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見及此,政府為杜絕短線炒風,在2010年11月宣布推出「額外印花稅」。 如果買賣雙方就買賣股份簽署了協議書,並且,協議書所述之轉讓代價款額不低於資産淨值,那麽印花稅之計算基礎應以協議書所訂定之轉讓代價爲准。 內部轉讓印花稅2025 《印花稅條例》並沒有要求買賣雙方必須就股份轉讓簽署書面協議書。 但是,如果買賣雙方就股份買賣簽署有書面協議,那麽,買賣雙方所簽署之書面協議書即構成股份轉讓之部分文件,需要提交予印花稅署加蓋印花。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內部轉讓印花稅2025 內部轉讓印花稅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相關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根據Q房網綜合統計數字,今年首7個月,內部轉讓個案佔整體二手成交超過一成;單計7月份,有關個案繼續增加,佔整體二手成交升至16% 。 內部轉讓印花稅2025 如適用,視乎有關情況,買方及/或賣方可能只需按舊稅率支付印花稅,甚至完全獲得豁免。 香港居民即使打算在購買新住宅物業後出售原有住宅物業,仍須支付新從價印花稅。
內部轉讓印花稅: 近親轉讓慳印花稅
但稅務局也提出了幾種很特殊的寬免,其中一種就是「提名近親」或「近親轉讓」。 「額外印花稅」徵收的基礎是以「文書」中的「交易價格」,而並非以買家的賺價來計算,故稅務局不會理會成交價是賺與蝕。 內部轉讓印花稅2025 但如果你在2012年11月20日沽出物業,你仍跌入「2010年11月20日-2012年10月26日」中「超過12個月-不超過24個月」的範圍內,故需按照成交價徵收5%的稅項。 反觀如果買家選擇遲一天才售出物業,即在2012年11月21日才售出物業,他剛好超出了「24個月內」範圍,也就不用繳交額外印花稅。 內部轉讓印花稅2025 假如你在2010年11月21日簽署了「臨時買賣合約」,購入一層200萬元住宅物業,之後在2010年12月3日簽定了「正式買賣賣合約」,並在2011年1月15日正式簽署「轉讓契約」收樓。
從價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針對的是購買物業,而額外印花稅則針對賣方在若干時間內出售物業。 除若干豁免情況外,任何人(包括個人或公司)於2013年2月23日或之後購買住宅或非住宅物業,均須按新的稅率繳付從價印花稅(「新從價印花稅」)。 無論是住宅或非住宅物業,新從價印花稅須在簽訂買賣協議時支付。 市民應注意,有關非住宅物業的新從價印花稅,由原本在簽訂售賣轉易契時支付,提前至在簽訂買賣協議時支付。
內部轉讓印花稅: 二、 股份轉讓時需加蓋印花之文件
近親轉讓可巧妙繞過高印花稅率,節省買第二層樓的成本,達致買樓收租的目的。 各區租務市場表現不一,建議多比較不同地段,即上千居搜尋全港筍盤。 一般來說,按揭保險計劃是不接受「轉按套現」或「加按」的。 即是說,如果你本身以 6 成按揭購入現有單位,並正在供款,則不能透過轉按或加按,享用新按揭成數,做 8-9 成按揭,藉此套現。
- 在絕大部分情况下,印花稅署都會根據股份轉讓主事人或其代理人所提供的文件上所載的轉讓代價計算應付印花稅。
- 相對願意承受較高貸款風險的財務公司有機會可以免除審查信貸評級,接納信貸評級較差的貸款申請人。
- 不過,如果單位本身由你全權擁有,就不能用近親轉讓的方法去轉按或加按套現了。
- 如果物業仍然處在罰息期,也就是藉貸人在跟銀行申請按揭時,銀行會訂立一個罰息期,以避免借款人為了轉去別間銀行,而提早還清借款。
- 陳先生擬向張先生購買其持有的甲香港公司的10,000股之股份,雙方簽有協議書,協定轉讓代價爲港幣10萬元。
- 例如當年這公司買入物業時是$200萬,假設你買入價是$1500萬,先時升值到2000萬。
