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处于一种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老的细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细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产生生成各种细胞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通过分化再生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简单的说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 因此,骨髓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1991年,年僅16個月大的小哥頓吳品宏,因患了嚴重血病,急需接受骨髓移植手術。 小哥頓與家人專程自加拿大返港展開徵求骨髓捐贈者的「救救小哥頓」運動,而「香港骨髓捐贈基金」(「基金」)亦由此成立。 骨髓 截至2022年年底,本港已有逾十六萬七千人登記成為志願骨髓捐贈者,當中693位已作出捐贈; 另外資料庫成功為1260位本地及海外的病人尋獲合適的造血幹細胞作移植治療。 骨髓2025 骨髓的结构是动态的,其中的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与年龄、外部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
登記者需先接受驗血以確認其白血球組織型,倘若登記者的白血球組織型與病人脗合,就是一個合適的捐贈者。 骨髓 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HKBMDR)是香港唯一的無血緣骨髓捐贈者資料庫,為本地及全球需要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搜尋合適的捐贈者。 骨髓 骨髓(拉丁語:Medulla 骨髓2025 ossium;英語:Bone marrow)是一种位于较大骨骼腔中的半固态组织,主要由造血组织、脂肪组织与支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骨髓间质组成[2][3]。 对人体而言,产后造血能力主要由骨髓支撑[4]。 骨髓约占人体体重的4-6%[5] ,主要分布于肋骨、椎骨、胸骨,以及骨盆中[6]。
骨髓: 骨髓移植
骨髓的結構是動態的,其中的細胞成分與非細胞成分與年齡、外部環境等因素都有關係。 人體的骨髓可分為紅骨髓(拉丁語:medulla ossium 骨髓2025 rubra)、黃骨髓(拉丁語:medulla ossium flava)兩種。 5歲以後,人骨髓中開始出現脂肪組織,至成年後大部分骨髓均轉化為黃骨髓。 在慢性缺氧等條件下,成人體內的黃骨髓可轉化回紅骨髓[9]。
- 欧洲自体骨髓移植登记处1992年统计的疗效(见下表)因例数多,来自各个移植单位可以代表自体骨髓移植的客观疗效。
- 约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异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达3年以上长生存期,部分已达5~6年以上。
- 六、重型再障(SAA) 是非肿瘤性疾病中接受BMT最多的疾病.若患者未输过血性行BMT,则长期存活 率可达80%.
- 骨髓(拉丁語:Medulla ossium;英語:Bone marrow)是一种位于较大骨骼腔中的半固态组织,主要由造血组织、脂肪组织与支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骨髓间质组成[2][3]。
部分較幸運的病人可從親屬中找到捐髓者,但其餘的病人便要從非親屬人士中尋覓。 醫生會使用特製針筒於您的盤骨位置抽取約800至1,000毫升的「骨髓血液」,而其所含的造血幹細胞數量一般少於人體內總量的百分之三(3%)。 骨髓2025 您的身體可於短時間內自行補充所捐出的造血幹細胞。 骨髓 骨髓移植有自体骨髓移植和异体骨髓移植之分,顾名思义,自体骨髓移植的骨髓来自患者本人,异体骨髓移植的骨髓来自捐献者。
骨髓: 骨髓黄骨髓
目前,紅骨髓、黃骨髓之間轉換的分子機制尚不十分明確[7][10]。 成人体内的骨髓每天大约能产生1000亿个血细胞,产生的血细胞通过骨髓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7]。 通常人體在穩定狀況下,每小時約有1010個紅細胞與 個白細胞生成,以維持外周血循環中血細胞的組成與數量。 低恶度NHL多数病程长达7-10年,故少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 但如果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期短于1年,其中位生存期只注2.4年,向中、高恶度转化者其预后更差。
骨髓中除造血组织中存在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祖细胞外,骨髓间质中也存在一类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8]。 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当人体贫血时,它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骨髓 有些药物如氯霉素及呋喃类,在长期大量使用后,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 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
骨髓: 移植分两类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規則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 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 骨髓 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 骨髓2025 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
骨髓: 骨髓的作用
至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何时进行自体骨髓移植的问题,多数认为除少数化疗治疗效果较好的亚型如M3外,均应在第一次完全缓解期进行自体骨髓移植。 美国西雅图移植中心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第一次缓解期采髓冻存,一旦患者有复发迹象,立即用含白消安的方案进行预处理,然后回输先前冻存的骨髓,无复发存活率(RFS)可达40%左右。 获得第二次完全缓解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自体骨髓移植。 约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异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达3年以上长生存期,部分已达5~6年以上。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约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谓根治。
骨髓: 骨髓相关技术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预后良好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必在初次完全缓解期做自体骨髓移植,但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是在取得完全缓解后不待复发就进行自体移植为好。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旦复发,取得第二次缓解后单用化疗的长存活率很低,而自体移植骨髓移植可使1/3的患者获得长生存。 有一组报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第一次缓解长于4年者自体骨髓移植后3年LFS达81%,而短于2年者只有10%左右。 有高复发危险的患者在移植后给以维持治疗可能有益于减少复发。
骨髓: 骨髓
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器官移植的一种,将正常骨髓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骨髓的治疗方法。 用以治疗造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 用此疗法均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得到长生存期乃至根治。
骨髓: 骨髓分类
Cahn等统计了111例50岁以上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次完全缓解期间接受自体骨髓移植的疗效,其4年LFS在34%±5%;虽不如50岁以下的同类患者,但优于化疗,故主张50岁以上患者取得完全缓解后也应考虑自体骨髓移植。 文献中有关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主要由于各家所治疗的患者之病情、移植前化疗情况、所用预处理方案、支持治疗条件等的不同,加之各家所治病例缺乏代表性。 欧洲自体骨髓移植登记处1992年统计的疗效(见下表)因例数多,来自各个移植单位可以代表自体骨髓移植的客观疗效。 该疗效比1993年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初次缓解期急性白血病的5年LFS(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组52%±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0%±5%)稍低,但第二次缓解期患者两种治疗的LFS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