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有時也被稱為皮塔亞(pitaya),它屬於仙人掌科植物果實,有不同的種類,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火龍果禁忌 果肉有白色、紅色和黃色,其中鑲嵌著一粒粒鬆脆的黑色種子。 火龍果禁忌 紅皮白肉的火龍果最受歡迎,因為這樣的果肉甜而多汁,且略帶一點酸味。 張瑜芹於臉書發文表示,火龍果除了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以外,還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就連火龍果的籽也富含有多種礦物質。
除了多水分,火龍果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每100公克有1.7公克,果肉裡有如芝麻般的籽,也有助腸胃蠕動。 尤其紅肉火龍果還含有豐富抗氧化的花青素,能有效防止血管硬化,及老年癡呆,對視力保健也有功效。 火龍果卡路里低,有飽足感,又有排便功效,加上火龍果營養豐富,有水溶性纖維、鉀、鎂質、維他命C和茄紅素,是非常有益的生果。 火龍果禁忌2025 今次Cosmo邀請到營養師Cindy為我們拆解火龍果功效、禁忌和建議進食份量,還會一一比較紅肉、白肉和黃色火龍果的分別。
火龍果禁忌: 火龍果該怎麼挑?農委會傳授4大挑選指南
想維持皮膚健康並不只靠進食單一食物,應多嘗試不同種類的食物,確保身體吸收足夠營養。 其他含有豐富抗氧化物和維他命C的蔬果:柑橘類水果(例如柑、橙、西柚)、士多啤梨、藍莓、奇異果、番石榴、西蘭花、三色椒等。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指出,甜菜紅素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比維生素C高出3~7.5倍,因此若想提高抗氧化的效果,推薦攝取富含甜菜紅素紅的火龍果。 不過也因甜菜紅素無法充分被人體吸收與代謝,吃完紅火龍果上廁所時,會發現尿液或糞便的顏色呈現暗紅色,其實跟血尿跟血便並無關連,反之若沒吃含甜菜紅素的食物仍出現相同現象,應盡速就醫檢查。 紅色和黃色品種的火龍果都含有豐富的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讓你的大便順暢。 火龍果禁忌2025 火龍果還富含一種稱為益生元寡糖的物質,可以滋養腸道細菌,尤其是滋養結腸中的細菌,這些好處不僅可以讓你的消化系統更健康,也可以幫助減肥和預防肥胖,以及預防一些常見的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退化性疾病。
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紅、白肉火龍果每100克熱量約為 火龍果禁忌 50 大卡(kcal)。 熱量在常見水果中排行中等,適量食用即不用太擔心熱量問題。 7、糖尿病人不能多吃火龍果幾乎不含果糖和蔗糖,所含糖分以葡萄糖為主,容易吸收,食用過多易使血糖上升,故糖尿病人不宜多吃。 3、抵抗自由基,預防癌症功效 火龍果禁忌 火龍果中富含的花青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抵抗自由基,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老年痴獃以及白內障等疾病。 9.在外購買已切塊的火龍果時,應該要盡快食用,如果需要保存,那就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冰箱內,因為火龍果事屬於熱帶水果,倘若在失去外皮的保護之下放入冰箱的話,很容易就造成果肉變質。
火龍果禁忌: 火龍果藏地雷,4種人要小心吃
火龍果所含的寡醣是益生元的一種,能有效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維持腸道健康。 2.此外,像是經常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腹瀉等虛寒體質的女性也建議要少吃,避免「涼上加涼」,增添身體的負擔。 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食品營養資訊,火龍果的營養成分大致如下,不論是紅肉還是白肉,皆以每100公克的含量作計算。 其富含的維他命C有助於膠原蛋白和結締組織的生長,防止創傷並加速傷口的癒合。
- Cindy指「火龍果的糖分主要為葡萄糖和果糖,容易被身體吸收,造成血糖短時間內飆高的情況。」所以,糖尿病患者建議在餐與餐之間進食火龍果,而且每次進食份量不應超過半個。
- 營養師指出,火龍果被譽為21世紀「補鐵水果之王」,不管是紅肉還是白肉火龍果,都含有維生素C、膳食纖維及鉀等礦物質。
- 她在影片中強調火龍果能美白抗氧化,但單單吃果肉水份及糖份會較多,假如要真做到美容功效便要一定一定要「連皮吃」,即吃內皮上的果肉。
- 營養師孫語霙指出,火龍果又稱「紅龍果」,是一種低熱量、高纖維的水果。
- 從上面的營養成分表,你會發現火龍果的鎂含量相當高,100公克當中便含有近25毫克,而成年男女的每日鎂攝取量分別為380毫克和320毫克左右,大概只要吃下一顆火龍果,就能滿足1/4~1/3的鎂需求量。
- 尤其紅肉火龍果還含有豐富抗氧化的花青素,能有效防止血管硬化,及老年癡呆,對視力保健也有功效。
- 最新最完整的運動健身資訊,World Gym Taiwan 團隊,用心打造!