可能退還的印花稅是按15%收取的買家印花稅和按第1標準稅率收取的從價印花稅。 請注意,符合條件的外來人才仍需要按第2標準稅率支付從價稅。 內部轉讓印花稅 Sleek 為無數創業者及中小企而生的雲端全方位會計及後勤平台。 我們為您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數碼化企業管理服務,讓您專注發展公司業務。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在每一個步驟都會為你提供協助,務使過程順利、按時進行,並有適當文件提交。
內部轉讓印花稅: 內部轉讓印花稅: 以「轉讓契」轉讓物業
部份計劃入市投資的業主,會透過轉名與親人,恢復「未持有物業」的身份,之後再入市,印花稅率便會由15%,降至舊稅率的0.75至4.25%,大幅節省稅費支出。 必須留意的是,由於首置客購買物業,同樣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只是稅率較低,因此無法完全退回全數15%,而是會扣取新一筆首置從價印花稅後,再補差價。 內部轉讓印花稅 例如首置印花稅為4%,那業主可退回「15% 內部轉讓印花稅 – 4%」的印花稅額。 其實不少人都選擇先買後賣,以免心水單位被人捷足先登,寧願先付辣稅,再申請退稅。
- 陳先生擬向張先生購買其持有的甲香港公司的所有股份,雙方協定轉讓代價以資産負債表所示之資産淨值爲准,雙方於“轉讓文書”及“買賣摘要”填寫的轉讓代價爲港幣10,000元。
- 換句話說,若某間香港公司將其 100% 的股份轉讓給另一名股東,而轉讓時股份價值 50 萬港元,則轉讓的印花稅會是 1,000 港元。
- 不過雖然在這個過程上,買家可以豁免「額外印花稅」,但承接物業後就需要受制於「額外印花稅」了。
- 送契樓的送贈法律程序一般需時 3 年才完成,業權並不穩固。
- 簡單舉例,準買家本身已有一個物業,若想再買多一個市值600萬元的單位,就需付15%稅率,即90萬元,遠高於首置客僅須支付3%的稅率,即18萬元。
然而,如其中一人已回復首置身份,便只需繳交樓價3.75%,即37.5萬元的從價印花稅,足足節省112.5萬元。 完成後,丈夫不會有再持有物業,而只有妻子會有算持有物業。 注意:本文中引用的例子僅供參考,不會就其準確性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 雖然以上做法會衍生 2 內部轉讓印花稅 次印花稅收費,但都只是收取較低稅率(即首置印花稅率;最高僅為樓價的 4.25%),兩者相加,亦比 7.5% 的新住宅印花稅便宜。
內部轉讓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8大著數
即如承繼遺產後,因繼承者已被視為持有一層住宅物業看待,當他打算再多購一個住宅單位,則需要繳交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以及「持有期」怎樣計算,才知道我們需否繳交「額外印花稅」。 住宅物業和商業地產通常都需要繳納印花稅,即從價印花稅(AVD),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繳納買家印花稅(BSD)和/或額外印花稅(SSD)。 甲公司除了持有乙公司之股份外,沒有持有任何其他資産,也從沒有開始營業。 甲公司截止於2013年9月30日之財務報表顯示公司投資子公司港幣8萬元正,應付股東貸款15萬元正,累計虧損港幣8萬元,負資産爲港幣7萬元正(即期初實收注册資本金額)。 如果擬轉讓股份所屬公司持有子公司,而該公司已經編制了合並財務報表,也就是說,控股公司之資産負債表及損益帳之數據已經包含了其所控制之子公司的資産負債及損益等數據。
內部轉讓印花稅: 香港新興行業的市場趨勢 – Sleek香港
一般來說,轉名沒有實際期限,故有些業主會以拉長轉名期的方式,確保另一半不會即時放售物業。 內部轉讓印花稅 如果物業跌入「額外印花稅」範圍內,在期限內由其後人接受遺產,在法律上可豁免「額外印花稅」,同時也可獲豁免「從價印花稅」。 如接受遺產者在承繼遺產後的「額印」期限內沽售物業,也可不用繳交「額外印花稅」,但卻不會獲豁免「從價印花稅」及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內部轉讓印花稅: 樓市資訊 香港置業
