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目前的治療方案,長遠來說還要跟小儀討論她的生涯規劃。 考慮到讀寫障礙與學習能力,完成中六課程及考中學文憑試對她來說會造成很大壓力,我們建議小儀轉向其他更適合她的學習發展目標,包括考慮其他助人及服務性工作。 陳國齡醫生2025 小儀可於完成中三後選擇各類的職業訓練,這樣對她來說可能較為適合。
數個月前,這小男生才剛被確診發展遲緩,言語理解力比同齡孩子慢一年。 曾經,媽媽江太自覺無能為力,連拖起小手上街也覺乏力,家人都隱隱擔心,這孩子是否注定蠢鈍過人。 「還記得你二年級的成績表嗎?它現在對你來說有多重要?人生有很多成績表,這評估報告只是其一,我們沒必要視之為世界末日。」參與評估的衞生署臨床心理學家曾綺霞博士,總愛如此扶起黑暗中的爸媽。 有一次,她可以慢慢地讀出一段課文,跟着全班鼓掌,令她成為焦點,十分尷尬,從此以後,她就不再讀課文了。 四年班以後的所有會話考試都不合格,她不能在老師及同學前誦讀,當時媽媽及學校都不在意她的問題,沒有調息,拉低總體分數。
陳國齡醫生: 語言
與此同時,臨床個案面見時間很短,上司有限的支援,亦會令他們很難作出全面考慮的決定。 很多醫生下班後,仍會思考及懷疑自己的決定,擔心出錯,引致一些壓力及情緒病早期的徵狀。 每年醫管局各聯網都有精神科培訓醫生的空缺,幸好每年申請的人數都比空缺多。 精神科專科醫生(不是心理醫生,沒有心理醫生這專業,只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及專職醫療的臨床心理學家)的訓練,為期起碼六年,包括頭三年的基本培訓,及再有三年的高級培訓。 期間要接受各類精神科專科訓練,包括成人精神科、社區及康復精神科、諮詢會診精神科、濫用藥物及酗酒精神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老齡精神科,還有較冷門的法醫精神科等。
- 就以自閉症為例,它一般展現於語言發展、社交溝通、固執行為及狹隘興趣等方面,而這些障礙,已經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
- 小美的媽媽說,小美兩歲多開始上學,參加幼兒小組及幼稚園期間她都不說話,初期上學很害怕,跟着老師或校長,不肯參與小組活動,其後慢慢適應過來,不過仍然不說話。
- 今年十九歲的鄭文茵,曾被治療師形容為沒語言的自閉女孩,今天卻能寫能畫。
- 以上三個原因,都令到兒童及青少年接受精神科治療的個案上升。
- 測試結果會比對標準化樣本,從而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相當於哪個年齡階段。
- 當中ADHD和自閉症,近八成是與遺傳因素有關;而抑鬱、焦慮等情緒病,遺傳影響只有三至四成,大部份是後天因素引起。
她很努力讀書,經過學校的調適及支援,成績仍然不合格,讀書如拉牛上樹般吃力。 自小五開始,小儀開始秘密𠝹手發洩情緒,直至小六參與課外活動時,無意中被社工發現手上疤痕纍纍。 陳國齡醫生 當時社工轉告媽媽,並轉介她到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跟進。 幸好,她肯跟在大學讀社工的姊姊傾談,姊姊亦常常教她做功課,有時甚至給她答案,應付老師的追問,小儀亦一心想跟姊姊一樣,將來做社工。 不少孩子行為問題是學校發現的,進行基本評估後,老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均會提供適切的幫助和治療;而不少理會機構如明愛、小童群益會等,都有兒童心理健康評估服務。
陳國齡醫生: 教育局特殊教育服務
媽媽有時亦很憤怒,覺得小美刻意對抗,沒有禮貌,用不說話來玩弄及操控成人。 SEN.COM.HK為有特殊教育需要(自閉譜系障礙、特别學習障礙、發展障礙、專注力缺乏及過度活躍症等)的學生提供一個一站式的平台,尋找合適的服務和免費的資訊。 孩子確診有發展障礙,爸媽們總猶疑要不要告訴家中長老,怕他們不理解之餘,更添煩添亂。 三歲的卓楠話不多,卻精靈可愛,是那種讓人很想親近的小男生。 爸媽坐在沙發上接受訪問,他就像隻小馬騮一樣跳來跳去。
