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年齡介乎18至65歲的自僱人士,無論業務賺取多少盈利,仍須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 但如果你的有關入息少於最低有關入息水平,或你的業務蒙受淨虧損,便毋須作出強制性供款。 如 我們同時從書面表格渠道收到你的「重新分配新供款」指示及「重組投資組合」指示要求投資於「預設投資策略」並於同一工作日處理,只有 自僱人士 「重組投資組合」要求投資於「預設投資策略」之指示會被處理。 如我們同時從書面表格渠道收到 自僱人士 你的「現有結餘資產調配」指示及「重組投資組合」指示並於同一工作日處理,只有「重組投資組合」指示會被處理。 更改現有投資及未來的供款(包括但不限於轉移自另一註冊計劃的累算權益)的投資分布。
納稅人不必擔心,當收回報稅表後,稅務局會就你的情況進行分析。 如果選擇個人入息課稅會令你稅款較多,稅務局並不會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作評稅,並會將此情況通知你。 於公司持續營運及有盈利的情況下,出糧給自己可以計作入息,但要提交最近一年薪俸稅稅單,以及最近6個月出糧戶口紀錄給按保公司。
自僱人士: 【MoneyHero獨家產品】WeLend「銀行用戶尊享貸款」:高達HK$18,800現金獎
政府鼓勵僱主繼續聘用65歲以上長者,將為相關的僱主提供適當資助,考慮到65歲以上長者已經不用向強積金計劃供款,政府將盡快細化計劃細節,令相關人士可以參與計劃。 林鄭月娥表示,由於有公會反映有僱主上次保就業計劃領取的金額只用在較高薪的管理層身上,故此作出調整,希望資助可以全數用作支援基層員工,僱主將不能自行調撥。 財政負擔由三月十八日提及的310億元提升至390億元,加上政府撥款申請通常設有10%的應急款項,所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注入「防疫抗疫基金」以落實「2022保就業」計劃的金額為430億元。 林鄭月娥指,「保就業計劃2022」自3月18日起開始諮詢工作,政府收到立法會議員的意見和其他行業代表通過不同途徑表達的意見,其中一場諮詢會於3月25日在網上進行,由她本人主持,出席的各界代表超過100位。 保就業計劃2022由4月29日(早上8時)開始接受申請,至5月12日,預計首輪補貼最快在5月初派發。 政府預計是次計劃將惠及160萬名僱員,14萬名自僱人士。
- 稅務局明確指出,只要以圖利為目的的業務活動,無論任何形式,亦須辦理商業登記。
- 根據最新的《財政預算案》,預計寬減今年度100%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但上限就由2萬調低到1萬。
- 以「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22」 (居屋2022)為例,一人申請者每月入息限額為$33,000,資產限額為$925,000。
- 如果即日就收到「繳稅通知書」,可以直接到 1 樓的郵局或ATM交稅,然後返回 7 樓收稅組領取「同意釋款書」副本。
更多有關「預設投資」的詳細資料,請參閱強積金計劃說明書。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內之保證基金所提供的保證只適用於指定的條件。 自僱人士2025 有關保證特點(包括分期支付累算權益情況下)及「保證條件」的詳情,請參閱強積金計劃說明書內「保證基金」下的「保證特點」。
自僱人士: 理財流動應用程式
在根據本出版物的內容採取或避免採取任何行動之前,您必須獲得專業人士或專家的建議。 自僱人士2025 本出版物中的資訊不構成 TransferWise Limited 或其關聯公司的法律、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 我們不就出版文內容是否準確、完整或最新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聲明、保證或擔保。 無論你是否受僱於個別公司,只要在香港有應課稅收入就有報稅和繳稅的責任。 有很多人(例如大學生)因為未開始全職工作,所以從來都沒有報過稅/申報收入。
- 如果您想取得某些法律事宜的詳盡資訊,或尋求進一步法律協助,請諮詢律師。
- 理論上過去6個月有定時出糧給自己並且每年有報薪俸稅的話,入息紀錄會納入入息計算當中。
- 她續指,加重罰則是確保公帑做到保就業目的,故對違規行為是有需要加重刑罰,提升阻嚇力。
- 故此兩名僱主同時申請補貼,都可得到僱員薪金的一半,上限9,000元。
- 已開設(即不能將開設日期追溯至該日或較早日子),並於當日仍未取消的「自僱人士強積金戶口」的「自僱人士」,若未曾於第一期計劃領取一筆過7,500元資助,可在第二期提出申請。
不過,由於這種處理相對比較複雜,ROOTS上會建議有相同情況的自僱按揭申請人先和我們聯絡,讓我們為你梳理一下整個入息及壓力測試的安排,就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申請按揭的機會。 保就業計劃2022下,申請僱主要符合4項資格,自僱人士亦要符合2項戶口要求。 到底保就業計劃2022申請資格、申請方法、何時發放、網上申請需要什麼文件、遇疑難可否親身到中心查詢、預約方法,以下須知及Q&A,一一話你知。
