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因而令六角岩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再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便形成了迴旋的形態。 斷層角礫帶又被稱作「大地裂縫」,這個自然現象是由地震造成的。 學者推測西貢糧船灣在幾千萬年前,曾經經歷過大型地震,因此岩石受擠壓摩擦並裂成碎塊,神態亦保留至今。 萬宜地質步道可以令大家近距離欣賞六角形岩柱,而且沿途設有解說牌,路段平坦易行,特別適合行山新手和親子前往。
- 該中心已於1998年5月26日關閉,現作為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及香港天文公園用地,而亦會借出供香港童軍總會舉辦大型露營活動之用。
- 參加以下的觀光團,您可以從萬宜水庫東壩地質步道,遠眺遼闊的海岸景色,以及香港獨特的地質景觀,亦可近距離欣賞世界級的六方形石柱。
- 自萬宜被列入為地質公園,扭曲了的 S 形石柱圖片更充斥著整個網絡世界,從此,東霸這個名字變得火熱起來。
- 日前又發現一隻穿山甲寶寶魂斷地質公園,環團研判是遭野狗咬傷致死,令人痛心。
- 不過,從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曾在幾千萬年或 1 億年前,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 橋咀洲
- 沿途你可欣賞總面積達6.67平方公里的美麗水庫、青翠的山巒、雄偉的堤壩、由工字型弱波石築成的防波堤,以及豎立於海水中、擁有獨特地貌的破邊洲。
工程包括在官門兩端築起兩條主要堤壩,將西貢半島及當時香港第三大島糧船灣洲連接起來。 萬宜水庫(英語:High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2025 Island Reservoir)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 [1]萬宜水庫面積約6.67平方公里,集水區的面積僅及船灣淡水湖的四分之三,但因為萬宜水庫的水壩築得較高,因此容量比船灣淡水湖多約22%。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 香港好去處搜尋
花山,其實就在萬宜水庫東壩旁邊,要從海路而進,才能看到它的壯觀。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足足有 40 層樓高! 而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岩柱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2025 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在香港1980年代,港英政府面對著越南船民問題,於是在萬宜水庫西壩興建萬宜羈留中心,但在興建時有西貢居民曾靜坐抗議。 該中心已於1998年5月26日關閉,現作為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及香港天文公園用地,而亦會借出供香港童軍總會舉辦大型露營活動之用。
包括於2007年7月29日至8月3日的慶祝童軍百周年世界同步大露營。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2025 香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興建多個大型水塘,但人口暴漲民眾用水量大增,加上工業用水需求量大,計及所有水塘儲水量仍不敷應用。 香港在1960年動工建造船灣淡水湖,容量雖然遠比之前落成的水塘龐大,但無法趕及應付1960年代的旱災,在1963年至1964年嚴重水荒時期,香港曾需要每四天供水一次。 水庫原址為官門(又稱官門海峽或官門水道),與船灣淡水湖同屬在海中興建的水庫。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斷層角礫帶
從海中心可看到陸上的天然岩柱,而且有不同的路線選擇,當中可看到糧船灣、花山、吊鐘洲、橋咀洲等,夏天暑假時更會有期間限定的海路導賞團駛至果洲群島。 市民如果擔心小巴班次或坐位較少,都可以選擇周末的穿梭巴士團直達東壩。 穿梭巴士團每日來回共 8 班,可以接載旅客往返,亦設有導賞團,全程有專人向市民講解。 在糧船灣對出的橫洲,就可以看到海蝕拱,它又被稱為橫洲角洞。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長期在台南龍崎地質公園進行監測,發現這兩年區內野犬愈來愈多,野生動物反而愈來愈少。
- 糧船灣沿岸一帶佈滿排列整齊嘅六角形火山岩柱,其中以花山沿岸嘅火山岩柱最高,高達100米,堪稱「天然六角形岩柱壁畫」。
- 破邊洲原為花山的一部分,後被海蝕作用分離,形成海蝕柱,獨自豎立在海上,非常壯觀。
- 這裡的六角形岩柱尚未完全凝固前,受到地殼運動影響而扭曲成S形。
- 由於海岸長期受到猛烈嘅風浪衝擊,因此形成獨特嘅外觀,沿岸遍佈懸崖峭壁及海蝕穴、海蝕拱。
- 市民可於北潭涌乘坐於假日行駛的新界專線小巴 9A 號線往返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之間(小巴公司會因為人數而加開班次)。
-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足足有 40 層樓高!
