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日)凌晨2時55分,廣東道927號一幢唐樓低層發生火警,消防接報到場出動1條喉及1隊煙帽隊灌救,其間在一單位內救出1名昏迷女子,她被送往廣華醫院… 內地武漢有男童使用成人坐廁,怎料被卡在廁板,動彈不得,要消防員用1小時來救助,男童除了臀部瘀青,身體無大礙。 兒童在這學前階段活動範圍漸漸擴展,體能增強,獨立能力比以前提高,喜歡攀爬跳躍,模倣難度高的動作,處事衝動,好勝心強,但缺乏判斷力,因此容易產生意外。 據「謙仔」外婆稱,女婿任燒臘師傅,昨日百忙中也相約裝窗師傅登門度尺,訂製家居三房一廳和廚房的窗花,希望更換堅固和罅隙較窄窗花,並會待工程完成後才接「謙仔」返家,以免再發生意外。 險墮樓的兩歲姓王男童叫「謙仔」,前日獲救後並無大礙,目前在聯合醫院留醫,其三十六歲姓黃母親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忽略被捕,經帶署調查及獲准保釋後,因擔心兒子「扭計」,昨晨返家洗澡後,即往醫院陪伴兒子。
- 亦可放置防夾手門擋,也能防止好動孩子被夾傷。
- 有線電視尋日宣布向政府交還收費電視牌照,開播近30年嘅有線完成歷史任務,日後只會經營免費電視。
- 家長應使用膠浴盆替孩子洗澡,並切忌不要將孩子獨留在浴盆內。
- 為免悲劇在自己的家中重演,家長不能輕視家居意外。
- 盛載即食麵的膠杯表面的溫度雖然不熱,但內裡的溫度其實十分高。
- 將傷者送院時應帶備傷者服過的藥物、食物及嘔吐物、排泄物,以便醫生進一步急救處理。
- 家居意外並非不能預防,即使發生後也能立即為小朋友解困,急救專家教大家一些避免意外的方法和簡單的急救措施,讓家長不至束手無策。
- 因此兒童需要成人時時警覺清醒的在旁陪伴,才能獲得較多的安全保障。
美國有媽媽在社交平台分享,其3歲的女兒遇上膠水突然爆開噴出,她的雙眼不幸被膠水濺中,以致眼皮黏住睜不開,結果求醫花足6小時才能「開眼」。 首先,醫生會着意吞入異物的物料,能否透X光、會否引起化學反應;吞下磁石、遇水發大的物件隨時需要做手術! 另外,異物的尺寸、形狀也很重要,利器、有尖角的怕弄傷腸胃;太大的吞不下,細小能排出,不大不小的最麻煩! 假若孩子口角流出口水、吞嚥困難或疼痛,可能代表異物被哽塞在食道內。 而假若孩子嘔吐、肚痛、腹脹,更可能是腸閉塞的跡象。 【本報訊】本港昨發生四宗傷及兒童家居意外,其中元朗一名十五個月大女嬰,伸手觸摸一個插在牆上的充電器時觸電彈開,臉色又青又紫,報警送院治理。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兒童家居意外 3小時3宗
另外,綜合多份家居意外保險,其法律責任保額由最少HK$400 萬至最多HK$1500萬,主要承保投保人或其家人在受保居所內發生事故的個人責任。 不過,大部分的家居意外保險都是針對家居財物而設,例如是電器、傢私及個人物品等。 假如家中財物因意外,包括盜竊、火災、颱風、水浸等,而有所損失或破壞的話,就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索償。 如傷口有出血情況,先檢查傷口是否有異物,如無異物,可用清潔敷料覆蓋傷口,並輕力加壓止血,再將傷肢抬高,減少出血。
常見的兒童家居意外包括燒傷、燙傷、跌傷、哽塞、藥物或化學物中毒等。 當中有些情況例如中毒,並非一般家長可以自行急救處理,只能防患於未然,如將藥物或化學用品放在兒童無法接觸的位置或將其鎖好。 然而,一旦遇上另一些家居意外如燒傷、燙傷時,如能採取合適的處理方法,將有助兒童日後康復。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男童遭摺枱夾頸窒息亡 慈母哭斷腸
