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馬灣公眾碼頭旁有個真正的隱世沙灘 荃灣馬灣2025 荃灣馬灣2025 荃灣馬灣 ,冇乜人,小朋友堆堆沙,玩得非常開心。 今年的「#ddHK設計#香港地」邀請到七組國際及本地創作單位為荃灣度身訂造奪目的戶外藝術裝置。 荃灣馬灣2025 七組藝術裝置將於荃灣多處公共空間展出,串連成精彩的步行遊覽路線。
當時荃灣媲美英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更有小曼徹斯特(Little Manchester)之稱。 在1970年代前荃灣都是香港的工業重鎮,如1962年在全香港共有30間紗廠,荃灣在當中就佔有一半[10]。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香港九號幹線荃灣段(即屯門公路柴灣角出入口經青山公路-荃灣段、象鼻山路)、荃錦交匯處、德士古道至海岸線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根據規劃署之法定圖則,「荃灣」廣義上由東面的和宜合道近梨木樹邨起,西伸至油柑頭一帶,而汀九以西至青龍頭一帶則為荃灣西地區,而兩者同屬十八區行政區之中的荃灣區。 送貨貨車可於每日早上10時至下午4時進入馬灣,租用的非珀麗灣客運的巴士可於每日早上9時至下午9時進入馬灣,離開就不受限制,而不需申請准許證。 馬灣(英語:Ma Wan)是香港島嶼,位於新界大嶼山及青衣之間,面積0.96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荃灣馬灣: 荃灣
除了豐富的視覺體驗,「#ddHK 設計#香港地」亦與不同界別的團隊聯手,策劃一連串充滿地道文化特色的精選節目,當中包括多個主題導賞團、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坊、攝影比賽、海港跑步活動、山海節音樂表演等等,費用全免,先到先得。 NR331線是香港的一條居民巴士路線[1][2],來往馬灣(珀欣路)及荃灣站,由馬灣鄉事委員會委託由陽光巴士營運[3]。 本線另設立輔助特別線NR331S,來往馬灣(珀欣路)及荃灣西站,由馬灣鄉事委員會委託由陽光巴士營運。
荃灣位於大帽山以南,東南面向藍巴勒海峽,為青衣島對岸,後借用作鄰近地方的名字。 1950年代,荃灣面積約0.5平方公里(只計荃灣市中心)。 當時荃灣西部(柴灣角至木棉下一帶)的海岸線是在青山公路,而東部(木棉下至鹹田一帶)的海岸線則約在沙咀道。 填海之前,荃灣有一個海角名,名為沙咀,海壩村舊址、鱟地坊、大屋圍、部分福來邨也是在此海角之上。 由於馬灣的道路是24小時限制車輛使用的區域,包括私家車及旅遊巴士,如果未有獲得運輸署發出之禁區許可證皆不可駛入馬灣[8]。 因此當地居民和前往馬灣觀光的遊客,都十分依賴該巴士線往來馬灣和香港其他地區
荃灣馬灣: 區議會
荃灣區工商活動繁盛,1950年代起成爲新界首個衛星城市及新市鎮的所在地,1985年因應區內人口急促發展而分拆出葵青區。 區內集住宅、工商業建築林立,包括新界最高樓如心廣場亦座落本區。 此外,荃灣區是香港重要的交通樞紐,區內的荃灣路、青嶼幹線爲市區進出新界西北、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的重要幹道。 現時馬灣沒有常規專營巴士服務,而行走島上的居民巴士路則有五條。 三條以珀麗灣為總站之路線由珀麗灣客運營辦,除NR334線外均每天二十四小時提供服務。 而另有兩條主要服務馬灣各鄉村之路線則由馬灣鄉事委員會委託陽光巴士營辦,途經珀欣路、馬灣鄉事會路及珀林路,以珀欣路為總站。
