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種植木虌果的區域還不算多:台東主要種植台灣原生種,嘉義、台南及高屏地區也有栽種,不過都是越南品種居多。 三、種植方法 搭架:為了得到更多的果實,搭架是種植木鱉果的不錯方法。 另外,支撐架子的樁柱必須足夠結實,以防止大風暴雨的破壞。 木鱉果剪枝 在台灣的颱風季節,剛好是木鱉果的開花結果期,這點是種植木鱉果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不過也不是果實全部都可以食用,有網友就警告「木鱉果」的籽有毒,千萬不能吃。 木鱉果剪枝 據《維基百科》寫道,「木鱉果」是一種葫蘆科苦瓜屬的草本植物,夏季會開淺黃色花,花單性、雌雄異株,花柄上具有苞葉;長橢圓形果實,表面生多數軟刺,成熟時呈紅色。 木鱉果的嫩葉和果實可以吃,但種子有微量毒性;內含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相當豐富。 為推廣木虌果「臺東1號」,臺東場也致力研究後續的食品加工技術,企圖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木鱉果剪枝: 食材
果實部分,青果口感類似於瓠瓜但更為爽脆,適合清炒或煮湯;熟果的色澤和質地類似木瓜,淡淡的香甜滋味可以融化在料理本身之中,做成西式燉飯或義麵的基底,甚至摻入中式麵點都很適合。 木鱉果是雌雄異株,要一公株、一母株才會授粉結果,光從種子或⋯⋯種苗都很難分辨公母.開的花也有公花母花,生長速度快,抗病耐蟲,植株如藤攀爬. 木鱉果剪枝2025 木鱉果剪枝2025 168斷食時間分配如何拿捏、168飲食的優缺點,以及168斷食期間可以吃什麼,一次告訴你!
- 目前規模生產的木鱉果,大多來自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經過六年時間培育的「台東1號」,夏季果成熟比東南亞品系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全年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均可種植,是早熟又豐產又抗病的新品種。
- 木鱉果汁主要使用「假種皮」,用果汁機加水打碎煮過,以釋放木鱉果的脂溶性營養素,並於冷卻後加入百香果、鳳梨、檸檬、蜂蜜或冰糖一同飲用。
- 臺灣原生種果型雖然較小,但單株著果量5、60顆是東南亞品系的1倍,產期也較東南亞品系多出1期,年產量因此比較高。
- 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的抗氧化劑,採用加油或加熱方式烹調,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相較於其他營養素,吸收率與功效都更好,因此,茄紅素含量特高的木鱉果,變成了強身健體的養生新寵。
- 國內栽培面積初估約5、60公頃,其中,臺東地區栽培約15公頃左右,栽培以臺灣原生種為主,嘉義、臺南及高屏地區也有種植,但西部栽培品種則以越南種居多。
台灣木虌果的產季在6~12月,將果實根據成熟度分為青果與熟果銷售。 木虌果東南亞品種通常偏向圓形或三角形,台東原生種木虌果體積則較小、外型橢圓,因此很好辨。 木虌果青果與熟果從味道、營養成分到運用方式都相當不同,但是木虌果採收後並不會隨著久放而自行轉熟,因此在購買前最好就先確定需要的種類。 為利於瓜類蔓性作物授粉、病蟲害防治及提升果實品質等管理工作,搭設棚架進行栽培生產為農民慣用的方式。 棚架種類可概分為籬壁式、A字型棚架、水平棚架及隧道式棚架等類型。 木鱉果剪枝 其中水平棚架及隧道式棚架適合用於苦瓜、絲瓜、瓠瓜及南瓜等果形中等的葫蘆科作物。
木鱉果剪枝: 「黑芝麻vs.白芝麻」怎麼選?不但防骨鬆還通血管…營養師公開:4秘訣這樣吃最有效
目前的市價大約每台斤100元,選購時要注意,當蒂頭乾皺甚至脫落就表示果肉已經過熟,過熟的木虌果會產生發酵的異味或產生白色的菌絲,此時就不可以再食用。 原PO在facebook group《家常菜》裡貼出一張照片,只見桌上一顆橘紅色果實,帶有綠色的枝梗,果實上還有不少小小顆乳突狀突起。 她說這是朋友送的,但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也不知如何處理,於是上網詢問網民們意見。 二、種植時間: 主要的種植時節為每年的農曆1月底(大約國曆2月份)到農曆3月底(大約國曆4月)。
