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教署於 2018 至 2022 連續 5 年榮獲香港區「最具創新力知識型機構大獎」及成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知識型機構大獎」得獎者,於知識管理及創新方面的表現備受國際推崇。 每日平均還押在囚人口則創十年新高,由2021年的2,316人上升至去年的2,666人,增幅為15%。 小欖監獄隔離 男性成年還押在囚人口持續上升,署方計劃原址局部重建荔枝角收押所,增加410個收容額,以紓緩院所過度擠迫的情況。
他們亦會獲供應均衡膳食,有關膳食是由營養師參考現行的國際及本地健康指引而設計的。 在囚人士在不同氣候也會獲發足夠和適當的衣物及被鋪,以保持身體健康。 小欖監獄隔離2025 此外,他們亦會獲供應基本的梳洗用品,包括牙膏、牙刷、廁紙等,以確保個人清潔衞生。 小欖監獄隔離2025 小欖監獄隔離 香港懲教署回覆本台時拒絕交代李宇軒目前是否被關押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和由小欖神秘組懲教人員看管,稱「如在囚人士拒絕向任何人透露其羈押地點,署方會按照其意願處理。該在囚人士可隨後提出相關通知安排」。 本台向李宇軒胞妹Beatrice了解,其家人獲悉最新消息後,曾致電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下稱:小欖)和懲教署「均不得要領」,至今未能確定李的情況,她透露父母和委託律師正考慮嘗試赴「小欖」探訪,惟憂慮事件演變得「高度敏感」,認為「獲批探訪機會很微」。
小欖監獄隔離: 香港民主黨選區議會,能否取得「三會」提名成疑
小欖的原意是為在囚人士提供精神觀察及治療等服務,規定職員每日定期巡房,紀錄病人的身體或心理狀況。 每個在囚人士都會有一本「黃簿仔」,以供職員在每15分鐘巡房時簽名確認。 小欖監獄隔離2025 但劉家棟表示,他在囚三日,縱使沒有人曾察看他的情況,那本簿依舊簽滿了名,而那緊閉的房門,只有在送飯時才會短暫打開,更只能以此掌握時間觀念。 小欖監獄隔離 小欖監獄隔離2025 小欖監獄隔離 小欖監獄隔離2025 2017年八月,雙學三子、反新界東北撥款抗爭者相繼入獄,是本地首批年輕政治犯,監禁長度動輒達1年,及後旺角騷亂本土派青年因暴動罪入獄,刑期更長至最高7年。
- 他們亦會獲供應均衡膳食,有關膳食是由營養師參考現行的國際及本地健康指引而設計的。
- 然而,法官判決的準則欠透明,亦有機會誤判精神健康的人士,剝削囚權。
- 病患也好,正常人也好,天天與犯下惡行的嫌犯正面交鋒,隨著發生的案件多了,醫師跟香港社會也發覺,其實精神疾病很普遍。
- 這位消息人士懷疑,大量犯人被送進精神病院有可能是被注射「懵仔針」( 學名:氟哌啶醇(Haloperidol),一種典型抗精神疾病藥物)。
本署於二零二一年起推行為成年在囚人士而設的創新數碼化心理計劃「智遊心間」,參與者可以透過平板電腦內的有趣及互動心理課程,加強心理健康。 本署亦於同年在塘福懲教所為成年在囚人士引入家庭為本心理治療,透過多元化的治療活動幫助參與者重建家庭關係,培養正面的思維,獲釋後積極融入社會。 此外,為鼓勵青少年在囚人士的家長參與子女的更生歷程,心理服務組亦推行「家愛計劃--從心出發」,以便更有效針對現今家庭和年輕在囚人士的心理需要。 專為青少年在囚人士而設的《青少年研習所》於2022年7月在璧屋懲教所成立,所提供的心理治療旨在培養親社會導向及促進正向青少年發展。 應用於平板電腦的《懲心導航》,是心理組所製作的心理治療資源庫,當中富啟發性的動畫及短片針對不同治療元素提供心理教育和深化日常練習。 法定監管:懲教署為青少年在囚人士及從教導所、勞教中心、更生中心和戒毒所獲釋的更生人士,以及根據「監管下釋放計劃」、「釋前就業計劃」、「監管釋囚計劃」、「有條件釋放計劃」及「釋後監管計劃」釋放的更生人士提供法定監管,以確保他們於接受監管期間繼續得到照顧和指導。
小欖監獄隔離: 探訪時間及院所的位置
