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的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前者有時可因頸淋巴結腫大而就醫。 隨着病情進展,腫塊逐漸增大,質硬,吞嚥時腫塊移動度減低。 頸叢淺支受侵犯時,病人可有耳、枕、肩等處的疼痛。 可有頸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臟器轉移(肺、骨、中樞神經系統等)。 1、甲狀腺良性腫瘤除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瘤以外多數見甲狀腺孤立性結節,少數為多發性結節。 病程緩慢,臨床上可以無任何自覺症状,多數在數月到數年甚至更長時間,因稍有不適或腫塊達到1cm以上甚至更大而發現或無任何症状在常規體檢時做B超而被發現頸部腫塊。
- 高功能結節惡變率很低,如果患者有明顯或亞臨牀甲亢,則需對結節進行評估。
- 甲狀腺癌有60%為乳頭狀癌,多發生於年青人,女性多於男性,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主要為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後,生存期長愈後佳。
- 「不過少數結節因為體積較大或是周圍血流豐富,可能有復發的可能,需要進行多次手術才能達到治療目標,」郭其毓分析。
- 查體發現頸前區結節,多為單發,呈圓形或橢圓形,常侷限於一側腺體,質地中等,表面光滑,無壓痛,隨吞嚥上下移動。
- 還要看腫瘤生長的大小和生長速度,如果短期內生長速度非常快而且還有壓迫症狀就可能有惡性病變。
- 瘤細胞排列成索或巢片狀,很少形成完整濾泡,間質少,但無包膜和血管侵犯。
而良性腫瘤的生長速度是比較慢的,如果罹患上良心腫瘤不用太過擔心,配合醫師檢查和治療,防止惡化就好了。 此外,甲狀腺良性囊腫(俗稱水泡)也是甲狀腺腫大常見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以酒精注射治療就有不錯的效果。 對於困難易復發的個案,手術及射頻消融術也是可考慮的治療方式。 甲狀腺消融治療只需局部麻醉,所使用的電極針粗細和細胞穿刺檢查相當,術後幾乎看不到疤痕。 消融治療只會針對結節病灶進行燒灼,不會影響正常甲狀腺組織和功能,治療時間平均一小時。
甲狀腺良性腫瘤: 疾病的發展與轉歸
腫瘤是指細胞組織增生導致成塊種的突起物,許多腫瘤集結在一起會形成腫塊,而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是指惡性腫瘤。 甲狀腺癌屬於中低度的惡性腫瘤,是少數「存活率高,預後良好」的癌症。 甲狀腺良性腫瘤2025 大部分罹患乳突癌或濾泡癌的患者,第一到第三期的十年存活率約90%至95%,第四期十年存活率約50%。 若屬髓質癌,第一、第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約90%到95%,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約80%,第四期五年存活率約25%。 最主要治療甲狀腺癌的方式,即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狀腺,種類包括部分甲狀腺切除術、單側葉甲狀腺切除術、近全甲狀腺切除術、甲狀腺全切除術等。 若接受甲狀腺全切除的病患,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
- 腫瘤是指細胞組織增生導致成塊種的突起物,許多腫瘤集結在一起會形成腫塊,而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是指惡性腫瘤。
- 放射性核素檢查:目前常用於甲狀腺掃描的核素有 131I、99mTcO4 等,通過判斷甲狀腺對核素的吸收程度來大致判斷腫瘤的性質。