果實送來時很新鮮,要過些天等熟透時再來食用,當時碰巧有事要出遠門幾天,心想等回來時,剛好來嘗試這得來不易的奇珍異果,滿心期待這一天來臨。 哪知返家後籃子裡的蔬果不見了,百思不得其解,心想它們該不會是趁主人不在而離家出走了吧? 因為木鱉果本身是脂溶性,不宜生吃,要熟食它的有效成分才易被吸收。 一鍋香噴噴、紅通通秀色可餐的「木鱉果菇菇養生湯」出爐囉! 忍不住先品嘗一碗,果肉入口即化,食後口齒留香,湯品味道絕佳。
木鱉果剪枝: 使用規範
果實組成部位可分成果皮、果肉、假種皮及種子(如下圖)。 在 Cookpad,我們的使命是 天天享受烹飪趣! 因為我們相信,烹飪能讓人們、社群以及地球更快樂且健康。 我們的服務讓全世界的廚友透過分享食譜與下廚秘訣幫助彼此。 木虌果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卷须与叶子对生,不分枝;圆形至阔卵形的叶片,通常三深裂,背面密生小乳头状突起;夏季开浅黄色花,花单性、雌雄異株,花柄上具有苞叶;长椭圆形果实,表面生多数软刺,成熟時呈紅色。 還沒成熟的果實和嫩芽口感和味道都比較像瓜果青菜,可以用來燉湯或清炒。
木鱉果為台灣、中國大陸南部、印度及東南亞的原生種植物,在台灣多分布於平地與低海拔森林,其嫩莖、未熟綠色果實、果實外層的假種皮全部皆可食用。 台灣原住民的阿美族、卑南族和排灣族便常將木鱉果的青果用來煮湯或火炒後食用。 木鱉果剪枝2025 5~6月氣候逐漸炎熱,此時枝葉繁茂並進入開花期,可待植株覆滿半棚架時開始進行人工授粉。
木鱉果剪枝: 天堂來的水果-木鱉果
臺東場近年依原生種木虌果生長習性,建立隧道式棚架栽培技術,不僅可改善水平棚架在木虌果生育中期之後,不易授粉而導致產量低落的問題,同時具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及人工授粉效率等優點。 木鱉果剪枝 而雖然原生種木虌果原住民早有栽培,但要經濟量產卻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 首先是種子發芽率低的問題,「怎樣就是不發芽,土都發霉了種子還是沒動靜。」冬季情況尤甚;但若不在農曆年前完成育苗,就會錯過春季氣溫回暖的定植黃金期,遑論經濟量產。 木鱉果剪枝2025 另一個問題是木虌果為雌雄異株,且幼株難辨雌雄,非得等到開花才揭曉,難以得到穩定的產量。
木鱉果剪枝: 天堂來的果實-台灣原生木虌果
木虌果是葫蘆科苦瓜屬多年生作物,俗名「刺苦瓜」,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研究指出,其茄紅素是番茄的70倍以上,還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等成分,營養價值受矚。 國內栽培面積初估約5、60公頃,其中,臺東地區栽培約15公頃左右,栽培以臺灣原生種為主,嘉義、臺南及高屏地區也有種植,但西部栽培品種則以越南種居多。 文/龔阿玉 木鱉果剪枝 好友阿夯知道我長期茹素,對於各種蔬果接受度頗高,前年特意送來一顆橢圓形,外皮生了很多軟刺,成熟時呈鮮艷紅色的果實,要讓我嘗試看看是否合口味。 得知它們是被稱為「來自天堂的果實」,原來生長在越南及南亞區域居多,由於種子扁形有甲魚(鱉)的模樣又像木頭製成,所以被稱之為「木鱉果」(原本多為野生,台灣尚未普及)。
木鱉果剪枝: 營養價值
木虌果花朵於清晨4~5時開放,上午10時後就會因強烈日照開始老化,傍晚即枯萎,建議於10時前完成授粉。 木鱉果剪枝2025 木鱉果剪枝 「我在(民國)97年當技術士時就看過木虌子(果),那時候的原住民是吃青果、嫩葉,配蝸牛煮湯,味道很特別。」臺東場的場長陳信言,一面看著同仁親手書寫的資料,一面語速沉緩地說。 木鱉果剪枝 身為土生土長臺東子弟的他,散發出一種文人與農人揉合的特質,黝黑的手臂洩漏了平常在工作之餘務農的習慣。
木鱉果剪枝: 木鱉果功效多「茄紅素排名No1」比番茄多70倍!
