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所涉公屋單位是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的重要構成部分,而在高球場用地建屋並不影響香港推動高爾夫球運動發展。 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表示,現屆政府應審慎考慮是否收回具生態價值高球場用地,球場有很高的生態及保育價值,收回高爾夫球場阻礙推動體育發展。 此外,亦有行會成員認為不應犧牲古樹及歷史悠久的體育用地。 現時本港公屋輪候時間平均長達5.5年,雖然當局去年表明全面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收回部分高爾夫球場作建屋用途,但這個遲來的正義又被推遲。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小組成員王坤亦質疑政府建議興建的單位太少,認為至少可多建一倍單位,他建議應分兩階段發展,先發展較易處理32公頃土地,長遠應收回整個高球場。
根據報告,高球場內有可能列入古樹名木的樹木位置,大都處於顧問建議的發展地帶,被外界指規劃「報細數」。 政府應繼續保持與社會大眾的溝通,解釋發展高爾夫球場的必要,加大社會輿論上的支持,對反對聲音營造壓力。 在做好技術研究及輿論工作後,政府也應該主動向反對聲音溝通,了解他們的問題,並說服其勿與社會為敵,故意以司法覆核等方式拖延工程。 大部份土地都有一定的生態價值,但社會始終要滿足發展需要,兩者必須取得平衡。 香港欠缺居住房屋,市民輪候公屋時間漫長、社會基層被迫屈居於劏房,與保育飛蛾、蝙蝠、及一些老樹同樣都是問題,我們不可能為了後者便完全放棄發展。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生態
香港哥爾夫球會郭永亮會長表示,舊球場功能多元化,除了是地標式國際錦標賽場地,亦是古蹟和生態共融的公園。 舊球場可以採納高球場和歷史生態公園的模式共融共存,讓市民共享共樂,並締造了一個絕對是可惠及全港市民、同時又有利香港在國際上說好香港故事的多贏局面。 昨日(24日)城規會接納建議修訂,只是高球場屋的第一關。
- 可是政府當時向立法會解釋,評級制度純為古物諮詢委員會內部機制,並不具法定權力,政府也無意將皇后碼頭列為法定古蹟,引來非議。
- 甯漢豪又說,過去數年,不少造地項目引起爭議,每當進入環評、城市規劃等程序,爭議往往白熱化。
- 資料顯示,房屋局計劃將其中約9公頃用地劃作「住宅(甲類)」用途,樓高可達170米,意味大廈有機會建成樓高逾50層的「摩天公屋群」。
- 此外,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日前表態,解決房屋問題,需要大量製造土地,但無必要犧牲高球場,建議現屆政府審慎考慮。
- 高球會質疑環評報告沒有找出潛在可識別的古樹,低估場內樹木的市容價值;又指報告建議移植的34棵樹木,位置不對,政府的規劃與樹木保育相沖,令土地難以有效開發。
2015年6月5至7日,第一屆「香港女子高爾夫球公開賽(英语:Hong Kong Ladies Open)」在粉嶺高球場舊場舉行動。 1999年政府一改過往契約每年續期的習慣,以1000元批出21年的球場契約。 還無償附送一幅11公頃的短期租約土地,使球場擴大到170公頃[17]。 當粉嶺高球場的舊場平整土地時,除了鄰近粉嶺會所和三號果嶺僅有的幾棵外,高球場的土地並無樹木,只有少許小花。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憂粉嶺高球場建屋致區內「塞上加塞」 議員怒轟:有冇用腦
香港現時急需發展用地,而填海造地的計劃始終需時,粉嶺高球場的土地鄰近粉嶺公路,發展起來比較分便,能於短期內緩解香港住屋不足的燃眉之急。 而且,有關於粉嶺高爾夫球場用作於發展住宅在社會已有充份的討論,包括其生態價值、以及高球場本身的價值等等。 政府已放棄了收回整個高球場170公頃的土地,只選取了其中生態價值較低的北部地區作發展。 同時,委員之一、立法會議員、嶺大協理副校長劉智鵬指出,現時發展粉嶺高球場如同「刻舟求劍」。 他解釋起前因後果——在2019年特區政府因未能在新界北大量建屋,所以當年選定了發展高球場用地,但現時政府已有「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政府應重新整理現有土地發展計劃,「在粉嶺高球場用地建屋是否仍然合適?」。
