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民間流傳的「桃園明聖經」:「吾(關帝君)乃紫微宮裏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又被尊為五文昌之一。 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門等兩教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家、佛門、道教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 關聖帝君2025 據說如果違犯戒律,關帝就會顯靈,演員要出事故,戲園要出亂子。
- 臺灣所謂的「恩主」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
- 194年,劉備繼陶謙領徐州,之後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兖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 曹操下令不要追殺關羽,以免孫權改變主意對抗曹軍,也希望以此坐看關羽與孫權互相交戰。
- 而現今也有對演關羽的演員有不少禁忌,如當演員上了妝後,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妝後的關羽也不能舉動失儀。
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漢地,且延伸至蒙古、滿洲、西藏。 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漢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三国无双是1997年在PS平台上出现了一款对战游戏,直到2000年,光荣在PS2借用新平台制作了第一部真三国无双。 这种独特的游戏方式可以让玩家体会到一骑当千的感觉,在游戏界一亮,受到玩家欢迎。 无双系列除了它独特的游戏方式以外,它的人设也是颇为出色的。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的職掌
正月13是關聖帝君的飛昇日,「飛昇」指的便是得到成仙的日子;農曆5月13日則有兩種說法,其一是關聖帝君的聖誕日,另一則是關公磨刀節,不過大多認定農曆的6月24日為關聖帝君的聖誕。 磨刀節則是關聖帝君為民祈雨磨刀,因此有一說是如果這天有雨,就代表關帝顯靈五穀豐收。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是河東解良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生前最早的紀錄是存在於「三國志」,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當時正值黃巾賊作亂,四處燒殺擄掠,各方只得以仰賴地方民團自保。 在當時劉備是屬於皇室的旁支,那時劉備也聚集精銳成事,關羽和張飛的加入,「桃園三結義」便是在描述三人義結金蘭的故事。 人員在警察處所內供奉關帝君的習俗始於1931年,當時刑事偵緝處油麻地警署的總探長黎兆在雜差房內供奉關帝君神位,以示忠於職守,祈求庇祐,得以順利破案,維持治安時能勇武表現。
- 縱然起源點雜差房仍然供奉關帝君像,惟新一代領導人員公然表明「寧信一哥都唔信關二哥(寧可相信警務處處長,不相信關二哥)」,聲言不鼓勵參拜關帝君成為既定儀式,亦開始有警區考慮「送走」關帝君像[參 5]。
- 曹操和刘备一同打猎,关羽劝刘备趁机杀死曹操,刘备不听[6]。
- 孫權背盟偷襲和關羽成仁,象徵孫劉聯盟徹底破裂。
- 曹操和劉備一同打獵,關羽勸劉備趁機殺死曹操,劉備不聽[6]。
- 另外由於儒教又稱關聖帝君為「文衡帝君」,文人視為「文教之神」,不只學生,只要到考試季節,不少人便會前去參拜祈求考試順利。
- 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漢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
-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重修的山西阳泉关王庙,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王庙[參 28]。
在香港社會中,各界同樣地推崇和尊敬關羽,尊稱他為「關二哥」或者「關公」等。 傳說關羽年少時擅長簿記與會計,被不少商業人士視其為財神的象徵,故此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羽,其像多半持《左氏春秋》,不持刀劍,希望能夠藉此保佑店舖生意興隆。 另外,香港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羽,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十分有名。 關聖帝君 關羽信仰在今日的中國大陸仍然流行,山西運城是關公祖居地,被視為關公信俗的發源地。 1994年起,河南洛陽市關林就開始舉辦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聖大典。
關聖帝君: 形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俘于禁,斩庞德,震动中原。 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使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枭首送至曹操处。 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繆(miù)侯。
同年,設置靈籤與藥籤,前者為庄民卜斷吉凶,後者行醫救世,屢有奇驗,香火鼎盛一時,因此奠定參天宮發展之基。 關羽信仰由來已久,至宋朝更趨昌盛,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45],宋朝皇帝也多追封關羽為王。 元代朝廷雖崇信藏傳佛教,但未箝制民間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
關聖帝君: 關羽信仰
九月十三為秋祭日,相傳是紀念關聖帝君追封為「壯繆侯」的日子。 現今民間多以農曆五月十三日或六月廿四日作為關公聖誕,六月廿四的支持者稍多,有信徒稱,五月十三日是關聖帝君歿後建廟的日子,算是官方生日,而非真正生日。 另外也有正月十三為關聖帝君成道日的說法,學者顏清洋推測:關羽十二月被孫權所害,隔年正月首級被送到洛邑曹操處,後人遂以這個日子為關公忌日。
關聖帝君: 中國大陸信仰
