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凝煉的音樂線條,舒展的和聲氣質激發聽眾豐富的想像力。 十二寡婦征西的故事,是楊門女將事跡中最感人、最生動的部分,也是她們英雄主義的最高峰。 本樂章從升帳、點將的引子開始,首先進入了第一部分──戰鬥的快板,它突出地描繪了女將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時大無畏的英姿和激戰的場面。 如果說第二樂章《刀馬贊》是寫意的話,那麼在本章則是寫實的,尤其是在淋漓酣暢的「花梆子」樂段中集中地表現了楊門女將在戰場上英勇奮戰的英雄形象。 激烈的戰鬥嘎然而止,樂曲進入本章第二部分,這是一段表現十二寡婦征西的「大進行曲」,在徐緩、壯烈的京劇鑼鼓的「抽頭」節奏中,在笳角連天的背景下,是出征?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段音樂集中而凝煉地表達了楊門女將一門忠烈、視死如歸、掃狼煙、戰頑敵的英雄氣慨和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
本樂章並非輕盈歡快的舞曲,而是質樸沉穩的小快板,顯示出山民獨特的氣質。 中間部分是較自由的山歌風樂段,由三支洞簫在三個不同的調性上演奏,之後又轉入小快板,並逐漸淡淡消失。 這個悲調主題,在十二個不同調性上共出現了十二次,由單一調性到雙調性、三個調性的重疊,情緒愈來愈激動,在高潮的頂點時,悲慟欲絕,呼天喊地,達到了天怒人怨的氣勢……最後,猶如餘音繞樑,在一聲長嘆中漸漸消失。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更多有關 香港大會堂
西方奏鳴曲式以相對比的兩個主題組成,經過發展,矛盾得以統一,結合成一個整體。 以兩主題一剛一柔,一陰一陽恰似中國之太極陰陽兩儀,相互依存,合二為一。 中西之樂器,中西之旋律與結構,中西文化之精神的融合,將體現對世界的發展進步與全人類之和平友愛的期望。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思凡‧下山》這兩齣戲描寫年輕的女尼與和尚衝破封建和宗教的束縛,在出逃中相遇,互生愛慕之情而結為夫妻的故事。 原唱詞是:「夜深沉,獨自臥,起來時獨自坐,有誰人孤淒似我?似這等削髮如何?」原曲旋律句幅起伏不大,曲調變化少。 而《夜深沉》在保留原有旋律的基礎上,以堅定有力的節奏和一氣呵成的進行,將原來表現哀嘆不幸和怨恨人世的音樂情緒,改變成剛勁有力,優美動聽的樂曲。
尾聲又再現了「出征」中的音調,表現了巾幗英雄花木蘭「哪一月,敵人膽敢再來犯,我拿起槍、跨上馬再上疆場」的壯志豪情。 此曲創作於 1959 年,以浙江民間音樂為素材,採用浙東鑼鼓的打擊樂風格,生動地表現了漁民的勞動生活。 兩館於1975年及1991年分別遷離大會堂[13],而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亦因原址於1988至1990年間飽和而遷往1992年建成之香港公園(第二期)。 這場內容多樣化和別開生面的古典音樂會,歷時兩個半小時,實屬罕見。 謝幕,再謝幕,又謝幕,這場音樂會已經快兩個半小時了,但觀眾毫無倦意,掌聲,掌聲,還是掌聲。 位於高座八樓的演奏廳,設有111個座位,其半圓型的設計適合用作小型音樂、舞蹈表演或舉行講座。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香港大會堂 音樂廳
及至《楚歌》、《別姬》,加入了新的素材,敗走之勢已成,壯氣已消。 最後的樂段,項羽逃到烏江,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情況下自刎身亡,是無可奈何的悲劇性的結束。 此曲原以崑曲《思凡》一折中「風吹荷葉煞」的四句歌腔為基礎,經歷代京劇琴師加以改編發展而成。 樂曲標題沿用中國古代詞牌取名時常用的辦法,以唱詞首句「夜深沉」三字命名。 此曲曾在京劇《擊鼓罵曹》和《霸王別姬》中用以配合彌衡擊鼓和虞姬舞劍的伴奏。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楊門女將不同於一般花前月下的女子,她們的青春都是在槍林箭雨、刀馬叢中度過的。
舊大會堂於1947年全部被拆卸,部分土地則為1950年興建中國銀行大廈之用。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半圓形的演奏廳設有111個座位,裝設了舞台燈光系統、音響設備及投影設備,並提供豎式鋼琴及小型三角鋼琴,適合舉辦講座、各類小型演出包括音樂、舞蹈及戲劇等。 「板祭」在韓文中原意是「演出」,是農樂的一種,亦是一類集體娛樂活動,讓表演者與觀眾同樂。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香港文化中心
