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該餐酒館已經不是第一次發文提醒大家要少吃巴沙魚。 兩年多前,蔡英文總統在太魯閣號事故後宣示改革台鐵,要讓民眾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促使歷經兩次重大事故的台鐵局卸下百年招牌,… 國營台鐵公司即將在明年元旦掛牌,安全改革能否落實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交通部鐵道局九月針對台鐵局安全檢查,不僅發現有五名人員… 巴沙魚壞處2025 不過經過多年的科普,大家知道多吃魚比較好,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多吃魚,很多餐館也把魚作為主要食材開發出各種做法加進菜單。
粉專指出,動植物體內在自然狀態下即含有磷,若再攝入過多磷酸鹽使人體內的磷超出正常範圍,將造成鈣的恆定失調,容易引發骨質疏鬆、腎結石等疾病。 在日本「白身魚」經常被油炸過做成南蠻漬,甚至會被小資媽媽作成幼兒副食品。 歐陽靖說,其實無論真相如何,多元食材的飲食絕對是最好的,不但可以吸收不同營養成分,還可以避免攝取過多人工添加物,最後提到,「人類吃飯又不是在吃飼料?即使再好吃的食材也不能只吃一種還狂吃⋯」,但還是呼籲大家「多多支持台灣的無毒虱目魚、龍虎班」。 西班牙消費、食品安全和營養機構建議避免食用巴沙魚,並押注其他更具可持續性、提供更多蛋白質和健康脂肪、最重要的是味道更好的魚類。 儘管它是一個 巴沙魚壞處 便宜的去骨魚,我們的孩子最好讓他們的味覺適應其他類型的口味。
巴沙魚壞處: 網傳茶葉蛋是巴西進口毒蛋!4大超商回應
不過一間餐酒館老闆不斷地在臉書疾呼「巴沙魚要少吃,牠只是越南的鯰魚,泡磷酸鹽後整個澎發起來變兩倍大,吃起來苦苦的爛爛的」。 巴沙魚壞處 近日,有餐飲業者指出,許多人喜愛的「巴沙魚」大多都是國外進口,且泡有磷酸鹽,吃多對身體相當有害,該貼文發出後,關於「巴沙魚」的食安問題,也立刻引起網友們熱議。 儘管在這種魚中發現的營養素有限,但它仍然會對您的健康產生可衡量的影響。 巴沙魚可以增加能量水平,促進減肥,改善心血管和大腦健康。
至於傳言稱巴沙魚會煎出大量白色藥水、魚縮小兩倍等,專家則表示,退冰後煎出的白色液體可能為魚肉蛋白質或裹粉裹漿的澱粉類,是否為網傳的磷酸鹽,須化驗才知道;而巴沙魚泡過磷酸鹽並不會變成兩倍大,若煎煮後縮小,可能是產品過度包冰所致。 巴沙魚壞處 三、傳言宣稱巴沙魚煎出大量白色藥水,或魚縮小兩倍等均為添加磷酸鹽。 專家表示,退冰後煎出的白色液體可能為魚肉蛋白質或裹粉裹漿的澱粉類,是否為磷酸鹽須化驗才知道;而巴沙魚泡過磷酸鹽並不會變成兩倍大,若煎煮後縮小,可能是產品過度保冰所致。 一、專家表示,台灣市售巴沙魚片、魚排多為越南進口的加工產品,加工過程如有合法添加磷酸鹽,只要是依規定限量使用,並無食安問題。
巴沙魚壞處: 台灣人「10大傷腎壞習慣」揭曉!憋尿只排第7名
首先,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巴沙魚來自東南亞國家(主要是越南),一般是用小魚、小蝦和米糠作為飼料養殖出來的,並不是“垃圾”。 巴沙魚壞處 由於它們的受歡迎程度和高出口需求,它們也在湄公河周圍的圍欄中大量飼養。 繁殖成本低,因此即使出口到國外,我們的價格也具有競爭力。
- 但招名威說明,磷酸鹽本身並不壞,因為磷酸鹽的攝取不是只有巴沙魚而已,所有的肉類和海鮮蛋白質當中都含有磷酸鹽,因此「只要有吃肉,就會攝取磷酸鹽」。
