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企業的效益管理模式,有效及靈活調配資源,提高社會服務的質量,惠澤更多有需要人士。 和富的聯營機構包括有中華青年交流中心(香港)、蒲窩青少年中心、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及頌恩護理院,此外亦於全港大專院校建立了和富領袖網絡,以及於中小學界建立了和富青少網絡。 和富深表認同官、商、民三方合作,因此積極與不同界別的人士及群體合作,攜手宣揚「人和家富,民和國富」的信念。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設有「希望小天使」親子義工計劃,對象為任何就讀幼兒學校、幼稚園及小學的兒童以及其家長,除了設賣旗、探訪等義工服務、月捐計劃,亦設免費專題工作坊。 藉着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義工服務,能讓家長和子女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
- – 參加者須出席義工啟導日、兩次或以上的義工服務(包括服務前籌備會議及義工服務日),達至上述目標的參加者將獲本會頒發之服務紀念狀。
- 西方義工起源的重要概念建基於羅馬時代的博愛精神和基督教的宗教責任及救贖觀念,透過義務工作表現出人性的愛及弘揚宗教的善性[7]。
- 亦有超過九成家長指出子女及配偶對義工活動的興趣不大亦影響到他們的參與;而有近九成家長則認為社會缺乏親子義工宣傳和資訊提供,以及有近八成認為社會缺乏親子服務機會。
- 本會由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商界領袖及才藝培訓的專業人士所創辦,冀以完善的企業管治、廣泛的社會網絡及創新思維,推動跨界別合力推廣義務工作,凝聚社會資本,致力全人發展,鼓勵更多人加入義工行列,廣泛服務社群。
- 義工服務種類甚多,在此為大家整合不同義工活動,令閒暇日子更為充實。
- 如果你不想參與機構的大型海灘清潔活動,你依然可以帶小朋友到海灘自發清潔或去海灘玩的時候,順便做清潔,學識垃圾分類,但請注意安全及不要製造更多垃圾。
多年來, 我帶義工服務一直堅守一個原則, 就是一定有「Briefing 」及「Debriefing 」。 「Briefing 」是在活動前簡介義工服務的本義,該次做義工的目的、對象、服務技巧以及注意事項等。 「Debriefing 」則着重活動後,讓義工分享所見所聞(Fact)以及所想所感受(Feeling),並總結活動所得(Finding),共同探討未來如何做得更好(Future)等。 我教導女兒時也常如此,常常一起探討,使她成為個有愛心有、見識的快樂小孩。 親子義工 如果子女平時好靜,鍾意拎起本書睇,你又不時同小朋友講故事,不如趁暑假參加伴讀會,親子上陣為其他小朋友講故事,從閱讀之中促進親子關係,亦可以訓練小朋友說話技巧,建立自信心。
親子義工: 不如一齊做「親子義工」享受家庭樂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地球叔叔的守護者,為環保出一份力,童年時期聯同 Mil Mill 喵坊合辦是次工作坊,讓小朋友與家長共同體驗造紙過程,一步一步將回收廢紙製作成環保紙,賦予其新生命。 周佩波 第一屆香港精神大使,2007年度青年領袖選舉得獎者,現職公關公司董事,兼任大學導師及培訓師。 自十多年前起每年花三成時候做義務工作,其勵志生命故事曾被編成電視節目、廣播劇及書籍等。 過去兩年,我到各中小學及機構做了幾十場的分享,少不了鼓勵年青人做義工。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具有五種需求,機構可在服務過程中滿足義工的五種需求,從而提升他們的動力。 另外,在過程中,機構可以先了解義工對服務的期望,當義工的期望能夠實踐時,義工會有更大動力持續服務。 最後是根據學習理論,在提供服務時,以獎勵及懲罰來提升或刪減特定的行為,從中提升義工的動力。 東華三院義工服務推廣委員會主席婁振陽先生 (右一)、和富社會企業企業傳訊經理羅丹玲女士 (左一)及「傑出生命計劃」創會會長梁美儀小姐 (右二) 親子義工2025 親子義工 致送紀念品予協助調查活動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博士。 此義工平台更有義工訓練的資訊,設網上課程及現場講座等,有興趣做義工的朋友能找到全面的資訊。
