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自改派單層巴士後,由於客量比雙層巴士為低,本路線經常出現頂閘甚至無法登車的情況,而屢遭乘客投訴。 本路線星期一至五早上均有來自273線的富豪B7RLE 12米(AVC)、斯堪尼亞K230UB 70巴士路線2025 12米(ASC)單層巴士及73X線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柯打。 2018年9月,本路線與73A線合併管理,該線原有掛牌車全數以本路線掛牌車身份派車。 本路線提供粉嶺華明邨、牽晴間、和興村、大窩西支路往來太和、大埔墟、大埔中心的巴士服務(星期一至五日間來回程及星期六早上由華明開出,延長至大埔工業邨),前身為往來上水及佐敦道碼頭的19A,1973年7月16日起分拆成三條路線,其中一條路線為73,當時往來上水及大埔墟。 過海隧道巴士968A線是968線的特別班次;上午繁忙時間由元朗(西)單向往銅鑼灣(天后),走線除了途經朗屏邨及東頭工業區,不駛經元朗大馬路外,與968線大致相同。
此路線停辦後,原服役於此路線的大部分低地台用車(丹尼士三叉戟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TR185/JE2422除外)均轉調往277X線。 70X線從開辦至取消,在北區巴士路線發展史上的貢獻、深入民心的程度、以至取消時的矚目度,向來不及早已先行一步的70線。 不過70X線由初踏台板,直至離開歷史舞台的一刻,標誌著北區巴士服務踏進兩個重要里程碑——「北區首條特快巴士路線」及「區域性重組下首條取消巴士路線」,可謂一條既平凡又富傳奇的路線。
70巴士路線: 九龍巴士215X線
2022年5月,大埔區議會跟進區內巴士路線的開辦和改動進度時,要求運輸署盡快落實此線的服務和將路線服務範圍擴展至將軍澳創新園[6],而運輸署則表示會按一貫做法進行路線營辦商的揀選工作,並再指出新路線會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啟用而投入服務[7]。 同年6月,運輸署把此路線經營權批給九巴[8][9],編號為96[10],並在同年12月12日起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而投入服務[11][12][13][14]。 九巴為隆重其事,特意在開線當天於康盛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舉行首航活動,提供道具供乘客於當天與相關全車身廣告巴士拍照留念,並向乘客送出精美禮品[15]。 2023年4月29日起,此線增設星期六及假日日間雙向服務,星期一至五亦增加早上往大埔方向及傍晚往將軍澳方向的班次[16][17][18]。 因此,九巴及運輸署收到不少地區人士建議,在早晚繁忙時段取消停靠曲街巴士站,避免巴士須要從原有的靠右線跨過多條擠塞的行車線,才可以在最左線的巴士站停站,以減少班次失準。
不過,若撇除恆常路線,15C就不算是最短路程,因爲嶼巴的37S特別繁忙時段班次的車程更短,來往逸東邨及迎東邨,全程只有1.1公里,4分鐘的巴士車程,「櫈都未坐暖就要落車」。 不過,九廣鐵路於1982年至1983年期間逐步電氣化,使火車班次變得非常頻密,行車時間亦大幅縮短。 隨着吐露港公路等快速公路落成,九巴開辦多條來往新市鎮及市區的特快路線,沿途亦有服務地區相近的紅色小巴或區內/跨區流水線,均大大減低此路線之需求,乘客只是「見車上車」,每年虧蝕達800萬港元[1],最終於2008年12月7日功成身退。
70巴士路線: 巴士迷文化