經過約兩小時的評估,爸媽會獲發一份簡單的評估報告,告訴你孩子各方面的發展狀況。 裏頭有一些字眼,可能是爸媽們從未聽聞的,也當然不明所以。 我們特意找來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兒科專科醫生林麗娜、臨床心理學家曾綺霞,以及私人執業的言語治療師任君慧來幫忙解說。 家長常把「死蠢」、「生嚿叉燒好過生你」、「你睇下人哋都識」、「你無用」掛在嘴邊,甚至乎看到孩子愈怕,愈退縮,家長反而會更惡,當父母說負面說話時,其實內裏已有很多負面情緒,好多嬲,嬲孩子做得不好,嬲自己做父母教得不好。
陳國齡醫生: 青少年厭食症
小學期間情況稍為好一點,到學期的最後階段她能與附近相熟的同學被動地簡單對話,聲音細小,但是如果大家對她的進度很大反應,她又會故態復萌。 她的功課依然吃力,往往要等姊姊有空時才可以教她,令她十分焦慮。 陳國齡醫生2025 第一學期的成績仍然處於中下水平,同學恥笑她:「你這樣的成績竟然可以做班長?」小儀聽後很難過,亦想到自己很難完成中學學業後再攻讀社工。 她覺得𠝹手是一個「無傷大雅」的情緒發洩方法,卻不能解決問題,前路好像走入了死胡同。 要等姊姊有空才可教她功課,令她覺得十分被動及擔心,開始出現一些情緒問題,她害怕同學恥笑她不能準時交功課,並發現她的𠝹手習慣,令到她情緒低落,及後亦影響她的胃口及睡眠,整個人沒精打采,沒有動力應付日常學習,不知如何是好。
當中ADHD和自閉症,近八成是與遺傳因素有關;而抑鬱、焦慮等情緒病,遺傳影響只有三至四成,大部份是後天因素引起。 陳國齡醫生2025 一家人穩住心神,一邊細心觀察,一邊積極帶龍怡接受訓練及治療。 這些年來,女兒先後被懷疑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及確診專注力失調,風高浪急,把她弄得迷迷糊糊,險些失去方向。 對方斷言,文茵這輩子都難以用言語跟別人溝通,也暗示爸媽不用花費心力了。
陳國齡醫生: 醫院沿革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昆仲基於企業家回饋社會的使命感,決定以紀念其父王長庚先生之名,創辦一所醫學中心級醫院,1976年在台北正式成立「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目前因配合醫療法規定,更名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台北長庚醫院於1976年12月1日開幕,創院院長是羅慧夫醫師,副院長是張錦文,當時共有117床、20多科、80多位醫師、員工400多人。 陳國齡醫生2025 (三) 開啟醫療服務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開幕台北長庚紀念醫院興建時即同時規劃林口院區,台北係以門診為主,而在台北開幕兩年後,在林口交流道旁也完成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以收治住院病人為主,並方便全國各地民眾就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於1978年12月1日開幕時設有1,000床規模,初期200床逐漸開放使用,科別有30多科、200多位醫師、員工近1,000人。
陳國齡醫生: 臨床經驗
評估過後,除了教育方面的轉介,也有治療及訓練的轉介。 陳國齡醫生 不同的專家會針對孩子不同的發展範疇,訂出治療方案,以求減低該發展障礙對孩子的影響,例如言語治療師會幫助孩子提升言語理解及表達的能力等,職業治療師則集中處理孩子的手眼協調及小肌肉發展能力。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指引,每個症狀都必須符合好些條件才能確診。 就以自閉症為例,它一般展現於語言發展、社交溝通、固執行為及狹隘興趣等方面,而這些障礙,已經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
