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般若善根福德越少越易被魔所擾,若在觀行般若時發現善根慈悲心受到阻礙,即是魔王派魔來擾,此魔王號空一切。 欲治此魔當先中止觀行般若,次大修福德慈悲,煩惱多者兼修禪定,令善根福德念念增長。 待善根福德之力勝於魔力,復行般若,則魔自然不現,之前所修善根福德化為功德鎧,毫不唐捐。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 持戒波羅蜜在六波羅蜜裏入門最易,因為有明確的律法可依。 但要圓滿戒波羅蜜,則須具足忍辱精進般若三波羅蜜方能做到。
- 乃得自在而無所滅,便於無為而得由己。
- 不至於世不貪樂世不御於世不長於世。
-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響法忍。
- (一) 布施 ── 即是將自己所擁有的捨予他人的行為,是菩薩修行的重要法門。
- 故佛陀說的「忍辱」,並不是真的叫人「只會忍辱」。
”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 你如果是顆種子, 你選擇了金子再多, 也不會讓你長大發芽。 六度波羅蜜 你是一顆種子,就會選擇泥土,它會讓你得到更多。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和壞,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六度波羅蜜: 什麼叫做波羅蜜?
離我能施,離為我施,離愛結施,離無明見施,離彼我菩提相施,離種種想施,離悕望報施離慳嫉施,其心平等如虛空,是為菩薩成就八法能淨檀波羅蜜,離此八法是謂淨施。 六波羅蜜高度概括了菩薩修行的各個方面,所以又稱六度萬行。 菩薩修行六度不能離開慈悲心,所以佛當年先講四無量心,而後宣講六波羅蜜。 而修行般若波羅蜜又不能離開前五度,否則即是斷學般若。 佛在多部經中反覆告誡切不可斷學般若,果報在三惡道。
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喻如虛空無所不至,菩薩慈心行施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非色叵見,菩薩所行諸施不依於色亦復如是。
六度波羅蜜: 布施
菩薩大士,如是色像察於如來內外諸響亦不別見內外諸事;亦不知外亦不以內而了外事(注:了知外事不染著亦不摻雜內想),不見所託。 曉知言辭進退之宜,是為解知若干章句因緣如響;有所啓導,於諸法施靡所不達亦無所礙;有所學者,分別曉了一切諸聲悉無所有。 猶如天上殊妙玉女屬天帝釋,而以一口身同時鼓出百千妓樂之音,又其妓樂無所想念口亦無念。
所以,上文雖說般若為六度之首,但是菩薩為了成就福德與智慧二資糧,應該六度並重,不應偏廢。 因此,菩薩在由淺而入深的修行歷程中,雖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偏重,但最後還是要六度萬行齊修,才能成就圓滿的佛果。 就這樣以四攝法來利樂眾生,讓眾生心生歡喜,覺得菩薩人很好,真是菩薩心腸,眾生就願意接近菩薩,願意信受菩薩所說的話,也就願意跟著修學佛法了。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
以無數法等入一法,入於吾我入無所入,諸所建立導利眾行悉無所著。 六度波羅蜜 而度於世,世所行塵勞世、國土俗遊(注:以凡夫心解佛法)法世、吾我世、痛癢世、有為世、離有世、合會世、無合會世、分別世、所造行世,是為菩薩濟度世名。 則為幻化普入諸世,不受眾生不壞眾生,不受國土不敗國土,不受於法亦不壞法,不念過事於過去事亦無所想亦不離想,亦無當來亦無造行,不墮未然不住現在不毀所存。
六度波羅蜜: 菩薩六度波羅蜜
故金剛經說: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所得福德,不如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三)無畏布施,指對遭遇災難危苦心生恐怖者,能為解除,使得無畏,是為無畏布施。 譬如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故世號為施無畏者。 這可以資助眾生的心安。
六度波羅蜜: 菩薩六度萬行
