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臺灣境內交通基礎設施過於簡陋,行人常被迫行走於馬路上,甚至造成兒少死傷偏高[9],已超過已開發國家的認知與生活水平。 酒後駕駛刑罰 2022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3085人,更是創下2013年以來新高。 此外,2022年因交通事故傷亡者也較2021年增加4%,其中有394位行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1萬6000多人受傷[10];平均下來,每天有將近47位行人,在台灣道路上非死即傷。
當中1男2女涉嫌「販運危險藥物」;3名男子因未能通過酒精呼氣測試,涉嫌「酒後駕駛」;1男1女涉嫌「駕駛時未有第三者保險」;2男1女因欠交交通違例罰款而被法庭通緝。 社會高度關注酒駕修法,朝野立委提案加重酒駕刑罰及行政罰;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交通委員會,近日分別初審通過刑法第185條之3條文修正草案、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提請院會討論,不須交由黨團協商。 酒後駕駛刑罰2025 酒駕和醉駕其實即是酒後駕駛與醉酒駕駛,而這兩樣行為絕對是有分別的,不過醉酒駕駛相對酒後駕駛較容易入罪,因為一位司機「酒後」時未必一定會「醉酒」。 干涉此罪者多數有希望「不會被警方當場發現」的賭博心理。
酒後駕駛刑罰: 車禍酒駕QA:肇事會全責嗎?讓律師來解答!
如行為的呼吸中以聞到酒精的氣味,目光呆滯,或說話含糊不清,或行為反常,或引發事故等,證明這種犯罪的狀況的責任屬於控方。 如你干犯危險駕駛罪行時,體內的酒精比例達第三級,或體內被發現含有指明違禁藥物,則會視作「犯罪情節特別嚴重」,有關罪行的刑罰將會加重,詳情可瀏覽以下連結。 酒駕肇事責任修法後可參照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公共危險罪的刑罰內容,相關刑責及行政罰鍰、處罰已如上述。 酒駕行為相關法令,請參閱:《刑法》第185-3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第2款。
現行香港法例對酒後駕駛者的懲罰相對寬鬆,有意見認為阻嚇力嚴重不足,而外地一些更嚴厲的罰則,甚至引入「額外罰則」,值得考慮。 三讀通過條文則規定,酒駕者重新考領駕照,應申請登記配備有酒精鎖汽車後,始發給駕照;若不依規定駕駛具有酒精鎖車輛,則處6萬元以上12萬元以下罰鍰。 此外,現行條文明定,拒絕酒測者,可處18萬元罰鍰並吊銷駕照、當場移置保管汽機車,若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吊銷駕照且不得再考領。 三讀通過條文則將毒品檢定納入規範,避免毒駕者造成事故。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規定,行政罰的酒駕標準為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15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3%。 (中央社記者王揚宇台北24日電)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加重酒駕刑罰及行政罰的相關條文,把酒駕未肇事的刑責,從原本2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等,也明定公路主管機關得公布10年內第2次酒駕累犯者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
酒後駕駛刑罰: 酒駕拒測的罰則為何?