- 1981年至1985年期間,荃灣區議會的管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新市鎮(荃灣、葵涌及青衣),東至金山郊野公園西面界線,南至荔景山路九華徑及荔景臺,西至青龍頭嘉龍村,北至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而馬灣和大嶼山東北部也是荃灣區的範圍。
-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 餘下的「太陽館」,是香港聖公會與新地合作的項目,於2012年7月啟用。
- 位於海盛花園的「荃灣山水間」系列由《霧山》、《雨溪》及《光河》三幅巨型壁畫組成。
- 但自從珀麗灣首期於2002年入伙後,多條居民巴士路線相繼投入服務,令街渡航線乘客大量流失,最終支撐不住,原有營辦商於2003年2月起停辦街渡服務。
同年9月12日,首輛Wrightbus StreetDeck由運車船Morning Linda運抵香港,該車採用Lazzerini Ethos座椅,並設有樹擋,隨後再有4輛同款巴士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抵港。 首輛抵達香港的同款巴士於2021年2月10日出牌,車牌為XD8994,並於同年3月24日下午首航本路線的支線NR331S;第二及第三輛同款巴士於同年5月出牌,車牌分別為XH3328及XH7857,於同年6月3日起首航本路線。 該批次最後兩輛Wrightbus 荃灣馬灣2025 StreetDeck巴士,亦分別先後於2021年1月28日及3月1日抵港,同年11月4日正式出牌。 由於馬灣居民長期依賴荃灣區,自從來往馬灣及深井的街渡停辦後,島上居民改為使用本路線前往荃灣,加上珀麗灣陸續落成入伙,遷入島上的居民增加,因此本路線客量甚高。 珀麗灣客運時期已經出現嚴重頂閘的情況,在陽光巴士接辦後更獲派出雙層巴士行走。 陽光巴士接辦本組路線時,用車為4輛單層巴士,2020年1月增加3輛雙層低地台巴士,前身為九巴Dennis Trident 12米,也令馬灣島首次出現雙層巴士行走。
荃灣馬灣: 荃灣藝遊未盡|5. 白銀時代
位於荃灣大會堂廣場的「返屋企」是由Kila Cheung 的重點雕塑《「家」No.9——Taste of The Lost Memory Home》及遍佈四周的「小燈人」兩項作品組成。 Kila以暖心治癒的藝術風格,重新演繹居民每天步經天橋往返家園的生活日常。 由旅遊事務署主辦的創意旅遊項目「#ddHK設計#香港地」,將於今年8月18日至9月14日舉辦新一屆活動。 以「藝遊未盡・荃灣」為主題,展現荃灣特色,讓旅客和大眾體驗不一樣的香港地。 太陽系委員會設計自馬灣村公所概念,以慢活為宗旨,空間中彷彿有著放慢時間的力量,落地玻璃可以望到出面大橋同埋沙灘海景。 食物非常特色,例有花雕蟹意粉、崧子仁青醬燉飯、馬灣可樂。
另外,方舟博覽館透過180度環迴影院,以極珍貴動物和昆蟲組成幻彩生命廊,解開大自然的奧秘。 館內同時展出多艘來自世界各地的方舟珍藏模型,和全港最大的太空隕石,並有專業導覽服務,多角度了解大自然。 陽光巴士接辦此組路線時,用車為四輛單層巴士,其中兩輛為購自皇巴士之二手車,另外兩輛為富豪B7R及猛獅RR8,猛獅RR8其後由三輛大宇BH117L取代。 2020年1月,加入三輛來自九巴的二手丹尼士三叉戟12米雙層低地台巴士。 此路線與NR331S線的恆常用車為二手猛獅NL323單層低地台巴士及前九巴訂單的Wrightbus StreetDeck。 清初,清朝追擊南明至荃灣,城門谷有南明李萬榮擁永曆年號,據針山石城抗清。
荃灣馬灣: 方舟專線服務