1993年,此路線試行派出利蘭奧林比安(S3BL)、丹尼士巨龍(S3N)、都城嘉慕威曼都城(S3M)等11米三軸巴士行走;至約1997年,全線統一使用11米或以上的巴士行走。 北區人口持續增長,衍生出來往九龍東的交通需求,九巴於1980年代中提出開辦一條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以外的路線——來往北區及九龍東的76X線。 中巴在1975年1月1日開辦郊區特快路線70,來往香港仔及中環總站,行車路線與7號線相同,不設小童半價優惠。 配合城巴(專營權一)由2016年起的十年期新專營權實施,由2016年6月1日起,本路線與另外7條城巴港島路線增設「Next Bus」實時抵站時間查詢,乘客只需使用新巴/城巴手機應用程式,便可查詢本路線巴士的預計抵達時間,方便計劃行程,是繼「城巴機場快線」後,首批提供該項服務的城巴非機場路線之一。
- 70X線早於1986年4月投入服務,既是北區首條特快路線,亦是該區首條來往東九龍的巴士路線。
- 期間日軍提供與戰前7號線路線相若的2號線服務,於1942年1月25日起提供服務。
- 馬鞍山市中心開經:西沙路、恆輝街、恆耀街、恆輝街、寧泰路、保泰街、寧泰路、恆泰路、恆信街、富安花園巴士總站、恆信街、亞公角街、石門交匯處、大老山公路、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鯉魚門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民康街、英皇道、筲箕灣道、柴灣道、新業街及安業街。
- 276線及276P線現時共獲派26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9輛11.3米E6M、7輛12米ATENU、8輛12.8米3ATENU)雙層空調巴士,其中276線只可使用車長11.3米的E6M及10.5米的ATSE。
- 中環(林士街)開經:民吉街、干諾道中(東行)、干諾道中(西行)、干諾道西、德輔道西、皇后街、皇后大道西、薄扶林道、石排灣道、香港仔大道、黃竹坑道及南朗山道。
1993年9月1日起,中巴大部分南區巴士路線被削予城巴,這對中巴南區業務來說,無疑是影響巨大,而本路線更加是中巴抗衡城巴的少數賺錢路線之一。 70巴士路線2025 但到了1995年9月1日,這條皇牌路線亦改由城巴接辦,並提升至全空調服務,是城巴於1995年9月1日第二批由中巴手上取得的14條巴士線之一。 恆域市 70巴士路線2025 Hanwick City巴士路線70,由都市巴士營運,來往南山邨及東濤灣,途經文華邨及海盛邨,為南區唯二全日區內路線。 2003年7月19日,自此路線分支而出的新路線277X投入服務;是項重組下,此路線削減一半用車之餘,亦同時轉為全空調服務;當日起此路線獲派9輛Neoplan Centroliner 12米(AP)及6輛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作為掛牌車,局面維持近5年。
70巴士路線: 途經
工務司署交通運輸調查部曾於1972年2月22日至1975年12月19日間調查此路線運作情況,結果顯示此路線在1975年9月11日下午繁忙時間往上水方向的載客率稍為超過100%(九龍塘至過獅子山隧道後,進入沙田市中心前)。 雖然此線當時的載客率比起同樣來往九龍及新界東的71及72線為低(分別高達156%及159%)[26][27],但該報告亦指出當時此路線的客流量正在每年穩步上揚,從1972年的日均5045人次升至1975年的7716人次,而在1974至1975年間客量更上升了兩成至四成。 [11]綜上所述可得知此路線當時的客量正因為沙田、大埔等新市鎮開發而上升,而在新界東開發前,市區的市民前往該處的目的是以郊遊消遣等為主。
- 當時收費$18,相比城巴911R(元朗鳳翔路來往中環)的車費$28.7顯得特別便宜,因此深受元朗區居民歡迎。
-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2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 2008年底,行走該線的巴士共有11輛,包括5輛利蘭奧林比安(S3BL),5輛丹尼士巨龍(S3N),1輛富豪奧林比安(S3V)及1輛丹尼士巨龍空調巴士(ADS),現時全部車輛均已退役。
- 若驾驶人士在出境香港前须使用加油站或加气设施,可前往位于香港国际机场或东涌市内的加油站或加气站,车程距离香港口岸为7至15分钟。
