童、殘疾人士、長者收費),讀卡器會發出音調較高的「嘟」聲。
- 巴士、小巴方面,讀卡器有按鈕為雙向分段收費而設,於部分路線,乘客可自行按鈕,或通知司機選擇只支付分段車費。
- 長遠來說,考慮到租用八達通讀卡器的月費,一次性購入其他讀卡系統較便宜。
- 此卡僅限12-25歲在香港認可全日制學校就讀的學生辦理,每名學生最多只限持有一張,卡面必須印有使用者的照片及姓名。
- 在2019年12月1日之前發出的八達通產品,則以HK$1,000為限,如需要加大儲值額至HK$3,000,亦可經八達通App或八達通服務站。
- 是次事件受影響的客戶包括參與八達通日日賞的客戶、個人八達通卡客戶及自動增值服務的使用者。
截至2012年6月底,在香港採用八達通服務的商戶超過5,000家,八達通的流通量達2,074萬張,而每日平均使用量及交易金額分別為1,210萬次及1.239億港元。 除經一般方式增值外,亦可以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經八達通錢包帳戶,或使用信用卡於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增值。 2020年5月20日前使用Samsung pay信用卡增值會收取2.5%增值服務費,在此日期之后则免收,但Smart Octopus内的余额将不能转出至八達通錢包帳戶。 於2011年9月30日推出,適合任何人士使用,主要對象為訪港遊客。 卡面由香港著名漫畫家Stella So設計,以旅遊景點天壇大佛為主題。
渡輪服務: 灣仔 / 尖沙咀渡輪服務
香港地鐵在1980年通車後不久就啟用香港地下鐵路多程車票,是一張循環再用的磁性塑膠卡片作為車票,這類車票可以分為單程車票及儲值車票。 九廣鐵路也於1984年10月15日開始使用這種卡片作為車票,名為通用儲值票。 到1989年,通用儲值票通用範圍擴展至九巴、城巴接駁地鐵及九鐵的服務,更應用到一些非交通類的服務上(例如在快餐店或自助證件相機付款)。 於中環五號碼頭、中環六號碼頭、長洲碼頭、梅窩碼頭、北角碼頭、紅磡碼頭及九龍城碼頭均有設置飲品自動販賣機,暫只接受八達通卡付款。
但由於其中一間肯德基結業,現時關閘、黑沙環、澳門銀河及金沙娛樂場的肯德基分店不再接受使用八達通付款。 目前,只有澳門銀河內的亞洲美食坊、紀念品售賣亭、澳門百老匯、新濠影滙部份商店及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的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售票處接受八達通付款。 由2006年8月14日起,大快活深圳分店開始接受使用八達通付款。 2008年2月1日開始大家樂共五間深圳分店亦開始接受八達通付款。 即使卡內餘值金額不足,只要餘額尚為正數,並且差額不大於備用額,仍然可以在毋須增值的情況下交易。
渡輪服務: 中環 / 尖沙咀渡輪服務
不過,由於八達通於1997年8月開售後便旋即搶購一空,結果使到本來已停售的通用儲值票重新推出,並利用個人八達通卡來用作臨時成人八達通卡。 但該等臨時成人八達通卡背面的顏色是白色,沒有印任何圖案,至1998年末,因八達通的供應重新充裕起來,故各公司於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接受以通用儲值票繳費。 另外,八達通卡有限公司亦在2007年11月21日推出了「Hello Kitty銷售版成人八達通連匙扣套裝」,乃該公司首次推出以毛公仔為媒介的非卡類八達通,在部份7-11便利店有售。 日本知名卡通人物Monchhichi亦推出Monchhichi造型迷你版八達通,在Monchhichi飾物專門店及部份網上首飾店有售。 八達通公司由1999年起,出產融合八達通功能的「八達通手錶」。 這些手錶可於港鐵大部分客務中心、以及部份便利店購買。
- 使用者遺失了這張八達通,只會遺失了卡內的儲值金額和消費記錄,並不會遺失任何個人資料。
- 另外,在2006年底,八達通表示正準備開拓澳門八達通卡,以澳門幣結算,供澳門居民使用,但要待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出牌照才能開展。
- 1997年9月20日:地鐵公司製作的八達通廣告開始在無綫電視翡翠台和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放三星期,教導乘客使用八達通。
- 特別通宵巴士路線亦會於2023年1月1日凌晨提供服務。
- 八達通的中文名稱,字面的意思是「憑卡可以四通八達」。
- 此外,新渡輪於2016年下旬成為全港首個參與「母乳育嬰齊和應」運動的公共交通機構。