位於馬灣田寮村的芳園書室於1900年代前由陳氏族 人興建。 1920至30年代重建為一 座兩層高,揉合中西風格的建築,並改名為「芳園書室」,是馬灣首間並是早期唯一的小學,現已被改建為古蹟館。 而別稱「大芳園」的芳園書室於2008年成為首批活化的六幢歷史建築物之一,並於2010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馬灣(Ma Wan),位於荃灣區西南部,是區內其中一個外島,與大嶼山東北部陰澳一帶同屬荃灣區一部份。 看完隱世海灘和海景後,可沿原路回程邊欣賞日落,在下車位置迴旋處出青衣/葵芳 又或者於馬灣消防局旁的巴士站出荃灣。
荃灣馬灣: 交通意外
據悉,是次優化海濱的重點項目包括6個港島海濱、2個啟德海濱及荃灣海濱空間。 荃灣(英語: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1]荃灣區,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 由青衣港鐵站C出口乘坐NR330到馬灣迴旋處下車,沿馬灣沙灘到挪亞方舟入口轉右,即可看到馬灣消防局,由此啟程。
荃灣馬灣: 荃灣藝遊未盡|7. 荃灣山水間
跟住去了位於附近的馬灣公園古蹟館 ,展出了清朝古窰,即製作陶瓷之用,同埋唐代窰爐遺跡。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小朋友四出走走看看,除了可以放電外,又可親身學到新知識。 沿路行去芳園書室 ,是馬灣唯一被保留的戰前小學,是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書室是一座樓高兩層的長方型建築,揉合中西建築風格。
荃灣馬灣: 青衣港鐵站轉330巴士
運輸署服務詳情表顯示此路線為循環線,但在任何情況下,用車抵達港鐵荃灣站後所有乘客必須落車,故屬假循環線。 荃灣近芙蓉山南麓一帶地方幽靜,背靠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風水甚佳,故有不少寺廟臨立。 特別是20世紀初,當時不少道人、法師為躲避戰禍來到香港,一部份便在此帶開宗建寺。 港英政府為了發展荃灣,1950年代起在荃灣大規模填海,首次填海令柴灣角消失。 1980年代,介乎德士古道及馬頭壩道之海域亦被填為陸地。 珀麗灣入伙前,馬灣居民的對外交通完全依靠來往深井馬灣碼頭的街渡服務(該街渡航線已於2003年2月永久停止營運)。
荃灣馬灣: 公共設施
根據荃灣區議會文件顯示,荃灣西海旁有3個雨水暗渠排水口,分佈荃灣麗城花園、荃灣碼頭及荃灣海濱公園對出,唯荃灣區內不少舊樓的污水渠駁錯,使海旁臭味困擾周邊居民多年。 區議員指區議會已通過動議,並已列入工務工程,惟非優先處理項目,排隊多年,遲遲未能落實。 自從來往馬灣及深井的街渡停辦後,居民改為使用此路線前往荃灣,因此客量甚高。 珀麗灣客運經營時期已經常頂閘,陽光巴士接辦後更獲派出雙層巴士行走。 昔日馬灣仍為孤島時,村民靠街渡出入,往返深井馬灣碼頭。
荃灣馬灣: 路線資訊
Masaru Suzuki的布藝設計賞心悅目,布匹上的圖案微妙地展現荃灣精髓,在天橋上形成精美的掛氈,令日常的步行體驗變得精彩和繽紛,並向荃灣作為紡織重鎮的歷史致敬。 為呼應荃灣坐擁美麗的海岸,Andy Rementer特別以「海洋」為主題,將荃灣公園塑造成大型雕塑公園。 當中身長15米、不時透過氣孔噴水的巨型鯨魚最為矚目,配合周邊俏皮和趣怪的「海洋知心友」人物雕塑,勢將為遊客和大眾帶來新鮮和歡樂的體驗。 國際知名的設計二人組合Craig & Karl從荃灣的各項元素中擷取靈感,配合西樓角花園的地貌,創作出色彩夢幻的地景藝術裝置《七彩棱瓏》。 作品不只為荃灣的多元特色並存而謳歌,為本來簡約的花園營造耳目一新的氛圍。 現時此組路線的主要用車為猛獅NL323低地台單層Wright StreetDeck低地台雙層巴士,間中會有高地台旅遊巴士支援。
荃灣馬灣: 香港國際機場機場