- 過海隧道巴士968A線是968線的特別班次;上午繁忙時間由元朗(西)單向往銅鑼灣(天后),走線除了途經朗屏邨及東頭工業區,不駛經元朗大馬路外,與968線大致相同。
在70X線客量暴瀉不止之際,適逢清河邨及鄰近私人屋苑陸續入伙,應區議員及居民要求,此路線於2011年1月24日起繞經該處,成為首條全日服務清河邨的對外路線。 不過有關改動卻令行車里數再度增至40.4公里,行車路線變得更為迂迴,對70X線陷入低迷的營運狀況可謂雪上加霜。 踏入九十年代,粉嶺南多個大型公屋、居屋及私人屋苑項目相繼落成,令70X線乘客量日益增加,可謂最風光之時。 70巴士路線 不過1991年大老山隧道通車,九巴宣佈大埔同類型路線74X、75X立即改經大老山隧道提速之際,對70X線卻按兵不動,使之頓時淪為「假特快」,「一線走天涯」問題開始飽受抨擊之餘,更為此路線日後步向衰落埋下伏筆。 1997年引入空調巴士行走,曾使用的空調巴士車款有利蘭奧林比安(AL)及丹尼士巨龍9.9米(ADS)及11米(AD)雙層巴士,於2008年12月停辦前,掛牌車共10輛,包括3輛丹尼士巨龍11米(S3N)雙層非空調巴士、1輛富豪奧林比安11米(S3V)雙層非空調巴士、5輛利蘭奧林比安(S3BL)雙層非空調巴士及1輛丹尼士巨龍9.9米(ADS)雙層空調巴士。
70巴士路線: 香港巴士大典
到了千禧年代,70X線客量仍有增無減,然而區內不斷有聲音批評其行車路線效率低下,班次亦供不應求。 九巴遂於2003年7月19日進行路線重組,70X線來回程改行百和路嘉福邨一帶,不經聯和墟及祥華邨,並提升為全空調服務,輔助路線70P亦停止服務;同時開闢新路線277X由聯和墟開出,途經祥華邨及在粉嶺南繞一個圈後,取道粉嶺公路至大老山隧道直達九龍東,更可與70X線在華明互相免費轉乘。 過海隧道巴士952線是香港一條來往屯門(置樂花園)及銅鑼灣(摩頓台)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由城巴有限公司經營,途經青山灣至深井一段青山公路及三號幹線往返港島區之中上環、金鐘及灣仔,全程收費為$21.8。 952線前身為過海隧道巴士962B線,因應城巴於2022年7月25日重組屯門區過海隧道巴士服務而更改編號。 九龍巴士215X線是香港九龍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藍田(廣田邨)及九龍站,途經觀塘、九龍灣、紅磡、尖沙咀東部及廣東道。
70巴士路線: 行車路線
雖然70線的路線迂迴、乘客量低,但由於70線車程長,而且乘坐熱狗的機會甚高,所以不少巴士迷間中會選擇乘坐此路線遊車河,享受長途熱狗車程。 上世紀七十年代,此路線(時稱「17」、「76」線)曾以Seddon Pennine 4、用金馬Superpoise 70巴士路線2025 MkII[36]單層巴士掛帥,踏入八十年代先於1980年改派丹拿A型及B型,後而於1983年改用丹拿F型,1987年至1996年再更換為利蘭勝利二型(G)。 此路線共獲派6輛Enviro500 MMC 12米(ATENU)雙層巴士作掛牌車,並有來自270A線之柯打。 後來客串本線的角色「新里程新巴」Neoplan Centroliner已於2019年2月全數退役,在本車款退役前行走本線,成為巴士迷追捕目標。 港珠澳大桥由香港口岸至珠海口岸及澳门口岸全长约42公里,途中不设掉头、加油站或加气站,以及洗手间设施。 若驾驶人士在出境香港前须使用加油站或加气设施,可前往位于香港国际机场或东涌市内的加油站或加气站,车程距离香港口岸为7至15分钟。
70巴士路線: 九龍巴士96線
