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承認,未來十年的建屋量會出現「頭輕尾重」的現象,30多萬個單位可能只有3分1在首五年落成,故已要求壓縮房委會建屋程序,而房委會和房協將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房委會亦會在合適的項目採用新的採購模式,引入承建商一併負責設計和建造。 馬頭圍邨 房委會現正推展的重建項目則共有八個,將可提供約28,000個單位,連同正在研究重建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在內,則共有十個項目,可提供約33,000個單位。 重建屋邨長遠而言或可增加公屋供應,但短期內無可避免會減少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量。 在目前公屋需求殷切的情況下,我們要作出取捨,無法推行大規模的重建計劃。
白田邨(較舊部分)、美東邨(較舊部分)兩個項目預計於2027至28年度完成,重建後將分別提供約6,600個單位及約2,800個單位。 華富邨的重建項目將分階段進行,重建後將提供約12,200個單位。 三個項目重建後較重建前,能額外提供的單位約8,200個。 民建聯於上月29日至本月4日對324名該邨居民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重建的意見,調查顯示七成半受訪居民贊同政府重建馬頭圍邨,高達八成半居民希望政府為受影響居民,安排原區安置。
馬頭圍邨: 馬頭圍道水管爆裂造成地陷 區議員指該區食水供應正常
九龍城馬頭圍邨於1962年落成及入伙,樓齡達59年,屬該區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之一。 邨內到處可見生銹的托管、爆裂的水管,多處外牆亦有批盪脫落後的修補痕跡,100米路程中可見兩處被圍起維修。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遲至1990年代才被揭發,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馬頭圍邨2025 屋苑第二期原先預作出租公屋,為配合綠置居管理安排,房屋署將第一期啟宏閣3樓的屋邨辦事處面積加建擴大,並於第二期啟湖閣地下另設屋苑管理處管理綠置居樓宇、並於原本預定作為互助委員會的房間轉為業主立案法團辦事處及技工工場,以及刪除光伏電池板和相關機房[5]。 運輸署指,因水管爆裂,馬頭圍道(往紅磡方向)近上鄉道的部份行車線現已封閉。 聯會認為,房委會及房協可透過「換地」,將原屬房協的屋邨重建後,用作接收房委會舊屋邨的居民,例如於土瓜灣樂民新村重建完成後,可用作接收馬頭圍邨的住戶,以便加快馬頭圍邨重建;而位於港島、分別屬房協及房委會轄下的健康村及模範邨,亦可採用類似模式加快重建。
第二輪勘察計劃涵蓋的公共屋邨一共有71個,預計於2032年前分階段完成。 然而,房委會一直按其政策和四個基本原則,包括樓宇的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是否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的潛力,就實際情況謹慎考慮是否重建個別屋邨。 過去十年,房委會已完成12個屋邨和三個工廈重建項目,合共提供超過25,000個房屋單位。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分析指,重建馬頭圍是居民多年來的願望,九龍中老舊樓宇數量頗多,是全港數一數二,加快重建應列為重點工作之一,施政報告已經表明開始研究馬頭圍的重建,政府當局應該盡快做好規劃及原區安置的準備工作。 啟鑽苑共設5座,工程項目名稱為「鑽石山綜合發展區公共租住房屋發展計劃第一和第二期」,房委會當初預計第一期公屋在於2021年初落成,第二期公屋於2023年初落成[4],但第一期快將竣工前仍未公佈此屋苑的名稱。
馬頭圍邨: 施政報告|未來10年建33萬伙公營房屋 重建西環邨、馬頭圍邨
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個屋邨可合共提供共約5,000個單位,現時西環邨約有600個住戶,馬頭圍邨則有2,000多戶,兩條屋邨重建後的供應都接近倍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早前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重建樓齡近60年的馬頭圍邨,但至今未有交代具體時間表及安置建議。 民建聯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七成半該邨受訪居民贊同重建,亦有多達八成半受訪居民希望原區安置。 馬頭圍邨 馬頭圍邨 有入住該邨40多年的居民表示,屋內牆身批盪大面積脫落已是「家常事」,而且邨內隨處可見生銹及爆裂的水管,他希望盡快重建改善居住環境。 民建聯促請政府盡快制定重建時間表及搬遷方案,並成立跨部門小組專門負責。
- 香港住屋短缺問題嚴重,不少公屋申請人等候多年仍上樓無期。
- 林鄭月娥今日再表示,近日再獲得私人土地擁有人表示有意參加計劃,現建議再額外提供5,000伙過渡性房屋,使未來幾年可供應約2萬個單位。
