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碉堡,又叫浪濯村39號,係喺香港元朗下白泥嘅浪濯村,大約喺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之後起嘅,係同清末革命運動相關嘅建築。 下白泥村2025 下白泥村2025 下白泥村 每逢假日,新界專綫小巴33線經常滿座,政府於1990年批准營辦商開設居民巴士NR941線,用以輔助專綫小巴,走線完全相同。 公共小巴:元朗西鐵站B出口離開後走至泰豐街轉乘33號專線小巴,至鴨仔坑下車。
白泥(英語:Pak Nai)位於香港元朗區西部的一個地方,面臨后海灣及深圳蛇口。 白泥沿岸都是泥灘,部分為蠔田,出產著名的「流浮山生蠔」。 兩條主要鄉村上白泥村及下白泥村均轄屬廈村鄉。 浪濯村39號又稱白泥碉堡,位於香港元朗下白泥浪濯村,由中國同盟會革命黨人鄧蔭南建於1910年,是香港唯一尚存、與辛亥革命歷史有關的歷史建築。 下白泥位於元朗,鄰近流浮山,面朝后海灣,一望無際的泥灘遠離城市煩囂,斜陽日照為都市人洗滌心靈,不少人前往菠蘿山行山後才來下白泥看日落。
下白泥村: 香港迪士尼樂園《魔雪奇緣》世界 獨家率先入園券優惠
隨住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鄧蔭南(1846至1923年)就喺下白泥良雀坑口(後稱浪濯村)起咗碉堡做基地,用嚟做青山農場嘅後盾。 現時白泥共有兩條村落,名為上白泥村及下白泥村,均轄屬廈村鄉。 下白泥村昔名名為「浪濯坑村」,行政上屬屯門區,自1969年起歸屬元朗區,並易名白泥村[2]。 九巴57線於1973年11月5日投入服務,往返白泥及流浮山,白泥總站設於深灣路盡頭的迴旋處,鄰近上白泥村,並不深入中、下白泥一帶。 因深灣路路面問題,只能使用亞比安13型,翌年路線延長至元朗(東)。
下白泥位於香港新界西北的元朗流浮山,由元朗市中心出發乘小巴到下白泥大約需時三十分鐘。 下白泥可說是全港首屈一指的觀日落地方。 退潮時泥灘和紅樹林會見到潮蟹、馬蹄蟹、彈塗魚等生物,自然生態極為豐富。
下白泥村: 日落時間/水退時間表
(越接近日落時份候車人龍越長,可能要等兩、三架小巴。記得預留充足交通時間,以免錯過日落)2. 的士:由天水圍西鐵站搭的士前往。 下白泥村2025 私家車:自駕去下白泥最方便,但要注意村路狹窄,駕車時必須小心。 下白泥村 現時大廠早已被拆卸,但碉堡仍然存在。 碉堡樓高兩層的,為一長方形構築物,一樓與天台之間設有閣樓,天台建有伸出的梯間結構。 天台設有兩個槍口,內部房間設計簡單,以砂漿鋪地。
- 碉堡樓高兩層的,為一長方形構築物,一樓與天台之間設有閣樓,天台建有伸出的梯間結構。
- 孫中山的追隨者李紀堂(一八七四至一九四三年)於一九○一年在屯門䃟石灣一帶建置了青山農場,用來儲存軍械,試行射擊,及接濟因革命運動而逃來匿藏的人士。
- 呢間係鴨仔坑士多,呢度最出名就係佢既木屋群,又有野食,仲可以泊車。
- 尤其是回程時候車時間,候車處頗多蚊滋。
- 碉堡附近原建有稻米磨坊和煉糖廠,多年前已拆卸。
- 白泥碉堡,又叫浪濯村39號,係喺香港元朗下白泥嘅浪濯村,大約喺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之後起嘅,係同清末革命運動相關嘅建築。
碉堡附近原建有稻米磨坊和煉糖廠,多年前已拆卸。 下白泥村 1910年初,廣州新軍起義事敗,鄧蔭南與革命黨人被清廷緝捕,鄧蔭南在紅樓西面瀕海的下白泥浪濯村建一所經營糖和樁米的大廠,安頓逃港的革命人士,圖謀再度起義。 並以鐵枝和青磚建成一座碉堡,作為防守瞭望之用。 鄧蔭南當時曾請新界村民趙錦華協助開闢石路接連青山農場,碉堡遂成為青山農場的前哨陣地,萬一屯門陣地被搜捕,黨員仍就可迅速安全逃脫至元朗。
下白泥村: 元朗>白泥!鴨仔坑木屋士多