親子義工: 個人工具
調查成功訪問了二百一十二位曾參加過大會舉辦的親子義工活動的家長,義務工作以探訪院舍、上門探訪獨居長者及賣旗為主,亦有一成至一成半受訪者曾參與環保活動、攤位遊戲及慈善活動。 大會成功調查了212位曾參加過大會舉辦的親子義工活動的家長,他們及子女參加的活動類型以探訪院舍(65%)、上門探訪獨居長者(53%)及賣旗(51%)為主,亦有一成至一成半人參加過環保活動、攤位遊戲及慈善活動。 參加親子義工活動的小朋友共222位,平均年齡為7歲,年齡分佈以7-12歲為主(55.4%),其次為4-6歲(36.5%),跟着是1-3歲(6.8%),12歲以上有3人。 傑出生命計劃創立於 2007年,是根據《稅務條例》第 88 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我們以青年的創意思維作主導,籌辦有意義及嶄新的社會活動和多元才藝培訓,鼓勵青年人以積極的態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創建傑出人生,為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會由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商界領袖及才藝培訓的專業人士所創辦,冀以完善的企業管治、廣泛的社會網絡及創新思維,推動跨界別合力推廣義務工作,凝聚社會資本,致力全人發展,鼓勵更多人加入義工行列,廣泛服務社群。
朱校長直言,「死亡不會理會你的年齡,不會因為你是九歲而延後找你,或是因為你九十歲才來找你。每一刻,也可能要面對死亡。」他認為認識死亡,才能擁抱生命直正的價值;把握當下,明白珍惜所有才最實在。 一直以來,本地動物收容所拯救無數流浪或被遺棄毛孩,結果長期爆滿,極需要家庭領養、寄養或暫托﹐以及有心人捐款、捐物資。 華康共融樂:到安老院與長者一起玩遊戲及聊天分享,並在導師的領導下製作賀年小手工,與長者渡過歡樂的新年。
親子義工: 親子義工
聯合國過往亦曾為特別不同義工項目招募青年志願者及大學生志願者,通常都會透過大學等機構招募。 透過義工活動,能夠接觸更多不同層面的人、擴闊社交圈子;透過幫助他人,能建立更多自信和滿足感。 義工活動無分國界、年齡和階層,即使長者、學生及小朋友都可以加入義工服務行列,親子義工更可以增進家庭關係與感情。 義工服務種類甚多,在此為大家整合不同義工活動,令閒暇日子更為充實。 我們鼓勵兒童與家長各捐一半,子女捐$1家長便捐$1支持,共同參與。 透過義工服務和月捐,讓兒童學習關心他人和與人分享的精神,訓練積極和主動性,並助他們擴大接觸面,加深認識社會,培養珍惜和欣賞的心。
- 與子女一同參加義工活動,除了改善親子關係外,家長亦可把握機會與子女討論服務的意義,讓子女在服務中學習及建立正向人生觀。
- 和富的聯營機構包括有中華青年交流中心(香港)、蒲窩青少年中心、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及頌恩護理院,此外亦於全港大專院校建立了和富領袖網絡,以及於中小學界建立了和富青少網絡。
- 家長亦可把握機會與子女討論服務的意義,讓子女在服務中學習及建立正向人生觀。
- 「老人家很喜歡小朋友,一看到小朋友就很開心,如早前我們與小朋友在街頭派發宣傳單張時,我們刻意告訴老人家有小朋友表演,他們立即答應出席,可見他們真的很喜歡小朋友。」有長者形容與小朋友相處,有跟「孫」玩的感覺。
- 其發展可追溯至二次大戰後,福利主義抬頭導致各國政府支出崩塌,發展義務工作以解決社會上不勝負荷的需求[2]。