據一項在2013年進行的樹木研究,至少80棵胸高直徑達1米、2棵高度逾25米的古樹有潛質被納入「古樹名木冊」。 與此同時,當中有213棵高度介乎20米至24米的樹,於過去5年,預計已生長至超過25米高。 園藝專家徐玉珍介紹,其中品種比較特別的樹木,如野生水松,只在香港和福建有。 環諮會主席黃遠輝提到,希望當局於規劃階段仔細考慮提升樓宇高度,可能更容易保育樹木。 粉嶺高球場為香港高爾夫球代表隊的主要訓練場地,代表隊平均每個月在該球場集訓10至15日[5],全國運動會前更免費開放逾20日予代表隊集訓[6]。 粉嶺高球場也是目前全港唯一有設施、有規模能舉辦香港高球公開賽的高球場[7][8]。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發展局:會因應研究展開改劃
若在公眾利益面前向權貴低頭,勢必進一步助長權貴氣焰,恐威信盡失,日後施政更舉步維艱。 北區區議員溫和達認為政府應基建先行,才可解決交通擠塞問題。 事實上,環諮會本月8日曾開會,討論高球場發展的相關環評報告,但討論超過6小時仍未有結果,今日繼續審議。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環諮會一般在一天會議中便能完成審議環評報告,今次要分兩日審議,情況少見。
與訴各方通知法庭,其大律師可出席的日子,法庭會再作排期。 至於司法覆核會否影響發展時間表,他指據過往案例,政府曾將大埔龍尾興建人工泳灘工程延後3個月;而港珠澳大橋也因司法覆核,工程延誤至少9個月。 隨着不同組織的解散或成員被捕入牢後,香港明顯處於權力失衡的情况。 縱然已無法回頭,在新管治格局下,同樣需要新的權力制衡方式。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這需要政府牽頭,扶植新的愛國愛港人才,成為新的政治勢力,制衡舊權貴,否則高球會一事只會是開始,日後權貴們的「軟對抗」陸續有來。 根據資料顯示,球場內共有463棵潛在古樹名木,當中114棵為稀有及受保護品種(71棵土沉香、9棵油杉、4棵白桂木、38棵水松)。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相關文章
因此,要搬走一級歷史建築,從來不是法理問題,而是政府有沒有決心做,以及觸動誰人利益。 如果今日站出來反對搬遷高球場歷史建築的人,當年對於拆卸皇后碼頭沒有發聲甚至表態支持,那在邏輯上就難以說得過去,只會予人「搬龍門」之感。 雖然林鄭本人上周出席立法會答問時,表示粉嶺別墅如有需求也可列為第19個選項。 但事實上由粉嶺高球場成為公眾關注點開始,高球界以及其他主張保留高球場的人士一直表示,場內的歷史建築很多逾百年歷史的建築物,具有保留價值,要原址整體保存,並以此作為反對回收高球場的理據。 現時粉嶺高球場內被指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主要有一級歷史建築行政長官粉嶺別墅、二級歷史建築粉嶺高爾夫球會會所,以及三級歷史建築粉嶺高爾夫球會小食亭。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2025 球會強調,保留整個粉嶺高球場對香港高球發展非常重要,局部發展方案亦會無可避免地對場內歷史價值及自然生態攘成無可挽救的破壞。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政府推遲收回粉嶺高球場 覓地起屋無從談起
城規會下月4日需將相關修訂供公眾查閱,並在隨後三個星期內接收進一步申述。 城規會會根據條例考慮收到的進一步申述,並在作出決定後於11月底法定期限屆滿前把草圖呈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 美利樓的例子可告訴大家,要將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整幢搬走重置,20年前已經做到,可見在技術上並不是什麼「外星科技」。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葉劉淑儀:不希望外界扣帽子以權貴形容球會
二是環保署沒有就環評報告補充資料提出公眾諮詢,又無視球會就環評報告補充資料提交的意見書,涉及越權與程式不公。 三是環保署收到球會的意見書不予理會,違反《技術備忘錄》的規定。 四是環評報告沒有遵照《技術備忘錄》及研究大綱要求,嚴重低估生態和環境價值。 高球會質疑環評報告沒有找出潛在可識別的古樹,低估場內樹木的市容價值;又指報告建議移植的34棵樹木,位置不對,政府的規劃與樹木保育相沖,令土地難以有效開發。 五是根據遮光影響評估,興建高樓大廈會影響附近生態、球會鄰近高爾夫球場的草地,對香港日後能否主辦國際高爾夫球錦標賽及其他高爾夫球盛事構成重大風險。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高爾夫球