他發現越南種雖然果實較大,但原生種單株結果數多,所以總產量其實不輸。 營養價值方面,兩者的茄紅素依季節互有高低,可說是在伯仲之間。 最後關鍵一役在最直接的:食用風味,越南種有油耗味,原生種卻很清新,是淡淡不搶眼的瓜味。 木鱉果外表為長橢圓形、長滿細刺且顏色鮮豔,其黑色的種子形狀神似「鱉」,故為名稱的由來;而木鱉果的表面在成熟時會由綠轉紅;木鱉果味道則是為有色無味,因此搭配任何食材都相當方便。 木鱉果剪枝 木鱉果剪枝2025 除此之外,以品種來說,由於東南亞的陽光日照、水分充足、生長環境佳,因此在此區域種植出來的木鱉果,在外型上通常比台灣品種來的大顆,效果也較佳。 木鱉果剪枝 木虌果為多年生作物,植株經春季萌芽生長後,至冬季時於棚架上已累積大量藤蔓與枝葉,容易藏有蟲卵或病原菌,不利於來年的栽培管理。
木鱉果剪枝: 木虌果早熟品種「臺東1號」育成 產量比東南亞品系高1倍
未完全轉色者可置於室溫下,數日後完全轉色即可使用。 如欲煮湯,建議挑選剛轉色者(轉色20%以內),購買後盡快料理,避免軟熟後影響口感。 授粉後約50天,果實外觀由青綠略轉黃綠色,種子已成熟並開始膨大,且假種皮形成,此時青果果肉口感最佳。 木虌果原產地為中國南部、東南亞、臺灣及澳洲東北部等地區,主要分布於全島平地及低海拔森林,臺東地區則在縱谷區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淺山地區可見其蹤跡。
木鱉果剪枝: 健康自煮,免費試用 7 天,看看「木鱉果食譜」的零失敗食譜
木虌果於清晨4~5時開始開花,雄花花粉及雌花柱頭隨氣溫上升而逐漸乾燥,失去活力。 木鱉果剪枝2025 木鱉果剪枝 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木鱉果剪枝2025 100公克的木鳖果可提供17.4公克碳水化合物,1.6公克总膳食纤维,2.1公克蛋白质,36毫克钙,0.3公克总脂肪。 木虌果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卷须与叶子对生,不分枝;圆形至阔卵形的叶片,通常三深裂,背面密生小乳头状突起;夏季开浅黄色花,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柄上具有苞叶;长椭圆形果实,表面生多数软刺,成熟时呈红色。
木鱉果剪枝: #2 成熟果實
爾來有緣食用此木鱉果實,無形中為自己的健康加分,好處多多呢。 材料: 木鱉果1顆、當歸1片、黨參些許、老薑1塊、杏鮑菇3條、鮮香菇5朵、雪白菇2兩、珊瑚菇2兩、袖珍菇2兩、水、鹽1/2小匙、香油少許 作法:
木鱉果剪枝: 選擇適宜的栽培環境
早期臺灣原住民的食用方式以嫩葉與青果為主,主因是認為熟果有毒;但越南地區傳統祭典常用的紅糯米飯就是以通紅的熟果染色製作,何故? 木鱉果剪枝2025 經臺東場研究之後,發現其實僅成熟的種子具致腹瀉之微毒性,不宜食用,其餘的部分皆為可食,其中最具機能性營養素的,正在於熟果中那鮮紅的假種皮。 木虌(音同鱉)果又被稱為木鱉子、刺苦瓜,是葫蘆科苦瓜屬,因為種籽扁小、長得像木製的小小鱉,所以才被稱為木虌果啦XD木虌果主要生長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一帶,從果實到種子及葉子都可以使用。 除了是越南過年宴客的傳統食物,中醫上以種子入藥,在台灣,原住民也會拿未成熟的果肉和嫩葉來做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