雖然義工是奉獻自己的時間及精力來為社會提供服務,不過義工事實上是與機構結合成一個整體,因此義工亦有一定的守則需要遵守。 同時,保密原則在社福界中,不管是社工抑或義工同樣有效[14],個人上亦要守承諾、思想積極、主動、有使命感等。 義工制度的確立可追溯至二次大戰後福利主義抬頭[2],但義工本身的存在則自古以來已經存在,古時候的贈醫施藥可被視為義工的雛型[2]。 西方義工起源的重要概念建基於羅馬時代的博愛精神和基督教的宗教責任及救贖觀念,透過義務工作表現出人性的愛及弘揚宗教的善性[7]。 而近年義工制度的確立,是為了彌補政府對社會支援的不足,結合政府、商界及民間的力量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服務[8]。 義工(中國大陸稱為志願者,台灣稱為志願工作者)是指一種助人、具組織性及基於社會公益責任的參與行為[1],通常旨在促進善良或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親子義工: 品格教育黃金期 親子義工齊奠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博士認為大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親子義工活動對子女個人成長、價值觀建立以及社交能力提升有正面影響。 與子女一同參加義工活動,除了改善親子關係外,家長亦可把握機會與子女討論服務的意義,讓子女在服務中學習及建立正向人生觀。 鍾博士亦鼓勵香港父母,除了其他課外活動或親子活動外,亦可父、母以及子女間作出時間配合,參加親子義工活動。
親子義工: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早前,德萃小學與基督教銘恩堂大埔堂銘恩中心合辦了一系列以「為長者留下最美一刻」為主題的親子義工活動,推行生命教育,德萃小學的家長們帶同子女,齊為社區內的長者免費進行表演,並提供剪髮、化妝、分派食物、拍證件照等服務,讓他們為長者人生最後階段作出服務。 朱校長指出,德萃小學成立了「家長義工親子義工隊」,希望日後可以通過組織,以家長的專業知識、對社會的觸角,舉辦有意義的親子義工活動。 徐主席補充,學校會於未來繼續推廣義工活動,他深信香港社會有更多長者需要幫忙,希望繼續為香港不同社區略盡綿力,回饋社會。 想一次過找到不同類型、來自不同組織機構舉辦的義工工作,「行義香港」義工平台可以戶為其中一個參考。
親子義工: 計劃內容:
其發展可追溯至二次大戰後,福利主義抬頭導致各國政府支出崩塌,發展義務工作以解決社會上不勝負荷的需求[2]。 親子義工2025 透過探訪長者院舍,小朋友可以學習到和長者溝通的技巧,為長者帶來歡樂和温暖,更可從中學到籌備活動的技巧,培訓團隊精神、領導及組織義工活動能力。 「人人有利事」新春籌款活動宣傳大使:捐出「利事」,幫助弱勢社群;更可成為推廣大使,於小朋友或家長個人臉書(Facebook)貼文介紹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花少少時間就可以完成的細規模義工服務,例如透過社交平台轉發推廣訊息、協助路人過馬路等。 在家長義工與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會在活動中,在不同範疇上,擔任「小助手」的角色,例如協助家長義工與老師完成任務。 當中,小朋友需要親自與長者互動與交流,細心聆聽長者的需要和了解其心聲。
親子義工: 活動名額:
成員可自由選擇參與特設的活動,秘書處定期透過電郵發布活動消息,敬請留意。 每位兒童成員會獲本處簽發社署義工運動的服務記錄冊,自動成為該運動的參加者。 做義工,應該是讓所有人變得更好,因為你做一件好事時,你亦會感到愉快。 無論你做義工是希望日行一善、學習新事物或新技能、跟朋友一齊共度開心時光、找尋靈感還是其他原因都好,最重要是你參與其中。
親子義工: 親子減壓體驗
常說笑道:「做義工的多數是好人,正在做義工的時候一定是好人。」我更樂見的,是將義工的精神及心態在生活中體現。 試想,平時慣於計算、不尊老愛幼的父母,怎樣教孩子有愛心做好義工!? 相反,從父母身上學懂關顧家人、喜歡分享、樂於助人的小孩,做義工時一定惹人喜愛。 由於現時大部分的福利機構都是由政府資助,但在接受政府資助的同時,機構需要達成一定的服務指標,但義工的成果不容易量度,因此難以向政府交代。 其次,義工服務缺乏創新性,為了申請各項的資助,機構會撰寫各類的計劃書以爭取資助,但結果是換來換湯不換藥的服務,義工服務的發展亦受到了限制。 再者,部分機構仍視義工為一免費的人力資源,當中缺乏對義工的培訓及管理,令義工的服務素質停濟不前[1]。