如要申請以近親轉讓豁免繳交第一標準稅率的15%印花稅,必須提交雙方的關係證明文件,如出生證明、結婚證書等供稅務局核實。 相對願意承受較高貸款風險的財務公司有機會可以免除審查信貸評級,接納信貸評級較差的貸款申請人。 財務狀況差 – 銀行一般都不主張為曾破產、有壞賬、債務重組或債務舒緩等客人提供貸款,因此財務公司較為適合這類型的客人。 急需現金周轉 – 申請銀行貸款快則需要花費一個星期時間,慢則申請銀行按揭可以花上以月計的時間。 沒有收入證明 – 坊間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份正職在大公司受薪。
內部轉讓印花稅: 內部轉讓印花稅: About the Author: 按揭大師
「甩名」後的人士回復首置身份,並能以遠低於15%稅率的原有從價印花稅(視乎樓宇成交價格,由0.01%至4.25%不等)買樓。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內部轉讓印花稅2025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內部轉讓印花稅: 業主「自製」首置身份抵消樓價
實務上因內部人無法掌握股票完成過戶之時程,故內部人辦理事前申報後,應儘速向往來證券商提出過戶申請並經該證券商受理,即可視為完成轉讓。 內部轉讓印花稅2025 內部人以所屬公司股票為擔保品向證券商申辦不限用途款項借貸,應完成質權設定後證券商始得受理款項借貸業務,但不須辦理事前申報。 嗣後若因擔保品不足,於其股票有被證券商處分之虞或接獲證券商通知時,應即時辦理事前申報,處置後亦應依規定辦理事後申報。 在上述情況下,甲先生是在24個月內將部分物業的業權轉讓予乙女士。 由於乙女士並不是甲先生的近親,有關豁免「額外印花稅」的條款並不適用。
內部轉讓印花稅: 近親轉讓後重做按揭,是否需要壓力測試?
除了買樓用作收租之外,好多新婚夫婦都會夾份聯名買樓用作建立家庭。 亦正正係因為這個原因,當時機成熟好多夫婦都會選擇將其中一方在現有物業的業權轉讓給另一方(夫妻轉名),俗稱甩名、內部轉讓或近親轉讓。 這樣可以讓業權賣方重獲首次置業身份再買多一層樓同時避免繳交辣招稅項。
內部轉讓印花稅: 豁免「額外印花稅」
所以代理是有責任向準買家說明這風險,導致潛在買家數量大減,而大部分銀行也不會批出按揭給予5年內曾簽「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的物業。 祖父母和孫兒不當近親,不過如果父母已經離世,可以向稅局申請祖父母和孫兒的關係是近親,最終以稅局批核為準。 由於「首置」身份買樓時可以交少好多印花稅,為了騰出首置名額,近年近親轉讓的做法非常流行。 一般做法有兩種,較常用的是用一般買賣物業買賣時的「轉讓契 Assignment」。
但是,如果為了要減少交稅而過分將物業轉讓的價格調低,以享受這個好處,很容易被稅局認為這是特意避開稅務,是會遭到稅局追討罰款及稅收的。 如果「額外印花稅」是由賣方支付,所繳付金額屬業務開支,在計算物業交易所產生的應評稅利潤時,可獲扣除。 坐落香港的不動產買賣或轉讓文書、不動產租約及香港證券的轉讓文書須繳付不同税率的印花税,你可在這裏獲得有關印花稅税率的詳盡資料。
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須在加蓋從價印花稅相同的期限加蓋「額外印花稅」,一般而言,即在買賣協議簽立日期後30天內。 同樣地,為可予徵收「額外印花稅」的售賣轉易契加蓋印花的期限,與有關從價印花稅的期限相同,即為該轉易契簽立日期後30天內。 「附加額外印花稅」(即舊稅率與新稅率所計算出的差額)須在修訂條例刊憲之後的30天內繳交。 內部轉讓印花稅2025 物業轉讓亦可能增加物業出售的難度,因為銀行可能不願意在該物業轉讓後5年內批出按揭申請予新買家。 反之,透過「公司股份轉讓」的方式購入物業,只須繳付0.2%的印花稅率,即$20,000。 例七: 內部轉讓印花稅 陳先生擬向張先生購買其持有的甲香港公司的3,000股之股份,雙方同意以股份所占資産淨值作爲轉讓代價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