九龍巴士215R和216R線是香港的一條特別巴士路線,皆是215X線的特別班次,分別由香港體育館及佐敦(匯民道)前往順天邨。 經:沙安街、西沙路、馬鞍山市中心公共運輸交匯處、西沙路、恆康街、馬鞍山路、大老山公路、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鯉魚門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民康街、英皇道、筲箕灣道、柴灣道、新業街及安業街。 70巴士路線 柴灣(東)開經:安業街、豐業街、常安街、柴灣道、環翠道、柴灣道、筲箕灣道、英皇道、康山道、英皇道、健康西街、七姊妹道、電照街、渣華道、民康街、東區走廊、東區海底隧道、鯉魚門道、觀塘繞道、大老山隧道、大老山公路、石門交匯處、亞公角街、恆信街、恆泰路、寧泰路、恆輝街、恆耀街、恆泰路、恆輝街、西沙路、沙安街、烏溪沙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沙安街及西沙路。
70巴士路線: 交通意外
可是,自東鐵電氣化,加上70號線路線迂迴,以及九巴在1997年1月13日開辦270A號線,令九巴70號線客量嚴重流失,因而令九巴70號線成為虧蝕最多的路線,成為取消70號線的理由。 70巴士路線 雖然曾經有部分巴士迷網民建議九巴70號線更改路線,可是卻遭到拒絕;有大埔區議員曾屢次要求九巴不要停辦70號線。 而九巴曾經在2008年10月1日宣佈永久停駛該線,可是卻因為某些原因,而延至2008年12月7日實行。
70巴士路線: 行車時間
運輸署在2022年12月下旬的早上及傍晚時段在藍田交匯處及偉樂街進行實地調查,指出96線最繁忙一小時載客率為65%[24]。 九巴指出此線上座率較其他途經將藍公路的路線的為高,因此向運輸署申請加強此線服務,包括延長服務時間甚至提升為為全日服務,並因應部份乘客訴求,加開不經科學園直達大埔的特別班次,但一切詳情有待運輸署決定[25]。 最終此線於2023年4月29日起加強服務,增加星期一至五之班次和提供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之服務[17]。 九巴70號線,前身是19號線,來往佐敦及上水,途經沙田及大埔,自1968年獅子山隧道通車後開始投入服務,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新界東居民前往九龍市區的其中一條主要巴士路線。
70巴士路線: 路線資料
由2002年10月19日起,乘客使用八達通卡乘搭此路線往觀塘或上水方向之乘客,若於登車後150分鐘內在任何能接駁第二程路線的巴士站以同一張八達通卡轉乘下列路線往各目的地,第二程車可獲折扣優惠。 九龍巴士276線是香港新界的日間巴士路線,來往天水圍(天慈邨)及上水,途經屏山、元朗和博愛醫院,是首條來往天水圍及北區的專營巴士路線。 由本路線往大埔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往觀塘碼頭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資;由上述路線往太和方向轉乘本路線往華明方向,第二程可獲 $4.70 的折扣優惠;若在同一日內採用該轉乘組合來回,可額外獲 $2.40 的折扣。
70巴士路線: 路線
由於上水廠非空調巴士數目不足,因此車輛屬上水廠的非空調巴士優先抽調行走本路線,甚至從沙田廠抽調巴士行走。 來往數碼港與中環(香港站)的M49線原本是希望藉著數碼港發展迅速,及貝沙灣陸續入伙來提升客量,惟由於貝沙灣管理公司向該苑居民提供前往上環的免費居民巴士服務(後改為居民巴士HR82線,往來貝沙灣南灣至上環(信德中心),現時由冠忠巴士營辦),導致M49線於非繁忙時間的客量一直偏低。 過海隧道巴士682線是香港一條由城巴獨營的日間過海巴士路線,來往馬鞍山(烏溪沙站)[1]及柴灣(東),途經沙田區錦英苑、馬鞍山市中心、耀安邨、亞公角及石門,取道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及東區海底隧道特快往返港島東區鰂魚涌、太古城、西灣河、筲箕灣及小西灣。
70巴士路線: 路線資訊