邵家臻認為身處小欖的在囚人士,其權益被多重剝削,亦投訴無門。 在囚人士可以透過立法會議員、太平紳士或寫信到特首辦等方法投訴被誤判入小欖,但邵家臻指投訴作用不大,形容渠道全被堵塞,投訴後亦要面對被秋後算帳的風險,有機會被針對或加監。 小欖監獄隔離 囚中的恐懼,使他們即使面對不公,亦只能默不作聲,沉默啞忍。 邵家臻多年來關注囚權議題,現正向懲教署爭取,容許在囚人士獲取第三方醫療意見,讓他們除接受懲教署轄下的精神科醫生診斷外,亦可外聘其他精神科醫生進行診斷,獲一份第三方的醫療報告,保障權益,確保公平公正。
沒有死刑代表的是犯下重罪的人有一天還是可能重回社會,香港是如何杜絕再犯隱憂呢? 「『招』『職』創未來」計劃:懲教署於二零二二年十月為在囚人士創造「一條龍」培訓及工作發展機會,以鼓勵他們及早規劃人生,發揮所長,為社會作出貢獻。 心理服務組亦顧及職員及其家人的心理健康及需要,積極推廣健康均衡生活,提倡精神健康的重要,並提供心理治療及壓力管理等訓練。 自二零二零年開始,心理服務組在受訓職員的課程中加入「建立抗逆力」的元素,並把相關的小技巧上載到網上平台供職員於工餘收看,以鞏固職員的心理健康來應對工作上的各項挑戰。 中途宿舍可協助受監管者在離開懲教院所後,逐步適應社會生活。 懲教署亦為成年在囚人士提供自願釋前職業訓練,包括全日制及部分時間制的職業訓練課程。
小欖監獄隔離: 監獄
教育講座提供香港刑事司法體系和懲教署羈管及更生計劃的基本資料。 「面晤在囚人士計劃」安排青少年學生參觀懲教院所,並與在囚人士面對面交流,強化滅罪信息。 「綠島計劃」向青少年宣傳禁毒信息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計劃安排參加者與喜靈洲島上戒毒所的青少年在囚人士會面,了解吸毒的禍害。 參觀香港懲教博物館可以加深參觀者對懲教服務 100 年來發展的了解。 「青少年座談會」透過互動平台刺激學生的反思及參與,配合以更生人士現身說法,讓參加者對「滅罪」及「更生」信息有更深入的認識。
- 關於在囚人士被送入小欖的問題,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指,若懲教署職員認為在囚人士「跳制」,即行為表現不正常,就有機會要求見心理學家,繼而轉移入小欖。
- 邵家臻認為身處小欖的在囚人士,其權益被多重剝削,亦投訴無門。
- 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因為曾入獄幾個月,出獄後又失去議員席位,立即變身「監獄專家」,每當有機會便大講監獄情況,似害怕大家不知道他最熟悉監獄實況。
- 探訪者應留意,根據《監獄條例》第 18 條的規定,任何人未經許可把任何物品引進監獄,即屬違法,一經定罪,可被判處罰款2 000 元及監禁 3 年。
- 就像是心臟病高血壓,疾病的控制總離不開藥物,不同的是,精神疾病始終得對抗外界加諸的污名,這也導致許多的病人或家屬,不願意接受患病的事實。
- 如在囚人士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他們會獲轉介予到診專科或至公立醫院繼續跟進。
- 邵家臻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即使法官專責小組用嚴詞指出裁判官吳重儀錯誤行使司法權力,但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警告下不為例,沒有具體懲處,對吳官的影響而言可能只是紀錄「花咗」。
合資格在囚人士每月最多可接受1次視像探訪,每次不得超過3名探訪者,每次探訪限時20分鐘。 申請一經批准,探訪者會被通知前往多用途家庭及更生服務中心 進行視像探訪。 另外,本署現正推行視像親友探訪試行計劃,訪客可於荔枝角收押所尿液樣本收集中心一樓以視像形式探訪被羈押於赤柱監獄的在囚人士,詳情可參閱赤柱監獄相關資料,或向赤柱監獄探訪室職員作出查詢。 關懷各方:除了履行日常職務外,懲教署亦鼓勵人員參與各項慈善活動,以加強他們關懷社會的精神。
小欖監獄隔離: 問題