- 若把住戶租用的單位變為可承繼或出售的資產,亦難以大量重建舊屋邨。
- 直至1990年代末,政府決定開發該區域,以提供更多房屋供應,並就此進行環境影響評估[3]。
- 邨內到處可見生銹的托管、爆裂的水管,多處外牆亦有批盪脫落後的修補痕跡,100米路程中可見兩處被圍起維修。
消息人士解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是本港其中最老屋邨,重建潛力大,加上附近有地盤可供重建戶搬遷。 西環邨附近的加惠民道地盤準備興建公屋,重建戶預計在2029年搬遷至該處。 西環邨在重建後,單位數目可以由600個增至1100個。
馬頭圍邨: 馬頭圍邨水仙樓 Narcissus House, Ma Tau Wai Estate
為珍惜市區土地資源,盡可能在環境、交通、社區配套共同配合下提升地積比率,加快區內未有升降機的房屋重建工作。 另外,運房局早前已表明,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原先承諾目標的1.5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林鄭月娥今日表示,近日再獲得私人土地擁有人表示有意參加計劃,故現建議再額外提供5,000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可增至2萬個,並將相關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至116億元。 除了確保所有樓宇的整體結構均屬安全,房委會會繼續推行各種計劃及措施,維持和改善樓宇狀況,為居民提供安全適切的居住環境。 這些工作包括藉屋邨改善計劃翻新大廈外牆及公共地方,以及提升邨內設施;經全方位維修計劃主動為邨民檢查室內設施,並作出適當跟進。
馬頭圍邨: 施政報告|重建西環邨馬頭圍邨 增建過渡性房屋至2萬個單位
此前,菁善樓其中71伙已經劃入 馬頭圍邨 馬頭圍邨 年度公務員公屋配額,將優先編配予基層公務員。 至於暫未動工、位於菁喜樓東北面的菁田邨第二期,預計將於2024/25財政年度落成[6]。 【橙訊】馬頭圍道有水管爆裂,水柱湧出沖塌路面,造成地陷。 該區區議員吳寶強到場觀察後指,現時該區食水供應正常。
馬頭圍邨: 香港大廈搜尋
今日(17日)早上8時10分,馬頭圍道近上鄉道交界行人路約2米乘1.5米範圍發生地陷,形成一個約1.5米深的大坑,而地下水管疑爆裂,不斷有水湧出,受影響範圍約3米乘2米。 由於大量水沖走行車路一線下方部分泥土,造成空心,若有車駛過恐發生路陷,故警方現時將馬頭圍道往紅磡方向第一、二線封閉。 運輸署表示,因水管爆裂,馬頭圍道(往紅磡方向)近上鄉道的部份行車線現已閉。 馬頭圍邨2025 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將不會再推出新的租置屋邨,認為將會影響公屋輪候冊的編配進度。 而於現有的租置屋邨「貨尾單位」,房委會將於下期綠置居再推單位銷售,其後會檢討計劃。 若銷售情況理想,房委會將考慮加快銷售,研究方向包括加密銷售次數,或要求租戶於限期內決定會否購買單位,並調遷無意購買的租戶。
馬頭圍邨: 馬頭圍邨芙蓉樓附近醫院
而馬頭圍邨重建後的單位量則可由2000伙增至4000伙,附近的馬頭圍道公營房屋項目,即現為樂善堂「樂屋」過渡屋項目位置,可供居民調遷。 政府消息人士指,現時安排調遷的馬頭圍道地盤面積小,因此馬頭圍邨居民將會分期重建,最早一批居民會於2027至2028年調遷。 政府消息人士指,需要再研究重建屋邨附近的可發展土地。 施政報告預告長策公營房屋建屋量再達標,未來10年可建約33萬伙,政府消息人士指,當中三分一,即約10萬伙於首5年落成,而有關項目已完成部份工程,難再加快;至於後5年的供應需要視乎收地,清拆及土地平整等程序進展。 政府消息人士指,未來10年覓得的350公頃土地,約四成為新發展區土地,三成多來自改劃土地,其餘則為房委會工廈重建,粉嶺高球場及重建項目等。 政府消息人士補充,宋皇臺道與土瓜灣道交界將在2027/28年度有新屋邨落成,可安置馬頭圍邨居民,故政府決定分期進行馬頭圍邨重建計劃,料首批居民於2027至2028年遷出,整個項目完成重建後,能提供的公屋單位數量會由現時2,000個倍增至4,000個。
馬頭圍邨: 公共交通
至於房委會將採用新的採購模式方面,政府消息人士指,現時公營房屋從基本布局至詳細設計均由房委會負責,只會將建造工序外判給承建商;而擬採用的新採購模式,房委會將只負責基本設計,包括單位面積,不同大小單位的數量,座數及設施等,而詳細設計及建造工序則由承建商負責。 政府消息人士指,新安排可方便房委會安排人手,可以進行更多項目;同時會容許更高的創新度,令承建商更靈活,包括建築物外形上或會有所不同。 馬頭圍邨2025 政府消息人士指,房委會正物色合適項目作試點,偏向選擇複雜性較低的項目。 按照政府的公屋計劃,西環邨附近的加惠民道最快2029年會有新屋邨落成,房委會屆時可以將受清拆影響的西環邨居民調遷到該屋邨,以騰空西環邨展開重建計劃。 政府消息人士指,有關項目如果順利落實,重建後的西環邨可以提供約1,100個單位,較現時只得約600個單位多八成,料首批居民於2029年遷出。 馬頭圍邨2025 同時,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