由本路線往石塘咀方向於上車後 90 分鐘內轉乘上述路線,或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往田灣方向,第二程免費。 由本路線往石塘咀方向於上車後 90 分鐘內轉乘上述路線,第二程免費;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往田灣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費。 本路線提供田灣、華貴邨、華富邨及域多利道(碧瑤灣、鋼線灣、大口環及摩星嶺)往來堅尼地城及石塘咀的接駁港鐵巴士服務,於2014年12月28日起配合港鐵西港島線(上環至堅尼地城段)通車,港鐵堅尼地城站及香港大學站啟用而投入服務,取代同日起停辦的M47線。 *:由九巴B1線往天慈方向轉乘龍運巴士A43P線往機場方向,次程可獲回贈第一程實際繳付之車資,惟B1線的一程不可曾經享用轉乘優惠,否則只可享用一般(即最多$6.0)轉乘優惠;由龍運巴士A43P線往聯和墟方向轉乘九巴B1線往落馬洲方向,次程可獲免費轉乘優惠,惟A43P線的一程不可曾經享用轉乘優惠,其後亦不可享用B1線的其他轉乘優惠。 上水開經: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粉嶺公路、新田公路、元朗公路、博愛交匯處、青山公路(元朗段、屏山段、洪水橋段)、田廈路、洪水橋田心路、洪天路及屏廈路。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1],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21]。 每兩名繳付成人車費的乘客,可攜同一名12歲以下小童或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乘車;而攜同合資格殘疾人士登車的乘客,以現金繳付車資,亦可享半價優惠[22]。 本路線在未加入空調巴士行走前,一度是唯一一條全以普通巴士行走的北區及大埔區巴士路線,也是香港專營巴士路線中,兩條僅有全以普通巴士行走的路線之一(另一條為九巴32B線),曾創下九巴超速紀錄的一代車皇「平治」O305,於2002年底退役前仍然經常出沒於本路線,成為不少巴士迷追捕的目標。 另外,於退役次序位列尾二的11米非空調利蘭奧林比安(S3BL469/FZ5653)在2011年3月至6月經常行走本路線,不少巴士迷特意前往本路線沿線拍攝及乘搭該車。
驾车人士应提前计划行程,并透过不同的途径(例如电台交通消息及运输署综合手机应用程式「香港出行易」)了解最新的交通情况及香港口岸本地停车场的车位空置情况。 70巴士路線 中環(林士街)開經:民吉街、干諾道中(東行)、干諾道中(西行)、干諾道西、德輔道西、皇后街、皇后大道西、薄扶林道、石排灣道、香港仔大道、黃竹坑道及南朗山道。
70巴士路線: 香港仔隧道時期
為配合佐敦(匯翔道)巴士總站因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西九龍總站而收回,由2010年清明節起總站遷往佐敦(渡華路)。 九龍巴士96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區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營辦,於2022年12月12日起投入服務,來往康盛花園及大埔工業邨。 路線取道將藍公路、觀塘繞道及大老山隧道,沿途在寶林、坑口、將軍澳市中心、麗港城、香港科學園、白石角、運頭塘、大埔中心、太和及富亨邨設站,全程收費為$9.9。 城巴接辦初期,也是全日繞經置富花園,直至1997年5月5日起,為配合城巴37A及37B線投入服務,本線便改為接近深夜時段才繞經置富,來回程繞經香港仔市中心,加上當時西區海底隧道通車,中巴(現由新巴接辦)970線投入服務,令到不少往來九龍區的香港仔居民不需要再乘搭本線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令客量進一步下跌,班次亦無復當年的頻密。 不過,由於本路線收費較新巴同樣途經薄扶林道往來南區的路線便宜,加上往來香港大學的乘客眾多,仍有一定的乘客支持。 本路線的客源主要為往來香港仔至薄扶林道、香港大學、西營盤及上環的乘客,及需要乘渡輪往離島的乘客,甚少乘客坐足全程。
