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很快成為香港風靡一時的演藝殿堂,廣邀國際頂級大師、藝術團體和本地著名藝術家,以及粵劇名流等來此演出,星光熠熠,一時風頭無兩。 落成於1952年的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歷史最悠久的大戲院,也是當年領一時風氣之先的藝術文化地標。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2025 時遷事移,皇都戲院歷經多次改建,1995年更遭遇火災,於1997年結業。
代表發展商新世界發展的有關人士,在2015年7月已成功與該三大「旗手」大戶達成協議,以逾七億元一口氣購入該廈逾兩成業權,成為啟動收購的關鍵。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樑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 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1952年建成,並於1959年改建為皇都戲院大廈。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首先是針對建築落成年期的成見,「有人認為壽命只有五十年多一點,太後生了,沒什麼所謂歷史意義」。 他稱,一直以來古諮會對很多年齡不足的建築物都不太傾向保育,因此這次作為戰後建築物的皇都戲院得以升級,在這層面上已是個重大突破。 他認為香港戰後歷史敘述多從一九六○年代講起,比較多講六七暴動後香港如何上軌道,麥理浩時期施政與民生,而一九五○年代卻常被忽視,「我覺得值得特別保育這一段,沒有五十就沒六十。五十年代好像是香港一百年歷史的中轉站,跟二三十年代中國那段歷史也扣得好緊」。 在香港,只有獲評為法定古蹟才會受到《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不得拆卸。 如果用拆卸天星及皇后碼頭為香港保育潮的起點,那在過去十年間,無論已獲評級或還未來得及評級就灰飛煙滅的歷史建築,數量其實不少。
負責是次強制拍賣的第一太平戴維斯,其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今次拍賣成交價為強拍條例生效以來最高,而且是首次有涉及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級的物業強拍申請,獲法庭批准並進行拍賣。 由於地盤面積龐大,位置佳,大廈多年前已被發展商的財團已蜂擁而至,惟該廈「釘子戶」眾多,不願出售手持物業,財團亦難於收購足夠的業權份數,以符合強拍要求。 知名大戶包括老牌陸海通家族成員、實力商鋪投資者楊渭生,北角知名炒家姚加環等等。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商場
伴隨皇都戲院的變化,「蟬迷董卓」浮雕過去曾一度被廣告板覆蓋多年,至近年才重見天日,唯「蟬迷董卓」早已歷盡風雨侵蝕,難以認出浮雕的完整面貌。 本港二手樓市氣氛好轉,銀主趁勢加快沽貨,綜合市場資料,2月至今已錄至少11宗住宅銀主盤成交個案,成交價介乎約310萬至4,900萬元。 近日將軍澳日出康城更連錄同類成交,領都套三房單位,放盤約半年,剛以740萬元售出。 被稱為TVB「御用皇帝」嘅72歲李龍基,與相差36年嘅女友Chris Wong展開「爺孫戀」,唔經唔覺二人已經拍拖4年,女友經常與李龍基出雙入對,更不時上載二人與朋友合照到社交網站,非常甜蜜。 近日李龍基接受傳媒訪問,期間表示計劃於今年內與Chris拉埋天窗。 早於1918年(亦有說是1923年)開業的名園遊樂場,位於糖水道及明園西街,算是香港最早期的遊樂場,1945年拆卸後改建為多棟住宅。
- 而今劇院將被修復重建,她特別開心,希望新的皇都戲院又「靚」又「旺」,成為香港新地標,「街坊們也多一個好去處」。
- 全星期計,道指跌0.13%,連續第3個星期下跌,標普500指數跌近0.3%,納指升0.6%。
- 在皇都戲院展開復修並建構成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前,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人親歷皇都的昔日輝煌。
- 「那是成龍的《一個好人》,我和媽媽、哥哥三個人去看的。」她清楚地記得,「那天人很多」。
- 新世界發展發言人表示,皇都戲院大廈由住宅、商用及前皇都戲院部分組成,集團擬保育大廈內前皇都戲院的相關部分。
- 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已收齊80%業權,達強制拍賣門檻,今日(22日)會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希望藉此進行重建項目。