- 綜合以上,磷酸鹽為合法食品添加物並訂有限量標準,一般健康人可正常代謝體內過多的磷,但腎功能不好者應注意磷酸鹽攝取。
- 此外,粉專也說將巴沙魚退冰後再拿去煎,也會發現加熱後有許多白色藥水滲出,魚肉也會縮小2倍,因此呼籲大家不要再食用巴沙魚。
- 北市衛生局也呼籲消費大眾購買水產品應選擇具有生產履歷或信譽良好之業者,避免選購來源不明的產品,多樣化選擇各種大小魚類,勿偏好攝食特定魚種,才能均衡攝取到不同魚類所提供的營養素。
- 博氏巨鯰在越南養殖主要集中在湄公河三角洲,養殖池塘深度在4-5米,採用純投料的精養模式,8兩以上上市,一年可養兩造。
一、專家表示,台灣市售巴沙魚片、魚排多為越南進口的加工產品。 加工過程,若合法使用磷酸鹽添加物來保鮮,健康人在適度飲食下可正常代謝,不會因為攝取到磷酸鹽而洗腎,但添加物會增加腎臟代謝負擔,腎功能不好者應注意磷酸鹽攝取,多吃天然食材。 二、專家指出,體內磷過多,會影響鈣吸收、增加骨鬆、心血管疾病風險;對一般健康人來說,正常飲食下不用擔心會吃到過量磷酸鹽至影響健康的程度。 巴沙魚壞處 巴沙魚壞處2025 日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曾詢問國立海洋大學水食品科學系名譽教授蕭泉源、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楊振昌。 巴沙魚壞處 先前台中知名火鍋「江小漁鴛鴦酸菜鍋」曾被爆料,總公司將過期巴沙魚賣給加盟主,並提供給消費者食用。 不少人愛吃巴沙魚,消息一出,引發外界討論,不過一名餐酒館老闆提醒,巴沙魚就只是越南鯰魚,而且大多泡過藥水,當人體攝入過多磷酸鹽,使人體內的磷超出正常範圍,就有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甚至洗腎,因此呼籲大家不要再吃了。
巴沙魚壞處: 巴沙魚是什麼?「多吃恐傷腎」話題延燒3天聲量破千 專家說法一次看
魚類甚至經常與健康關聯在一起,因此醫生和營養專家都將魚類視為推薦的食物來源。 四、網傳文章原文為某餐飲業者在臉書粉絲貼文,被國內媒體轉載且多個內容農場網站持續轉發,以「朋友洗腎洗到死掉」為標題,但原貼文文章並未連結吃巴沙魚與洗腎的因果關係。 網傳文章雖未直接連結吃巴沙魚與洗腎的因果關係,但發文者一再在巴沙魚文章裡提到朋友洗腎致死,易使民眾誤解並引發恐慌,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巴沙魚壞處2025 巴沙魚壞處2025 巴沙魚壞處2025 以巴沙魚假冒高價的魴魚為例,真正多利魚每公斤400元,切成每片250公克的魴魚約100元,而每片250公克的博氏巨鯰(巴沙魚)只要25元。
- 魚類甚至經常與健康關聯在一起,因此醫生和營養專家都將魚類視為推薦的食物來源。
- 在日本「白身魚」經常被油炸過做成南蠻漬,甚至會被小資媽媽作成幼兒副食品。
- 巴沙魚是一種源自東南亞湄公河流域的鯰魚品種,外觀像鯊魚,魚型流線修長。
- 2015年食藥署查獲彰化兩業者以巴沙魚做成魚排,卻標示為「手工日式鱈魚排」販售,涉及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刑法詐欺及偽造文書等罪嫌。