- 隨着病情進展,腫塊逐漸增大,質硬,吞嚥時腫塊移動度減低。
- 胚胎期,甲狀腺是由口底向頸部伸展的甲狀腺舌管下端發生的。
- 甲狀腺超音波檢查: 可以測量甲狀腺結節大小和數量,以及判斷結節是否為惡性,評估有無需要使用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3、甲狀腺腺瘤:由甲狀腺腺瘤或多發的膠性結節所致。 腺瘤一般呈圓或橢圓形,質地大多比周圍甲狀腺組織硬,無壓痛。 在掃描圖上顯示攝I功能為正常、增加或減低;甲狀腺顯像分別為“温結節”“熱結節”“冷結節”。 腫瘤發展緩慢,臨牀上大多無症狀,但是部分病人發生功能亢進症狀。
甲狀腺良性腫瘤: 健保大數據/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 女性為男性3~4倍
甲狀腺有腫塊,伴有發聲嘶啞或其他壓迫症狀也應警惕為甲狀腺癌。 頸淋巴結清掃範圍同樣有爭論,是常規行中央區頸淋巴結清掃或改良淋巴結清掃,或只切除能觸及的腫大淋巴結,尚無定論。 薈萃分析資料提示僅兩個因素可幫助預測是否頸淋巴結轉移,即腫瘤缺乏包膜和甲狀腺周圍有腫瘤侵犯。 該兩因素均不存在者,頸淋巴結轉移率是38%,兩因素均存在者頸淋巴結轉移率是87%。
臨床實踐證明,對沒有頸淋巴結轉移的乳頭狀腺癌不需同時清除患側頸淋巴結,預防性頸淋巴結清除不能提高治愈率。 甲狀腺良性腫瘤2025 但應強調術後隨訪有重要性,然而對邊遠山區或農村的患者缺乏隨訪條件應區別對待。 對頸部有淋巴結腫大的患者,進行包括頸淋巴結清掃術在內的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各個國家的方案都是一致的。 正確找出甲狀腺結節的病因後,醫師即可根據病因進行治療,讓病人在有效的治療下儘快痊癒。 但無論是因何種原因接受結節手術後,均必須接受病理切片檢查以排除潛藏惡性組織的可能性。
甲狀腺良性腫瘤: 濾泡狀癌(Follicular)
頸淋巴結清掃的手術效果固然可以肯定,但是病人的生活質量卻有可能受到影響,所以目前對於預防性頸淋巴結清掃的決定非常謹慎。 尤其是低危組病人,若手術時未觸及腫大淋巴結,可不作頸淋巴結清掃。 如發現腫大淋巴結,應切除後做快速病理檢查,證實為淋巴結轉移者,可作中央區頸淋巴結清掃或改良頸淋巴結清掃。 前者指清除頸總動脈內測、甲狀腺周圍、氣管食管溝之間及上縱隔的淋巴結組織;後者指保留胸鎖乳突肌、頸內靜脈及副神經的頸淋巴結清掃。 由於再次手術時行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易損傷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因此有主張首次手術時及時未見腫大淋巴結,也行中央區清掃。
甲狀腺良性腫瘤: 疾病醫療保險三把劍
不宜多觀察,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及時手術,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ㄧ般而言,惡性甲狀腺癌(不包括未分化和淋巴癌)均須即時手術治療。 甲狀腺手術常見的併發症有喉返神經麻痺、低血鈣症及術後血腫。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也可用於良性乳房腫瘤
對低危組病人採用腺葉及峽部切除,若切緣無腫瘤,即可達到治療目的。 對高危組病人採取患側腺葉、對側近全切或次全切除術為宜。 15歲以下或45歲以上病例,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可達90%,對該組病例應考慮全甲狀腺切除。 症狀為頸前正中腫塊,隨吞嚥活動,部分病人還有聲音嘶啞和吞嚥困難、呼吸困難。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癌症狀有哪些?