雖然他有抑鬱症病史,惟在藥物控制下病情已經穩定下,仍被轉移到小欖進行精神觀察。 勞教中心 100%;教導所 77%;戒毒所 48%;更生中心 97%;監獄計劃下的青少年在囚人士 96%;「監管下釋放計劃」100%;「釋前就業計劃」100%;「釋後監管計劃」100%;「有條件釋放計劃」100%;「監管釋囚計劃」98%。 在年內監管期滿的男性受監管者有 624 人,女性受監管者有 102 人;而在同年年底仍接受監管的男性受監管者有 882 人,女性受監管者則有 153 人。 青少年女性在囚人士:勵敬懲教所是一間低度設防院所,用作 14 歲起但不足 21 歲青少年女性在囚人士的收押中心、教導所、戒毒所及監獄。 芝蘭和蕙蘭更生中心根據「更生中心計劃」收納女青少年在囚人士。 如在囚人士希望其因年長、懷孕、殘疾或其他特別原因而不便前往院所探望的親友探訪,在囚人士可以預先向院所管方申請視像探訪安排。
小欖監獄隔離: 社會與公眾
此外,被定罪的成年在囚人士透過參與工業生產,可獲得行業的技能訓練。 如情況合適,懲教署會安排他們參加職業訓練機構的相關工藝測試,或通過向資歷架構申請參加過往資歷認可計劃,以取得職業技能認可資格。 小欖監獄隔離2025 14歲起但不足21歲的受訓生在中心的羈留期限由一個月至六個月不等,而21歲起但不足25歲的受訓生,則由三個月至十二個月不等。
小欖監獄隔離: 香港懲教設施列表
教育:懲教署為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半日制教育課程,以提升他們的學歷水平,此外,亦會協助成年在囚人士以自願性質參加各種自學或遙距專上課程。 懲教署積極為在囚人士在學習上提供協助,鼓勵他們參加多項本地及國際的公開考試以考取認可資格,幫助他們日後重返社會。 懲教署亦與香港都會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深化合作關係,落實雙方在教育方面的長遠合作,為希望繼續進修的在囚人士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小欖監獄隔離 工業及職業訓練組:懲教署安排已判刑的在囚人士從事有意義的工作,使他們遵循一個有秩序和規律的生活作業模式,從而協助維持監獄穩定。 轄下的工業及職業訓練組秉持更生為本的方針,通過提供職業訓練及工業生產的技能訓練提高在囚人士的就業能力,以協助他們重投社會。
小欖監獄隔離: 探訪期間交來的物品
這些活動包括協助籌募善款的義務工作,及向為更生人士提供服務的更生協作夥伴提供意見等。 香港懲教學院舉辦的培訓及訓練課程範圍廣泛,致力將傳統的訓練模式轉型為「智慧訓練」,促進人力資源的全面發展。 小欖監獄隔離2025 新入職的懲教主任及懲教助理須分別接受 26 及 小欖監獄隔離 23 個星期的入職訓練,當中包括懲教工作知識、虛擬系統及實境訓練、戰術使用訓練及懲教院所實習等。 小欖監獄隔離 該學院亦定期舉辦各項專業發展訓練課程;如複修課程、與職務相關的訓練課程、專業管理訓練和指揮訓練課程等,以加強職員的工作效率及促進其事業發展。
小欖監獄隔離: 探訪時間
巡獄太平紳士:兩名巡獄太平紳士每隔兩星期或一個月共同巡視每所懲教院所,相隔時間視乎院所類別而定。 巡獄太平紳士須履行相關的法定任務,包括調查在囚人士向他們提出的投訴、視察膳食,以及巡視懲教院所內的建築和住宿設施。 太平紳士須在指定期間內巡視懲教院所,但確實日期和時間則自行決定,事前不必知會有關院所。 多用途家庭及更生服務中心:懲教署設立的多用途家庭及更生服務中心,為更生人士及其家屬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並為在囚人士的親友提供視像探訪服務,以便因年長、懷孕、殘疾或其他原因而不便前往懲教院所的親友預約進行視像探訪,以加強在囚人士與親友的聯繫。
小欖監獄隔離: 精神病院
基於保安理由,探訪者須通過金屬探測門廊及╱或接受手提金屬探測器檢查,方可進入院所。 小欖監獄隔離 探訪者進行首次探訪時須出示個人身分證明文件以供核對,並須在登記便條上填寫姓名、香港身分證號碼 (或有效旅遊證件號碼) 、地址,以及與所探訪的在囚人士的關係。 日後再探訪同一在囚人士時,除非地址有變,否則無需在登記時再次填寫地址。
小欖監獄隔離: 親友探訪安排