德國法律規定,無論有沒有對他人造成傷害,酒駕者都會被起訴,至少吊銷駕駛證9個月,並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罰款。 如果情節嚴重的,還會被終身禁駕,而德國的駕照與歐盟其他國家的駕照是相通的,只要在德國被終生禁駕,也就意味著在整個歐洲都不能再開車了。 至於行政罰部分,三讀修正通過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明定,若汽機車駕駛人10年內第2次酒駕,除了現行已有的加重罰鍰、吊銷駕駛執照,新增公路主管機關得公布酒駕累犯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 酒後駕駛刑罰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服用可导致精密操作能力降低的药物或者在藥物影響下駕駛,亦是刑事犯罪[1]。
- 由於上述情形,加上自2022年下旬起,台灣發生多起行人於斑馬線行走、卻因車輛未停讓而遭撞擊致死或受傷的事故,該詞引來民眾認同,並被國際多家媒體大篇幅報導[1][2],遂成爲形容台灣道路環境的貶抑用語。
- 該專頁於2022年12月7日由美國知名媒體CNN引用,該文指出台灣雖以美食小吃、自然景觀和好客聞名,但惡名昭彰的車輛駕駛不停讓行人和交通對行人極不友善則讓人卻步[3][4]。
- 另外,人員在區內主要幹道設置路障,截查車輛及要求駕駛人士進行酒精呼氣測試。
- 他們以為酒後過一段時間才駕車,有信心符合法例要求,或者即使醉酒駕駛,沒有被警方截停調查酒精測試,事後當局也沒有追索權。
- 雖然處罰手段千奇百態,但目的還是保證駕駛員和所有參與交通人員的安全。
- 前者較快,但存在偽陽性反應,例如使用漱口水後立刻測試,結果顯示酒精含量可以是醉駕標準的3倍多[6];後者則較準確,但由於要套取血液樣本(英语:Sampling (medicine)),不適合即場做。
- 西九龍總區交通部將繼續加強執法打擊交通罪行,透過嚴厲交通執法行動確保道路暢通、保障市民安全及提高道路使用者的道路安全意識。
- 酒後駕駛,簡稱酒駕/醉駕,可以說是駕車時所犯的一種極嚴重的罪行,尤其在警察和保險公司的眼裡。
有沒有駕駛行為:駕駛行為的定義為「控制車輛的動作/行為」,像是轉方向盤、踩煞車等,即使停在路邊、引擎沒有發動,但只要有上述行為,都會構成酒駕。 相信大家不論在新聞中,還是電視電影的劇情中,都常常見到有人因為醉酒駕駛駕而意外撞傷甚至撞死無辜的路人,大家除了心中無比的難受,亦希望涉事的犯人被重判,為自己自私的行為承受後果。 酒後駕駛刑罰2025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被發現藥駕或酒駕并發生事故,在香港絕大多數車保是不會承擔任何賠償的,也就是說你將要自己支付所有的賠償。 如果你被判醉駕,你的車險承保公司必定會增加你的保險費。 費用的增加沒有固定的比例,但初犯后車險費增加至少一倍是很平常的。 這樣的事經常發生在很多國家,最近一份報告發現,在美國醉駕的保險費平均增加約94%。
酒後駕駛刑罰: 台灣「三振條款」懲醉駕 日本施「連坐」法
法庭會根據新量刑,考慮所有的因素,「重判」被告入獄,刑期以8個月至5年不等,將有助警惕司機小心駕駛。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今天指出,淡水皇極玄元宮昨天辦理遶境活動,施放鞭炮成環境雜亂,將處新台幣6萬元罰鍰;另外,廟方違規在輕軌… 張姓女子8日晚間近8時許駕Toyota Vios轎車,行經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二路和青年路口,前方路口紅燈,但張女未保持安全車距,撞上前方黑色現代轎車,張女座車翻車後「烏龜翻」,張受困車中被救出,影片今在抖音流傳,警方指當時兩人受輕傷,已無大礙。