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本身的手術,以及頸淋巴結的清掃。 的治療必須視患者的年紀、腫瘤的大小及分期,以及甲狀腺的型別來決定。 若結節屬於良性,患者可以使用甲狀腺素治療以壓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理想上TSH的數值建議維持在較低水平,建議治療後至少每六個月追蹤一次血漿TSH的濃度。
甲狀腺良性腫瘤: 健康網》每月「清槍」超過這個次數 美研究: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3、甲狀腺核素掃描:甲狀腺腺瘤及少數甲狀腺癌可以表現為熱結節或溫結節,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囊性變或內出血表現為涼結節或冷結節,一般輪廓清晰,邊界規則。 5、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瘤實質區可見陳舊性出血、壞死、囊性變、玻璃樣變、纖維化、鈣化。 2、乳頭狀腺瘤:良性乳頭狀腺瘤少見,多呈囊性,故又稱乳頭狀囊腺病。 甲狀腺腺瘤中,具有乳頭狀結構者有較大的惡性傾向。 而在台灣,衛福部2018年台灣癌症發生率統計顯示,甲狀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位居第七名。
甲狀腺良性腫瘤: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1、手術治療: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本身的手術,以及頸淋巴結的清掃。 甲狀腺的切除範圍目前仍有分歧,尚缺乏前瞻性隨即對照試驗結果的依據。 甲狀腺良性腫瘤 但是完全切除腫瘤十分重要,薈萃分析資料提示腫瘤是否完全切除是一項獨立預後因素。 因此即使是分化型甲狀腺癌,小於腺葉的切除也是不適當的。 有證據顯示甲狀腺近全切或全切除術後複發率較低。 廣泛範圍手術的優點是降低局部複發率,主要缺點是手術後近期或長期併發症增加,而腺葉切除很少導致喉返神經損傷,且幾乎不發生嚴重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惡性腫瘤
待胃腸道功能恢復後,可以先給清流食或流食,逐步過渡到半流食,經過一段時間後再依次過渡到軟膳食或普通膳食,以要給病人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為了促進病人的早日康復或盡快接受其它治療,術後病人原則上給予高蛋白質、高熱量和高維生素的營養膳食,如牛羊肉和瘦豬肉,雞肉,魚、蝦、雞蛋、排內及豆製品,可以給病人多喝牛奶、藕粉和鮮果汁,以及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對可疑為癌的甲狀腺結節如何正確處理? 二是對已確診的甲狀腺癌應該採用何種最佳治療方案。 4.胚胎型腺瘤又稱梁狀和實性腺瘤(trabecularandsolidadenoma),瘤細胞小,大小較一致,分化好,呈片狀或條索狀排列,偶見不完整的小濾泡,無膠質,間質疏松呈水腫狀。 2.膠樣型腺瘤又稱巨濾泡型腺瘤,腫瘤組織由大濾泡或大小不一的濾泡組成,濾泡內充滿膠質,並可互相融合成囊。
甲狀腺良性腫瘤: 良性腫瘤甲狀腺結節會惡化嗎? 醫:治療方式有3種選擇,但沒有口服藥
對高危組病人,肉眼可見頸淋巴結轉移、腫瘤侵犯至包膜外以及年齡超過60歲者,應作改良頸淋巴結清掃;若疾病分期較晚,頸淋巴結受侵犯廣泛者,則應作傳統淋巴結清掃。 2、內分泌治療:甲狀腺癌做次全或全切除術後患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以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抑制TSH。 乳頭狀癌和濾泡癌均有TSH受體,TSH通過其受體能夠影響甲狀腺癌的生長。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癌如何分類?診斷方式有哪些?