70巴士路線: 巴士轉乘優惠
因應居民及區議員反映重組路線後,本路線華明方向不途經一鳴路,對牽晴間一帶居民不便,經九巴與區議會商議後,由2013年11月2日起,所有往華明方向班次繞經一鳴路及百和路(牽晴間、景盛苑),而星期六早上由華明開出班次亦恢復以大埔工業邨作終站,2014年10月4日起往華明方向改經華明路(欣盛苑、雍盛苑),將服務範圍擴展至整個粉嶺南。 952和952P線全程收費為$22.7[1][2][5],而952C線收費為$24.7[3][4],N952線收費則為$34.4[6][7]。 四線均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當中60歲-64歲香港居民、65歲或以上長者與合資格殘疾人士如以指定八達通繳付四線車資,均可享有每程$2.0或全費(以較低者為準)的票價優惠[22]。 70巴士路線 此外,乘客亦可使用指定電子支付工具[註 4]繳付車資,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與其他城巴/新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新巴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城巴/新巴路線之轉乘優惠,乘客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23]。
70巴士路線: 九龍巴士70線
在2008年12月6日,九巴70號線最後一天服務,而這條採用非空調巴士,來回共129個車站,單向車程37.7公里、最少一個半小時的巴士路線(九巴資料為105分鐘),於當日吸引不少巴士迷相約一起乘搭及拍照留念,懷緬一番。 因應南區區議會委託顧問公司研究減輕香港仔區內交通擠塞的建議,由2019年2月24日起,往石排灣方向改經香港仔大道,不再途經湖南街及東勝道。 鑑於不少前往和合石掃墓後離開的市民,多會前往九龍市區的商場,而且往來窩打老道本身有全日行走的270A線,以致本路線客量不高,因此運輸署於2016年3月建議本路線大幅改動路線,九龍市區總站改為紅磡站,駛經彌敦道、長沙灣道後(回程經連翔道、欽州街及荔枝角道),取道青沙公路往返和合石,服務更多九龍市區往返和合石的掃墓人士。
70巴士路線: 九巴取消70號線事件
此路線途經尖沙咀、油麻地(彌敦道)、旺角及深水埗,另於去程繞經長沙灣及荔枝角,回程繞經沙田站,來回程取道青沙公路及吐露港公路往返,以便油尖旺及深水埗區之孝子賢孫前往和合石墳場掃墓。 此路線曾是全九巴行車時間最長、第二多分站,同時也是每年虧蝕最多的路線,取消前每年虧蝕800多萬港元。 70線開辦初期,中巴以丹拿珍寶33呎雙層巴士(LF)為主要用車,後來在1991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主力車款為丹尼士禿鷹11米(DA)。 70巴士路線2025 276線及276P線現時共獲派26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9輛11.3米E6M、7輛12米ATENU、8輛12.8米3ATENU)雙層空調巴士,其中276線只可使用車長11.3米的E6M及10.5米的ATSE。
70巴士路線: 服務時間及班次
城巴43M線是香港島一條巴士路線,循環來往田灣邨及石塘咀,提供華貴邨、華富邨及域多利道沿途來往堅尼地城、石塘咀的巴士服務,以便南區居民接駁港鐵。 本線是唯一一條服務域多利道(摩星嶺道交界以南至華翠街止,即大口環墳場一帶)一帶的全日非過海巴士路線(過海服務則由971線提供)。 由本路線往中環方向於上車後 90 分鐘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摩星嶺/堅尼地城方向,第二程可獲 $2.30 的折扣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