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教廷派任首任宗座代表剛恆毅駐節於北京,並於1942年與國民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1926年,六位首批中國籍主教赴羅馬祝聖,象徵中國的本地神職人員培育開花結果。 天主教中學 1945年抗戰結束後,教廷擢陞田耕莘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亞洲首位樞機主教;至1946年,中國天主教會正式從傳教區體制轉變成聖統制。 灌輸學生宗教知識,讓學生認識基督徒的價值觀。
學校透過校本課程、跨科組協作、英語辯論、朗讀比賽及普通話活動等,致力落實「兩文三語」的政策。 學校亦會經常舉辦英語拔尖補底及會話班,協助學生提升英語水平。 各政黨包括中國國民黨和民主進步黨等都有致力與教廷發展外交關係。 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於2005年訪問羅馬,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成為首位到訪教廷的現任中華民國總統。 天主教中學 國民黨籍總統馬英九於2013年3月出席新教宗方濟各的就任典禮,是首位與現任教宗會面的中華民國總統。 前任副總統、現任行政院長陳建仁為天主教信徒,是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及耶路撒冷聖墓騎士。
天主教中學: 學校環境
此外還有神父近700人,修女1,200人左右,分布在八百個教堂及其他教會機構。 依據教會年曆,天主教會在不同的禮儀日舉行不同的禮儀活動。 天主教中學2025 禮儀日又稱瞻禮日,瞻礼日一般都有固定的日期、内容和形式。 天主教會相信,每個人在死亡後會立即接受私審判,從而決定煉獄、天堂或是地獄的去向[62]。 最終,基督將會再來,進行最後的審判,並帶來新天新地的希望[63]。
香港與澳門各自設有教區,在一國兩制的政治體制下與教宗共融及受其領導、管理,而非受中國管轄、任命及祝聖的天主教愛國會。 在拉丁禮天主教會中,一個禮儀年由將臨期、聖誕期、常年期、四旬期和復活期等幾個節期組成。 每週的第一天(星期日)是被稱爲主日,其餘日子則是平日。 一些日子又根據重要程度被定爲節日、慶日或紀念日[83]。
天主教中學: 「香港天主教學校」分類的頁面
圣传同樣是天主教信仰的源泉和依据,這是天主教区别于其他基督教派别的基本特點之一。 天主教中學2025 神父(司鐸)為主教的聖職協助者,可舉行彌撒聖祭,施行聖事(除祝聖司鐸和施放堅振外),協助主教牧養天主的子民(即管理堂區事務與教導教友)。 天主教會認爲,司鐸擁有獻祭和赦罪的權力,基督在信徒中設置了某些人為司祭,作爲宗徒繼承人的主教,也相應地將職務分擔給司鐸[26]。 在中國大陸,很多人誤將修會說成教會,這是一種誤解。
- 天主教會認爲,天主不预定任何人去下地狱,墜入地狱是人甘愿犯大罪离开天主、至死不肯悔改的后果[67]。
- 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於2005年訪問羅馬,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成為首位到訪教廷的現任中華民國總統。
- 基督一词来自希伯来语「默西亚」(希伯來語:מָשִׁיחַ,羅馬化:Mašíaḥ)的希腊文翻譯,解作「受膏者」。
- 教宗方濟各任命的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曾经是梵蒂岡負責同中國高層展開秘密談判的首席代表,曾和聖座其他代表兩次赴北京开展外交談判及斡旋。
- 2014年3月,教宗方濟各主动向媒体谈及此事。
- 各政黨包括中國國民黨和民主進步黨等都有致力與教廷發展外交關係。
促進教師、學生及全體員工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風氣,上下共融。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天主教中學2025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88 間天主教中學,佔整體約 19%;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是英屬香港唯一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港督,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是首位信奉天主教的行政長官。
天主教中學: 教學語言
本校特別注重初中同學中、英、數三科基礎知識訓練。 家課著重「適當、適量、適時」,鼓勵學生做預習。 中一設有「課後功課輔導班」,幫助同學學習。 初中設綜合人文科,有效準備初中學生銜接新高中課程。 初中各級中、英、數三科設輔導教學,並施行校本課程裁剪計劃。 本校著重初中的研習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天主教會相信,瑪麗亞在結束了人間的生活後,身體和靈魂一同被召升天,并被天主擢升為宇宙之后[80]。 教宗庇护十二世在1950年正式宣佈其爲當信的道理[81]。 天主教中學 天主教會相信,瑪麗亞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護,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 教宗比約九世於1854年宣佈其為當信的道理[79]。 天主教會認爲,既然耶穌基督作為一個真人、真天主,那麽祂的母親瑪利亞應被称为“天主之母”,因為耶穌基督的人性和天主性是不可分開的。 其中聖洗聖事、堅振聖事和聖體聖事乃入門聖事,這些聖事為人準備入教奠定基礎。
天主教中學: 中學