),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英皇道279-291號,所屬地段由三部分組成:皇都戲院、皇都戲院大廈及商場。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是一座單幢式戲院,而皇都戲院大廈及商場則於1959年落成。 隨著區內一個接一個的重建項目,炮台山逐漸走向仕紳化,多了商廈、大型商場,為當地注入活力,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皇都戲院作為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裡裡外外都有很多值得大家細味的設計和細節。 首先當你乘搭電車、逛街經過皇都戲院英皇道入口,請先抬頭看看建築上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裝飾,這個是皇都戲院珍貴的歷史遺跡之一。 在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的皇都戲院重建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從璇宮戲院變皇都戲院 國際巨星演出
2015年7月,代表新世界發展為首等財團正式展開大規模的收購舊樓行動,成功購入該廈逾兩成業權,並落實向小業主進行收購,全幢涉資逾36億。 2019 年 4 月,恒隆地產宣佈,將斥資 25.6 億元,將舊樓群重建為寫字樓及商舖,地盤面積 7,000 呎,總樓面面積約 10.5 萬呎,預計 2022 年落成。 以物業投資的角度,「屋邨景」是拉低樓價的因素之一,炮台山過去、目前、未來料均缺乏公屋,對於有意在炮台山租屋買樓的人而言,絕對是一大誘因。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北角舊皇都戲院大廈圖則獲批 住宅樓面佔逾一半
期內亦有多項大型住宅項目獲批圖則,規模較大包括長實集團去年2月以102.8億元投得的啟德第4E區2號住宅地盤,准建7幢樓高28至29層的高座住宅物業,另設1幢6層高低座樓宇,住宅樓面約624,568方呎,另提供約23,587方呎商用面積。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於1959年落成,是一間獨立戲院的建築,其中屋頂設置的拱形石屎「桁架」具有建築價值,把觀眾席上方的鋼筋混凝土天花吊起,拱形「桁架」設計常用於橋樑,樓宇甚為罕見。 負責拍賣的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今次的投價屬市場水平,而項目位處北角核心區,三面臨街,地盤面積大,屬近期市面罕有,但相信今次項目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建築成本會因而有所增加。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歷史
如今雖已老舊不堪,但戲院樓頂上赫然展露的拋物線型大型飛拱和正門口的大幅浮雕,仍然讓它顯得非同一般。 近半個世紀的歷程中,皇都戲院不僅有西方古典音樂、亞洲歌舞和粵劇等多門類表演,更上演過無數經典電影,特別是七八十年代膾炙人口的港產片。 「那時候,到戲院看錶演、看電影是年輕人首選的娛樂方式。」馬淑華回憶說,她和先生在戀愛時曾經在皇都戲院一天連看了五場電影。 古洞發展區亦有樓盤獲批圖則,會德豐地產於去年7月斥資41.85億元中標的古洞第24區住宅地,可發展兩幢27層高住樓宇,另提供3層平台及兩幢地庫,住宅及商業樓面分別約410,329及82,064方呎。 新鴻基地產及興勝創建合作的屯門掃管笏發展項目星堤2期,獲批建6幢18至20層高分層住宅,另設1幢住客會所,並會提供1層低層地下樓層,總樓面約611,450方呎。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電子新聞、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北角3重建項目 新增樓面逾140萬呎
反觀「票倉」北角區,就完全沒有這種制衡的聲音,連走出來要保護皇都的,也不是區內人。 陳超國並表示,疫情不會令強拍個案數目減少,因不少項目在早前已由發展商提出申請;但會對發展商申請強拍的排期有所影響,隨著法庭恢復運作,將會逐步追回進度。 由於現時市道對未來市況的不明朗風險增加,對於尚未開始的併購項目,發展商出價或會更加謹慎。 儘管對皇都的感情頗深,但對於歷史建築保護,吳韻怡認為不能「情緒主導」而應「價值主導」,建築文物保護師的職責在於發掘價值所在,「說明白為什麼值得保留」。 1984年,吳韻怡的媽媽在皇都戲院商場開了一間童裝店,名為韻怡公司,用的就是她的名字。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香港史上最大強拍北角皇都戲院 新世界47.76億元投得