- 酒精含量超過法定標準指定度數,會一直加重罰則,首次定罪最高停牌期由6個月至2年不等,再次定罪則為2年至5年。
- 在乘客連坐處分部分,則須駕駛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5%以上等情形者。
- 有沒有駕駛行為:駕駛行為的定義為「控制車輛的動作/行為」,像是轉方向盤、踩煞車等,即使停在路邊、引擎沒有發動,但只要有上述行為,都會構成酒駕。
- 我國法律規定,乙醇含量達到和超過20mg/100ml的,為酒後駕駛;達到和超過80mg/100ml,為醉酒駕駛。
- 隔頓酒受到駕駛員個人體質的不同,對酒精的消化效果差別非常大,關於個人體重、體溫、性別、年齡、人體脂肪含量、是否經常飲酒等因素,會影響到體內酒精分解的速率,建議駕車前一晚不要飲酒過度。
- 從警察對它的描述來看,在香港你有可能會被檢控以下兩類罪名。
如檢查呼氣測試報告顯示駕駛者體內的酒精比例超過法定限度,則必須另外進行呼氣、血液或尿液檢驗。 該詞最初源自於2021年12月成立的臉書粉絲專頁「台灣是個行人地獄」,該專頁由旅澳洲臺灣人Ray 酒後駕駛刑罰2025 Yang創立。 該專頁於2022年12月7日由美國知名媒體CNN引用,該文指出台灣雖以美食小吃、自然景觀和好客聞名,但惡名昭彰的車輛駕駛不停讓行人和交通對行人極不友善則讓人卻步[3][4]。 CNN還提到,台灣2022年就有2,962人死於交通意外,是日本的6倍、英國的5倍[5],並指出台灣交通亂象影響觀光業,若要吸引和留住國際遊客,必須先改善道路安全問題[6]。
酒後駕駛刑罰: 酒後駕駛
已如前述,交通事故責任有所謂的路權,跟酒駕行為不能混為一談,每件交通事故肇事責任研判需看有沒有因果關係,並非有酒駕就一定要為車禍負全責。 酒駕本身即具高度危險性,行為人明知不能安全駕駛仍故意為之,近年來政府機關亦致力於宣導正確駕駛觀念,且立法機關亦對條文刑度進行修正,期許能有效遏止民眾酒駕之惡習。 若「拒絕酒測」的情形五年內有發生第二次以上,那麼每次拒測都是再加罰18萬元,累計無上限。 如果選擇拒絕酒測,就有可能受到相對應的罰鍰及懲處(移置保管車輛、吊銷駕照),不過若是有明顯氣味或無法正常應答、行走的話,警察機關也有權依準現行犯規定逮捕,這部分要留意。
酒後駕駛刑罰: 相關新聞
交管部門提醒,隔頓酒(也就是駕車前一天晚上喝酒,第二天開車)並不能保證血液中酒精濃度散盡。 比如,真實案例,天津某車主駕車前一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喝酒,他喝了三兩白酒,沒想到第二天開車上路,酒精測試還是屬於酒後駕駛。 我國法律規定,乙醇含量達到和超過20mg/100ml的,為酒後駕駛;達到和超過80mg/100ml,為醉酒駕駛。 但是根據個人身體體質所不同,不同人喝酒後檢測出的數值並不相同,最妥當的方法應該是滴酒不沾。 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酒後駕駛刑罰: 曳引車下交流道衝過分隔島!撞進對向田裡 駕駛受傷
但若然是因為醉駕而引致他人死亡或受傷,則會以其他更嚴重的罪名作出控告,包括可以終身吊銷駕駛者的駕照。 道路交通犯罪,規定於《道路交通條例》(香港法例第三世界國家374章)及《道路(交通管制)規例》等法例中,主要包括了違例駕駛的犯罪,交通事故的犯罪以及其他道路方面的犯罪。 日本對酒駕的處理是:如果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了0.03%,就會被當場吊銷駕照,並處以最高5年的監禁和100萬日元(相當於79428元人民幣,真貴的說)的罰款。 除酒駕司機外,為其提供車輛和酒水的人以及車上的乘客也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酒後駕駛刑罰: 酒駕肇事車禍刑責怎麼判?酒駕等同公共危險罪嗎?