菩薩三聚淨戒之其他二者,為攝善法戒與饒益有情戒,攝律儀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諸惡;攝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饒益有情戒是廣修一切善法以利益眾生。 南傳上座部,立十種波羅蜜:布施、持戒、出離、忍辱、諦(真實)、受持(決意)、慈、捨、精進、般若(智慧)。 略分三種:(一)財物布施,指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乃至妻子身命,一切所有內外之財,能施與所需的眾生,稱為財物布施。
六度波羅蜜: 精進
慧亦如之,皆分別説一切諸法。 所入如是,菩薩大士逮得法忍猶如虛空所致聖慧亦復如茲,於斯諸乘有所致獲悉如虛空;身口意所獲自在猶如虛空;所逮諸法因意所念而有所成猶如虛空;於一切法而無所種不沒不生。 六度波羅蜜2025 菩薩如是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不終不始猶如虛空無有處所無能毀者;於諸通慧無有處所亦無所壞;於諸佛力猶如虛空自然而住於一切世而無所住;則為自然之境界也。 菩薩如是建立眾生亦無所立,一切如化猶如虛空,不起不滅亦無所生,合受一切世界所有。 菩薩大士如是亦無所住無所成就有所嚴淨也。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郭明義點傳師】【2017年】
今天得遇明師,聞求大道,當好好修道、辦道,效法菩薩行誼,行功立德,方能超九玄、拔七祖,報父母恩德於萬一。 《大智度論》(卷八十):「精進者,謂心練於法而不懈怠。如法致財而用於布施等,為身精進;斷慳貪等惡心,使不得入者,為心精進。
六度波羅蜜: 般若
精進波羅蜜的精神,可比喻為一個披甲勇士,統攝著所有善法,以利樂一切有情為本願,不懼艱辛,恆久奮發,勇往直前,所謂:”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轉,終不為此苦,退失菩提心”。 饒益有情戒 ── 菩薩發菩提心,就是為了利益眾生,所以凡有利益於眾生的事,只要有能力,皆當義無反顧地去實踐。 換言之,能利益眾生,教化有情的事,都屬饒益有情戒。 還沒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之前,都是外門廣修六度萬行。
六度波羅蜜: 有一位高僧問:“你覺得是一塊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求道者說:“當然是金子。”高僧哈哈一笑:“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你如果是顆種子,你選擇了金子再多,也不會讓你長大發芽。你是一顆種子,就會選擇泥土,它會讓你得到更多。
依佛法的觀點來看,如果只是用自利的方式來利益自己,得到的利益不僅很小,而且是不可靠的,但是用利他的方式來利益自己時,得到的利益才是最大最可靠的。 六度波羅蜜 以上三種戒條,攝律儀戒乃是其後二者的基礎,因為若不捨離惡行,建立自己的德行,是不可能進一步攝善法和饒益有情的。 三種布施中,以法施價值最高,因為得法的人,以後能自力更生,乃至再把所學到的善法轉授予其他人。 財施最親切,因為能解決他人現前當務之急。
六度波羅蜜: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一、隨順世人喜愛的愛語:即以和樂的容顏,誠懇的態度向眾生講說讚歎隨喜、諒解關懷、慶賀慰問等的句語。 二、隨順正法的愛語:菩薩順應眾生的根基和修行境界,作出適當的教導和指引,令其發菩提心,乃至在修行次第上能有所晉升,步向無上菩提。 攝善法戒 ── 一切增長善法的戒條。 菩薩發了菩提心後,就要積累福德智慧資糧,所以凡是能夠促進道業、利益眾生的善法,都應勤加修學,以能早成佛道。 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的時程,是從佛法的實際取證來說,不是從時間上來說;時間上的三大阿僧祇劫,只是針對性障很重又鈍根的人而說的一種形容。 也就是說,性障很重又鈍根的人,真的要依照世間的時間一一去計算,可是對於精進、利根、性障很少的菩薩來說,就可以像契經上說的:化長劫入短劫地超劫精進。
所以諸佛的法相那麼莊嚴,因為每一相都是以無量的福德來修集成就的。 從初地開始一直到十地,必須經歷兩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來圓滿十度波羅蜜,那是以無生法忍的智慧來修習六度波羅蜜,再加上方便、願、力、智四種波羅蜜,合起來總共十度波羅蜜。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響法忍。 菩薩學法所入諸音設有所學,度於未度學法開化;了於一切猶若呼響就,非不有聲然本悉寂亦無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