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鐵用嘅重型鐵路系統,可以有效應付眾多嘅乘客需求量。 喺繁忙時間,市區綫每個鐘最多可以開34班車,即係每1.75分鐘一班,載客量差唔多85000人次。 而地鐵列車數目已經由啱啱通車嗰陣嘅140卡,增加到2002年嘅1050卡(包括機場快綫嘅88卡同埋迪士尼綫嘅12卡)。而每日早上嘅繁忙時間,會有86%嘅車卡投入服務。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2025 1989年8月6號,東區海底隧道起好,觀塘綫觀塘至鰂魚涌一段通車。
- 中環站通車前後曾經有多個名,分別有3個英文名: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同埋Central(中環),以及4個中文名: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
- 中環站(粵拼:zung1 waan4 zaam6;英文:Central Station)響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同埋德輔道中一帶,係港鐵站之一,車站有4個月台。
- 為配合1990年代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地鐵公司喺環球大廈同埋交易廣場地底起一條橫跨干諾道中嘅地下行人通道,連接中環站同埋香港站,畀乘客從港島綫或荃灣綫轉機場快綫或東涌綫。
- 隨着港島綫落成,有不少往返中環至香港島東面的接駁巴士路線的人流大幅下降,故有不少巴士路線縮短甚至取消。
- 另外,每當特殊的情況之下,如下午繁忙時間部分荃灣綫列車會在中環站清客後暫停服務,然後會直接前往金鐘站接載該站的乘客,屆時車站月台將會發出廣播。
月台閘門嘅高度只有1.5米(大概等於月台幕門嘅一半)。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2025 月台閘門可以防止乘客墮軌,成本亦都較平,唔駛顧及車站嘅設計。 截至2006年初,香港地鐵收費分為成人同埋特惠兩種。 12歲以下嘅小童、65歲或者以上嘅長者、12至25歲嘅全日制學生先至可以用特惠票。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同其他地鐵系統唔同,香港地鐵收費唔係劃一,而係根據路程長短而定。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大堂
直到2001年嘅翻新,先至有樓梯連接嘅大堂上下層,加入咗咖啡店、快餐店同書店,成為車站購物街,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同方便乘客購物。 中環站有5層,地面係車站出口,車站大堂同商店主要響中環站嘅L1、L2層。 L2同L4層分別係港島綫3號月台(往柴灣)同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而L3層就係荃灣綫嘅1號同2號月台(往荃灣)。 受事故影響,中環站荃灣綫月台全日暫停使用兩天,荃灣綫列車於兩天內只能維持荃灣站至金鐘站之服務,而不前往中環站,並維持約3.5分鐘一班列車,較正常情況下減少約一半班次。 由於鄰近中環站的住宅物業並不多,加上連接中環站及半山區的多條屋苑巴士服務在晚上已停止服務,故車站在晚上的出入站人流會較為偏低,但當蘭桂坊和中環摩天輪舉辦活動時,亦會有不少市民或遊客選擇使用中環站前往。
直至2001年的翻新,設有樓梯連接大堂上下層,加入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打破地鐵系統的先例,成為車站購物街。 香港地鐵列車嘅維修工作,目前由5個車廠負責,分別係九龍灣車廠、荃灣車廠、柴灣車廠、將軍澳車廠同埋小蠔灣車廠。 每個車廠除咗負責為相應行車綫嘅電動車組提供電力之外,亦都有停車設施、洗車設施同埋預防同糾正性嘅維修設施,例如起重同埋頂升設備等等。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修正早期系統
而當港島綫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稱統一為Central。 1970年,顧問公司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16],在報告書中,位於中環遮打道地底的車站名為遮打(Chater),而位於中環必打街(今畢打街)地底的車站名為必打(Pedder)。 大樓低層是地舖和商場,升降機往樓上是寫字樓、旅行社、醫生村和商行等。 由於大樓正背面兩條街道處於不同水平,大樓低層採用錯層式設計,屬於面向士丹利街一面地面之樓層有如面向皇后大道中一面之閣樓或一樓,開設有咖啡店、高級家居藝術品店等。 對上一層全層屬大快活快餐店,而再上一層則是香港蘇淅滬同鄉會的私人會所餐廳。
畢打街大堂完成翻新後與香港站設計近似,改建範圍由搪瓷板取代原有的紙皮石牆身。 中環站喺1980年2月12號因應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由尖沙咀延伸而啟用,成為修正早期系統嘅終點站,乘客可以直接搭列車前往觀塘,大概要27.5分鐘。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啟用初期只開放1號同埋2號月台、位於遮打道車站大堂同埋畢打街走廊層,而車站底層設有停車側綫,由遮打道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車站當時共深25米,長380米。 中環站(英語:Central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遮打道、畢打街與德輔道中,屬於港鐵荃灣綫與港島綫的鐵路轉車站,車站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 中環站設有位於付費區內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香港站,供乘客轉乘東涌綫或機場快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及交易廣場地底[2]。 中環站設有4個月台[2],所有月台均已裝設月台幕門。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曼谷捷運搭乘注意事項
