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邊行邊說笑,景觀也逐漸變得開揚,不知不覺走了半小時便到了三椏涌營地。 附近有大片紅樹林,也有寬敞的涼亭,可以稍微歇息,享受一下郊野的寧靜。 一是,往荔枝窩的船只得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有,由馬料水三號梯台開出,由大學港鐵站步行往馬料水碼頭約 15 分鐘。 三椏灣一帶地質亦十分奇特,凹凸不平的岩石都呈現暗紅色。 從烏蛟騰走到三椏村只需約1.5小時,附近有營地也有士多,走到累了也可三椏灣的地質以前往福利茶室或合益蜂場次餐廳享用客家小菜。 如想要輕鬆漫步遊攝一番,建議由烏蛟騰走經三椏村到達荔枝窩。
來往馬料水碼頭至吉澳/鴨洲的航線逢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行,但每天只有一班船,而來回收費為$90。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一日遊需要,計算好時間以趕及街渡船程,亦可參考班次時間表。 鴨洲及吉澳是2個位於新界東北的小島,同樣位於香港東北面印洲塘特別地區之內,亦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裡的熱門景點。 除了地質景觀外,鴨洲和吉澳都是歷史悠久的漁村,雖然島上居民大多已經遷至市區生活,島上留下的人文歷史都十分值得一訪,在島上可以體驗傳統漁民的生活文化和歷史。 由於禁區開放還在研究中,要前往東北邊境的吉澳和鴨洲,頗為不便。
印洲塘船期: 荔枝窩好去處
稍作休息,便起程回航,穿越青洲瀝,駛過印洲塘,便進入娥眉和往灣之間的直門頭,繼續欣賞兩岸的岩壁和山嶺。 印洲塘船期2025 可惜由於交通不便,至今仍未有機會暢遊這兩島,實在遺憾,真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專程來遊,了結這小小心願。 離開往灣,船兒直駛馬料水,大家在抽獎的歡樂聲中,渡過全日旅程的最後一個節目,盡興而回。 吉澳是東北海上的一個大島,仍有不少村民在此居住,亦有街渡往來沙頭角。 去年的十年一次的「安龍清醮」(遺憾地沒有參與!),亦成為島上一大盛事,吸引不少昔日島民專程回來參與,傳媒亦有廣泛報導。 大會雖安排帶領大家登上雞公嶺,欣賞澳背塘景色,但我們覺得要欣賞印洲塘景色,另一方的黃幌山應該景致更佳,於是決定離開大隊,選擇往黃幌山走。
- 吉澳是東北海上的一個大島,仍有不少村民在此居住,亦有街渡往來沙頭角。
- 再經過紅石門後便來到印塘六寶,包括黃幌山(羅傘)、筆架洲(筆架)、印洲(玉璽)及波平如鏡的海面(紙)等,未上岸已拍了不少相片。
- 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渾然天成的沉積岩組成,包括礫岩、砂岩,以及被氧化鐵染成褐紅色的沉積岩,在香港十分罕見。
- 因為彎曲的形狀及海蝕地貌,遠看形似鴨子的頭、頸及身體部位,因而得名「鴨洲」。
從「鴨眼」的左邊望去是大鵬灣,向北則可看到高樓林立的深圳。 街渡到達鴨洲後會停留約一個半小時,而遊覽鴨洲大約需時一個小時。 街渡由鴨洲開往吉澳後會停留約3個半小時,大家可計算好自己的遊玩時間。
印洲塘船期: 荔枝窩冷知識
《孤獨星球》推薦香港為「亞洲十大旅遊地」時,也特別提到荔枝窩自然景觀。 欣賞完澳背塘後,隨隊由高崗下降,在朝碼頭行進之時,突聞背後嗡嗡聲響,瞥見數隻如蜂類的黑色飛蟲(據後來者說是黃色的)從後襲擊,霋時間只覺左方後膊、後小腿及耳朵痛如針刺。 荔枝窩海岸屬海岸公園範圍,必須遵守海岸公園守則 (詳細可參考漁農署網站),切勿拿走海岸任何生物(包括已死去)或貝殼作留念。 更吸引是當中還有兩大親民元素,首先是只須購買一張來回船票,即可在指定時間登船作跳島遊,最多更可連遊兩島。
- 吉澳位處沙頭角以東,面積2.36平方公里,是香港最北面及中國大陸的離島。
- 此計劃更於2020年獲得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可持續發展特殊貢獻獎」。