自圣奥思定开始,天主教会在给候洗者和信徒的教理讲授中,「十诫」占着优越的地位。 在十五世纪,人们习惯把十诫的规条写成有节奏的词句,以便背诵并采用积极的形式。 十诫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句「话」或每一条「诫命」都涉及整体。
天主教中學: 屯門天主教中學 Tuen Mun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
學生只有常懷謙遜的心才可令自己學問充實、人生完滿。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屯門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元朗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2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早期天主教神學家認爲地獄存在兩種痛苦,即失苦(拉丁語:Poena damni)與觉苦(拉丁語:Poena sensus)[65]。
天主教中學: 天主教會
前者意味失去的痛苦,即與天主永遠的分離[66];後者意味感覺上的痛苦,即火燒之苦[註 2]。 首個特別主教轄區為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别主教轄區,經過教廷與天主教英格蘭及威爾士主教團協商後在2011年成立,。 此外亦有在澳洲的南十字聖母特別主教轄區和在美國及加拿大的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等兩個特別主教轄區。 修士及修女並非聖職人員,而是修道者,即願意以其獨特方式(如按不同神恩以服務或祈禱的方式)渡奉獻生活的平信徒。 設有「卓越石天人學生獎勵計劃」,鼓勵在學業、品行、課外活動、服務等各方面有良好表現的學生。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元朗區,所以大部分學生來自元朗區。
天主教中學: 教學情況
屯門天主教中學是辦學團體香港天主教教區轄下的一所全日制文法中學。 本校是一所由政府資助的男女校,創立於1987年。 天主教中學 天主教中學2025 創校初期,借用其他學校上課,只開設中一級。 1988年9月遷入屯門建生邨現址,增開中四級。
天主教中學: 分類:香港天主教學校
有些修會的修士都是司鐸,修士可以晉鐸,甚至被選為教宗、主教,他們都宣發神貧、服從和貞潔三個聖願。 大公教會傳教士進入中國的時候,將「大公教會」翻譯為「天主教會」,這是大公教會在中文的正式名稱,是中文特有的情況。 本校六育並重,多元化的活動,使學生能在不同方面發揮所長。 教學方面著重師生互動,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天主教中學2025 天主教中學2025 本校致力建立關愛、共融、互相尊重的校園氣氛。 天主教中學2025 為學生提供良好之學習環境;為教師提供良好之工作環境。
天主教中學: 天主教與因信稱義
天主教徒相信人生到最后要面临四件事:一、死亡。 信徒多默想四末,会警惕自己、改善信仰生活。 根據天主教教義,《聖經》與教會當局的教導(即聖傳)具同等地位,都是信仰最高法則。 [60]例如,出自聖經的十誡與教會的訓導「教會五規」都對天主教徒具有約束力。 天主教會由宗徒時代開始由首任教宗——圣伯多祿宗徒領導,並由伯多祿的繼承人帶領教會,經歷一千多年,直到現在。 是故天主教會認爲自身符合《尼西亞信經》中“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的特性。
天主教中學: 信徒
建立一個激發創意和鼓勵學習資訊科技的文化。 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資訊科技,從而發揮創意、學會分析。 使學生能在通訊網絡上,使用電腦系統,與教師、同學及外界溝通。 專題研習:本校已進行系統性專題研習活動,各級同學亦能將研習技巧運用在日常學科中,提升學習成績。 德育及公民教育:除了在正規課堂設立「倫理與宗教」和「生活教育」,以有系統的教學策略,協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本校高中中四至中六學生分成五至六組上課,實行小班教學,以提昇教學效能。
天主教中學: 宗教改革後
主教由教宗親自任命,通常負責管理一教區所有事務。 天主教會認爲,主教為十二宗徒的繼承人,合法繼承人將被授予完滿的神權,有權祝聖新司鐸。 天主教中學2025 天主教會認爲,主教是由天主制定繼承宗徒位者,藉賜於他們的聖神被立為教會中的牧人,使之成為教義的導師、神聖敬禮的司祭和治理的服務者[25]。 本年度全校教師68名,學生人數逾730名。 2019年開始,學校期望三年內逐步推行「專科專教」及「小班教學」。 學校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聘用及安排大學本科畢業生任教,「專科專教」令老師可以發揮所長,學生得益。
本校各級均分組教授英文,逢星期四為「英語日」,讓同學增加以英語和別人溝通的機會。 本校更設立英語角,方便同學進行語文學習及語言訓練。 本年中一及中二級部分班別的數學及綜合科學用英語授課,其餘班別則會加強英語延展課程。 堅持學生為本之教育理想,強調教師發揮專業精神。 鼓勵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之關係;並與同工衷誠合作,發揮團隊精神。
天主教中學: 基督觀