陳國齡醫生: 社會資源
這是曾綺霞在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這工作崗位上,竭力要傳遞給爸媽們的訊息。 曾綺霞記得有一次,一位媽媽在中心猛地搖頭,說根本沒看見孩子有任何優點。 在實際的評估過程中,兒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會努力在孩子身上搜尋資料,再配合學校的報告與家長的描述,從而作出判斷。 它主要是指認知能力,包括所有和學習、思考及解決問題有關的心理活動,也就是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 評估人員會按個別孩子的需要,運用相應的評估工具來測試。
陳國齡醫生: 家長戒怒罵 避免言語暴力 給孩子「避風港」
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兒科專科醫生林麗娜觀察,對很多爸媽來說,最困擾的地方,確是不明白孩子為何跟別的孩子不一樣。 所以,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向爸媽講述評估報告時,會清楚說明孩子日常生活中某些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原來由哪些徵狀導致。 舉例說,在兩小時的評估裏,孩子明顯缺乏溝通意欲、跟評估人員也全無眼神接觸,但家長卻說孩子平日願意與人互動,只是來到陌生環境面對著陌生人,有點害羞而已。
陳國齡醫生: 家長應作出回應而非反應
有理解困難的孩子,或會因提問的種類、所運用的詞彙、句子長度或結構的理解等出現困難,只能掌握句子的部份意思,因而誤解對方,甚至使溝通中斷。 聽得多負面說話,小朋友大腦亦接受了,將負面說話內移化,都會覺得自己是這麼差。 若證實孩子出現精神病,必須及早積極治療,以減少患病對孩子日常生活、個人發展、社交生活、親子關係等各方面的影響。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當中,有四、五成的案例是ADH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有三、四成是自閉症,餘下的一、二成則是焦慮症、抑鬱症等情緒病。
陳國齡醫生: 陳國齡醫生(Dr. Phyllis Chan)
「家長要知道自己也不用十全十美,我們常言『Good Enough』,做得夠好就可以了。」有時,面對孩子失控,特別是面對青春期孩子,家長未必做得好,但不要緊要,大家要知道關係轉差,是可以修補和保償的。 只要家長調理大家的關係,讓小小朋友知道父母都係有不足的地方,但都願意去改善,小朋友是會明白的。 嚴重如小美的個案我們會用調理血清素的情緒藥來減低患者的焦慮,配合一套與家長及學校一同商榷的行為治療計劃,按部就班使她面對要說話的不同環境,由最初用身體語言,跟着用嘴形說話,到輕聲說話,配合適當的鼓勵,使她克服在不同程度由熟悉到陌生的社交環境循序漸進。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陳國齡醫生,接見過無數孩子有特殊需要的爸爸媽媽,治療孩子的同時,她也一直努力在家長身上「下藥」。 陳國齡醫生 學前兒童接受評估後,家長一般會被安排會見醫務社工,由社工作出轉介,安排孩子輪候入讀社署資助的E位(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I位(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或S位(特殊幼兒中心)。 所謂發展評估,就是透過家長和學校提供的資料,加上評估人員的臨床觀察,並配合標準化兒童發展評估工具和量表,了解孩子在不同發展範疇的能力。
陳國齡醫生: 陳國齡醫生