喺未有手機嘅年代,不明就裏相約嘅人,不時因為冇指明中環站邊間恒生銀行而出事。 而根據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圖[18],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命名為中環(Pedder),因此可以證明車站的中文名稱統一為中環。 萬邦行是一著名的中小型商場 / 零售樓層坐落於皇后大道中和昭隆街交界距地鐵中環站出口僅2分鐘步程。 鄰近甲級建築包括 陸海通大廈、 娛樂行 及 豐盛創建大廈。 去過曼谷旅遊的人,一定都對曼谷塞車超有感,即使搭計程車很便宜,可是假如遇到塞車時間,反而會成為最不划算的選擇。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早期計劃
因為起行車管道嗰陣時出錯咗引致延誤,上環站需要等到1986年5月23號先至啟用。 「荔灣站」改做「美孚站」,中環站(Chater→Central)、旺角站(Argyle→Mong Kok)同埋油麻地站(Waterloo→Yau Ma Tei)嘅英文名稱亦都做咗啲修改。 1960年代,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交通嘅需求越嚟越大。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2025 現時,仍然有唔少乘客喺中環站行去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喺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亦有唔少乘客前往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路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另外,畢打街大堂L1層非收費區及L2層往返香港站嘅收費區行人通道內,各設有1部「e分鐘著數」機,畀乘客買網上服務同埋享用港鐵友禮會嘅會員優惠。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列車班次
鄰近甲級建築包括 陸海通大廈、 豐盛創建大廈 及 華人行。 萬寶路在香港的代理權原為何英傑的香港煙草有限公司所有,1996年由菲利浦莫理斯購回。 [來源請求]但近年顯疲倦趨勢並開始走下坡,由其主要競爭對手英美煙草及萬事發追回市場佔有率 [4]。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現時醫學界積極發開發針對谷氨酸系統 (glutamate)的新抗抑鬱藥物。 中信城市廣場,內裡的餐廳和商店價格都相當親民,最值得到訪的一定就是內裡一間超大的H&M門店和位於地下一層的AEON超市,商品多不勝數,單單這兩間店舖都足夠大家行足半日了。 由於欣澳站同埋迪士尼站車站設計以開放式為主,並無安裝空調設備,所以呢兩個站就引入咗月台閘門。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車站命名
直至2001年車站翻新後,前地鐵公司將通往3號月台至遮打道上層大堂的樓梯重新劃分為非付費區通道,方便付費區外的乘客利用該通道往返遮打道兩層大堂的非付費區。 此外,前地鐵公司亦在2002年逐漸增設中環站車站商店,商店由18間增至24間,以增加前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購物,當中包括不設座位的小型飲食區[5][6]。 荃灣綫、港島綫、將軍澳綫全線同埋觀塘綫大部份嘅用車都係用由英國都城嘉慕製造嘅列車,最高時速去到80公里。 由於列車投入服務初期嘅設計已經不合時宜,所以地鐵喺1998年開始將所有英製列車全面翻新,翻新工程喺2001年8月完成。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德事商務中心 – 香港會所大廈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現時有港島綫同荃灣綫。 乘客用行人隧道轉機場快綫或東涌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車人流。 此外,該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層的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再無需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徑收費區往來兩大堂,整項工程於2002年4月完工。 同時又於中環站月台引入6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5]方便乘客在車站內瀏覽互聯網的內容,及在J3出口的商店改為作「藝術管道」[3][5]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此外,由於前地鐵公司在興建機場鐵路時,早已在環球大廈地底興建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故亦有不少往返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的乘客經中環站及香港站轉車,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乘人流。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2025 經過差唔多4年嘅工程,修正早期系統嘅北段(石硤尾←→觀塘)喺1979年9月30號完工,並且喺10月1號正式通車。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地鐵安全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喺1980年2月12號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嘅中文名命名為中環,而唔係遮打。 根據1967年發表嘅《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環站初期同上環街市站(家下上環站)計劃做港島綫同觀塘綫中間嘅轉綫站,而荃灣綫嘅尾站係金鐘站。 當時中環站嘅計劃位置嚮租庇利街同畢打街中間嘅一段德輔道中地底,較而家中環站嘅位置偏西。 喺互聯網服務上,現時中環站大堂及月台都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嘅Wi-Fi熱點,乘客可以喺等車啲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上網。 同時,喺3號月台行人通道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畀乘客瀏覽網上資訊。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香港樓宇目錄