- 鉀能排除體內多餘的鈉和水分,避免因體內水分、鹽分過多而造成的肥胖。
04.改善便祕 火龍果果肉中黑色籽粒中含有各種酶和不飽和脂肪酸及抗氧化物物質,有助胃腸蠕動,達到潤腸效果,對便秘(便秘食品)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火龍果含有較多的酸性物質,與牛奶一起食用有可能會導致胃酸過多,引起胃痛、胃灼熱等不適;因此,如果您喜歡吃牛奶,建議不要和火龍果一起食用,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火龍果具有強效的抗氧化功能,能有助身體對抗自由基的侵害,改善皮膚質素,抗衰老,並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一項在高脂飲食小鼠中進行的研究表明,給予火龍果萃取物後,小鼠們的體重增加較少,肝臟脂肪、胰島素抗性和發炎程度也降低。 另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發現,紅火龍果中的甜菜花青素可調節有益腸道細菌的生長,進而降低胰島素抵抗,並起到預防肥胖的作用。
火龍果禁忌: 火龍果是仙人掌?不只果實連花都能吃
常常聽人說,黃色火龍果(麒麟果)與紅肉火龍果比一般白肉火龍果營養更高,是否屬實? 對此,Cindy就為大家整合了以下幾種營養分別。 10、現吃現買火龍果屬熱帶水果,最好現買現吃,如需保存,則應放在陰涼通風處,而不要放在冰箱中,以免凍傷反而很快變質。 牛油果小姐,修讀食物及營養學,畢業於英國的University of Ulster。 在社區工作數年,希望將本地化、貼地的營養資訊帶入社區。 因此創立了Nutroduction,把營養資訊以生動的插畫形式表達,希望改變你對食物營養傳統的觀念。
一起食用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影響消化,嚴重時還可出現腹瀉、腹痛、腹脹等不適症。 05.抗氧化 火龍果禁忌2025 火龍果的果皮含有非常珍貴的營養物質——花青素,這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和提升免疫力的物質,能在人體血液中保存活性75 小時,比胡蘿蔔素強10 倍以上的抗氧化能力。 火龍果禁忌2025 通過血液被運到全身起抗氧化、抗自由基、防衰老、抑製老年癡呆症的作用。 火龍果少數可提供鐵質的水果,由於鐵質除了在食物轉換為能量的過程佔有一席之地外,也與人體內氧氣輸送有密切相關,攝取足夠的鐵質,對於人體健康相當重要。
火龍果禁忌: 火龍果為什麼是減重高手?
面對疫情,除了做好防疫措施,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最根本的抗疫之道。 日前營養師李婉萍於個人臉書發文建議,打完疫苗之後的民眾,除了注意蛋白質的攝取,應該以維生素C為主補充營養,水果中火龍果、鳳梨、百香果、芭樂都是優良選項。 張瑜芹提醒,火龍果雖然富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仍有2類人不適合食用。 首先是患有糖尿病之患者,吃下火龍果可能導致血糖上升;再來是慢性腎炎、洗腎患者也需注意高鉀含量,如果食用過多,小心造成身體額外負擔。 火龍果營養價值高、熱量低,是不少人的減肥聖品清單之一。 對此,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張瑜芹表示,紅、白兩色的火龍果有不同的功效,而其中一種特別可以解決便秘的問題,不過,火龍果雖然好處多多,還是有2種人不適合吃火龍果,應該多加注意。
火龍果禁忌: 火龍果的食用禁忌
火龍果是低糖水果,具有美容養顏功效,很適合女性食用。 不過什麼都不蘸,直接吃才能嚐到火龍果真正的味道,如果蘸蜂蜜或白糖吃,不如就吃蜂蜜白糖好了。 火龍果當中密密麻麻的黑色種子,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其中又以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比較高,我們常常聽到的Omega-3脂肪酸的種類之一,便包含常出現在植物當中的亞麻油酸,它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一般市售火龍果主要分為紅肉和白肉兩種,但有些人不喜歡吃紅色果肉,因為不僅會在牙齒上殘留紅漬,也會將尿液或糞便改變為紫紅色。 以下就為你介紹火龍果的營養成分以及7項健康好處。 火龍果的顏色來自甜菜花青素和甜菜青素,前者是一種紅色素,後者是一種黃色或白色色素。
火龍果禁忌: 火龍果的功效
而火龍果之所以吃起來有點黏滑,是因為其中有少見的植物性蛋白,可以將我們體內的重金屬包覆,並排出體外,避免腸道吸收。 火龍果禁忌 雖然火龍果傳入東方的時間較短,在中醫古籍上對於它的記載並不明確。 火龍果禁忌2025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即便如此,在討論火龍果根據果肉的顏色不同,究竟會不會影響其性味前,還是可以從植物學的角度、火龍果的生長環境等蛛絲馬跡看出端倪。 大家都知道火龍果有促進排便的功效,除此之外,其還有維持腸道健康的功效。
火龍果禁忌: 好處2:低熱量富含纖維 減肥又利便
根據衛福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男性每天應攝取10毫克的鐵質,而女性則因為月經的關係,每天應至少攝取15毫克鐵質。 此外,若是懷孕第三期的孕婦,鐵質攝取量應至少達到45毫克,以滿足胎兒與母體的需求。 火龍果熱量偏低、富含水分與膳食纖維,食用後飽足感滿滿,降低額外攝取熱量的機會。 而膳食纖維也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軟化糞便,預防便祕,有益腸胃道健康。
火龍果禁忌: 火龍果食譜1.火龍果豆漿氣泡水
膳食纖維既能增加人的飽腹感,又能包裹腸胃中的食物,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從而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與蘋果、奇異果、水蜜桃等水果一樣,火龍果皮含豐富的天然抗氧化物,現時未有科學證據指出火龍果皮是不安全食用。 但亦建議大家在第一次食用時可進食較少份量,觀察身體會否出現敏感的情況。 火龍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道蠕道,預防便秘。 它的種子亦含有抗氧化物 – 火龍果禁忌2025 火龍果禁忌2025 多酚(Polyphenol)、維他命C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