另外紅磡黃埔街26至40A號、必嘉街83至85號,亦獲批圖則,項目可建1座22層高(在4層基座及2層地庫之上)商住物業,提供10.48萬方呎住宅及1.98萬方呎非住宅樓面。 曾處理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雷生春、聯和墟舊大埔警署等不同活化計劃的吳韻怡,認為政府計劃往往因牽涉不同部門,又要過財委會,程序繁複,也需長時間才獲批核,認為這方面私人物業的過程會暢順得多。 北角盡頭七姊妹道的海岸線上曾有間麗池夜總會,下層是巨大游泳池,上方是裝修得美輪美奐的夜總會,每一晚都有菲律賓樂手在池邊演奏音樂,之後更在此辦選美──這說明了什麼? 北角被稱為「小上海」,吳俊雄認為除因有上海人在此區聚居,也嘗試說明上述的種種聲色犬馬均是「上海式」。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浮雕設計很特別,主題是三國故事,是比較中式的元素。但除了主角外,還有來自東西方的舞者,包括跳芭蕾舞的歐洲人和泰國舞姬等,中西合璧的表現手法十分前衛。」吳韻怡說。 皇都戲院坐落於街道轉角處,建築師巧妙地以弧形設計處理,將轉角立面處理成戲院的主要立面,其正中是一幅題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出自嶺南畫派畫家梅與天之手。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新聞稿
對於後者的說法,也有人據理力爭,找來書局早於 1940 年代,即地鐵炮台山站構思之前已編制的香港地圖,指出「七姊妹砲台山」一名於當年已見於炮台遺址之上,表示「炮台山」三字雖未曾為官方正統命名,但已在居民之間廣泛流傳,並獲得一定認受性。 有興趣參與《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的話,只要登記成為新世界旗下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的會員,再行預約,同時亦有網上虛擬導賞,安坐家中也可來一趟歷史遊覽。 \n 有興趣參與《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的話,只要登記成為新世界旗下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的會員,再行預約,同時亦有網上虛擬導賞,安坐家中也可來一趟歷史遊覽。 連續 3 年榮膺全港書法公開賽冠軍的年青書法家、「抒發」專頁的創辦人陳家浚(Sam),則融入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2025 50 至 60 年代與電影相關的設計風格,在商場內鐵閘上即席揮毫,把經典書法之美融入日常細節中。 資料顯示,陸海通陳氏家族以 HONG KONG ENTERPRISES LTD 在1958年以約150萬元一籃子購入項目的戲院及商舖部分,持貨61年易手賬面賺約7.355億元,物業升值約490倍。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未來城市:皇都戲院保住個殼,如何期待她的重生?
以社區配套、地利優勢、人口架構而言,炮台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產區。 比起中西區,炮台山更多的是街坊小店,為居民提供一眾親民的消費選擇。 如果你喜愛微型社區的鄰舍關係,也愛發掘特色小店,炮台山會是你的茶;如果你喜歡有冷氣連接的鐵路盤和大型商場,那麼炮台山也許不是最適合你的社區。 炮台山重建項目:電氣道 226 – 240 號前後對比圖鄰近「港匯東」的電氣道 226 至 240 號,本為 8 幢相連的舊樓群,位於福蔭道行人天橋旁邊。 該集團的其他代表作包括:銅鑼灣 Fashion Walk、山頂廣場、鰂魚涌 康怡廣場、旺角 雅蘭中心、家樂坊,以及九龍灣淘大商場等。 對於租買炮台山的居民而言,相信區內最影響市容的惡性設施,便是建於鬧市中、港鐵站旁的「油街垃圾收集站」。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建築特色
商場人流絡繹不絕,有不少舊式小店,包括手寫招牌店、唱片行、洋服店、皮鞋舖店、髮型屋、眼鏡店及郵票店等,每一間都滿載北角老街坊的回憶。 70至80年代港產片盛行,皇都戲院播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如《半斤八両》、《英雄本色》、《胭脂扣》,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等,風頭一時無兩。 1997年2月,皇都戲院上映最後一部電影、由成龍主演的《一個好人》後,正式結業。 1959年,璇宮戲院改裝成皇都戲院及商場,是當年全港首創的戲院商場設計。 最初皇都戲院主要放映西片和國語片,當中包括經典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和《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北角皇都批強拍 底價47億創紀錄
璇宮戲院1957年結業易手,並於1959年改建為皇都戲院,後來於1997年關閉。 至今戲院仍保留多項建築特色,包括全球獨一無二天台設計,呈拋物線形的巨型混凝土「飛拱」桁架結構,及英皇道入口上方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 新世界10月8日以47.76億元投得業權,已委聘三大建築保育顧問為戲院制訂保育管理計劃,將會保留天台巨型飛拱,研究開放作公眾休憩空間。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二、流行文化 香港發展精髓