多年來,全球各國政府和警察機關都在努力根除這一問題,而且大部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對某些人來說,忽略存在的風險,幾杯酒下肚後再駕車回家是一件非常輕鬆舒適的事。 那些會在喝酒後駕車的人必須三思,想想自己會得到什麼樣的懲罰以及保險公司會怎麼應對醉駕。 要知道駕駛者是否受着酒類飲品的影響,主要有兩種測試——吹氣測試和血液測試。 前者較快,但存在偽陽性反應,例如使用漱口水後立刻測試,結果顯示酒精含量可以是醉駕標準的3倍多[6];後者則較準確,但由於要套取血液樣本(英语:Sampling (medicine)),不適合即場做。 為避免酒後駕駛,不少地方要求提供酒精飲料的店家提供代為呼叫計程車的服務,也鼓勵同行者留下有駕駛執照的一人不飲酒,以便接送原本駕車的飲酒者。
酒後駕駛刑罰: 社會矚目傷亡事故或糾紛摘錄
此外,一年內有醉駕行為,被處罰2次以上的,吊銷駕駛證,5年內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機動車教練員酒後隨車從事教學活動的,按照機動車駕駛人酒駕的規定處罰。 酒後駕駛是嚴重刑事罪行,最高罰款港幣25, 酒後駕駛刑罰2025 000元及監禁三年,並須記10分違例駕駛記分,停牌由六個月至五年。 政府機關不僅對於切勿酒駕加強宣導,更屢勸大眾將心比心,然酒駕肇事刑責實重,且若未與對方達成和解,將實質影響法院判決刑度,建議涉及酒駕案件者,盡快尋求專業刑事訴訟律師進行法律諮詢,協助評估個案狀況,進一步擬定合適答辯策略,極力爭取理想判決結果。 酒駕行為相關法令,請參閱:《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4項、《刑事訴訟法》第88條第3項第2款。 假設因為你自己飲酒,所以讓朋友來開你的車,那麼你要意識到,如果他們駕駛你的車發生了事故,你還是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的,因為車保在你的名下。
酒後駕駛刑罰: 相關連結
酒後駕駛舊時叫醉酒駕駛,係指飲醉酒之後揸車揸船,不過飲酒後唔一定會醉,唔醉一樣都會影響駕駛,所以就改叫酒後駕駛。 隔頓酒受到駕駛員個人體質的不同,對酒精的消化效果差別非常大,關於個人體重、體溫、性別、年齡、人體脂肪含量、是否經常飲酒等因素,會影響到體內酒精分解的速率,建議駕車前一晚不要飲酒過度。 2010年8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首次審議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醉酒駕駛會被判刑。 酒後駕駛刑罰 在法國,一旦被證實為酒駕,即使沒有造成任何危害,駕照也會被立即註銷。
酒後駕駛刑罰: 酒駕判例
這比起過往劃一初犯停牌3個月、再犯停牌2年,已算加重。 為防止酒駕者改開租賃車,藉此規避沒入車輛規定,三讀通過條文也明定,租賃車業者已告知處罰規定義務,若駕駛仍違規酒駕,則依照酒駕規定處罰加罰1/2。 三讀修正通過條文也明定,酒駕經有罪判決確定或經緩起訴處分確定,於10年內再犯第1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5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0萬元以下罰金。 根據三讀修正通過條文規定,酒駕因而致人於死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200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香港對酒駕藥駕規定嚴格,如果喝了酒或服用了藥物,最好還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的士。
酒後駕駛刑罰: 酒後駕駛會影響你的汽車保險嗎?