門窗、抽屜、或有凸角銳邊的傢具、牆柱等應加護墊、護角、護邊,以防兒童夾傷、撞傷。 風扇加裝防護網,可以避免兒童的將手指插入風扇內而絞傷。 鎖上窗花:若家中有小童或寵物,謹記必須安裝窗花,以免小孩和寵物誤墮出窗外,挑選窗花時也可根據「小孩頭部能否穿出」作為標準。 以皮膚局部或全身出現風團、瘙癢為特徵,時隱時現。
保良局方昨晚(13日)接獲社署通知收到投訴後,立即跟進了解,翻查該校相關閉路電視片段,發現校長於2月9日處理一名高班學生的情緒表現時,動作較為粗魯,有一兩下拉扯動作。 因此局方主動聯絡警方,並會積極協助警方的調查工作,亦會與社會福利署及教育局保持密切聯繫。 在家居損傷事件中,最常見是跌倒,其次是扭傷。 行業方面,以技術員及輔助專業人員發生損傷比率最高(7.3%),其次是僱主、經理、管理人員、議員及高級政府官員或工藝人員(6%)。 報告指出,女性較易遇到家居及跌倒相關的損傷事件,男性則是職業及運動損傷為多。 多於4分1的損傷發生在家中,其次是公共高速公路、街道或道路的交通場所。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家居安全|幼童3大家居意外陷阱!消防處:燙傷勿冰敷、中毒勿扣喉
近日西營盤4歲男童發生家居意外,疑被摺枱夾到,被母親發現時,他已昏迷不醒。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母親大驚,抱兒子落街叫救命並報警求助,可惜男童最終返魂乏術。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2025 如無異物,可用一些清潔敷料覆蓋傷口,並用手在傷口上加壓止血,與及把傷肢提高,減少出血。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兒童跌倒傷頭可大可小
家長切忌讓孩子吞白飯、飲醋、大力扣喉,這些做法都只是對鯁骨兒童有害無益。 家長必須定時觀察,特別是頭部受創,如小朋友出現呆滯、昏迷、頭痛、嘔吐或抽搐等徵狀,便需立即求診;如在一天過後亦沒有徵狀,則其頭部創傷機會不大,家長不用擔心。 所有燙熱之食品、飲品、用具如熨斗等應妥善放置,不可放近檯邊。 避免使用檯布,以免小孩因拉動檯布而打翻檯上物件。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家居意外發生時必須的聯絡號碼
巴西一名13歲少女日前洗完澡後,身體未完全抹乾,在濕身情況下觸碰電視機,隨即觸電陷昏迷,家人將她急送院,惜搶救不治。 綜合外媒報道,事發在周日(9日)下午,13歲少女Iorr… 内地一名22歲女生,疑因宿舍碌架床護欄太低,不慎從上舖跌下受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其家屬稱,上舖床護欄高度僅15厘米左右,鋪上被褥護欄幾乎「隱形」。 警方今日(22日)下午2時7分接報,指在德朗邨德瓏樓一單位發生火警。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兒童/長者常見家居意外
以下就收錄了6項常見家居意外的急救方法,不妨把它們熟讀起來。 【有線停播】有線電視有限公司昨日(14日)宣佈將於6月1日開始停止收費電視業務,有關播道亦會於同日起停播。 停播消息傳出後,記者不禁想起了不少有線昔日製作的節目與頻道,以下這些片段、人物,也可能會勾起大家的回憶。 12歲以下兒童最常受傷的原因是跌墜(39%),其次是撞擊(28%)。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家居意外