多年的戰爭留給楊門女將的是她們永遠地失去了親愛的丈夫,也永遠失去了自己心中的愛。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2025 《孤寡吟》就是以慢板吟唱的形式,對楊氏女進入更深層次的情感開掘。 值得一提的是曲中多處採用彎琴杆將內弦5變成升4的技巧,是本章音樂的最大特色。 樂曲描繪了作者對一千五百年前鮮卑族人在中國山西大同依山而鑿,舉世聞名的雲岡石窟「面別鐫像,窮諸巧麗,龕別異狀,駭動人神」的印象記憶……依次表現出北魏以來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繁榮景象。
- 用一個特定的和聲通過多組樂器在不同位置上的參差進入,使音響的層次和厚度不斷擴大增強,描繪了山泉由少到多、最後終於匯成瀑布一瀉而下的大自然情景。
- 香港中樂團於1977 年由前市政局成立,2001 年 4 月 1 日,由香港中樂團有限公司正式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接管香港中樂團。
- 在創作中大膽採用外來的模進手法及創意,依情譜聲。
- 沙廸爾是滿清時,新疆少數民族的一位民族英雄,在與清皇朝的抗爭中,被清政府所殺害。
- 它描述東漢末期,由於戰爭動亂,作者(文姬)被擄南匈奴,後嫁與佑賢王為妻,在異邦渡過十二年漫長的歲月。
- 大會堂位於海旁,除了密封的表演場地外,建築師確保所有設施都可享有海港景觀,從而營造無限空間感。
- 〈開篇〉、〈初夜〉、〈妻妾〉、〈宿命〉、〈輪迴〉五個樂章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深宅大院中女人們的故事。
西北的音樂多以「信天游」的音調為源,高亢、挺拔而自信中亦滲透着苦難的愴然。 作者緊緊地捕捉著這種氣質,並以生動的音色、音響組合,刻劃出那種明朗爽直而又深沉渾厚的人情風采。 經過時間的孕育,我用音樂結構了《長安別》、《古道吟》、《涼州樂》、《樓蘭夢》、《龜茲舞》。 此曲並不著重戰爭場面的描寫,而把重點放於稱霸一時的項羽在失敗時的內心描述,尤其是別姬時的無奈與落寞。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A) 音樂廳及劇院
接看,旋律交由革胡演奏,其他樂器陸續加入,把情緒推向高潮。 最後在幽靜的氣氛中樂曲結束在主音大和弦上,彷彿延續看那種愛意,延續著那般夢想。 音樂基本上是5/4拍子的節奏,旋律也以五聲音階為主體,加上裝飾性的半音,作曲家運用D大調及D小調(羽調式)之間的對比交替及低音樂器的拍板音響,使樂曲韻味更加別緻。 金鼓齊鳴,將士凱旋回家,父老鄉親歌舞相迎,樂隊演奏到高潮處戛然而止,琵琶在弦樂震音的背景下彈奏出柔美而清晰的木蘭主題,頓時一個脫去戰袍再換女兒裝的少女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22年3月,古物諮詢委員會一致通過建議把大會堂升格,其將成為香港首幢戰後落成的法定古蹟,也是同類評級中最年輕的項目(60年樓齡)[9]。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大會堂低座近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亦即現時的展城館)的外牆名字對上會掛着香港徽號的紋章[7]。 1997年7月起香港大會堂交由巿政局管理,紋章被換上其洋紫荊圖案標誌,而2000年巿政局遭「殺局」後,該位置一直懸空至今[8]。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香港大會堂 過去30天最常訂展覽演出商品
演出時,兩個樂隊分別佈置於觀眾堂(站著演奏)及舞台(坐著演奏),正如唐代樂伎分部制度中的坐部伎及立部伎一樣。 用一個特定的和聲通過多組樂器在不同位置上的參差進入,使音響的層次和厚度不斷擴大增強,描繪了山泉由少到多、最後終於匯成瀑布一瀉而下的大自然情景。 緊跟其後的樂段由笛子及彈撥的對位則以清新空曠的音樂格調將主題變形為悠長的山歌,恍如回到作者兒時於家鄉放牧吹笛時的情景。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音樂會
作曲家的話:身為西樂作曲家,受西方音樂及文化影響是自然的事。 不過,寫《萬聖節舞曲》時,我儘量將西式創作手法與中國樂器、音響糅合,得出來的結果,便是一個混合體,包含了樂曲本身和中樂團所用的中國樂器的聲音,盡用音效的種種可能性。 作曲時我所面對的矛盾是:究竟我應該寫中樂,還是西樂呢? 又,我應該用五聲音階,還是較歐陸式的半音音階呢? 我躊躇了好一會才作出決定,但我很滿意最後的結果,就是一首混合三種風格的樂曲,既有歐陸的半音音階,也有無國界的現代風格和帶東方味道的五聲音階風格。 作曲家運用現代意識的複合節奏型混奏,渲染出這一火熱而又神秘的氣氛,當中亦有前三個樂章的主題隱現,以表現人們還在緊守著傳統的靈念,最後樂隊掀起狂熱的高潮在祈福的熱切中結束。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香港大會堂港鐵站出口