機場鐵路喺定線初期,只係得一條主線,喺大蠔先至分開2條支線去機場或者東涌新市鎮。 因為未來發展嘅需要,先至將機場鐵路分開做兩個部份:機場快綫(通車前原本叫做「飛翔快綫」)同埋東涌綫,噉樣做有助利用東涌綫嚟做服務延伸。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對醫療和保健服務需求大增,公營醫療機構已無法及時滿足本地人口所需,排隊輪候時間動輒以「年」計,加上不少內地居民、尤其是毗鄰香港的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居民,嚮往香港醫療服務的質素而赴港作…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皇后大道中33-33A 號, 中環, 香港
在中環站開放初期,遮打道大堂的上層大堂與下層大堂並沒有非付費區連接,乘客需要經過付費區方可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萬年大廈(英語:Manning House),是香港島中環的一幢商業樓宇,位於皇后大道中38號,毗鄰陸佑行及萬邦行。 大樓背面為士丹利街,亦設有兩個入口,行人可經大樓來往皇后大道中及士丹利街。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2025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香港地鐵一直都舉行唔少活動,確保乘客注意使用地鐵時嘅安全。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曼谷捷運票價
呢個站係荃灣綫香港島嘅總站同港島綫中途站,響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同交易廣場地底以行人通道同東涌綫同機場快綫嘅香港站相連。 呢個站採用磚紅色為主要顏色,而荃灣綫月台就用深咖啡色作為主要顏色。 2001年,地鐵公司為改善中環站環境,再度翻新舊有遮打道大堂[5],以配合畢打街大堂及香港站的一貫設計,部份紙皮石牆壁改以搪瓷板為主。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曼谷捷運地鐵簡介
1975年初,香港政府屬下嘅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佈,將「早期系統」輕輕縮減到15.6公里,即係「修正早期系統」。 同時亦都放棄用單一承建合約嘅方法,將工程分番做25個主要土木工程合約同埋10個電機及機械工程合約。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嘅地下鐵路公司亦都同時間正式成立,取代咗臨時管理局監督工程嘅進行,並且打算喺通車之後,用審慎嘅商業原則嚟負責經營鐵路。 與此同時,為咗適應更多傷殘人士搭地鐵,地鐵亦都做咗多項改善措拖,包括車廂裡面嘅輪椅專用位置、盲人導向地板同埋加闊入閘機等等。
位於油塘嘅轉車站最高峰嗰陣,曾經試過有3班嚟自觀塘綫嘅乘客喺月台度等轉車。 另一方面,因為新路軌同列車嘅配合問題,加上新路段好多急彎,令到新路段嘅嘈音特別大,呢個問題直到而家都仲未有妥善嘅解決方案。 喺1977年嘅7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起荃灣綫,並且喺1978年11月開始動工。 成條綫有10個車站,包括6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同埋3個架空車站。 1982年5月10號,荃灣綫「荃灣至太子段」開放通車。
是次翻新除了加設一般商店外,還把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以增加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在車站購物[4]。 而於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時,有關首日通車紀念特刊[17]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統車站(1號及2號月台)名為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名為中環西(Pedder)。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站伸延至中環站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通車初期,好多乘客都唔習慣咁繁複嘅轉車過程、同埋將軍澳綫嘅列車班次過於疏落,一度引起混亂。
其中荃灣綫1、2號月台採用1組島式月台排列,月台興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延至會所街。 月台不設落客專用月台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同時在該月台進行上落客及調頭,乘客可按指示於1/2號月台乘搭最快離開車站的荃灣綫列車。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2025 同時,位於荃灣綫1、2號月台下方為港鐵其中一條重要側線——設有3條停車側綫的金鐘側綫,以供列車駛往金鐘站作車務調度之用,路軌由金鐘站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之間地底。
萬邦行地鐵站出口: 車站歷史
萬寶路(英語:Marlboro)是目前世界上最暢銷的香煙品牌,由奧馳亞集團以及菲利普莫里斯國際製造。 [2]2011年起,台灣菲利普莫里斯分公司同意將旗下最大品牌萬寶路紅等(Marlboro)菸品委由台灣菸酒公司代工。 不過曼谷規定更嚴格,你如果是手拿飲料走進BTS或MRT,會先被擋下來,要求把飲料放到包包或袋子裡才能搭乘,這點需要特別留意。 陳蔓蕾醫生現為精神科專科醫生,擁有超過20年的精神科經驗。 她曾服務於不同的公共醫療機構,照顧不同種類的病人,並接受過多種精神科專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