意外是導致小孩及嬰兒受傷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般人認為這只與交通意外或戶外活動時之意外有關。 但事實上,人們認為最安全的地方「家中」,郤隱藏了不少危機。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而導致家居意外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大家忽略了家居安全意識。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跌倒
幸而,小編獲鄰居幫忙,買了4支通渠水,花了64便將座廁通了,而且洗得光潔如新。 天文台預測,周末期間至下周初沿岸地區天氣溫暖,潮濕有霧,未來9日相對濕度均高見95%,最高達100%。 家中的玻璃窗以至窗框,可能經常濕透滴水形成水漬。 想玻璃窗保持清晰明亮,其中一個方法是噴一噴玻璃水,…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一般而言,食道內的異物需緊急移除;已進入胃部而非磁石、利器、有化學反應的物品可有數天的時間觀察,若未能自行排出才需做胃鏡取出。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即刻下載 Yahoo 新聞 app
事件一出,不少網民認為屋主遇上無妄之災,涉事嫲嫲和同行鄰居在未經屋主同意便擅闖民居有錯在先,嫲嫲帶3歲幼兒到工地本已有風險,加上到埗後未有看管好實在難辭其咎。 有人留言「屋主有什麼錯,要是小偷進入家中盜竊,不慎摔死也埋怨屋主嗎?」、「作為成年人,看孩子就好好看,偏要帶去危險的地方,難道這不是謀殺嗎?」。 由於家中是最常發生損傷事件的地方,衞生署建議呼籲大眾在家也要時刻保持警惕,改善環境潛在風險以預防損傷,例如確保光線充足、移走容易令人絆倒的物件、使用防滑地墊。 另外,運動期間避免過度勞累,避免飲酒、飲酒。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處理方法:
消防接報到場將火救熄,約40名大廈居民自行疏散,沒有人受傷。 由於廁所空間狹小,消防隊把馬桶圈螺絲拆掉,然後「連人帶桶」,把馬桶遷至客廳破拆。 消防員原本想使用液壓破拆工具拆開廁板,但男孩年紀小,加上屁股卡得太緊,有機會對男童造成「二次傷害」,於是利用破拆剪刀、手鉗等小型工具逐步拆除,同時與男童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最終花了近1小時把男童救出。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2025 外科重症醫學科史永強醫生表示,患者入院時筷子刺入顱內深達3厘米,其餘十多厘米部份在口腔外面。
然而,過多雜物容易導致家居意外,尤其是老人家只要稍一不留神,就可能絆倒跌傷。 如果你家中有小孩,又或者父母是獨居老人的話,最好及早投購一份家居意外保險,以防不時之需。 【兒童意外 / 疏忽照顧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 危險物品】無論多忙碌,家長也必定要看顧好子女,危險物品更要收好! 內地有醫生分享恐怖家居意外,1名1歲幼童誤當通渠劑為玩具,玩耍期間將通渠劑灑到嘴上,嚴重灼傷皮膚,令嘴巴腐爛、疤痕攣縮,傷口其後甚至變形,導致未能進食。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燒傷/ 燙傷
鈍器撞擊是最常見導致損傷的直接途徑(57.4%),當中與物體或動物撞擊佔最大部分。 排行第2及3的損傷途徑分別是過度勞累(34.5%)及尖銳物體致傷(4.3%)。 患長期功能障礙、獨居、患多種慢性病,以及經常飲酒或暴飲的人受傷機率較高。 有線電視尋日宣布向政府交還收費電視牌照,開播近30年嘅有線完成歷史任務,日後只會經營免費電視。 30年來,有線雖然未能喺市場上取得突破,但多個頻道嘅節目捧起過唔少藝人,部份人離巢後都發展順利,唔多唔少同喺有線儲落嘅經驗以及人氣有關。
如何避免兒童在家居發生意外?