- 最終,我和 Katherine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報名參加了油麻地旅遊的《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東平洲、遠眺古岩異石“鬼爪石”、“鬼面璧”、印塘三寶、吉澳風味海鮮餐一天遊》。
- 加上學校前的紅色欄桿和綠色牆壁,強烈的對比十分好看。
在觀景台可清晰地看到印洲塘海岸公園以及遠眺荔枝窩的水塘、海灣及客家古村。 設有指示牌介紹周圍環境,例如是紅樹林、泥灘、樹幹粗大的白花魚藤等等植物和生態,以及印洲塘一帶的島嶼名稱,如灣洲、娥眉洲、吉澳等,在欣賞美麗海景和生態環境之餘,還可以增長知識。 吉澳以百年姻緣樹、可觀賞印洲塘的觀景台、吉澳正宗手打墨魚丸、客家菜以及吉澳故事館而聞名香港。 漁農自然護理署更於2021年9月推出吉澳文化徑,進一步推廣吉澳的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在吉澳行山時,可以加深了解當地的歷史故事。 早上八時半來到大學火車站的集合地點,已見人山人海,看來今天活動相當受歡迎。 印洲塘船期 雖然有近三百人參與,但秩序井然,魚貫登船後,便順利出發。
印洲塘船期: 打卡精選路線 紅樹林相伴
街渡先從由以億年計的沉積岩組成的大埔,與馬鞍山及西貢的火成岩(又稱:火山岩)中間的赤門海峽出發,大埔一方可遠眺馬屎洲特別地質公園和全港面積最大的船灣淡水湖,西貢則有海下灣海岸公園。 海峽末端會經過近月熱話的鬼手岩,船家更會放慢船速給大家觀光拍攝。 香港人放工等放假,為的是Plan去不同國家城市旅遊!
印洲塘船期: 荔枝窩登岸梯級 坐渡輪回馬料水碼頭
經黃竹角咀時,環湖出咀摸鬼手的鬼手岩在水面露出,引來全船拍照。 黃竹角咀一帶沉積岩在4億年前形成是香港最古老岩石,因地殼運動令岩層摺曲,令沉積岩露出地表。 侵蝕作用令鬼手的手指形成,海浪沖刷更使近底部的岩石被侵蝕不停,令手腕形成鬼手岩。
印洲塘船期: 郊遊好去處丨荔枝窩古村一日遊路線 新手適合!輕鬆連走烏蛟騰三椏村
此外,荔枝窩村落附近亦建有碼頭,假日亦有渡輪服務接載遊人往返荔枝窩及馬料水。 由於路線的出發點烏蛟騰是大埔一條頗為偏僻的鄉村,交通不算太方便,幸好假日除了小巴外還可以坐275R巴士從大埔火車站前往烏蛟騰,約15至20分鐘一班。 印洲塘船期2025 沿著「苗三古道」走,當中的「苗」指的是上苗田和下苗田,兩者都是荒廢的村落,可以在上苗田一帶發現許多不同品種的竹林,甚有詩意的竹林小徑,非常適合拍一些古式古香的唯美照片。 觀賞過後,依舊沿印洲塘郊遊徑走,其間經過一條彎曲的架高木板步道,深色步道在大自然環境中特別醒目,成為山友打卡熱點。 之後再走多10餘分鐘即可到第3個checkpoint: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 荔枝窩屬客家村落,中心內有各式展品講解村內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生態特色。
印洲塘船期: 香港好去處:【元朗綻放粉紫色繡球花海!姆明小屋+北歐風童話國度!免費入場打卡一流!】
百年樹木——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後的風水林內,有棵秋楓古樹,因樹幹中空而被稱為「通心樹」,樹木旁邊的介紹牌寫估計此樹已有百年樹齡。 (許朝茵攝)中心後方有片風水林,茂盛林地,棲息豐富物種,並種有逾百種植物,具珍貴生態價值,當中必看的是樹幹有個大窿的百年老樹,被稱為「通心樹」,外形有趣。 鴨洲只有一條小漁村,介紹當地歷史的鴨洲故事館只在周末開放,由於船隻只會在此停留一小時左右,輕鬆閒逛,時間很充裕。 至於荔枝窩一站,便有兩個半小時,足夠逛逛擁有三百年歷史的客家村落,欣賞風水林及海岸的紅樹林等景點,還有時間吃地道小炒或茶粿,最後乘水上巴士返回馬鞍山,結束一天旅程。
印洲塘船期: 郊遊好去處 | 白泥一日遊行程建議
故事館記載了鴨洲的地貌特色,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文化和古跡遺產。 印洲塘位於香港東北部水域,是由船灣郊野公園、吉澳及往灣洲圍繞而成的一個內海,這裡風景如畫,有「香港小桂林」之稱。 印洲塘有三寶,「印洲」、「神筆」和「筆架洲」,另外還有「麒麟石」和「羅傘」。