新世界發展表示,復修皇都戲院,會以國際權威保育為原則,在初步保育構思中,會盡力保留整個戲院建築及天台桁架。 國際保育專業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前年3月更發表「文物危急警示」,形容皇都戲院是重要的現代建築,是全球獨一無二,要求避免清拆,引起民間團體關注戲院保育問題。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拱橋式」的桁架支撐戲院屋頂以達至無柱室內空間,並直接吊著放映室,以減低因受外來聲音所引致對戲院的震盪,提升視聽質素 ,成就璇宮的劇院功能。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梁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
新世界在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須待建築保育團隊進入皇都戲院,進行全面及仔細的勘探工作,才能擬定出詳細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2018年10月22日,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皇都戲院大廈,希望統一業權以作重建,發展商指如成功統一業權,將「積極考量如何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並會與民間團體合作,徵集北角和前皇都戲院的口述歷史。 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強烈建議發展商需保留入口上方「蟬迷董卓」浮雕和屋頂混凝土拱架建築特色,否則不會是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北角地標|前皇都戲院最新發展路向曝光!計劃建兩幢商住大廈/設4層高商場/戲院部分獲保育
「造型外露,借用了類似弔橋技術,在當時是很新穎的做法。」吳韻怡說。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上世紀四十年代,大批上海人移居香港,落腳港島東區的北角一帶,其中不乏名人雅士,包括著名作家張愛玲、京劇名角孟小冬等。 上海人帶來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海派裁縫店、理髮店、餐廳、遊樂場、歌舞廳等應運而生。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開審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檢控備受爭議
由於天台「飛拱」不作對外開放,因此場內特地架設霓虹燈桁架模型,是為識別度和人氣最高的打卡點!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2025 她憶述指,當年由放學到晚飯都留在皇都戲院,讀中學時亦會幫母親「睇檔」,和鄰近鞋舖的小孩亦是「由細玩到大」。 直至1997年2月,皇都戲院上映最後一部電影時,她亦有「捧場」,見證戲院的最後一刻。
新界方面,新地(0016)和興勝創建(0896)合作的屯門掃管笏項目,將在1層低層地下之上,建6座18至20層高住宅,共涉61.14萬方呎樓面。 另外,香港興業(0480)土瓜灣旭日街21號項目,同系上環荷李活道165至169號,以及摩羅上街8至12號項目;永義國際(1218)西環爹核士街1B至1E,同於5月獲批圖則。 1956 年著名女高音費明儀在皇都演出; 1970 年,17 歲的鄧麗君隨台灣凱聲綜合藝術團,在這裏嶄露頭角。
有見皇都戲院大廈開始被地產商收購,文化企業活現香港撰寫了舊皇都戲院文物價值評估報告,確立這建築獨有的歷史、建築及社會價值。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1952年12月建成的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該建築物由建築師劉新科及1950年的香港測量師學會主席 George. 璇宮戲院於1957年底結業後與毗鄰的地段重新發展成住宅及商用建築物,而地下停車場則改建成三層商場。 1959年2月8日,易了手的璇宮戲院重開,改名皇都戲院,到1997年2月28日結業,後於2000年改裝為桌球會,而該娛樂場所一直營業至今。 集團一直積極推廣文藝工作,就皇都戲院大廈而言,雖現階段討論日後發展方案屬言之尚早,但若集團成功統一業權,將在重建有關項目過程中,積極考量如何把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予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