西環一名4歲男童遭摺枱枱腳(紅色箭嘴示)夾頸窒息亡,父母傷痛欲絕;安全鎖(橙色箭嘴示)疑未將枱腳固定。 家中各種摺疊的傢俬,例如摺椅、摺枱等,必須妥善放好。 如需使用,必須檢查清楚是否已將安全鎖掣鎖定。 如果觸電者出現呼吸困難,可以將其置成仰臥姿勢。
嬰兒猝死症是指一歲以下嬰兒在睡眠時突然死亡,且死因不明。 但採取有效的預防方法,可減低嬰兒罹患嬰兒猝死症的風險。 警方今日(6日)下午3時49分接獲報案,指一名41歲外傭在沙田馬樂徑10號一獨立屋工作期間,一罐卡式石油氣罐懷疑發生爆炸,外傭額頭、手及腳受傷。 救護員接報到場,外傭清醒被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理。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衞生署報告揭家居屬意外受傷高危地點 跌倒最多 逾12%骨折
經調查,相信上址發生家居意外,導致男童死亡。 將傷者送院時應帶備傷者服過的藥物、食物及嘔吐物、排泄物,以便醫生進一步急救處理。 緊記勿為中毒傷者「扣喉」,或會導致食道及喉部被燒傷,甚或誤吸入呼吸道而引起肺炎。 但如受傷部位出現任何變形或腫脹,謹記切勿移動受傷處,並應盡早送醫院診治。
導致跌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小孩步履不穩、雜物隨地放置、小孩在家裏缺乏成人照顧及在好奇心驅使下攀爬等。 據英國《鏡報》報道,1歲半男童Hughie McMahon去年12月24日晚上,趁父母沒為意,吞下一個破損發聲猴子公仔內的鈕扣電池。 32歲媽媽Christine McDonald和29歲爸爸Hugh McMahon發現,兒子變得很虛弱,既睜不開眼睛,胸口也發出奇怪的聲音,於是立即致電召喚救護車,將他送往醫院搶救。 有線曾開設兒童台及轉播美國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專門播放卡通、兒童綜藝等兒童節目,曾吸引不少人兒時追看! 有線兒童台更搶先無線播放多套曾風靡一時的卡通片,包括《Keroro軍曹》、《鬼太郎》等。 為觀眾提供改善家居空間意見的《空間大改造》已播放超過十年,是不少人替住家裝修前所觀看的節目,為大家改善生活環境賦予憧憬。
但只要是有「小魔怪」的家,什麼都可成為最危險的陷阱! 根據本地的統計資料,每年平均有約11,000宗20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意外受傷個案,其中「家居意外」更是長佔14歲以下受傷原因的榜首。 事發當日,女童把兩腳插頭,自行插入插座時,突然間插頭發生爆炸,盡管女童手指被灼傷,然而幸運的是當時還沒通電,所以女孩沒有觸電,生命無礙。 從照片所見,真是觸目驚心,兩腳插頭被燒至變形。 事發地點不在香港,似乎是東南亞地區,有說是菲律賓。 還有網民分享了如何用膠盒製作電源安全保護蓋,讓孩子無法接觸電制。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從片段可見,一名穿着尿片的男童從興田邨恩田樓4樓的居所,穿過窗花爬出窗外,於晾衫架外「半天吊」。 屋內一名女子及時發現,一手隔着窗花,牢牢抓住男童手臂,慢慢拉回屋內,期間圍觀街坊不時緊張驚呼,整條影片約1分鐘,相當驚險。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做法為站在患者背後,將雙手環抱患者腹部,握緊拳頭放在患者胃部,用另一隻手抓住拳頭,用力向內和向上推壓。 若傷者轉為昏迷,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法,並從速送院。
少數病人會有腸閉塞、穿腸等併發症,需要做緊急開腹手術。 最終,多科醫生協作手術,15分鐘將幼童口中的筷子取出;所幸取出過程中,筷子並未損傷幼童重要部位,並無大礙。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2025 昨晨十一時許,黃大仙翠竹花園一名九個月大女嬰,坐在助行車學步,期間橫衝直撞,撞及餐枱,打翻枱上一煲滾粥,燙傷女嬰手腳及腹部,家人發現報警,由救護車送院治理。 如果選擇碌架牀,應避免將小孩安排睡在碌架牀上層。
兒童家居意外新聞: 兒童
若傷者清醒、呼吸正常,可以檢查他們身上有否瘀傷、出血,並進行治理。 香港紅十字會開辦基本兒童急救課程、兒童心肺復蘇法證書課程及親子急救小先鋒工作坊等,讓大眾了解兒童發生意外時的急救處理方法和預防措施。 此外,他亦建議家長不時留意消委會的消息,注意一些含有細小部件或有潛在危險的玩具,以免小朋友弄傷或誤服。 同時,家長不能一味要求小朋友遠離危險,而需灌輸家居危機的知識,別令孩子因為好奇,而在家長不注意時故意「挑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