「懷疑自閉症徵狀」表示孩子某些行為特質與自閉症徵狀相似,但徵狀數量或嚴重程度,暫時未足以確診為自閉症。 有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的孩子,一般經由母嬰健康院或私家醫生,轉介到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接受評估,這裏可視為整場障礙賽的起點。 陳醫生慨嘆,孩子除了在學校、朋輩間感到壓力,有時家庭也為他帶來壓力。 因此,家長的心態也需要調節,才能將家變成孩子的「避風港」,讓負面情緒得以緩和。
既憤怒又心痛,但鄭氏夫婦沒認命,加緊回家訓練文茵,結果,入讀小學前的文茵,已能講又能寫。 「比年齡慢」表示孩子跟同齡兒童比較,在該範疇的發展較慢。 過來人也都說,薄薄的一紙評估報告,不如視之為温馨提示,給你看清孩子的強弱,集結力量,好好陪孩子走這場障礙賽。 首先家長要懂得調節對孩子的期望,而小朋友、年青人給自己的期望要適當。 陳醫生建議孩子不用為自己定下很大的目標,或是自己不能做到的目標。 提醒孩子們戒甩「完美主義」,不用每都迫自己做到100分。
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臨床心理學家曾綺霞說,老人家未必聽得懂專注力失調、自閉症譜系、讀寫障礙等名稱,所以把報告帶回家時,不一定要告訴他們孩子的診斷名稱,反而可集中描述孩子發展障礙的行為特質。 比如說,囡囡真的好活躍,這樣可能會讓她在學校惹上麻煩,影響學校生活等等。 特殊幼兒中心提供一周五天全日制、密集的專業訓練及照顧。 至於兼收位,像小學的「融合教育」,孩子入讀普通幼稚園暨幼兒中心,除了接受日常課程外,亦會由特殊幼兒工作員以個別或小組形式, 提供深入的訓練,及由地區言語治療服務提供言語治療等。 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則有點像課後「補習」,每周安排一至兩堂訓練,並為家長提供輔導及支援,讓孩子在家長陪同下接受適當的訓練,提升發展。 此外,為了讓正在輪候服務的孩子及早得到支援,社署於2015年底更開展為期兩年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讓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等專業團隊,到參與了計劃的幼兒園及幼稚園,提供個人及小組訓練。
陳國齡醫生: 戒怒罵減壓力 港孩受壓貶低自我 醫生教「回應取代反應」 3招陪子女活正向人生
為治療癌症病人,2007~2008年又購置影像導引放射治療用之諾利刀、強度調控影像導引弧形治療直線加速器(銳速刀)等。 投資新台幣近60億元,歷經多年努力,建置全國首座更是亞洲最先進之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於2015年11月10日隆重開幕,提供國內外癌症病人最先進的質子放射治療服務。 這些創舉,在在都產生了導引台灣醫界走向良性發展的卓著績效。 由於持續不斷的用心與努力,去制定醫院各項管理規章制度,並且不斷謀求精緻化,配合醫院的發展提供優良醫療服務品質之需要。
然而香港的教育制度,要孩子從小知道名次、成績分數,甚至參加比賽為求攞奬。 小儀經評估後,被診斷為有中度抑鬱症,有抑鬱情緒,不能感受愉快經驗,亦影響胃口及睡眠,難以應付日常生活如學習和社交等,情況已超過兩星期。 第一,要考慮藥物治療,用調理血清素的藥物治療抑鬱徵狀,這些新一代的藥物副作用較少,要食用一至兩星期後,情況才開始改善。 同時要根據臨床情況調校藥物,平均治療過程需要食藥起碼半年,之後才考慮可否減藥。 小儀用非自殺式的自殘行為來減低抑鬱、焦慮及發洩情緒,只會令自己更加負面,亦因此需要逃避社交環境,以免被其他人發現。 這種發洩情緒的方法只會造成惡性循環,增加她內疚自責的情緒,令她逃避社交。
陳國齡醫生: 評估摘要(供家長/學校參考)
