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腰痛持续不己,而又无其它自觉症状者,可用青娥丸(杜仲、补骨脂、胡桃肉)治之。 (1)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用右归丸加减。 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12克、附子6克、肉桂6克、当归9克、菟丝子12克,水煎服。 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滋补肾精,枸杞子、苑丝子、杜仲补肾壮腰,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当归养血活血。
长期坚持做保健操、气功、太极拳等运动,有益于腰部的健康,对预防和治疗腰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2.4辅助检查辨“病”在辨腰痛过程中,还可运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辨病,通过有目的的选用实验检查及影像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骨关节性腰痛各病症及神经血管性腰痛各病症多有明显影像学体征;腰肌筋膜性腰痛则多无明显影像学体征。 部分病症还可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征象,如腰椎结核出现PPD试验阳性,强直性脊柱炎组织兼容性抗原B27(HLA—B27)阳性,类风湿性腰椎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6]。 在使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滥用,一方面可节约费用,另一方面可缩短腰痛诊疗时间。 在利用西医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辨腰痛“病”过程中还应注意患者除腰部症状外其它症状,如腰椎结核多伴有其它结核慢性病症状,腰部恶性肿瘤多伴有慢性消耗性症状[7]。
腰痛中医: 中医腰痛病证表现及至治法
腰痛与气候变化有关,腰痛与气候变化无关。 腰痛影响功能活动,腰“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 腰痛固定,腰痛放射其他部位,引起腰脊强、腰背痛、腰股痛、腰尻痛、腰痛引少腹等。 很多人都受腰痛的困擾,症狀多是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有礙日常活動。
根據香港護脊中心,平均有60%至80%人士曾患上不同的腰部痛症,更有多達15%的患者尚未找到有效治療方法,被迫持續生活在痛楚之中。 苏氏以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腿痛49例。 腰痛中医 基本方:麻黄、青皮、路路通、威灵仙、当归、川芎、苍术、白术、木香。 属寒证加艾叶、干姜、桂枝;湿重加羌活、独活,重用苍术;血瘀加红花、三棱、苏木;湿热加茵陈、虎杖、秦艽、地肤子、葛根;痛甚加乌头、细辛、郁金;寒热夹杂用散寒清热之晶。 将中药与水加人中药熏蒸机内的药锅中,加热使药物蒸气弥漫于机仓中,温度控制在40’E-50’E之间,病人穿短裤背心,除头外全身进入机仓中治疗。
腰痛中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8%[中国骨伤1996;9:59]。 章氏以益气活血壮腰汤(黄芪、当归、淮山药、防风、巴戟天、泽泻、全蝎、蜈蚣、炒狗脊)随证加减,配合骨盆牵引或推拿手法治疗腰腿痛283例。 结果:显效(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173例占61. 4%[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1):25L高氏采用中药治疗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腰痛128例。 医疗体育能有效地增强腰部软组织包括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等的柔韧性,牵伸挛缩肌群。
上药共为极细末,用肉苁蓉30克,酒浸成膏,和上药末一起捣成小丸,如花生米大,每天空腹时用黄酒或盐汤服二十丸,日两次。 此类腰痛,必是隐痛不止,多持续数年,反复未愈。 腰痛中医2025 其法扶肾在先,不止痛而痛可自去。 我临床喜欢核桃仁、杜仲、补骨脂、肉苁蓉、熟地、黑豆、菟丝子、黑芝麻之类中药,可单独或者成对应用,久则肾虚得补而腰痛自失。
腰痛中医: 腰部疼痛不适一年__我希望可以减轻庝痛,不影响生活 -好大夫在线图文问诊
有的人喜欢手术切除这个那个器官,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了,我们的组织器官是经过数百万年进化而淘汰出来的最佳选择,怎么也比人工的要高明吧。 而且,临床上也发现经过手术之后腰部变得脆弱无力了,甚至于疼痛仍是反复发作。 长期以来,现代医学一直在研究腰痛的成因。 特别是X线发明之后,通过透视腰椎,他们最终发现椎间盘突出或者膨出可能会挤压神经根,引发腰腿痛,因此,切除椎间盘就成了治疗腰腿痛的不二选择。 建议腰痛患者,先选择无损害性的治疗方法,比如针灸、中药外敷以及内服药物之类,如果仍是无效,可以再选择微创型治疗,如注射疗法,或者小针刀、刃针等等治疗手段。
- ④ 盆腔等炎症引起的腰痛: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盆腔炎和宫颈炎引起的腰痛,痛感为腰部酸困疼痛,伴有小腹坠疼。
- 经云∶少阴司天之政,水火寒热,持于气交,民病腰痛。
- 方药:偏阳虚者以右归丸为主方温养命门之火。
- 腰痛分虚实论治,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针对病因,施之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泻湿热等法。
最后不得已再选择手术,因为这种治疗对人体的损伤最大。 腰痛中医2025 5、部分腰痛病患者合并有腰椎滑脱,尚未达到手术阶段,但腰椎滑脱引发的腰椎失稳导致患者腰痛症状缓解困难。 6.肢体麻木感 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 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腰痛中医: 中医内科学/腰痛
清代,对腰痛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已有系统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 腰痛中医2025 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
腰痛中医: 中医:腰部疼痛,多种病因需辨证
自觉一侧或两测腰痛为主症,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很多長期腰患的人之所以反覆發作,正是這些核心肌群的力量與耐力不足,不能提供足夠穩定度,令身體活動及負重時過度伸展,容易扭傷或傷及腰椎椎間盤。 弯腰的姿势通常导致背痛,因为弯腰时锥间盘与韧带承受的压力比直立时大得多。 腰痛中医2025 但仍有很多人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弯腰,比如电工、木匠、手术医生等,这时候为了降低腰痛风险一定要采取适当措施。 腰痛中医2025 腰痛中医 形成腰椎曲度——选择适合的椅子或使用腰部支撑卷来帮助曲度的形成,并记住弯腰时“压力增大”,坐直时“压力减小”。
腰痛中医: 中医锦囊,总有一“笈”适合您!