自僱人士: 失業救濟金2022-社會福利署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綜援計劃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2022保就業」計劃(本計劃),向僱主提供為期三個月(即2022年5月、6月和7月)的工資補貼,以協助他們保留現時僱員,甚至在疫情許可的情況下重振業務時增聘員工。 如果業務屬於如獨資業務或合夥業務,是直接向商業登記署申請商業登記證。 但如果你本身打算成立公司,在公司註冊處提交申請時,也會同時視作申請商業登記,因此你只需要在開公司時一同處理便可,毋須獨立向商業登記署申請。
自僱人士: 成員服務指南
根據以往經驗,新居屋一般會於第一季開始接受申請,並於第二季攪珠,預計於第四季開始揀樓。 雖然房委會暫時未有公布居屋2023的消息,我們ROOTS上會為你未雨綢繆,先了解申請程序及申請資格,為日後作好準備! 除了定時定候提供最新的樓市、按揭相關資訊之外,作為數碼港成員機構的ROOTS上會致力透過創新科技為香港每一位解決按揭煩惱。 自僱人士 金融科技平台ROOTS上會打造香港首創網上按揭申請表,一次過免費幫客戶向多間銀行遞交申請,無須再踏入銀行分行用手填表。 與此同時,ROOTS上會創立獨家A.I.按揭評估,讓客戶了解按揭負擔能力、獲批按揭的機會、按揭利率、現金回贈等資訊,以衡量是否落訂買樓及應選擇申請哪些銀行按揭計劃,大大減低撻訂機會。
自僱人士: 申請日期:
則需要向稅務局局長提交經簽署的文本通知書,註明你的姓名、檔案號碼、有關的課稅年度及要更正或補充資料事項的詳情。 2023年稅務局於2023年5月發出「個別人士報稅表」。 稅務局為紓緩企業和個人的財政負擔和現金流問題,本應於2022年4月至6月到期繳付的2020/21課稅年度的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及利得稅稅單的繳稅限期,將自動順延3個月,無需另外作出申請。
自僱人士: 自僱人士與受僱人士報稅上有何分別?
若你已為Freelancer生涯開設公司,首份利得稅報稅表通常會在申請商業登記證後(即公司開業後)十八個月後發出,並在三個月內填妥遞交。 之後每年的報稅表也會在五月份發出,並須在一個月內填妥遞交。 如果你在沒有任何僱傭關係下,自己揸旗做老闆經營獨資業務,在香港從事買賣貨品、提供專業或個人服務而賺取金錢,就被視為自僱人士,而自僱人士就要繳交利得稅,如新娘化妝師、私人補習老師或者的士司機。
自僱人士: 銀行服務及支付
月薪由HK$3000至HK$8000的非全職僱員,僱主亦可為他們可以申請半額資助,即每人HK$4000。 自僱人士的供款以有關入息(《稅務條例》稱為應評稅利潤)計算,每月有關入息低於7,100元便毋須供款,7,100元至30,000元便需要供款5%,30,000元以上便要繳交1,500元作為強積金供款。 只要並非以僱員身份,透過產生服務或買賣貨品而賺取收入便屬於自僱人士,如果屬於獨資經營或合夥人,並介乎18至65歲,不論收入多少,也需要向積金局登記。 近年年青人熱愛加入創業行列,追求自己的夢想及主導工作時間,如果為獨資經營或合夥經營,只需辦理商業登記證便能成為自僱人士,便能開展自己的事業,然而,不少自僱人士往往忽略為強積金供款,墮入法網。 曾申請「2020保就業」計劃的僱主,可選擇以當時申請的僱員人數,或去年第四季的數據決定「2022保就業」的申請人數上限。
自僱人士: 申請時間及資助發放安排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相關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自僱人士: 自僱人士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
除了免稅額外,報稅人亦可以留意有沒有扣稅項目可以申報。 扣稅項目包括自願醫保計劃保費、合資格年金保費、個人進修開支、強積金計劃或認可職業退休計劃供款、居所貸款利息和長者住宿照顧開支等,可以按此查看有關資格。 自僱人士都會收到由稅務局發出的綠色信封,裡面有報稅表。 如果沒有收到,就須於有關課稅年度的評稅基期結束後4個月內,即7月31日前,以書面通知向稅務局主動查詢稅單,並要求發出報稅表。 在報稅時,自僱人士和受僱人士計算稅率的方法會有不同,而報稅所需要的文件亦不一樣。 受僱人士需要提交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和課繳薪俸稅。
自僱人士: 按揭
在香港公司註冊處正式註冊公司,是指成立「有限公司」,即成立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人組織。 如果是成立所謂的「無限公司」,包括獨資或合夥,公司在法律上東主個人的延伸,持有人對公司的負債及合約須負上責任。 僅於商業登記署登記,只屬於開設無限公司,按法例就業務辦理登記。 而在公司註冊處註冊公司時,會同時進行商業登記,申請者可同時辦理開設有限公司及商業登記。
自僱人士: 商業登記費用
稅務局並無要求有限公司、獨資或合夥經營聘請會計師處理帳目,主要是由納稅人自律,所以納稅人應該自行記錄收入及開支,並且保存單據至少七年,以防稅務局抽查。 自僱人士 獨資或合夥經營被定義為「非法團業務」,利得稅的現行標準稅率是15%,首200萬元應評稅利潤可以減半計算,即是7.5%。 自僱人士 至於有限公司是「法團業務」,現行標準稅率是16.5%,減半後是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