今年十九歲的鄭文茵,曾被治療師形容為沒語言的自閉女孩,今天卻能寫能畫。 有些家長因為抗拒標籤,孩子雖然被轉介至特殊幼兒中心,卻寧選兼收位。 社工會輔導家長因應孩子的發展進度及需要,選擇適合的訓練及學校,及提醒家長把目光放遠,但最終也會尊重家長的決定。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診斷上,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指引,AD/HD的診斷必須要across time及across setting,即不應只靠單一場合或單一時段的觀察,便確診孩子患上AD/HD。 有時家長投訴孩子沒一刻能安定下來,但在評估中心,孩子面對醫生卻「蟻咬都唔郁」,那麼,孩子的評估報告便可能被寫上「懷疑專注力失調」,需要跟進。
陳國齡醫生: 婦人治療痔瘡檢出肺腺癌 醫師:早發現早治療
醫療事務管理皆以促進民眾就醫便利為前提進行規劃,並勇於突破當時規定,藉由流程與制度改善,落實「病人優先」的服務理念。 (二) 善用醫療資源服務社會大眾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醫院總額支付制度後,限制了各醫院的成長,本院在王創辦人永慶先生昆仲的支持下,依舊堅持不拒絕病人,善用醫療資源及繼續投資改善醫院的軟硬體。 對於癌症病人,本院不但自行吸收健保之超額費用,更以大筆經費成立癌症中心,改善癌症人治療所需的各項設施。 今日台灣所有癌症病人,以在長庚醫院接受治療為全國醫院中佔最高比例。 於2006年投資鉅額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開刀系統,並派遣多位醫師出國學習該項系統的操作與運用,將傳統外科手術帶入一個微創與科技結合的全新紀元。
陳國齡醫生: 言語理解能力
醫生通常讀書考試都沒有甚麼問題,要有同理心及臨床判斷力才最為重要。 我們會參考實習醫生的個人履歷及實習期間的報告,包括臨床工作水平及態度、團隊精神、研究及學習參與等,同時講求精神科醫生必須具備的同理心,可以和周圍的人聯繫和同步。 精神科醫生訓練期間壓力很大,很多病人可能比較脆弱及情緒不穩,缺乏病悉感,很多時會與家人關係疏離、缺乏支援或不和,這些精神科醫生都要面對很大的壓力去處理。 在這些方面可能和病人、家屬或其他持份者持不同意見,尤其是要作出強制治療時,對一些初出茅廬、人生經驗較淺的初級精神科培訓醫生,逆境下要承受很多精神壓力。
陳國齡醫生: 選擇性不語症 – 陳國齡醫生
陳建仁表示,他只在台大住院四天就出院,術後不須化學或標靶治療,目前已痊癒。 他說感謝天主,也謝謝台大校長楊泮池和主治醫師陳晉興,讓他在低劑量電腦斷層持續追蹤下,早期發現微小肺腺癌,也謝謝妻子在住院時期的陪伴。 去年,陳建仁赴台大醫院再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除了右肺尖的微小結節,另在左下肺發現零點九公分的毛玻璃狀病灶。 在台大醫院外科教授陳晉興建議下,今年二月於台大接受胸腔鏡微創手術,經全身骨骼與腦部斷層掃描,未發現轉移徵兆,病理檢查結果為肺癌Ia期。
陳國齡醫生: 自閉症:發展語言是關鍵
陳醫生憶述曾為小學階段孩子進行快樂孩子調查,發現很多小朋友平均每日有2、3個小時做功課, 另外還有1、2小時用來溫書,甚至額外的補習、學習等。 陳醫生指出當發現小朋友不夠睡眠時間,不夠1小時活動時間,無時間做其他活動,正反映了他們壓力過大。 陳國齡醫生2025 為培育優秀醫護人才、厚植教學及研究實力以提昇醫療品質,1987年及1988年先後設立長庚護專(後改制為長庚技術學院,現名為長庚科技大學)及長庚醫學院(後改制為長庚大學)。 此後,長庚醫院在教學相長之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研究、護理教學及實務能更進一步結合,使長庚醫院成為高品質的醫學中心。 為此我們訪問了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陳國齡醫生,了解香港兒童精神健康現況,揭開兒童精神病治療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