……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 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 (6)老年人注意合理饮食,充足日照,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饮食保证充足钙,饮食摄入不足时,可以额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保持正确的日常活动姿势,避免发生椎体骨折。
腰痛中医: 中医与腰痛
二、泌尿系统感染:由于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外口靠近肛门,常有大肠杆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面的特点,尿道口污染的机会较多,若忽视卫生,则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腰痛原因之六:肥大性脊椎炎退行性疾病,老年患者居多。 痛区在脊柱正中,范围广,晨起时较重,活动后减轻,遇热时缓解。 腰痛原因之二:腰椎骨质增生退行性骨病,中老年人常见。
腰痛中医: 中医认为女人腰痛的原因
苍朮9克、黄柏9克、牛膝9克、苡仁24克、防己9克、萆薢12克、木瓜12克、续断12克,水煎服。 腰痛中医 方中苍朮、黄柏、苡仁化湿清热,防己、萆薢、木瓜利湿通络,牛膝、续断活血强腰。 诸药合用,功能清热利湿,对于湿热客于络络所致之腰痛,颇具效用。 加减:小便灼热感明显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拾物试验阳性多提示腰椎有病变;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
腰痛中医: 治疗
入腹结于腰散下骨空中,故病则令人腰痛,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搜。 分析此条经文腰痛属于实证,其病因病机乃为足太阴脾主运化,升清降浊,喜燥恶湿,故病则健运升降失司,水湿停滞,滞久化热,湿热流注于经脉而致腰痛。 临床表现特点与湿热“重浊粘滞”致病性质有关,故见腰部重坠胀痛而热,好象有根横木梗阻在里面,使人烦燥不安,严重时可伴有遗尿。
腰痛中医: 腰椎间盘突出_这个病好治吗
方法:1.5寸毫针沿皮刺入,捻转1~2分钟,然后通以电针,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 如果腰痛源于工作,或是会因为工作而加重恶化。 许多腰痛患者的长期痛楚会构成心理压力,结果心理与疼痛建立恶性循环。 那么心理辅导也可能成为治疗的一部份。 五、孕期及产褥期劳累: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孕妇腰骶及盆腔各关节韧带松弛,同时子宫重量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加,致使身体重心前移。 腰痛原因之七:强制性脊柱炎机体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
然有房室劳伤肾虚腰痛者,是阳气虚弱不能运动故也。 经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败矣。 宜肾气丸、茴香丸之类,以补阳之不足也。 膏粱之人,久服汤药,醉以入房,损其真气,则肾气热,肾气热则腰脊痛而不能举,久则髓减骨枯,发为骨痿,宜六味地黄丸、滋肾丸、封髓丹之类,以补阴之不足也。 《灵枢》云∶腰痛上寒,取足太阴阳明,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俯仰,取足少阳。
腰痛中医: 治疗创伤性的腰痛
上药共为极细末,黄酒煮上药末为糊,作成小丸如花生米大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用淡盐汤送下。 我曾读古代医案,见其用肉桂、当归、元胡三味药为散,治疗筋骨疼痛,极是有效。 因此细思其配方,觉妙义无穷,于是名之为元胡止痛散,临床反复试验之,效果极是令人满意。 之后再读明清诸家方书,发现古人亦颇重视此方,且见多家方书有此方之记载,并颇有变化。 我国学者宣蛰人教授对上千例腰腿痛病人进行调查,发现真正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只占0.9%,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椎间盘突出引起腰痛的结论。 宣教授认为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局部神经根才是引起腰腿痛的根本原因,由此开创了腰腿痛的软组织致痛时代。
独活12克、桑寄生18克、秦艽9克、防风6克、细辛3克、川芎6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牛膝9克、杜仲12克、桂心3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加减:对病久正虚者,可加黄耆、续断等。 8%[中国骨伤1996;9:59]。
腰痛中医: 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
(5)炒白朮12克、炒杜仲12克,焙干,研成细末,以黄酒共调内服。 腰痛中医2025 如腰肌纤维炎,脊柱韧带劳损及腰部扭伤。 腰部冷痛重着,得热则减,转侧不利。
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 中出血。 (《灵枢》云∶ 中血络。)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 阳筋之间,上数寸,衡居为二 出血。 经云∶水郁之发,民病腰 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 又云∶太阳之复,腰 反痛,屈伸不便,治以热剂是也。 〔丹〕徐质夫年六十,因坠马,腰痛不可转侧,六脉散大,重取则弦小而长,稍坚。
笔者按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遗训,广泛搜集,今天温习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 肾惫及盛怒伤志,则腰失强,不能转摇而死。 腰痛中医 经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牵引、按摩、热疗、针灸、低中频电疗、脊柱手法治疗等方式均可采用,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腰痛。 因为肥胖会给脊椎带来过大的负荷,同时由于腹肌松弛而不能起到对脊椎的支撑作用,会迫使脊椎发生变形。 怀孕后胎儿及附属的胎盘、羊水等一天天增大增多,增加了 腰椎前方的负担。 为了保持平衡,孕妇站立时腰背肌必须用力收缩,使骨盆前倾,形成特有的挺腰姿势,腰背肌持续收缩,无法放松休息,时间久了会因疲劳引起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