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方案亦包括建造合共三條開合橋,讓船隻在有需要時得以進出擬議板道以內的近岸水域,並降低板道的坡度,創造更舒適的體驗和增加親水性。 東區區議會曾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區議會,其地位目前由觀塘區議會取代,現有35個議席,全體皆為民選議員。 東區區議會的標誌由英文字母「E」字加上左側一點組成的人形,從上方開始順時針依「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組合而成。 東區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東區的事務,共有35名議員,現屆東區區議會無陣營佔據主導權,現任6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3名為建制派議員。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西以屈臣道、麥連街、蜆殼街、留仙街(連接英皇道及天后廟道交界)、雲景道及怡景道和灣仔區為界;南和南區為界。
雖然 使用此站轉車經東區海底隧道往返九龍東或將軍澳及港島綫的太古站至柴灣站會較方便,不過有部分乘客避免使用冗長的轉車通道,而使用北角站作逆方向轉乘。 聯想集團則位於林肯大廈21-23樓,菲利普莫里斯亞洲集團有限公司則位於德宏大廈23-24樓( 室)。 香港麥當勞、瑪氏食品和箭牌則分别位於多盛大廈的31樓( 室)、35-36樓和23樓。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月台類型
不過因為早上繁忙時間北角站轉乘通道相當擠迫,有部分前往堅尼地城沿途各站的將軍澳綫乘客會寧願選擇在鰂魚涌站轉乘港島綫,以避開北角站擠迫的人潮。 1990年代中期,太古坊各棟辦公大樓相繼落成,轉車通道使用量又再飽和,而且對於需要轉往港島綫的乘客,在鰂魚涌站轉乘實在不便。 有見及此,地鐵進行了「紓緩鰂魚涌乘客擠塞工程」(Quarry Bay Congestion Relief Works),將觀塘綫延長一站至北角站,2001年9月27日完成。 北角站分流了部分轉車乘客,此站轉車通道擠塞的問題得以改善。 鰂魚涌站為將軍澳綫和港島綫的轉車站,不少乘客使用此站轉綫來往港島東部、九龍東和將軍澳。 此站附近是太古坊商業區,不少乘客使用此站前往,因此此站較繁忙。
- 現時,鰂魚涌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餅店及銀行等[3]。
- 2014年11月太古坊常盛大廈與及和域大廈,分別獲屋宇署批重建成兩幢商廈,合共提供200萬方呎樓面。
- 由於鰂魚涌站周邊200米範圍內並沒有設置公眾洗手間,故港鐵公司於2008年1月決定在該站近A出口興建洗手間。
- 此外,由於香港政府銳意發展東區,因此很多政府部門由中環和灣仔搬遷到東區辦公,加上不少的跨國公司的辦公室選址於港島東,令東區承接了新核心商業區、經濟中心及政治中心的功能。
- 此站設有兩個大堂,分別為位於英皇道、規模較大的「大堂(東)」(下稱「英皇道大堂」),以及設於模範里的小型大堂「大堂(西)」(「模範里大堂」)。
- 與其他港島綫車站一樣,月台焗漆板上印有書法字,往後興建的將軍澳綫月台亦延續了此一特色;其中書法字中的「魚」字採用了異體字[6]。
- 上層月台靠5條通道連接,下層月台則只靠3條通道連接,2層月台重疊的部分亦設2條樓梯和1部升降機互相連接。
整項工程歷時4年,觀塘綫終於2001年9月27日延伸至北角站,鰂魚涌站則成為觀塘綫的中途站。 同日起位於此站以西的越位隧道停用,並於同年11月被拆去道岔後封閉;但是,由於當時未有拆卸隧道的技術及需要,因此舊隧道結構未有回填並仍然保留,而北角城市規劃大綱圖中仍有顯示該隧道。 1984年,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地鐵當時答允。 1984年初,政府有意發展東區海底隧道,作為行車和鐵路兩用隧道,其中鐵路部分以地鐵[註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3]觀塘綫延伸至香港島。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鰂魚涌站
港島東中心租戶來自商界的各行各業,包括金融、地產、會計、保險及貿易,亦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如Tiffany & Co.),當中星展銀行租用該廈6-16樓共11層共22萬平方呎樓面;另摩根大通亦曾租用6層全層樓面(已搬遷)。 2006年3月16日,太古地產與金門建築為港島東中心簽訂建造工程合約,於屋宇署申報造價為港幣24億元。 東區人口接近六十萬,在香港十八區排第四[3];毗鄰的灣仔區卻只有十五萬,全港第二少[4]。 為解決2015年取消委任區議員後,灣仔區議席太少的問題,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選區會改屬灣仔區,並把東區區議會範圍縮短至炮台山,並於2016年1月1日生效。 太古水塘原址變成了康景花園;太古船塢原址則變成了大型私人屋苑太古城。