八達通卡公司指於2000年前可能尚有其他同類個案,但由於公司只保留過去七年之交易數據,因此無法查出。 經過調查,公司發現問題可能是來自安裝於地鐵車站自動增值機內的電子轉帳組件,於交易不成功的增值動作亦從易辦事系統中扣除金額。 八達通卡公司宣佈將會與易辦事公司及銀行合作,向受影響客戶發出聯繫,安排退款,預期需時十個星期。
渡輪服務: 渡輪服務
2005年11月1日起停止發行,由「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卡取代(下述),現時此卡與一般成人八達通卡使用上沒有分別。 渡輪服務 停止發行前使用此八達通卡乘搭地鐵市區綫可享特惠票價,惟使用時必須連同「地鐵學生乘車證」一併使用。 「租用版」購買價錢已包括按金在內,主要為卡類,款式較少;而「銷售版」不包括按金,款式較多,可以是八達通卡、八達通錶、八達通配飾及紀念版八達通等,價格較高。
渡輪服務: 個人工具
*10月23日凌晨零時30分至下午1時,博覽道交界以北的一段博覽道東(金紫荊廣場外)(包括上落客區)將臨時封閉。 運輸署指會及警方會密切留意交通情況,並在有需要時採取適當措施。 市民可瀏覽運輸署網頁()或「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以獲取有關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的詳情。 在6月更實施「拖拍」措施,以一艘小輪拖引另一隻小輪以增加載運量,節省燃料。 日軍攻佔前夕,英軍徵用多艘油麻地及天星小輪,於維多利亞鑿沉,以阻塞航道,阻止日本軍艦駛近。 2020年10月1日起,若超過3年以上不使用八達通卡,該卡即成為不常用八達通,並每年由卡內餘額扣除HK$15行政費,直至餘額和按金扣完後註銷,不能重新啟動。
渡輪服務: 收費表
6月,三層普通渡輪「新光號」設立全港首個哺乳室,其後陸續把計劃擴展至船隊內的其餘4艘三層普通渡輪「新超號」、「新飛號」、「新國號」及「新發號」。
渡輪服務: 澳門
*水上的士短途航線於10月22日晚上7時20分的班次將不停尖沙嘴東,而來往灣仔與尖沙嘴及來往中環與紅磡的渡輪服務則分別由10月23日的頭班船起至上午11時及上午11時30分暫停。 上述渡輪服務恢復時間將視乎受影響海港範圍實際重開時間而定。 渡輪服務2025 截至2020年1月1日,香港共有12個渡輪營辦商,合共營辦7條港內線及14條港外線(不包括過境渡輪),提供來往離島以及港內線渡輪服務。 此外,當局又發牌給「街渡」,為持牌及專營渡輪未能兼顧的偏遠沿海小村落提供渡輪服務。 由於香港島與九龍之間隔着維多利亞港,兩岸往來交通需要由渡輪服務來支持。 約在1888年,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創辦「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來往尖沙咀與中環。
渡輪服務: 免費Wi-Fi無線上網服務
當時傳媒質疑八達通為何不全面徹查事件,但八達通堅稱扣錯錢問題是與系統更新有關,毋須調查12月5日前的交易。 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戴勇牧表示,最近將八達通打入3個新市場,包括洗衣店、沖印 、報讀課程及小賣部等。 截至2017年,市面流通逾3,450萬張八達通卡,相當於每位香港人平均持有5張八達通卡。 至2021年,每日交易宗數也超過1,700萬,每日交易額超過2億6000萬港元。 超過15,000家服務供應商旗下超過35,000個零售點接受八達通付款。 而逾98%介乎12歲至64歲的香港市民均擁有最少一張八達通卡。
渡輪服務: 個人八達通
2007年12月兩鐵合併,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即合併前的地鐵有限公司)和九廣鐵路公司持有的股份都維持不變。 經過3年的試用期,八達通系統終於在1997年9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短短3個月就發行了300萬張八達通卡。 1999年,八達通擴展至非公共交通的零售服務,同年推出自動增值服務及八達通手錶。 渡輪服務2025 2000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發放許可證予營運者,並且移除八達通非交通類業務不得多於15%的限制。 2001年1月,剛剛宣佈放棄經營渡輪事業的油麻地小輪簽署新股東同意書,同意將股份讓予新世界第一巴士和新世界第一渡輪。
渡輪服務: 香港以外的發展