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並擬議改劃其中9.5公頃作公營房屋發展,昨日(24日)成功於城規會「闖關」。 不過,儘管高球場建屋建議已由去年討論至今,今次城規會「開綠燈」仍只是第一步,之後仍需經歷申述,再呈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資深規劃師林筱魯指,距離真正建屋仍要提交多次圖則,每次改動均需交由城規會評估,每一個過程都有機會被提出司法覆核,過往亦曾有項目由於受到法律挑戰,被延誤的時間以年計算。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歷史與傳統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談到,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李家超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立志「同為香港開新篇」,實現良政善治,踐行「愛國者治港」,能否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走出現有的困局是關鍵;而粉嶺高球場的開發被視為考驗政府魄力與意志的標杆。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話說回來,環評報告的司法覆核或許是高球場建屋中的一個小插曲。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球會
環境諮詢委員會今日(19日)續審議「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局部發展技術研究既可行性研究」環評報告,倘環評不獲通過,營建公屋計劃也將受阻。 政府將於9月收回粉嶺哥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香港哥爾夫球會上周五(21日)入稟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環保署有條件批准球場環評報告的決定。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2025 根據司法機構網頁,案件已經排期8月17日聆訊,處理暫緩環評決定的申請,聆訊預計需時3小時。 《香港01》較早前已提出高球場重置的兩大選擇,以及其背後的可行性,還望社會各界未來討論高球場去向時,能以理性、關心公眾利益的方向推進。 有主張保留粉嶺高球場的人士,指出現時場內及周邊有許多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包括一級歷史建築行政長官粉嶺別墅,如收回此地建屋將會造成破壞,故反對回收球場。 但同樣地,當年皇后碼頭也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卻要因為灣仔中環繞道工程而「冇得留低」,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曾主理此事,並換來「好打得」之名,但最後碼頭也照拆不誤。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申請公務員及教師職位 基本法及國安法測試及格成績可互通
甯漢豪又說,過去數年,不少造地項目引起爭議,每當進入環評、城市規劃等程序,爭議往往白熱化。 她認為,社會不應放大爭議,應實事求是進行討論,政府也有能力做好解說,現階段她對爭取上述公屋單位如期落成有一定信心。 在上屆執政期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經民望低落,當時身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的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在報章撰文指出,如果「林鄭一聲令下,鏟高球場,她的民望立即登天」。 前任可將失敗歸咎於政治環境不利,本屆政府就沒有這個藉口了。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政府檢討評級制度 但一級歷史建築仍非強制保留
對於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批評,發展高球場等同將海外專業人才向外推,謝思訓認同本港的高球場數目遠少於新加坡,令不少國際人才認為香港吸引力較差。 他強調總會將以推廣高球活動、體育發展及旅遊發展為本,就粉嶺高球場發展一事向城規會表達意見。 他承認本港正面對房屋供應緊張問題,但認為當局須同時思考如何推廣體育發展、吸引年輕人參與,以建立香港的國際城市品牌。 土地的業權分散在眾多的私人、財團及族群手上,這些地主若不配合,政府將徒喚奈何!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高球商店