印洲塘船期: 中環往來長洲船期表及價目表 Cheung Chau Ferry Schedule
去程時的海面相當平靜,而船程也要一個多小時才會到達吉澳,所以有很多時間讓我們一邊聽導遊張先生的講解,一邊看風景。 首先是沿著赤門航道前往黃竹角咀,去觀看「人面石」和「鬼手岩」,途中會經過電視劇“掌上明珠”的拍攝場地。 最終,我和 Katherine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報名參加了油麻地旅遊的《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東平洲、遠眺古岩異石“鬼爪石”、“鬼面璧”、印塘三寶、吉澳風味海鮮餐一天遊》。
印洲塘船期: 鹽田梓/仔 離島船期表
提供創造優質家庭活動的親子時間方案,讓您享受本地親子活動,給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索香港人新奇有趣的地方和活動。 印洲塘在上次冰期完結時因海平面上升,陸地被海水淹沒,形成灣灣相連、眾島環抱的內海環境。 而現時的印洲塘大部分山嶺,是1.6億年前多次火山爆發的產物,熔岩夾雜著火山灰在地表固結,因而形成厚厚的岩層。 隨後,河流從高山淙流而下,把沙石沖刷至近岸低地,形成厚約500公尺的褐紅色沉積岩層。
印洲塘船期: 離島好去處|鴨洲吉澳一日遊14大美食/行山/打卡推介 附交通船期
水上巴士逢星期二及星期四營運,首站是三門仔,次站會到馬鞍山河畔,然後依次停靠荔枝窩、吉澳及鴨洲,再折返荔枝窩、吉澳等地,回程船期最晚為下午三點半左右,會駛到馬鞍山與三門仔。 吉澳面積為2.35平方公里,是新界東北風光一時的島嶼,1.5小時船程近距離看印洲塘的印洲六寶,黃竹角咀的鬼手岩。 島上文化歷史豐富,近年新建多條山徑及路牌標示,令吉澳不再難以接觸。 周末偶爾會有人售賣傳統客家美食,山長水又遠嚟到荔枝窩村,當然要買手信,包括花生米通、炒米餅、雞屎藤茶粿、糯米糍等,還有白菜乾,都是$10起,非常抵食。
印洲塘船期: 2月27日起,本公司所營辦的街渡 及 渡輪航線,均適用於樂悠咭/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票價計劃 ($2乘船優惠)各位老友記,必須使用樂悠咭或合資格八達通 方可使用$2乘船優惠。
拾級而上至高棚頂觀景台可東望大鵬灣和西面沙頭角邊境風光,而後方則是甚有異國海灘風光的印洲塘的景色,仍有時間可回程時走支路約5分鐘,又深又闊的海灣配襯藍天碧海就在眼前,景色超級怡人。 如果時間有限的話,我會建議先向超過250年歷史、現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吉澳天后宮方向前行。 昔日村民出海之前都會到天后宮拜祭祈求風調雨順,屋簷上的陶瓷公仔講述的正是楊家將和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旁邊寫有光緒六年字樣,證明歷史悠久,廟內還有古老的大銅鐘和大鼓,都是歷史遺物。
印洲塘船期: 荔枝窩 Lai Chi Wo
吉澳美食必食的一定是秘製墨魚丸,吉澳食肆不多,其中一間餐廳——益民茶樓的海鮮餐菜式豐富且不比一般餐廳遜色,菜式包括客家炆豬肉、土法蒸魷筒銀魚仔、豉汁蒸黃立倉魚等等。 另外由老闆娘親手搓製的秘製墨魚丸,粒粒爽口彈牙,鮮味十足。 印洲塘船期2025 位於「鴨眼」的位置是一個海蝕洞,海蝕拱經長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扁長的形狀,是島上非常受歡迎的打卡景點,不少人都會站在洞下打卡。
一般商業旅行社雖也有辦團遊覽,但自由活動時間太短,很難盡興。 難得地「郊野探索」主辦了「印洲塘、吉澳、鴨洲遨遊之旅」,參與者可作自助式旅遊,於是馬上報名。 天公造美,整天天色晴朗,雖十分炎熱,但能夠欣賞到藍天白雲下的印洲塘,並兼閒遊吉澳和鴨洲,盡享夏日樂逍遙。 再加上得到朱維德前輩為他的新作「香港舊景掌故新談」作親筆簽名,實在難忘。 The post 離島好去處:【吉澳鴨洲行山打卡一日遊!鴨眼海蝕拱+必食手打墨魚丸!附交通船期!】 appeared first on 香港人遊香港. 愛好香港地貌的朋友,雖然人在船上,未到達鴨洲和吉澳,但觀光旅程其實已經開始。