磷酸鹽具有穩定蛋白質與酸鹼值的功能,有保水、黏著、抗氧化、防腐、抑菌、增加風味、抗結塊等作用,屬於食品添加物,可在一定限量下合法使用於食品中,常用於加工肉品、麵條、餅乾等食品等。 (二)高翊峰表示,據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規定,磷酸鹽屬食品添加物,僅能以「第(七)類-品質改良用、釀造用及食品製造用劑,可使用於各類食品」或「第 (十三)類-結著劑,使用於肉製品及魚肉煉製品」,並訂有每公斤3克以下之限量標準。 (一)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水產加工組副研究員高翊峰表示,巴沙魚為一種越南進口鯰魚之俗名,依據110年漁業年報統計,台灣進口鯰魚量為4630公噸,其中大部分(4593公噸)自越南進口,台灣淡水鯰魚年生產量僅298公噸。 網路謠傳,越南出口的養殖巴沙魚是在嚴重污染的水域使用抗生素與生長激素快速成長的。 巴沙魚壞處2025 不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0年報告指出,養殖魚類雖然有用藥、環境污染等風險,但是否含有重金屬等物質,須抽檢才知結果。
巴沙魚壞處: 安全與風險
(一)蕭泉源表示,巴沙魚經處理加工成魚片、魚排再冷凍貯藏,這類產品屬加工產品,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之規定,可使用磷酸鹽類。 近日網路上瘋傳一篇文章,內容指出,他們餐酒館已經宣導7年,巴沙魚只是越南的鯰魚,偏偏台灣愛進口,甚至還有業者將其泡磷酸鹽,「過量的磷還會促使血管鈣化變脆,與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的發生密切相關」。 針對此說法,過去曾有專家強調,正常飲食不用擔心吃到過量磷酸鹽,不過若三餐都吃加工品,對健康確實有疑慮。 三、傳言宣稱巴沙魚煎出大量白色藥水,或魚縮小兩倍等均為添加磷酸鹽;專家表示,退冰後煎出的白色液體可能為魚肉蛋白質或裹粉裹漿的澱粉類,是否為磷酸鹽須化驗才知道;而巴沙魚泡過磷酸鹽並不會變成兩倍大,若煎煮後縮小,可能是產品過度保冰所致。
巴沙魚壞處: 文章導覽
星雲法師2011年因中風後健康每況愈下,又飽受糖尿病所苦長達56年,晚年外出幾乎得靠輪椅代步,雙眼看不清,連提筆寫最愛的書法都有困難。 而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增加16萬名糖尿病新個案,儼然已成為新國病,而醫師也示警糖尿病「9大危險族群」。 這條魚的製作方法有很多種,但最好不要讓它像一條相當精緻的白魚那樣過於復雜。 根據美國食品數據中心的數據,在 100 克這種魚中,大約有 巴沙魚壞處2025 88 卡路里和 13 克蛋白質,以及 4 克脂肪和適量的鈉和鐵。 它還含有大約 40 毫克的膽固醇,因此適度是防止膽固醇升高的關鍵。 有些人還沒有弄清楚他們的消費下降的原因,所以我們向您介紹拉古納大學(特內里費島)進行的一項研究。
巴沙魚壞處: 【查核開箱文】網傳「暗網流出監聽文件」 查核中心追查報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楊振昌表示,磷酸鹽是人體運作必要的元素,過量攝取可能影響鈣質吸收、骨質疏鬆,或對腎功能有害。 但根據歐盟2019年12月的磷酸鹽每日攝取容許量標準,每公斤體重不要超過40毫克,舉例來說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吃4.9公克以下不會有健康疑慮,因此對一般健康人來說,正常飲食下不用擔心會吃到過量磷酸鹽至影響健康的程度,但腎功能不佳者應注意攝取量。 二、專家指出,食品添加物會增加腎臟代謝負擔,腎功能不好者應注意磷酸鹽攝取,多吃天然食材;健康人在適度飲食下可正常代謝磷酸鹽,並不會因為攝取到磷酸鹽而洗腎。
巴沙魚壞處: 【易生誤解】網傳「朋友洗腎到死掉…餐廳揭巴沙魚背後可怕內幕:真的不要再吃了」?