1990年代為了興建九廣西鐵(今屯馬綫)的荃灣西站,快速公路荃灣路以西海旁,再次進行填海,多次填海令荃灣的海岸線拉直,藍巴勒海峽再度收窄,成為現今的模樣。 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此地海灣水淺而得名,但因名字有「龍游淺水遭蝦戲」此一不祥之意而改名[2](但名字有同一意思的淺水灣卻沒有改名)。 淺灣亦屢見於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填海錄,厓山集,宋史新編,南宋史和新安縣志等。
荃灣馬灣: 荃灣藝遊未盡|3. 風物織織
1982年地鐵伸延至荃灣區,令荃灣站周邊地區迅速發展為區內一個頗為人口密集的區域,帶動興建多個大型私人屋苑,包括綠楊新邨及荃景圍一帶的愉景新城、荃灣中心、荃威花園(荃灣區第一個大型私人屋苑)和荃景花園等。 隨後香港國際機場及青馬大橋落成,由於汀九至深井一帶可以望見大橋的景觀,令多個地產發展商成為爭相發展目標,浪翠園、碧堤半島、珀麗灣等高級私人屋苑吸引中產人任遷入區內。 在荃灣北部的荃錦公路山上,還有鄰近大帽山郊野公園半山低密度歐式豪宅寶雲匯及朗逸峯。 近年因為工業區用地需求減低,令部分地產商將工廠大廈用地更改為商業或住宅樓宇,爵悅庭就是當中的代表者。
德士古工業區的範圍,東面及南面至德士古道,北面至沙咀道及荃榮街,西面至聯仁街及馬頭壩街,包括沙咀道後段、楊屋道、德士古道的工廠大廈。 最早在該區發展的是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這區建立了油庫,1950年代周邊地區陸續有工業發展,例如太古汽水廠在這裡設有廠房。 在1970年代油庫遷出後,原地發展成住宅海濱花園。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基於這帶接近葵涌貨櫃碼頭,這區在近年更加有大量物流公司遷入,形成一個物流區。
雖然NR331及NR331S為循環巴士路線,但乘客仍然需要於荃灣站或荃灣西站落車再次付款,方能繼續乘搭返回馬灣。 位於馬灣公園內的意中園於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花園非常相似,因而成為打卡熱點! 意中園的起點由雕塑「一家人」開始,寓意由嬰孩、成長,到戀愛的人生階段。 愛侶步過迂迴但驚喜甜蜜的小徑,在花亭和繁花簇擁下,開展人生的新一頁。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荃灣馬灣: 香港
迷人美景配上精緻豪華的餐點,絕對是悠閒一天的最佳組合,滿足而歸。 除此之外,樂園內的各園區也被打造成全新的打卡熱點! 例如光影互動展館以大自然為主題,劃分成森林、海洋、四季和未來城市四個展區,透過嶄新的光、影、音技術,探索和體驗大自然生態獨特的美,建構夢想的未來星球。
荃灣馬灣: 巴士服務
荃灣與同為第一代新市鎮的沙田和屯門般規劃有固定的「市中心」地帶不一樣。 市中心範圍大約在港鐵荃灣站範圍,大涌道以東、海盛路及楊屋道以北、關門口街以西及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南一帶。 交通設施有地鐵港鐵荃灣站、大型巴士總站、公共小巴等。 新市鎮開發早期,連青衣、葵涌徙置區居民的購物、商業和娛樂活動都是在荃灣市中心。
荃灣馬灣: 歷史