八達通的非接觸式智能卡設計令使用者只需將八達通卡放近八達通讀卡器便可交易,並不需要直接的物理接觸(例如將整張卡插入讀卡器)。 資料的傳送速度方面,八達通每秒鐘可傳送212 kbits的訊息;已被香港市場淘汰的電子貨幣系統Mondex及Visa Cash(接觸式智慧卡),每秒鐘亦只能傳送9.6 kbits的訊息,所以亦難免被八達通取代。 渡輪服務 八達通系統由一間總部位於澳洲珀斯的ERG Transit Systems參與設計。
渡輪服務: 八達通
2013年3月,八達通宣佈正與網絡供應商合作商量及討論合作,將八達通與SIM卡結合,透過手提電話提供八達通服務,預計於同年推出Octosim,即附帶八達通功能的SIM卡,長遠發展至可以應用於網上購物。 同年10月,八達通聯同電訊盈科流動通訊推出「八達通流動電話卡」,推出初期只適用於6款具備近場通訊功能的手提電話。 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表示會測試在其他型號手提電話機推行新服務,及與其他網絡供應商討論合作的機會。 渡輪服務 1999年11月,進智公交率先引入小巴的八達通收費。
渡輪服務: 八達通私隱資料事件
「殘疾人士身分」八達通卡的「殘疾人士身分」有效期記載於港鐵寄出的取卡/延續殘疾人士身分通知書上,亦可在港鐵站八達通查閱機上查詢。 到期的殘疾人士需携帶社會福利署寄出的已核實身分的郵遞申請表,到港鐵客務中心遞交表格,若未延續残疾人士身分便需繳付成人(12-64歲)/一般小童(12歲以下)車資。 2003年6月29日,八達通另外一個新功能誕生——香港政府決定將全香港18,000個收費咪錶改用八達通系統,於2004年11月21日完成;與此同時,很多政府的公共設施(包括公共游泳池、體育館)亦開始使用八達通系統。 同年11月,八達通公司得到一張價值1.2億歐元的合約,提供非接觸付款技術予荷蘭的公共交通系統並合併該國公共交通的收費系統(這些公司包括NS、RET、GVB及HTM)。 八達通為世界上最早發展以及最成功的電子貨幣,普及程度亦為世界最高,為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發展電子貨幣系統的典範及參考對象。
渡輪服務昔日是連接被維多利亞港分隔的香港島和九龍的重要交通工具,至今維港內渡輪服務的重要性雖然大減,但渡輪仍然是來往香港市區及離島區的主要交通工具。 此外,水路交通也是香港出入境的途徑之一,目的地包括澳門及中國大陸24個港口,每年使用人次達1,800萬。 另外,在2006年底,八達通表示正準備開拓澳門八達通卡,以澳門幣結算,供澳門居民使用,但要待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出牌照才能開展。
渡輪服務: 八達通退還
2000年,九巴透露絕大部份的巴士車費是以八達通收取,只有極少部份是靠輔幣收取。 例如於2009年的標準,過半數的紅隧過海線是收費是HK$9.3,就需要至少五個輔幣(一個$5、兩個$2、一個$0.2及一個$0.1)。 由於上車前不用花時間準備輔幣,使用八達通比使用現金方便得多,成為八達通迅速普及的主因之一。 個人八達通卡加註「學生身分」,用於取代學生八達通卡及曾用的地鐵學生乘車證。 此卡僅限12-25歲在香港認可全日制學校就讀的學生辦理,每名學生最多只限持有一張,卡面必須印有使用者的照片及姓名。
渡輪服務: 航行時間
社會福利方面,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都需要使用八達通,以使用及收取社會補助。 八達通優惠是因為行政之便而限制優惠只給予使用八達通的乘客。 巴士、小巴方面,讀卡器有按鈕為雙向分段收費而設,於部分路線,乘客可自行按鈕,或通知司機選擇只支付分段車費。 渡輪服務 從2020年10月1日起,八達通公司對不常用八達通收取不常用八達通行政費。
淘寶網在2014年2月開始接受八達通拍手機付款,但之后淘寶網及天貓網于2019年开始停止该服务,有網民指八達通或被过河拆桥。 「負錢」或「負咗錢」二詞指卡內可用餘值少於零、須於再次交易前增值的狀態,如「我張八達通負錢!」、「我負咗錢入唔到閘!」等。 諾基亞也於2002年推出了「八達通諾基亞手機電池蓋」,使一部手提電話成為八達通。 這款電池蓋專為Nokia 3300/Nokia 3310手提電話而設的。
渡輪服務: 時間表及收費
2015年8月5日,八達通公司展開第一代租用版八達通更換計劃,以自願形式為客戶更換第一代租用版八達通。 2017年10月,八達通公司開始第一代租用版八達通更換計劃的最後階段,第一代八達通將分批在2018年1月起分批失效。 在2017年9月起,透過八達通服務站更換第一代租用版八達通可獲得新設計版面的新租用版八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