也就是說,只要喝1杯啤酒就是酒駕;飲啤酒超過兩瓶可成為醉駕。 飲酒後駕駛營運機動車的,處十五日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在英國酒駕,即使是初犯,並且沒有造成具體的傷害,也會被吊銷駕照一年;如果重犯,則會被吊銷駕照3年,外加1000英鎊的罰款;如果在10年內出現了3次酒駕,則會被吊銷駕照109年,也就是說這輩子都與車無緣了。 在密蘇里州,酒駕超過三次後,除了常規的罰款外,管理人員還會將酒駕者送到醫院,專門看護照顧那些住院的交通事故受害者,讓駕駛員感觸到交通事故所帶來的苦楚。 可以看到,對於酒駕處理還是相當嚴厲的,最低入獄便是六個月,累犯還會大大加重處罰力度。
酒後駕駛刑罰: 安全駕駛與健康
酒後駕車在新加坡開始也僅僅是罰款加監禁的處罰,但如果是二進宮,那就開始要拿鞭子伺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刑前,刑鞭會在清水中浸泡一夜,目的就是讓其充分吸水增強柔韌性,從而避免乾燥的刑鞭在行刑時可能斷裂,每鞭需要打得皮開肉爛,承受不住這等酷刑而暈倒的大有人在。 不過法律不會因暈倒而寬恕,待被刑法者清醒後,會繼續完成剩下的鞭數。 當然,監禁刑罰是否足以遏止醉駕,本身也有一定疑問,所以不少地方都有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奇策」,提高阻嚇力。 事緣2009年1月農曆年廿八,一名酒後駕駛的貨車司機在落馬洲越過對面行車線,撞到並壓毀一輛的士,車上5名紮鐵工人及司機當場死亡。
現行條文明定酒駕者重新考領執照後應加裝酒精鎖(車輛點火自動鎖定裝置),否則處6000元到1萬2000元罰鍰。 在乘客連坐處分部分,則須駕駛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5%以上等情形者。 此外,酒駕肇事致人於死或致重傷者,不論初犯或再犯,三讀條文維持現行刑度,但增訂得併科罰金10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的規定。
酒後駕駛刑罰: 酒駕刑責加重 未肇事可判3年罰30萬元
近年來酒駕肇事的事故之比例越來越高,社會大眾也高喊著「酒駕0容忍」的口號,有些人認為酒駕等同故意殺人,為社會所不容許的錯誤行為,政府於111年也因應民意做出相關罰則之修訂。 酒後駕駛刑罰 最重要的分別,其實是在於被發現時司機的酒後駕駛時狀況。 就以李治廷於2011年在清水灣被發現他駕駛的座駕搖擺不定一案為例,當時被警方截停進行酒精測試超標,但只判停牌半年、須自費參加駕駛改進課程及須留案底。 而在2009年,湯盈盈醉酒駕車撞傷電單車司機,感化官指湯盈盈過去十年先後三次違反交通條例,但認為她已有悔意,則判社會服務令160小時、罰款1,200元及停牌12個月。 後車撞及前車並不自動等於後者駕駛不小心,法律是講求證據。
這便是日本的「車輛提供罪」、「酒水提供罪」、「同乘罪」。 這些規定雖然苛刻了點,但從很大程度上杜絕了酒駕,如果你喝了酒想開車,酒店的老闆和你同飲的人都不會同意。 德國是汽車發達的國度,雖然盛產啤酒,但以作風嚴謹的德國人對酒駕的態度同樣嚴厲。
國際通行檢測酒精含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呼氣測試以及血液酒精濃度測試,除此之外還包括尿液、唾液測試等等,這其中最為準確的方法是血液測試,以我國酒駕檢查情形來看,一般是先通過呼氣儀器初檢,而後進行血液酒精濃度精確檢測,確定量刑。 德國警察和交通部門之所以對酒後駕車的處罰如此之重,主要因為在德國90%以上的交通事故與酒精有關。 為嚴肅交通法紀,德國聯邦政府特別制定了較前更為嚴格的酒精測量制度,使得愈來愈多的飲酒開車者難逃這一關。 據統計,德國每年約有15萬人因酒後開車被警察抓獲,其中,不少人受到了罰款扣分,以及有限期和終身被吊銷執照的處分。
酒後駕駛刑罰: 醉駕一宗也嫌多 政府手腕要更硬