一向以來馬灣對外的公共交通,以往來深井的街渡為主,該街渡航線早於1953年投入服務,這條航線一開便是四十年,當時街渡營辦商須向馬灣鄉事委員會支付行政費,換取航線經營權。 但自從珀麗灣首期於2002年入伙後,多條居民巴士路線相繼投入服務,令街渡航線乘客大量流失,最終支撐不住,原有營辦商於2003年2月起停辦街渡服務。 馬灣原本為漁村,馬灣舊村有超過二百年歷史,最繁盛的時期為1960至1970年代,當時島上居民主要以耕作、捕魚和曬蝦膏維生。 荃灣馬灣 2009年5月25日挪亞方舟博覽館及挪亞方舟酒店落成啓用。 珀麗灣於2002年12月開始入伙,唯一連接馬灣及青嶼幹線的馬灣路與馬灣收費廣場雙雙同步啟用。 島上唯一公共交通營辦商珀麗灣客運經營的兩條居民巴士路線--NR330及NR332亦全面投入服務,分別往返青衣站及葵芳(新都會廣場),連同渡輪服務成為居民日常出入馬灣的主要交通工具。
荃灣馬灣: 方舟專線*
2020年3月和8月,此組路線分別各接收了另外2輛來自皇巴士的猛獅NL323,取代此組路線的高地台旅遊客車,令此組路線全線低地台化。 陽光巴士接辦此組路線時,用車為4輛單層巴士,其中2部是猛獅NL323,來自皇巴士,另有兩部為富豪B7R及猛獅RR8旅遊客車,其後再加入3部大宇BH117L取代一部猛獅RR8用車。 2020年1月再增加來自九巴的3輛雙層低地台巴士,為丹尼士三叉戟12米,令本線成馬灣首條有雙層巴士行走的路線。 荃灣馬灣 豐盛閣餐廳坐擁逾180度的全海景,將馬灣沙灘盡收眼底,不遠處的青馬大橋及汀九橋的優美景致震懾迷人。 荃灣馬灣 在日落時份,可以觀賞到夕陽落於青馬大橋,並沒入東灣沙灘的旖旎風光;於傍晚時份,則可觀賞到華燈初上,青馬大橋下燈光璀燦的浪漫夜景。
隨後政府落實興建迪士尼樂園,新地建議公園改以「香港大自然」為主題,保育樹木及保留馬灣舊村風貌。 柴灣角工業區的範圍,東面至大涌道,西面至荃灣西約的麗城花園,北面至青山公路近愉景新城,南面至海盛路海旁,包括青山公路(荃灣段)中段及沙咀道前段的工廠大廈。 荃灣馬灣 20世紀初,在美環街附近的水坑(即曹公潭),已經有磨香粉和染布行業駐足。
荃灣馬灣: 港鐵
馬灣是全港連接香港道路網的島嶼中面積第二小[6]。 東接青馬大橋至青衣;西接汲水門大橋至大嶼山東北部。 位於海盛花園的「荃灣山水間」系列由《霧山》、《雨溪》及《光河》三幅巨型壁畫組成。 畫作以電腦繪製,並融入傳統國畫特色,由遠至近地呈現香港第一高峰大帽山的自然風光及多元物種,讓觀賞者恍如深入大帽山,經歷一場生態多樣性的探索之旅。
行政費用於鄉委會贊助或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天后誕、長者宴等,惠及區內村民。 但自從珀麗灣首期於2002年入伙後,來往青衣的居民巴士、來往中環及荃灣的渡輪服務相繼投入服務,令街渡航線乘客大量流失,最終支撐不住,原有營辦商於2003年2月起停辦街渡服務,馬灣西部40多年靠街渡出入的歷史正式劃上句號。 隨著珀麗灣居民日漸增多,加上原有營辦商放棄經營,馬灣鄉事委員會將其路線重新招標,結果由珀麗灣客運投得,由2007年9月15日起正式接辦本路線,並延長服務時間。 為方便更多馬灣居民,2008年9月15日起,來回程繞經馬灣鄉事會路及芳園路,將服務範圍擴展至馬灣大街村、田寮新村及珀麗灣三期。 隨著荃灣新市鎮發展而令荃灣區人口不斷增加,政府為減輕區會資源分配的負擔,重新劃分地方行政區,於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區議會(1988年4月1日改稱葵青區議會),集中服務葵涌及青衣居民。 荃灣區重新劃界,東面以城門道、和宜合道、昌榮路、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為界,南面以汀九海岸線和馬灣海峽為界,西面仍以青龍頭嘉龍村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為界,馬灣及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仍歸屬荃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