香港在 1.4 億年前,曾經歷一次極度猛烈的火山爆發,正因為這一系列的火山活動,形成壯麗的六角岩柱群,只要沿步道往下走,就可以近距離賞岩,走到盡頭更可近觀海蝕洞。 另外,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拉近遊人與海蝕洞的距離,吸引力大增。 沿萬宜地質步道走,會看到一系列S形彎曲岩柱,有如一幅鬼斧神工的天然壁畫。 這裡的六角形岩柱尚未完全凝固前,受到地殼運動影響而扭曲成S形。 若干年後,岩柱較脆弱的彎曲部分,在下陷作用下裂開,地下岩漿則沿著岩石的裂隙,往上灌入石柱中,冷卻後形成現時的獨特形態。 受地殼變動的劇烈摩擦,斷層附近的岩石被壓成碎塊,形成斷層角礫帶。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六角形岩柱
想買周末巴士票或報名參加地質公園導賞團,市民除了可透過網上預訂外,亦可到西貢市巴士站旁邊的西貢火山探知館,即時買票及報團。 市民可以以探知館作為整個旅程的起點,館內更會提供所有地質步道、路線的宣傳單張。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12 塊資訊牌,當中包括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而那些資訊牌圖文並茂,市民即使自遊行亦可容易理解,不需導賞員都能夠長知識。 萬宜水庫東壩旁有一塊藍色的巨型錨形石,標誌著萬宜地質步道的起點。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沿途你可欣賞總面積達6.67平方公里的美麗水庫、青翠的山巒、雄偉的堤壩、由工字型弱波石築成的防波堤,以及豎立於海水中、擁有獨特地貌的破邊洲。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海蝕洞
這裡的斷層角礫帶出現在六角形岩柱之間,由於四周岩柱眾多,很容易便會錯過。 因此,你要留意沿途的指示牌,方可看到這地質現象。 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下午時段,亦可搭乘9A號專線小巴至北潭涌,再轉乘94號巴士至西貢市中心,或96R號巴士至港鐵鑽石山站。 從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搭乘92號巴士,或從港鐵坑口站B1出口搭乘101M號專線小巴至西貢市中心。 震懾的巨型岩壁,除了面積之廣,還有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這是由於遠至 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的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方法3. 的士
除主壩外,糧船灣洲、西貢半島建有3條規模較小的副壩,以此封閉相鄰的山谷,並防止水庫滿溢。 萬宜水庫獲由香港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303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四名。 東壩半日遊 出團日期: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收費:成人$100;12歲或以下$95 集散地點:西貢火山探知館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香港十八區景點
備註:費用已包括導賞員、交通。 報名:火山探知館網頁/前台 因應新冠肺炎的最新情況,火山探知館將由七月十五日起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告。 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全長 1.4 公里,平坦易行,沿途亦設有解說牌及基本郊遊設施,適合各類型行山人士。 穿梭於大街小巷中,你會發現很多人氣餐廳、咖啡店、茶餐廳等,提供各式中西美食,包括披薩、意粉、泰式咖哩、炸魚薯條、土耳其烤肉串等。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萬宜水庫行山|6. 六角形岩柱秘密
細看S形的裂隙,更發現啡色的酸性火山岩中,看到深灰色的玄武岩。 最後該輔助服務獲獨立編號為9A,於2018年7月22日起投入服務,計劃實施後約3個月再作檢討。 與大欖涌水塘一樣因為山勢關係而產生出島嶼-水徑頂。 糧船灣 糧船灣景區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距離西貢市中心約20公里,曾多次被遊人評選為「香港十景」之首。 同樣在北果洲的南端上,有被稱為「旋轉的階梯」的自然奇觀。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海蝕拱
不過,大家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由於步道全程無遮無擋及無補給,因此一定要做足防曬措施,以及準備充足糧水。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2025 【溫馨提示】郊遊時,要尊重自然環境,不要留下垃圾。 另外,行山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行山。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景點2. 六角形岩柱