傳媒近日引述消息報道,管理粉嶺高爾夫球場的香港哥爾夫球會因不滿政府收回球場北部興建公營房屋的發展計劃,委託顧問攻擊此項目的環評報告,包括批評其低估了在區內發展對環境破壞,例如影響飛蛾及蝙蝠等動物群以及破壞當地地質。 粉嶺高爾夫球場擬建屋項目引起爭議,經歷5個月的公眾諮詢後,政府最新方案擬用9.5公頃作公營房屋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發展,其餘6成用地劃作保育區域。 昨日(14日)北區區議會討論相關事宜,土木工程拓展署派出代表簡介用地局部發展計劃詳情,惟會上大部分區議員反對計劃,有鄉事派更形容當年政府決意發展項目是為了「招呼反對派」,又指若計劃通過,「我哋四個鄉一定群起而攻之」。 城規會昨(24日)接納政府提出將粉嶺高球場約9.5公頃擬建住宅用地,暫修訂為「未決定用途」;另一方面香港哥爾夫球會日前也就高球場環評報告提出司法覆核,高球場發展方向仍未明。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今(25日)表示,城規會程序雖暫告一段落,但尚未知會否有團體因應有關結果採取司法覆核等,故認為發展仍存在變數。 然而,以上未能釋除哥球會疑慮,該會仍認為署方的調查方法「不科學」,環評報告每一個技術環節均存在「嚴重和實質性錯漏」。
環諮會去年8月審議環評報告接近20小時未有結果,最終暫緩決定,要求政府提交更多生態研究資料,包括額外的7個月的雀鳥調查。 粉嶺高球場面積達一百七十二公頃,政府去年初同意將粉錦公路以東的三十二公頃用地改劃成房屋發展,設有三年特別過渡期。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昨被問及粉嶺高球場地契情況時表示,因疫情關係,港府處理粉嶺高爾夫球場文件審批需時較長,決定短暫延長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地契有效期,讓市民可繼續到該處打球。 連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內部討論文件也指,若發展高球場需要考慮現存的歷史建築群組;小組主席黃遠輝上周六(5月5日)出席工作坊時更提到,行政長官別墅是一級歷史建築,要改動或有困難,亦不建議。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粉嶺高球場傳爭議 政府應做好準備免陷被動
碼頭最後仍逃不過清拆命運,在同年8月初,當局派員清場展開拆卸程序。 拆卸後,碼頭部分具紀念價值的組件,包括最經典的「皇后碼頭」牌匾、屋頂、船柱等,現時仍存放在大嶼山狗虱灣政府爆炸品倉庫,等待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完全解決後,在中環9號及10號碼頭之間的海濱重置。 她提到,該項目涉及的32公頃土地現以短期租約租出,並非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當局早前已表明有關租約於2023年8月屆滿後,用地將歸還政府。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委員林筱魯指,根據「修訂為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未決定用途』」只是第一步,進一步申述之後會再發多少爭議仍屬未知。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 香港哥爾夫球會
另外,該組數據所公佈的204公頃短期租約土地僅換來每月8千多萬元租金回報,而審計署報告更指出2014至2018年間短期租約所得租金收入每年只有約13至16億元,反映它們對庫房收入的效益不彰。 因此,在房屋需求殷切時,政府倒考慮不如見縫插針,善用閒置資源覓地建屋。 場內有逾150棵古樹以及多座祖墳,並有多座古蹟,包括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行政長官粉嶺別墅、二級歷史建築粉嶺高爾夫球會會所及三級歷史建築粉嶺高爾夫球會小食亭。
至於哥球會就環評報告提出的司法覆核會否影響建屋,他今日於電台節目則表示,須視乎法庭是否受理。 由於欠缺康樂體育用地,政府一直在私人遊樂場地用地實施優惠地價政策,以換取私人經營的遊樂場用地撥出若干時段開放公眾。 2012年,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執行情況,指政策是早年政府由於欠缺康樂體育用地,以租約形式將官地借予各私人體育會(包括香港哥爾夫球會),各體育會一直只是在交象徵式地價。 粉嶺高爾夫球場爭議2025 [29]2013年審計處披露顯示1999年政府以1000元批出21年長期契約[17],引起香港市民廣泛討論。 本土研究社指,查冊後發現政府未有更新地契資料,公眾對地價和條款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