據有關水產媒體實地採訪報導,這些巴沙魚的養殖地大多是在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用水質更容易控制的池塘養殖,一般生長環境還算可以接受。 巴沙魚壞處 由於其低熱量和高蛋白質含量,它可以成為節食者的有益食品,就像其他類型的白魚一樣。 它還含有 5 克不飽和脂肪,包括一些 Omega-3 脂肪酸。 Omega-3 脂肪酸是必需脂肪,對於保持最佳的身體和大腦健康很重要,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拉拉古納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有興趣調查 毒性風險 可能有助於巴沙魚消費的汞。 為此,他們分析了 80個樣品 冷凍魚片,已儲存在三個不同的大賣場,最終消費者可以購買 在醃料或天然。
巴沙魚壞處: 餐廳宣導7年「巴沙魚別吃過量」 專家解釋:一般人正常吃不用擔心
貼文曝光後,就有熱心網友推測可能原因,而早在2021年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有說明過類似情況。 該業者也透露,曾經在五年前詢問有無廠商販售沒泡藥的巴沙魚,結果有一間主動聯繫,也真的不錯,只是「因為沒有泡藥沒有包冰,所以價格比有泡藥的貴了2.5倍,幾乎沒人要買」。 巴沙魚壞處2025 巴沙魚是一種源自東南亞湄公河流域的鯰魚品種,外觀像鯊魚,魚型流線修長。 巴沙魚價位較低、雜食性、生長快,多以淡水養殖方式大量生產。
巴沙魚壞處: 營養素
(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楊振昌表示,磷酸鹽是人體運作必要的元素,但過量攝取可能有健康風險,如骨質疏鬆、影響鈣吸收、對腎功能有害等。 海洋生態組織提出,人工養殖的博氏鯰魚有污染生態系統以及野生物種的潛能。 巴沙魚壞處 英國的Asda和Tesco也曾對博氏鯰魚做測試,但是沒有發現任何有毒物質積累在魚體內的跡象。 但是AQIS的測試在博氏鯰魚的體內發現了孔雀綠(一種用於淡水魚的殺菌藥),但也沒有發現其他污染物。 在2011年《富比士》雜誌報導,養殖在污染的湄公河三角洲的巴沙魚,因為管理不佳,所造成的疾病傳染,已使當地野生魚類生態受到影響,故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等,下令禁止此類越南養殖魚的進口。 近日台中市連鎖餐飲遭查出販售過期超過1年的巴沙魚等食材後,引起許多人關注「巴沙魚」,一名餐廳老闆在臉書粉專「Jacky Bistro預約制餐酒館」發文呼籲,希望台灣民眾要注意巴沙魚的食安問題,點出巴沙魚背後的恐怖真相。
巴沙魚壞處: 食用它可能帶來的風險
不過對此,專長水產加工的國立海洋大學水食品科學系名譽教授蕭泉源表示,冷凍巴沙魚魚片、魚排如在加工過程使用磷酸鹽類,只要依規範限量使用,即無食安問題。 粉專指出,動植物體內若攝入過多磷酸鹽,使人體內的磷超出正常範圍,將造成鈣的恆定失調,容易引發骨質疏鬆、腎結石等疾病過量的磷;甚至還可能引發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我好幾個朋友就是洗腎洗到最後死掉的…」。 此外,粉專也說將巴沙魚退冰後再拿去煎,也會發現加熱後有許多白色藥水滲出,魚肉也會縮小2倍,因此呼籲大家不要再食用巴沙魚。
巴沙魚壞處: 污染疑慮
至於磷酸鹽,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楊振昌表示,磷酸鹽是人體運作的必要元素,「但過量攝取可能有健康風險,如骨質疏鬆、影響鈣吸收、對腎功能有害等」。 之前有研究指出,人體對自然食物中的有磷酸鹽吸收率為3至6成,但加工食品中的磷酸鹽則是百分之百吸收,所以管制其實相當嚴格。 對此,專長水產加工的國立海洋大學水食品科學系名譽教授蕭泉源表示,冷凍巴沙魚魚片、魚排如在加工過程使用磷酸鹽類,只要依規範限量使用,即無食安問題。 他也強調,磷酸鹽類有保水功能,巴沙魚泡過磷酸鹽類會增加重量,但不會變成兩倍大,猜測可能是產品過度「包冰」所導致。 