香港大會堂位於中環愛丁堡廣場,是香港第一所、亦是設施最全面的公共文娛中心,歷史可追溯至1860年代,而目前的大會堂則於1962年落成啟用,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2003 年 7 月 13 日,樂團與三千多名香港市民成功創下健力士世界記錄,鼓動大家在非典型肺炎疫症後的激勵鬥志。 傳統上中國人有秋收冬藏之概念,香港中樂團與創作團隊以二十四節氣中之【立冬】此節氣為題獻上最新MV《冬之藏引》。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觀眾拓展
接著笛子奏出如歌似的主題,展示春光明媚的西子湖畔,鶯歌燕舞,遊人如鯽的畫面。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2025 樂隊再奏出主題音樂之後,進入快板樂段,描寫許仙和白素貞(白蛇)雨中相遇,遊湖借傘,從而結下姻緣。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2025 這些文娛設施在當時的確讓低層市民可更容易接觸藝術文化。 位於低座的音樂廳使用迴音板設計,設有1,434個座位,在建築及音響設計上,均以作為交響樂演奏為主要用途,音響效果極佳。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音樂廳和劇院
大會堂是首個向香港所有市民開放的多用途文娛中心,自開幕以來一直是舉行多項重大歷史事件(例如五位港督的就職典禮)的場地、作為培育本地表演者的搖籃,以及見證本港的藝術及文化發展。 此外,它亦見證政府作出史無前例的承諾,通過建設一個集文化活動和市政服務的樞紐,肩負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和改善他們生活水平的責任。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2025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0年代由巿民集資興建,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是一座傳統歐洲文藝復興式建築物,於1869年開幕啟用。
這首民族管弦樂曲,自1960年寫作出來後,很快受到聽眾的佳評。 數十年來,海內外民族樂團(包括一些較大的業餘民樂團體)都演奏過。 音樂在夢境中馳騁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作曲家採用大提琴與中樂隊的協奏形式演繹中國先秦思想家莊子的哲學觀,以求道之神韻。 《下一站月球》這首樂曲集合了中西音樂文化中人類對月球的嚮往及祝福,樂曲在探索中國式的登月,與觀眾來一次有關月亮的中西音樂文化大兜亂。 《斷捨離之歌》是一首關於從束縛裡解放自己的作品,述說一個令人鼓舞,如何戰勝過去找尋人生新里程的故事。 新里程可能是一個個人的改變,一個集體的決定,一種新感覺,或者是一個前所未見的音樂構思;是關於當你知道必需要向前踏出一步的那一瞬間,縱然你知道你將會作出犧牲,某些改變將會帶來無可避免的痛苦。
農曆八月半是苗族的「吃新節」(吃新收割的穀子)。 樂曲的中段,在七拍子(7/4)的蘆笙曲的背景下,響起一曲苗族的「飛歌」。 侗族人的蘆笙比賽盛會,每村都派蘆笙隊參加,各吹各的調,氣勢雄渾,山谷震盪。 本曲分別以三組不同音色類的樂器,代表三個蘆笙隊,重重疊疊,音響豐富,熱烈有趣。 在東亞的哲學概念裡,「氣」乃宇宙萬物內在的生機,其與深層生命內涵有著凝聚內化的特性。 故「氣」可創生轉化和包容萬象,並在其內部蘊含的陰陽兩極的對比統一中,呈現出無窮的生命活力。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香港
手鼓演奏者的帽子頂部也有較長的「chori」,有時可達十八米,演奏者還會在表演中打側手翻。 此外,從唐代一直廣泛通用到近代戲曲的工尺譜亦隠藏於本片,此乃根據近代粵劇工尺譜標示本曲的骨幹旋律於畫面中,隱喻現代與傳統密不可割的先天關係。 《新野蜂飛舞》的意念來自二胡演奏家張重雪,她提議將陳耀星、陳軍的《新賽馬》樂曲段落結合在《野蜂飛舞》之中,為樂曲注入剛勁有力的元素。 持續飛快的十六分音符以及耀目的半音階技巧,力求讓今天的炫音胡琴六重奏散發無比光彩。 事實部分:中國探月工程第二階段落月計劃嫦娥四號着陸器 2019 年 1 月成功登陸月球,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
原名《夕陽簫鼓》、《潯陽曲》等,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首次將此琵琶曲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 猶如一幅水墨淋漓、神采飄逸的山水長卷,樂曲繪聲繪影地描畫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步步高》是廣東音樂大師呂文成的代表作之一,流傳甚廣。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座位表 在創作中大膽採用外來的模進手法及創意,依情譜聲。 於曲首採用突發性的八度大跳,迸發出爽朗向上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