親子義工: 發展限制
義工服務無分界限,社會上不同年齡及階層人士,包括長者一樣可以輕鬆做義工。 長者本身擁有豐富人生經驗,在某些情況下更能體恤服務對象的需要。 長者晚年閒暇時間較多,藉著做義工不僅可善用餘暇、豐富晚年生活,更能與社會保持接觸,甚至學習更多有趣新知識,有助建立長者積極面對晚年的心態。 「香港明愛安老服務」除了招募一般社區人士做義工之外,亦歡迎退休人士或長者成為義工,其服務內容包括由長者協助社交及康樂活動、電話聯絡及慰問、探訪體弱長者及有需要社區人士、參與賣物會及籌備社區教育或大型社區活動等,當中會按長者能力及意願安排義工活動。
親子義工: 活動詳細內容:
最後,鑑於社會上有關推動親子義工的資訊以資源不足,鍾博士認為政府應積極推動這類活動及支持社福機構推出相關服務,讓親子義工活動更為普及。 然而,和富社會企業、東華三院及傑出生命計劃積極推動親子義工活動,希望小朋友與家長在服務他人之餘,同時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培養獨立的處事能力,計劃成效令人鼓舞。 大會在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協辦之下,進行了「家長對參與親子義工活動之觀感」調查,並於8月10日假香港理工大學舉行調查結果發布會暨親子對談,以總結家長對參與親子義工活動的經驗及看法,讓市民對親子義工活動有更深入了解。 親子義工 然而,和富社會企業、東華三院及傑出生命計劃積極推動親子義工活動,希望小朋友與家長在服務他人之餘,同時建立正確價值觀以及培養獨立處理等能力,計劃成效令人鼓舞。 大會在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協辦之下,進行了「家長對參與親子義工活動之觀感」調查,並於八月十日假香港理工大學舉行調查結果發布會暨親子對談,希望總結家長對參與親子義工活動的經驗及看法,讓港人對親子義工活動有更深入了解。 透過多元活動推行生命教育,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品格及價值觀,包括樂於分享、珍愛生命和積極主動的精神,提升正向思維與判斷能力,培育他們成為充滿正能量的「希望小天使」。
而且,父母可以教導子女照顧動物,一家人以動物為中心,互相分享照顧動物和玩樂心得,藉此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愛心。 「豐衣足食」長者探訪及派米服務:探訪獨居長者,並送上香米,以同理心表達對長者的關懷,讓他們的生活更富足。 成為暫托家庭之前,先了解照顧動物的須知,包括動物脾性、照顧及護理知識、家居空間、安全設施和飼養物品等。 由於這兩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時有變化,海外義工招募較以往為少而且審慎,但一些國際性大型組織仍繼續需要各國義工支援,「聯合國志願人員計劃」便是其中之一。 即將於1月4日及11日的探訪名額已滿,有興趣參加者可以考慮參加2月9日的探訪活動,或待以後活動更新。 親子義工2025 1、自願參加的無報酬的公益性工作:學生們在居委會幹部指導下從事~。
親子義工: 義工服務
此平台為2021年全新推出的義工網,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義務工作發展局主理,是個一站式的義工登記、義工招募、配對及管理的義工網絡。 只要登記成為會員,即可報名參加各類型義工服務及義工訓練課程,同時為需要義工協助的機構招募合適人選。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 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 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64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7個中西醫療?