白泥生態保育農莊位於上白泥,佔地超過18萬呎,以環保為主題的露營及活動場地,亦是香港的自然及野生動物保護區。 提供Party,Team 下白泥村2025 Building,Camping,領袖訓練,露營,激箭,泡泡足球,場地租借,派對,聯誼聚會,攝影場地,節日慶典及公司活動等服務。 孫中山嘅追隨者李紀堂(1874至1943年),1901年喺屯門䃟石灣一帶設置咗青山農場,用嚟儲存軍械,演練射擊,同埋接濟啲因革命運動而走嚟匿埋嘅人士。
- 由於其歷史意義重大,與辛亥革命及中國同盟會在港活動有密切關係,2000年碉堡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 孫中山嘅追隨者李紀堂(1874至1943年),1901年喺屯門䃟石灣一帶設置咗青山農場,用嚟儲存軍械,演練射擊,同埋接濟啲因革命運動而走嚟匿埋嘅人士。
- 白泥沿岸都是泥灘,部分為蠔田,出產著名的「流浮山生蠔」。
- 進入泥灘前有一家士多,可進去光顧和乘涼。
- 現時大廠早已被拆卸,但碉堡仍然存在。
如果你想影石頭堤壩同埋上兩張相既木魚排的話,其實你係要去下白泥。 如果你只係想搵個向西既地方影日落,帶埋寵物或者小朋友放下電既,去鴨仔坑就方便的,有野食有車泊。 呢間係鴨仔坑士多,呢度最出名就係佢既木屋群,又有野食,仲可以泊車。 另外,佢附近既鴨仔灣海灘係聲稱睇日落最靚既地方。 孫中山的追隨者李紀堂(一八七四至一九四三年)於一九○一年在屯門䃟石灣一帶建置了青山農場,用來儲存軍械,試行射擊,及接濟因革命運動而逃來匿藏的人士。 下白泥村 隨著廣州新軍起義失敗,鄧蔭南(一八四六至一九二三年)遂在下白泥良雀坑口(後稱浪濯村)建立碉堡作基地,以補青山農場之不足。
下白泥村: 地方
下白泥的日落時間因季節而異,建議大家到下白泥之前,出發前記著去天文台網站確實日落時間,預先規劃好行程。 新界鄉議局已故主席劉皇發原有意於天水圍白泥鄉郊用地興建大型豪宅和高爾夫球場,將計劃送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後接獲71個反對申請。 但城規會收到的意見書99%均表示反對,劉皇發最後撤回申請[8]。 出發前記著去天文台網站確實日落時間,規劃行程。 進入泥灘前有一家士多,可進去光顧和乘涼。
下白泥村: 【元朗出行篇】下白泥 ─ 香港NO.1日落胜地
碉堡設有錐形凹入式窗口,令該建築物從裏面外望的視野更為廣闊。 碉堡俯視后海灣和深圳,用以監視后海灣對岸屬清廷管轄的地方。 由於其歷史意義重大,與辛亥革命及中國同盟會在港活動有密切關係,2000年碉堡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下白泥村2025 2011年2月23日為配合辛亥革命100週年,碉堡獲古物諮詢委員會通過列為法定古跡[1]。
下白泥村: 香港仔隧道5車串燒 至少3人受傷
可以帶拖鞋去換,記住唔好赤腳行去蠔排,可能會受傷。 下白泥村2025 尤其是回程時候車時間,候車處頗多蚊滋。 下白泥面臨后海灣,對面則係深圳蛇口。 除了日落之外,下白泥亦有泥灘、紅樹林等景色供遊人漫步細看,係一個適合親子、情侶去的寧靜郊區地方。
下白泥村: 元朗>白泥!鴨仔坑木屋士多
下白泥(Ha Pak 下白泥村 Nai)總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廈村下白泥下白泥通道,下白泥村村公所旁,屬路邊小巴總站。 下白泥碉堡約建於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之後,是與清末革命運動相關的建築,於2011年列為香港古蹟。 下白泥村 下白泥村 碉堡呈方形,以青磚建成,樓高兩層,一樓與天台之間設有閣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