港島東中心位於香港東面第二大商業區,位置優越,是城中第六高的建築,十分雄偉壯觀。 港島東中心是一個主要的商務地址,這座大型綜合建築內有超過 300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2025 間跨國企業。 這裡的空間樓底高而且自然光線充足,可以一邊欣賞維多利亞港的壯麗景色,一邊欣賞美麗的山景。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2025 因此,你可以在步行距離內找到你需要的一切,包括時尚的 EAST Hotel 和令人難忘的太古城購物中心。 證監會、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總部都設在鰂魚涌太古坊。 此外,由於香港政府銳意發展東區,因此很多政府部門如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由中環和灣仔搬遷到鰂魚涌辦公,亦不少的跨國企業的辦公室選址於如太古坊,例如安永、法國巴黎銀行、LVMH、波士頓諮詢公司、富而德律師事務所等。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香港大廈搜尋
東區的人口約六成居民住在自置居所,另外約四成居民住在公共屋邨及資助房屋。 鰂魚涌站下層月台以西原有一段掉頭隧道,列車在鰂魚涌站落客後便會駛進該隧道掉頭。 在「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竣工後,觀塘綫在2001年9月27日起改以北角站為總站,掉頭隧道並於同年11月封閉。 由於鰂魚涌站周邊200米範圍內並沒有設置公眾洗手間,故港鐵公司於2008年1月決定在該站近A出口興建洗手間。 洗手間已於2011年3月19日完成工程並隨即開放予乘客使用。 鰂魚涌站[註 2](英語:Quarry Bay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東區鰂魚涌、七姊妹及寶馬山地底,屬於港鐵[註 3]港島綫與將軍澳綫的鐵路轉乘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本網站的所有資料均由有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提供和更新。 觀塘綫列車在3號月台(現4號月台)落客後,便會利用月台西面的調頭路軌調頭往對面月台上客。 此站是唯一一站曾經採用此安排:在兩面都是同一路綫使用的島式月台其中一面落客後,調頭往對面月台上客。 2008年10月27日,康宏理財總部搬遷至港島東中心34樓[8],直至2013年遷往炮台山康宏匯為止。 除了西段和東段兩端共四個出口外,亦會設置五個連接點,以加強板道與內陸的聯繫。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車站藝術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綫過海部分通車,此站原觀塘綫設施改屬將軍澳綫。 配合未來將軍澳綫的 上下行月台號碼編排,由2001年9月27日起,地鐵將此站3及4號月台編號互換(因為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上下行方向相反:觀塘綫單數月台號碼是下行而將軍澳綫單數月台號碼為上行)。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英皇道「北角官立小學」(東行)及「太古坊」(西行)巴士站,分別可用及,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月台
當時為了使乘客熟習轉車安排,故只開放油塘站;該站成為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臨時終點站。 此安排一直維持至同月18日調景嶺站至寶琳站一段通車為止[14]。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為統一地鐵系統的上下行月台編號,故前地鐵由2001年9月27日起將車站3號月台(上行月台)及4號月台(下行月台)編號互換,以符合未來將軍澳綫之上下行編排。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港島東中心附近的大廈
與此同時,東區也有不少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景點,是市民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2021年6月,有網民選出5個認為最熱的港鐵車站,而鰂魚涌站亦被列入其中之一。 該網民批評車站內空調十分微弱,通風亦不足,加上因為連接車站出入口及月台的通道冗長,故在通道人流較多時也會感到十分焗促[17]。 車站設有2層月台,上層月台為港島綫1/2號月台;下層月台則為將軍澳綫3/4號月台,所有月台均為分離式月台,並已裝設月台幕門。 下層月台深達42米,為港鐵系統中車站距離地面第四深的月台。 上下層月台只設3條通道接駁,並在3號月台(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旁設升降機往返兩層月台[5]。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車站用途