人體100ml血液中含100毫克酒精時,不同酒類量化分別是:70度白酒約50克;60度白酒約75克;50度白酒約100克;40度白酒約150克;日本清酒約500克;紅酒約600克;啤酒約3瓶或6個易拉罐。 另外法庭亦提醒死者家屬及傷者,可循民事追討賠償,經醫生評估及找律師協助,有時車禍對死傷者的身體和心靈產生嚴重創傷,無法重拾舊趣和復職,索償金額可高達數千萬元。 根據警方資料顯示,魏男下午2時50分許,沿著縣道202號線(西溪段)駕駛廂型車沿成功往湖西方向(縣道202號線西溪段向東)行駛,行至肇事地點,不慎自撞路旁房屋致肇事,車上無附載人,駕駛受傷送醫意識清醒,魏男無飮酒,詳細肇事原因調查中。 酒後駕駛刑罰 然而酒駕公共危險罪流程並非到這裡即結束,後續行為人仍須留意地檢署是否有寄發傳票傳喚再次開庭或收到檢察官所下之處分書,若起訴到法院則需再由法院開庭審理後做出判決結果。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林良实于2000年规定酒驾导致他人死亡或受伤的驾驶者将面临3至10年的强制性坐牢[29]。
酒後駕駛刑罰: 酒後別上路!2023 酒駕標準怎麼看?法規、罰則、處理方式整理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縣道202號線舊西溪派出所旁路口,今發生一起廂型車翻覆意外,並差點直衝入路旁民宅,但駕駛卻因車門扭曲變形,受困車內,警方緊急通報鄰近消防局人員,警消聯手將受困駕駛救出,緊急送醫搶救,無生命危險。 一個稱職的駕駛者不但應在駕駛時保持警覺,同時應注意個人健康。 若因酒駕觸犯公共危險罪遭警方拘捕,酒駕流程會於警局做完筆錄後,警方須將人犯解送至地檢署進行開庭訊問,並評估有無羈押必要,若有羈押必要性檢察官將會向法院聲請羈押,由法官開羈押庭裁定是否羈押;若無羈押必要檢察官則會依法交保或無保飭回。 (a) 在100毫升呼氣中有22微克酒精;(b) 在100毫升血液中有50毫克酒精;或(c) 在100毫升尿液中有67毫克酒精。
在日本,酒駕後的懲罰可能會牽連很多人,因為除了酒駕者毫無疑問要接受懲罰外,包括向酒駕者提供車輛的人、為即將開車的駕駛者提供酒水或勸酒的人,甚至是你坐在酒駕車上,都將通通受到懲罰。 以英格蘭地區為例的檢測標準:每100ml血液中含有80mg酒精,每100ml尿液含有107mg酒精濃度的被定義為醉酒駕駛,面臨上述嚴厲處罰。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有50%~60%的交通事故是由酒駕所引起的。 酒駕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馬路殺手」,有著殺傷力大,惡性事故多發的特點。 為了扼制酒駕造成對生命威脅和社會的傷害,各國政府紛紛出台了強而有力的打擊法律條文,一起去看看國外是如何嚴懲酒駕的吧。
西九龍總區交通部將繼續加強執法打擊交通罪行,透過嚴厲交通執法行動確保道路暢通、保障市民安全及提高道路使用者的道路安全意識。 除行政罰外,酒駕新舊制最明顯差異便是刑度加重,從最初的1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萬以下罰金,歷經兩次修法至最新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萬以下罰金,提醒民眾切勿以身試法,落實酒駕不開車的觀念。 現行條文已明定18歲以上酒駕同行者連坐處分,但僅處600至3000元罰鍰;三讀通過條文則增加至6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酒測值有沒有超標:即判斷駕駛的酒測值,大於一定的酒測值,即需負起相對應的責任,而最後會因為自己的酒測值去對應不同的法規,並給予刑事及行政上不同的責任。 希望今次這一篇文章能加深大家對酒後駕駛及醉酒駕駛的認識,令各位讀者更為小心,而且時刻提醒自己酒後不論對自己有多大信心都不要駕駛,當個負責任的司機。 原來所謂的醉酒駕駛亦有分酒駕和醉駕,而定義及刑罰都各有不同,今次Buycar.hk希望為大家指出兩者的分別,除了讓大家多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而且提提大家這兩樣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