對羅馬人來說,在一次會議完結後,便打發人回家。 天主教中學 在聖本篤會的會規內,彌撒就是指「遣差」。 彌撒與聖體聖事實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聖體只能在感恩祭中被祝聖。 天主教會相信在彌撒中救主基督親臨於:因祂的名而聚會的團體中;施行聖事者的身上;祂的聖言內;具體地持續不斷地臨於祝聖了的餅酒形內。 從閱讀中學習:為重視從閱讀中學習,本校特設閱讀推廣組促進閱讀風氣,而本校「早讀課」建立已久,並得到外評讚賞。 並透過不同策略和多元化閱讀活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天主教中學: 英語學習環境
[29]教宗可召開,親身或派人主持之,遷移、終止或解散大公會議,也可以批准該會議的法令。 [30]現時按教會法,教宗由合資格(即80歲以下)樞機們當中選出,尤如早期教會中聖伯多祿宗徒為十二宗徒之首。 16世紀出現宗教改革運動,新教蓬勃發展,新教人士常使用“舊教”、“羅馬教會”的名稱來稱呼此天主教會,「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等別名由此而來。
天主教會的自治團體,主要分為由修道士或修女組成的各種男女修會、以及由平信徒組成的各種善會。 在教會法上,教會的自治團體需要獲得教會當局的批准方能建立[21][22]。 天主教中學 天主教會的組織團體分為依據聖統制建置的教會科層機構(一般俗稱為「教會當局」)、以及自治團體兩大類型。 聖統制內各機構的相對關係,類似國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只不過是運用至全世界各個有教會的地方。 天主教中學 聖公宗等使用主教制的宗派亦有類似的組織架構。
天主教中學: 教義
教宗方濟各任命的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曾经是梵蒂岡負責同中國高層展開秘密談判的首席代表,曾和聖座其他代表兩次赴北京开展外交談判及斡旋。 中国天主教目前由官方控制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管理,即所谓的“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据此要求所有中国天主教徒敬拜仪式必须在政府批准的教堂内合法进行。
修會有屬於國際性的團體,也有隸屬教區的團體會(教區修會,如一些修女會)。 在世界各國有不同形式的修會團體,但都是屬於天主教會的體系之內。 天主教会相信耶穌基督的宗徒伯多祿(彼得)接受基督的託付,建立教會,成為教會的基石[16],是羅馬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並在這個職位上領導各地教會。 此後沿襲下來的羅馬的主教也因此享有各地教會的領袖地位。 因此天主教會是從伯多祿開始一脈相承,是以羅馬主教為領袖的普世教會。
學校推行「小班教學」,每班人數約26人,期望減少每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促進學與教成效。 現時中一、中二、中四及中五各設五班,中三及中六各設4班。 因應實施「小班教學」,在教學語言方面,現時初中設有全科英文班及主科英文班。 全科英文班課程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主科英文班英文、數學和科學科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其他科目採用中文,輔以英語授課。 高中教學語言政策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同時會因應公開考試的要求及個別學生的選擇,作出靈活安排。 秉承天主教的辦學理想,傳揚耶穌基督仁愛和公義的福音精流,以「真、謙、恆、誠」的正面價值觀及勇氣實踐倫理道德,成己達人。
辦學宗旨:傳揚耶穌基督愛和公義的福音精神,培養學生以勇氣實踐倫理道德,成己達人;培養學生運用智慧,應用所學,創造美好的人生,貢獻社群。 2012年以後,由於聖座與中國政府就任命主教問題的分歧,中國官方教會停止祝聖主教。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開,習近平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翌年3月,教宗方濟各就职,兩人曾互通信件。 2014年3月,教宗方濟各主动向媒体谈及此事。
天主教中學: 學校簡介
但經宗座批准,主教團可以將某些當遵守的慶節取消或移至主日[84]。 聖傳指教會的傳統,與聖言一道構成天主教的信德寶庫。 天主教会相信上主的启示是透过圣经和圣传这两种方式传递给信徒,而圣传是整个教会的生活。 聖言和圣传,是在作为天主子民的教会中产生出来的,没有天主子民的教会就没有《新约》:犹如没有犹太民族就没有《旧约》一样。 教会负责保管、研究、体验等促进对《聖經》及聖传的进一步了解,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天主圣言。 教会训导通过教宗及主教们的宣讲、大公会议的教导、天主教法典的规定等传递聖言和圣传,以保证其不会错误。
天主教中學: 閱讀
發揚基督仁愛及公義的福音精神,讓學生熱愛生命、家庭,明白真理,在基督為中心的「全人教育」中成長;並以校訓「真、謙、恆、誠」的態度,面對生命,貢獻社會。 天主教中學 天主教中學 全校語文政策:學校實行母語教學,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 校內聘有一名英語外籍老師,協助學生有效學習英語。
初中設有生活教育科及綜合人文科,以配合社會需要。 全校師生每天早會後一起閱讀課外書籍15分鐘,培養閱讀的習慣。 每星期一天「英文日」,全校參與,建立英文語境的環境學習。 天主教中學2025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因為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早年北洋政府在保障信仰自由上對於教會發展有一定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