鰂魚涌美食亦多不勝數,尤其太古坊商業區及太古城大型屋苑,有多間食肆。 鰂魚涌公園亦是居民常到的休憩地方,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亦置於園內。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2025 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分區
又因19世紀七姊妹一帶設有花崗岩礦場,後以海運輸出而得英文名稱Quarry Bay(採石灣/石礦灣/打石灣)之名。 然而前述之溪流與海灣俱於填海工程後消失殆盡,轉型成為商住區。 相對核心商業區的中上環,鰂魚涌早期是一個偏遠的商業區,經過太古地產多年對核心建築群太古坊及周邊發展,由一座座商廈逐一發展,鰂魚涌慢慢形成具規模的商業區。 另一方面,港島東中心37樓空中大堂於2009年9月曾開設了Pacific Coffee,讓大堂空間得以善用,不過已經於2014年初結業,並於2014年9月由太古旗下餐廳Public取代。 又因19世紀設有花崗岩礦場,後以海運輸出而得英文名稱Quarry Bay[2] 之名。 然而,前述之溪流與海灣俱於填海工程後消失殆盡,轉型成為商住區。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工業
由於車站設計讓步行往返大堂及將軍澳綫月台需時約5分鐘,故鰂魚涌站會於尾班車開出7分鐘前通知乘客請勿入閘,這是7分鐘前請勿入閘的其中一個車站(另一個為博覽館站),與其他車站的5分鐘不同。 在1967年由費爾文霍士顧問公司發表,首份提出香港應興建集體運輸地下鐵路網絡的報告書《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有一個名為「Quarry Bay」的車站,地理位置位於現時鰂魚涌站接近,亦十分接近海邊。 客務中心方面,此站啟用初期至2005年由地鐵負責安排站務主任在客務中心當值。 直至2005年,由於迪士尼綫通車及博覽館站啟用,導致當時地鐵人手不足,於是地鐵外判港島綫銅鑼灣至此站的客務中心,由外判商安排客戶服務主任在客務中心當值。 由於鰂魚涌站4號月台在「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竣工前屬落客專用月台,無人候車,因此月台隧道壁並未如其他車站般裝設廣告燈箱;即使竣工後該月台變成往北角方向月台,亦無補裝。 此站下層月台西面原有一段調頭路軌,在觀塘綫在2001年9月27日以北角站作為終點站前,讓觀塘綫列車在前3號月台(現4號月台)落客後,便會駛進該路軌調頭往對面月台上客。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地區
1999年8月16日太古地產及時代華納簽約承租濠豐大廈29樓至40樓共12層樓面,總面積133000平方呎,作為時代華納亞洲區總部,其中40樓將成為CNN的香港廣播中心。 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之地,鰂魚涌的交通需求相當大,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港島綫及將軍澳綫的交匯點。 此外區內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港島東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常到的旅遊點。 寶馬山、西灣河海旁屬於高尚住宅區,有不少豪宅屋苑;而鰂魚涌及北角是傳統地段的市區住宅區之一,交通方便,收入中位數是全港第四高,但筲箕灣及柴灣有15座公屋,23座居屋,使東區內部收入差異大。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港島東中心- 香港鰂魚涌華蘭路18號
同年地鐵宣佈推行「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在站內增設扶手電梯,並興建新的轉乘站。 初期地鐵考慮延伸至天后站[9],惟因市政局反對及無法做到跨月台轉乘而轉為研究炮台山站方案[10][11]。 北角站最初不獲青睞,因列車經原有隧道前往北角站須轉彎近90度,但考慮到地理限制等因素後,地鐵在1996年終於敲定以北角站為新終點站[12]。 整項工程耗資約49億元,當時預計可為乘客節省5分鐘的轉乘步程[13]。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 鰂魚涌
中海集運於2014年8月由港島東中心59樓遷往葵興九龍貿易中心。 太古坊(英語:Taikoo 鰂魚涌港島東中心2025 Place)位於香港東區鰂魚涌,是香港規劃最完善的私人商業區之一,由9幢相連的甲級辦公樓組成及由太古地產發展和管理。 除了為本地及跨國企業提供超過500萬平方呎的辦公樓面積,太古坊亦配備國際化的商務及休閒設施,包括東隅服務式住宅、多用途場地ArtisTree等。 太古坊地理位置優越,只需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購物商場太古城中心及休閒式商務酒店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