註冊社工劉家棟被囚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只有短短三日,但他回想起當刻的經歷,仍然心有餘悸。 就像是心臟病高血壓,疾病的控制總離不開藥物,不同的是,精神疾病始終得對抗外界加諸的污名,這也導致許多的病人或家屬,不願意接受患病的事實。 列表會列出懲教設施的名稱、啟用年份及改建/搬遷後新址啟用年份(如有)、所屬分區(以區議會區域劃分)及地址、保安等級、收容額、在囚人士人數(以2021年12月31日計算;不包括羈留病房及中途宿舍,並以「不適用」一詞標示[7])以及在囚人士類別。 「對囚犯已是唔開心入面的開心。」阿禮說,這也是為囚犯的長期營養著想。 阿禮推動在個別監獄產生小改變:「用一個好社區或民間的方法;我真係會同其他人相處,職員也不是敵人啊,他不是檢控我們那個人嘛!」又指這某程度像「地下經濟」,沒有明文規定,但囚犯能以食物換煙,阿禮在嚴冬時曾要求加毯加褲等。
小欖監獄隔離: 囚犯
公事探訪電子預約系統能提供未來七天的日期作選擇(星期六下午、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除外),從而省回以電話預約的時間。 懲教署現正推行親友探訪電子預約系統,供註冊用戶於懲教署網頁預約各懲教設施的親友探訪。 親友探訪電子預約系統能提供未來七天的日期作選擇,預約被接納後,你也可以更改、取消或翻查你的預約。 為提升訓練的專業性,香港懲教學院已註冊成為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下第五級營辦者,合乎資格舉辦於香港資歷架構下認可的課程。 其中,為新入職二級懲教助理所設的「懲教事務專業文憑(懲教助理)」於 2019 年成功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為「資歷架構」職業界別第四級別課程,與學術界別的副學士學位或高級文憑屬同一級別。 小欖監獄隔離 而為新入職懲教主任所設的「懲教管理專業文憑(懲教主任)」則再進一步於 2021 年成功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為「資歷架構」職業界別第五級別課程,與學術界別的學士學位屬同一級別。
小欖監獄隔離: 懲教署「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 爆料突增數倍「精神病人」
他舉例,囚友在親友探監時情緒激動,拍打玻璃或大叫等,都會被視為「跳制」,需要見心理學家。 小欖監獄隔離 而經常投訴的「投訴精」亦會被視為有精神困擾,最終落得入小欖的結果。 劉家棟在2019年7月27日於反修例運動的元朗衝突中被捕,並於今年六月被裁定一項「阻差辦公罪」罪成,須即時監禁一年,他隨即被轉往荔枝角收押所。 他本有患有抑鬱症,需要靠藥物控制病情,但他服用的藥物不在懲教署的藥物名冊中。
小欖監獄隔離: 香港區議會恢復委任制,民選議席削減剩不到兩成
阿禮說,不同世代的啟蒙點不同,對他來說是2005年國際主義的韓農反世貿衝突,對眾志現任主席林朗彥來說是2012年反國民教育,本土派青年就是2014年對傘運戰略的歧見。 但無論抗爭者是誰,都是在同一條歷史的河流逆流而上,前人或後來人,都在面對我城的同一命運。 首先是獄長喊:「醫生殺到!大家全部著好衫!」醫生扭開一號房的門鎖,病人尖聲呼叫。
小欖監獄隔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該署並會於年內在喜靈洲、塘福懲教所和赤柱監獄開設親子中心,維繫成年男性在囚人士與家人的關係,藉此鞏固改過決心。 此外,署方去年年初成功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爭取撥款,於各院所裝設在囚人士綜合智能通訊系統,期望在系統全面運作後,除可提升院所運作和管理效率,也能加強在囚人士與親友聯繫,有助更生。 定罪在囚人士每星期可寄出一封由公費支付信封、信紙及郵費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