親子義工: 義工
義工在服務過程中,並不一定是該類服務的專業人士,因此機構在義工服務時,有需要為義工提供督導。 在教育上,督導者需以專業知識,為義工提供能力及知識上的改進。 在支持上,督導者要與義工建立良好的關係,使義工能在一個安全的氣氛及環境下自我成長。 東華三院義工服務推廣委員會主席婁振陽先生(右一)、和富社會企業企業傳訊經理羅丹玲女士(左一)及「傑出生命計劃」創會會長梁美儀小姐(右二)致送紀念品予協助調查活動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博士。 COVID-19改變大部分人的生活,由其是安老院舍內的長者猶如與世隔絕,連親人都未能見一面。
親子義工: 計劃時段
此項義工計劃會給每個小小義工派發六本「小小義工天使手冊」,會方會定期推出義工活動,小小義工則以儲印仔方式紀錄所參與的義工服務,包括有不同的探訪、海岸清潔活動等等,儲齊小冊子特定印仔,便可獲得小禮物及獎狀,以作小鼓勵。 親子義工是香港近年義工活動的新趨勢,透過不同類型的義工工作,讓子女培養愛心,同時,家長更可從中了解孩子的喜好性格,計對個別性格特質培育發展。 坊間較多親子義工包括賣旗活動、環保種植活動、探訪長者或有需要人士、進行手工製作、照顧寵物的義工服務等。 和富社會企業(和富)由李宗德博士GBS太平紳士於九十年代中期創辦,致力培育「負責任公民」,並推動多元化的社會服務包括青年發展、教育服務、長者護理等。
一家人可考慮參與探訪活動,例如探訪長者、探訪病友或探訪弱勢兒童,表示對他們的關懷,培養小朋友愛心和溝通技巧。 你可以和子女以親子義工身分參與社區食物援助計劃,活動包括收集食物、捐贈食物、運送食物、參與地區派飯活動或購買飯券。 平時,你都可以多留意身邊鄰居是否需要食物支援,直接幫他們買飯或提供食物也是不錯的親子活動,讓子女學識珍惜食物,關心身邊人。 親子義工 但社會上依然有很多弱勢社群無足夠的資源讓自己食得飽,食得夠營養。 香港一直有多間機構和餐廳為基層家庭和獨居長者提供食物援助和飯券,極需要有心人出錢用力去支援有需要人士得到適當和充足的食物。 由於義工參與的目標並不是為了追求成效,因此不能單靠命令及控制能操縱義工,所以要運用不同的手法來鼓勵義工持續投入服務[12],義工機構可從三大方面提升義工的動力[13]。
親子義工: 【做義工】 助人自助 一文看清義工服務 義工平台 義工招募推介
「老人家很喜歡小朋友,一看到小朋友就很開心,如早前我們與小朋友在街頭派發宣傳單張時,我們刻意告訴老人家有小朋友表演,他們立即答應出席,可見他們真的很喜歡小朋友。」有長者形容與小朋友相處,有跟「孫」玩的感覺。 親子義工 然而許多家庭對死亡這個話題十分避諱,導致小朋友產生陌生的恐懼。 有學校嘗試從生命教育入手,灌輸正確的概念,希望改變、加深小朋友對生命的認知。 如果你不想參與機構的大型海灘清潔活動,你依然可以帶小朋友到海灘自發清潔或去海灘玩的時候,順便做清潔,學識垃圾分類,但請注意安全及不要製造更多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