果洲群島位於外海由南果洲、北果洲、東果洲,以及多個小島和石排組成,長期受到風浪侵蝕,形成各種奇特嘅海岸地貌,當中包括斷崖、海蝕拱及各種奇形怪石。 其中以北果洲嘅六角形岩柱最為壯觀,同時北果洲直徑達 2 米以上嘅六角形岩柱亦係園區內最大嘅。 而香港嘅世界地質公園包括新界東北沉積岩和西貢東部火山岩兩大園區等合共8大景區,佔地5,000公頃。 市民可於西貢市中心或北潭涌乘坐的士前往,即可到達位於萬宜水庫東壩的地質步道。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景點4.防波堤
為了對抗外海海浪的侵蝕,東西兩條主壩每條都以主副壩形式建立,以主壩攔蓄淡水,同時以副壩(弱波堤)對抗海浪侵蝕,主壩和副壩間由緩衝區隔開。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東壩以其副壩上的巨大複雜混凝土製防波副堤而著名。 東壩防波堤以超過2,500個各重25公噸的雙T形混凝土消波塊組成,直接面向外海。 西壩由於位於內海灣內,衝蝕遠較東壩為少,所以未設置混凝土防波堤,而只以流紋岩石塊堆成副堤。 果洲群島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西貢東壩前往方法
同樣在北果洲南端上,這裡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令六角岩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然後再是頂層的岩石,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而形成迴旋的形態。 以前唔少人冒險沿石邊而行,為求一睹海蝕洞,但現在有了這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若在這靜心細聽,更可聽到清脆而治癒的水滴聲。 這海蝕洞其實是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1978 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東壩位置偏遠而且揸車進入要事先申請,從北潭涌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大家可選擇乘的士或9A 專線小巴來往西貢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 在東壩上的路旁,豎立了一個巨型藍色錨形石,便是為了紀念興建水庫時犧牲的工程人員[5][6]。 萬宜水庫的輸水網絡包括了多條直徑10至13呎、共長約25哩的輸水隧道,隧道主線長74,000呎(14哩),由萬宜水庫北潭涌起,橫越整個西貢半島,經西貢大環村至沙田濾水廠。
此外,萬宜水庫東壩亦設有萬宜地質步道及解說牌,介紹多種有趣嘅地貌景觀,包括斷層、扭曲嘅岩柱、侵入岩脈及破邊洲海蝕柱等。 萬宜東壩地質步道郊遊之旅有兩個選擇,一是認認真真行幾個鐘,沿途欣賞風光如畫的壯麗景色;二是輕輕鬆鬆坐的士直達萬宜東壩地質步道。 有心有力的你選擇一的話,可以由西貢市中心乘94號巴士(終點站是黃石碼頭),在北潭涌巴士站的下一個站下車,就是麥理浩徑的起點了。 由麥理浩徑起點上斜行一段路,就會到達萬宜坳(有個涼亭),向右邊沿萬宜路行,你的左邊就看到萬宜水庫了。
香港那麼多水塘中,萬宜水庫東壩的六角形火山岩柱最為獨特,很難想像那些六角形的岩柱就是大自然親手打造出來的藝術品。 自萬宜被列入為地質公園,扭曲了的 S 形石柱圖片更充斥著整個網絡世界,從此,東霸這個名字變得火熱起來。 網絡世界前,東壩很不起眼,在很多人眼中,她幾乎可以說是透明的;科網後年代,忽然聲名大噪,說來真是茅盾。 如果嘗試解釋,我會歸功於 2009 年的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們被稱為 Masters of Light 。 因為他們,我們很容易用數碼相機拍攝大量的自然景物,因為他們,所有相片都能夠輕易地在網絡、在 Facebook 流傳,我相信這是促使香港地質遺產被受注目的一個關鍵。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西貢地質公園遊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走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不過,現在新增一條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 海蝕洞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1978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市民若在這靜心細聽,更可聽到清脆而治癒的水滴聲。 不過,從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曾在幾千萬年或 1 億年前,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