有典型病史,包括起病急、發熱、咽痛及顯著甲狀腺區疼痛和壓痛等表現。 急性期,甲狀腺攝I率降低,顯像多呈“冷結節”,血清T3和T4升高,呈“分離”現象,有助於診斷。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為對稱瀰漫性甲狀腺腫,無結節;有時由於腫大不對稱和表面有分葉,可狀似結節,硬如橡皮,無壓痛。 此病起病緩慢,呈慢性發展過程,但是與甲狀腺癌可同時發生,臨牀上不易鑑別,須引起注意。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及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滴度常升高。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癌成因
在三因方中有五癭之分,其中“堅硬不可移者,可曰石癭”,更是與甲狀腺癌相近。 對癭病的治療,歷代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如金代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提出用海帶、海藻、昆布防治癭病,李時珍在中載有用黃葯子酒治療癭病等,至今這幾味中葯仍是治療甲狀腺腫瘤的要葯,延用不衰。 在生化檢查方面,除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結節、初期亞急性甲狀腺炎及晚期的慢性甲狀腺炎等,會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外,對其他原因的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檢查並無診斷價值。 5、雌激素:近些年的研究提示,雌激素可影響甲狀腺的生長主要是通過促使垂體釋放TSH而作用於甲狀腺,因為當血漿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時,TSH水平也升高。 抽取組織:通常都會先抽取組織進行化驗,有部份個案如甲狀腺囊腫、出血,抽出血液及組織後腫瘤會消退,但仍有復發機會。 退行發育癌一律會被歸類為第4期,因為其癌細胞擴散速度快,即使癌腫瘤只生長在甲狀腺內,以及未開始擴散至其他器官,都會被歸類為晚期。
任何大小的腫瘤,並已蔓延至甲狀腺以外的組織,包括聲帶、氣管、食道,有可能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並未出現遠端擴散。 1、 甲狀腺超聲波檢查:B超可以明顯辨別甲狀腺腫塊屬於囊性或實質性,彩色B超還可以觀察腫塊的血流情況,以此為診斷良、惡性腫瘤提供參考,血流豐富者有惡變可能。 若甲狀腺素分泌量超出人體需求,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心悸、手抖、凸眼、失眠等症狀;反之,則為「甲狀腺機能低下」,會有嗜睡、怕冷、發育遲緩、行動緩慢、皮膚乾燥等問題。 而「甲狀腺結節」也很常見,人們可從肉眼觀察或實際觸摸發現脖子腫大,這種腫瘤多為良性,但有10%至15%的癌變機會。 濾泡癌常見於年紀約40~50歲的病患,發生率僅次於乳突癌,佔甲狀腺癌15%。 與乳突癌一樣是由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病變所引發的,容易發生在日常飲食缺碘的病患身上;腫瘤常經由血液流動轉移至肺或肝臟等器官,較少出現轉移到局部淋巴結的狀況。
個案小薰(化名)生產後因為荷爾蒙的變化,脖子好像多了一個腫塊,並且越長越大,簡直就像男生的喉結一樣。 所以小薰出門時都得遮遮掩掩,就怕有人問起怎麼回事? 想開刀又害怕有明顯的疤痕,也擔心甲狀腺全切除後需補充一輩子的甲狀腺素,讓她吃不下也睡不好。 腫瘤大於4cm,但局限於甲狀腺或於甲狀腺周圍的帶狀肌,有機會擴散至附近淋巴結,但並未擴散至其他遠端器官。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結節需要開刀嗎?放著不管會變甲狀腺癌?醫師解答「大脖子」真相