明代不立武廟,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嘗以「漢壽亭侯關羽廟」列為京師金陵祀典之一[46],之後明朝歷任皇帝不斷追封關羽,關羽漸漸成為明朝「所最崇奉」[47]。 明朝尊奉關羽,甚至要求藩屬朝鮮官方修建「關王廟」[48]。 關聖帝君 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 關公介紹
如香港警察在1930年代起有供奉關帝的習慣,以祈求關帝庇佑。 而香港黑幫在接收新會員的入會儀式時,亦會有關帝象坐鎮。 關聖帝君 明清官方祀典堅持一年兩祭,以五月十三為關帝君聖誕,每年南京六部太常寺官祭。
關聖帝君: 关羽
劉備應益州牧劉璋邀請進入益州後,以關羽正被樂進攻打、需要救援為由向劉璋索要錢糧,最終以此為由攻打劉璋,即益州之戰。 同年二月爆發官渡之戰,袁紹派大將顏良與淳于瓊、郭圖等進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先鋒。 關羽望見顏良麾蓋,單人匹馬衝入敵陣,殺顏良於萬軍中,斬首而返,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同年二月爆發官渡之戰,袁紹派大將顏良与淳于瓊、郭圖等進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先鋒。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關公的刀 – 青龍偃月刀的秘密
關羽信仰以「關公信俗」之名在2008年6月7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3月,山西和河南兩省共同向國家文化部遞交了申報材料,聯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警察和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商業、煙業、描金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信奉他為「財神」。 從元朝時期開始,滿族及其先世已開始崇拜關羽[參2]。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關公 – 經商必拜的武財神
而且關公亮相姿式就有48种之多,稱為「关公48图」。 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著力將關羽這個人物形象,刻畫成繼呂布後的三國武藝第一人,頗有「武聖」之風。 而桃園結義、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戰黃忠、手持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身高樣貌等都為三國演義小說中所雕塑。 關聖帝君 而後人更引此形象將關羽神話,造就了民間偶像。 194年,劉備繼陶謙領徐州,之後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 198年,劉備與曹操一同在下邳圍攻呂布;據《蜀記》及《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呂布部將秦宜祿外出求援,留下前妻杜氏和兒子秦朗[5],關羽以其妻沒有生子,曾向曹操請求城破後娶杜氏為妻,曹操答應。
關聖帝君: 佛教信仰
元代關漢卿所作戲曲《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有提到關羽過五關,可見《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亦早已在民間流傳。 孫權希望曹操為自己偷襲江陵保密,但董昭認為不可讓孫權輕易得到劉屬荊州,建議曹操表面答應孫權,其實將消息告訴襄樊守軍,預料關羽仗著後方城池堅固不會撤軍,即使撤軍也是和孫權軍交戰,同樣能令襄樊解圍。 襄樊守軍得到消息果然士氣振奮,關羽也果然沒有撤軍。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的禁忌與拜拜方法
孙权背盟偷袭和关羽成仁,象征孙刘联盟彻底破裂。 章武元年(221年),蜀汉先主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之名东征东吴,曾专程到大王冢祭拜关羽,并在玉泉山建关羽祠。 之后蜀汉军队在夷陵之战中败于陆逊率领的孙权军,沒能奪回荆州。 關聖帝君的大日子有三天,農曆正月13、農曆5月13日、農曆的6月24日。
關聖帝君: 三國演義
清朝时期,满族视关帝为“护国神”,言必尊称“关老爷”(满语:ᡤᡠᠸᠠᠨᠮᠠᡶᠠ,穆麟德轉寫:guwan mafa),不敢称其名讳,尊崇无以复加[參 3]。 连关帝身旁的關平、周倉二位將軍,也尊稱老爺,礼敬有加。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2025 行天宮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是「對民有恩的主神」,另說是「救世主」的意思(源自鸞堂信仰)。 臺灣所謂的「恩主」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
關聖帝君: 民間藝術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撰《神州鐘鳴——伽藍尊者之供奉儀軌》[參 14],為供養關公之修持儀軌,並示漢地具有信心的釋儒道弟子,皆可修此儀軌。 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漢地,且延伸至蒙古、满洲、西藏。 而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亦有供奉關帝的廟宇。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撰《神州鐘鳴——伽藍尊者之供奉儀軌》[參14],為供養關公之修持儀軌,並示漢地具有信心的釋儒道弟子,皆可修此儀軌。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的保佑與祈求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兖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在孙权表示愿意帮助曹操讨伐关羽后,屯兵居巢防御东吴的夏侯惇也到摩陂与曹操会合。 位於台中東區的南天宮,是台中市最大的關帝廟,樓頂上有尊高146公尺高莊嚴的關聖帝君,從遠處就可以看得他英明神武的塑像,整體看相當壯觀。 關聖帝君2025 而一般人認識的關公大多是忠義精神的象徵,但是他在民間信仰中同時也是武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