巴沙魚壞處2025 (三)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一般健康人會把過多的磷代謝出去,如果長期吸收,確實會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但不是說磷酸鹽會導致腎功能不好,而是腎功能不好的人應該注意磷酸鹽攝取量。 至於會對身體造成什麼負擔,吳益銘解釋,添加在加工食品的磷酸鹽屬於無機磷,攝取後會去結合鈣離子,若磷酸根太多,就會結合太多的鈣離子,造成磷離子、鈣離子的失衡,導致骨質疏鬆、血管代謝異常,也有研究發現可能增加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旗魚體內儲存大量的脂肪,同時也儲存了高濃度的汞。 粉專也感嘆,他宣傳了7年,「叫大家少吃」,可是卻沒有用,一堆網紅、YouTuber仍一直說「巴沙魚有多好吃、多鮮嫩」。 臉書粉專「Jacky Bistro預約制餐酒館」日前發文表示,他已經宣導7年,巴沙魚要少吃,但還是有很多網紅會在頻道中告訴大家巴沙魚有多嫩、多好吃。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對於進口魚的國際安全標準,過去確實有發現從越南進口的魚(如巴沙魚)違反了藥物殘留標準,包含多重動物用藥及抗生素,在出口國中,越南的違規數量也是最多的。 在營養價值方面,根據消費者健康資訊網站 Healthline 的整理報導,這種來自東南亞的白魚,巴沙魚熱量低且蛋白質含量高,其中也包含少量健康的 巴沙魚壞處 omega-3 脂肪酸,網傳訊息描述「沒什麼營養」的說法是錯誤的。 在台灣市場容易被加工或料理的方式販售,所以常被用來假冒深海的多利魚,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 109 年第 1 波水產品抽驗結果,就有將「巴沙魚」標示為「多利魚」販售的案例。 越來越多人在餐廳會看到「巴沙魚」這個品項,因為魚肉無刺又軟,受消費者喜愛。
巴沙魚本身對人體不會有害,但若飼養環境遭受汙染,就可能讓食用者吃進有毒物質,除此之外,若業者使用藥劑泡發巴沙魚,吃多也會造成人體負擔。 但是,有研究報導發現,巴沙魚柳中磷酸鹽的超標率達30%,而磷酸鹽攝入過量會影響一些營養物質的吸收,特別是鈣。 至於煎魚肉時流出的白色液體,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水產加工組副研究員高翊峰指出,可能是魚肉的蛋白質溢出,也有可能是外層裹粉裹漿的澱粉類,至於是否為磷酸鹽,要進一步化驗才知道。 巴沙魚壞處 這種魚因其一致的風味、稠度和類似於黑線鱈或鱈魚的味道而非常受歡迎,但它的價格要低得多。 價格低廉主要是因為它很容易種植,並且可以在野生地區(河流)和大型養魚場捕獲。 如果你不認識“basa”這個名字,你可能知道這種味道溫和的魚還有其他名字,比如鯰魚、bocorti、鯰魚和鯰魚,僅舉幾例。
在這些重金屬中,甲基汞得的含量最高,這是一種來自於汞的有機化合物。 博氏巨鯰在越南養殖主要集中在湄公河三角洲,養殖池塘深度在4-5米,採用純投料的精養模式,8兩以上上市,一年可養兩造。 該魚養殖過程中病害少,甚至不需要增氧設備,流水養殖或每天換水20-30%。 博氏巨鯰(學名:Pangasius bocourti),又名巴沙魚(Basa fish),是巨鯰屬的一種,原產於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國湄南河流域[2]。 比較需要重視的部分是魚的來源和是否有污染的狀況,主要很可能會遭到工業廢棄物污染,如汞或多氯聯苯(PCB)這些有毒物質,會在體內堆積並對人造成傷害。 訊息中描述的巴沙魚(學名:Pangasius bocourti),在國外常被稱為 basa fish 巴沙魚壞處 或 bocourti,根據食藥署的資料,北市衛生局說明巴沙魚屬於價位較低的鯰魚,外觀像鯊魚,魚型呈流線修長,又稱低眼無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