濾泡狀腺癌:雖是低度惡性甲狀腺癌,但它的轉移方式主要是血道轉移,淋巴結轉移約佔20%,臨床上無頸部淋巴結腫大者,一般不作預防性頸清掃術。 甲狀腺良性腫瘤 有頸淋巴結轉移者不一定同時有血道轉移,所以治療性頸清掃術還是必要的。 對單發結節的術式選擇,由于單發結節癌的發生率高,可達5%~35%,至今又無可靠方法判斷,甚至術中冰凍切片檢查也有個別漏診者,而且單純結節摘除後,術後復發率較高。 因此,我們常規對甲狀腺單發實性結節、囊實性結節及囊性結節>4cm者均行患側腺葉切除加峽部切除術,術中未發現淋巴結腫大者,不給頸清術。 (5)病理檢查:有助于甲狀腺腫瘤病理性質的確定。 但目前對甲狀腺針刺活檢在診斷甲狀腺惡性腫瘤中的地位意見不一,有的學者認為必須除甲狀腺炎外始可進行。
甲狀腺腫瘤治療分為切除手術及虊物治療,就腫瘤生長的大小、位置及類型有不同的方法,有大約一半病人需要進行全切除。 甲狀腺腫瘤是甲狀腺結節的一種,女性患者比例非常重,腫瘤分為良性惡性兩種,良性為普通腫瘤,惡性就是甲狀腺癌,常駐香港第五常見女性癌症,2011年亦成為香港第十常見癌症。 但甲狀腺癌致命率低,有人稱其為最善良癌症,有明確的治療方法及流程。 目前未有確定病發原因,大部份認為受壓力影響,亦有人認為是與女性荷爾蒙有關。
第二普遍的甲狀腺癌,大多發生於較年長的人身上,男女比例相約。 淋巴擴散風險雖比乳頭狀癌較低,但擴散至肺部及骨骼的風險則較高。 3、血清降鈣測定對早期診斷甲狀腺髓樣癌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用放射免疫法測定,患者大多在0.2μg/L(200pg/ml)以上。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軟堅散結,降低血壓的功效,適用於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機能亢進、頸淋巴結核、水腫、淋病、腳氣、咳嗽、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癌的成因
除了131Ⅰ掃描顯示為功能性或炎性結節外,都採用了手術探查。 5.嗜酸細胞型腺瘤又稱H嗜酸性細胞內有豐富的線粒體,即H6.非典型腺瘤瘤細胞豐富,生長較活躍,有輕度非典型增生,可見核分裂像。 甲狀腺良性腫瘤 瘤細胞排列成索或巢片狀,很少形成完整濾泡,間質少,但無包膜和血管侵犯。 甲狀腺良性腫瘤 在很多甲狀腺腫瘤中都可升高,因此不能作為特異性的腫瘤標志物用于定性診斷。
甲狀腺或臨近部位頸部有腫塊,且質地堅硬而不平整。 早期無明顯自覺症状、晚期可出現聲音嘶啞、呼吸或吞咽困難、枕肩部疼痛或伴有腹瀉、心悸、顏面潮紅及血鈣降低等症状。 凡確診為惡性甲狀腺癌,則應根據病理類型做手術切除或放射性碘治療、化療、並可配合全科治療儀照射治療。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腫瘤甲狀腺癌
未分化癌:由于本病病程短,進展快,首診時大多數已失去根治機會,預後惡劣,不宜手術治療或僅能做活檢以明確診斷。 但偶爾有病灶較小,適宜手術的還應積極爭取作根治性手術。 胸X線片難以確診的影像,需行CT檢查,因為胸部X線片難以發現早期小轉移灶。 藏醫學也統稱為“癭瘤”,在分類中,《四部醫典》所載之“肉癭堅硬體大”、“核癭堅硬深痛”,均與甲狀腺腫瘤,尤其是甲狀腺瘤之臨床表現貼切。
甲狀腺良性腫瘤: 甲狀腺腫瘤的原因
以上這些都是憑借經驗來進行判斷的方法,通過一些輔助檢查方法更能確定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甲狀腺良性腫瘤 髓樣癌:惡性程度中等,常沿淋巴道及血道轉移,一旦頸部淋巴結轉移,即可較快浸潤到包膜外,累及周圍組織,所以確診後不管臨床能否捫及腫大淋巴結,一律做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 甲狀腺良性腫瘤 伴有嗜鉻細胞瘤者,在甲狀腺手術以前首先要處理嗜鉻細胞瘤,否則術中會激發高血壓,影響手術順利進行。
一般早期病人無甚徵狀,腫塊大可有氣管及食道之壓迫癥狀,如呼吸不暢,吞咽困難。 早期均在一側甲狀腺發現一腫塊,活動可隨吞咽上下運動。 早期的癌在臨床上很難與良性腫瘤區別,繼而發展出現頸淋巴結腫大轉移;並可出現壓迫症狀,甚而出現遠處轉移可至骨、肺、腦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