印洲塘船期: 長洲船期2021 中環往來長洲 新渡輪航班時間表+票價一覽
另外,大街上也會有小販擺賣大量自製的客家茶粿、鹹魚、生曬蝦乾等土產,準備回程時不妨買一點作手信。 除了山景和海景,不妨抽時間看一看吉澳最有歷史價值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天后宮。 吉澳天后宮建於1763年,已有近300年歷史,供奉海神「天后」(又稱媽祖),守護漁民和海員。 若然你想看更美的景色,可以由觀景台轉右步上鋪得美輪美奐的山路,上到更高的高棚頂就能欣賞整個印洲塘、澳背塘、吉澳灣、吉澳大街等景色。 由碼頭左邊出發,向漁民村方向走,經過三聖宮後有沿上山梯級拾級而上,步行約400級樓梯,只要20分鐘就能到達觀景台,遠眺雞公嶺及深圳鹽田港,另一面則見到吉澳的東灣。
此外,荔枝窩亦提供了重要的生境,共錄得八個品種的真紅樹及全港覆蓋最廣的日本大葉藻床;而銀葉樹林、白花魚藤及空心樹都是極富特色的物種。 故此,荔枝窩是個具傳統文化、歷史建築及生態研究非常有意價值的地點。 趁假日,大家不妨在荔枝窩的木棧道上漫步,穿梭在紅樹林之間,更近距離觀察濕地生態。 我們觀察到附近的山坡泥土呈粉紅色,翻查漁護署網頁資料,原來這一帶的砂岩含大量鐵質,鐵質經過氧化後遂變成粉紅色。 印洲塘郊遊徑起點有涼亭,下車後,我們在涼亭整裝,再跟隨烏蛟騰村路牌方向前行。 山齡12年的Samuel,具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三級山藝資格,正職社工,不時帶領青少年到野外活動,在公在私都熱愛穿梭山野綠林,熟悉本港山徑。
印洲塘船期: 荔枝窩觀景台 俯瞰印洲塘海岸公園
離開觀景台後,沿印洲塘郊遊徑走,不久便會到達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 由鴨洲前往吉澳船程只需約15分鐘,上岸便見到小食檔,幫襯之餘也正好吃午餐。 印洲塘船期 它比鴨洲大得多,山也有數座,今次停留三個多小時便選擇最近碼頭的高地頂及高棚頂,兩山也只高約80米,再逛逛大街、地質教育中心、沙灘等,時間也用盡了。 交通便利了也表示日後可以再訪,屆時一早於吉澳上岸,可玩5個多小時,探索其他山頭。 鴨洲又名大鴨洲,島嶼外形像隻半浮於水面的鴨子,遠觀可清楚見到其鴨頭、眼、頸、身等,很是有趣。
印洲塘船期: 西貢日落
但今年2月開始,往來大埔墟和新娘潭的九巴275R,於周日及公眾假期延長服務路線至烏蛟騰,班次較小巴頻密,讓乘客多了選擇。 這條巴士路線,由大埔墟出發,車程約40分鐘便到達烏蛟騰路巴士總站。 三椏涌海岸有奇特的赤色岩層海岸,是印洲塘獨有的粉紅色海灣。 這一帶的砂岩含大量鐵質,經過氧化後,岩石變成了一片粉紅色,是個香港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 三椏涌海岸與荔枝窩鄰近海域同屬印洲塘海岸公園範圍,在粉紅色石灘望去可以一覽印洲塘海岸公園水域及圍繞的群島,在一片藍藍綠綠的山水之中,加上被群山環抱的粉紅色石灘,是個打卡的絕佳地點。 乘客如需攜帶物品登船(體積少於32吋闊 x 印洲塘船期2025 印洲塘船期2025 23吋高 x 12吋深的手提行李喼或行李袋除外),須攜同該物品到碼頭貨票售票處購買貨票並乘搭普通渡輪(高速船不設運貨物服務)。
印洲塘船期: 時間表
現在逢周二、周四、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都有船班往來吉澳。 筆者乘周二船隻荔枝窩穿村水上巴士暨綠色水上生態遊,圖文並茂地導賞香港東北的歷史、岩石、景點等。 其實前往荔枝窩的船程沿途風景非常精彩,除了會經過船灣、馬屎洲及塔門外,還可以欣賞到黃竹角咀的鬼手岩、紅石門的火紅海岸及印洲塘海岸公園內的各個小島嶼。 要知道如果經陸路前往以上地方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早就霸佔有利位置準備影相。
印洲塘船期: 好去處
The post 獲好心村民每天餵食 走失一個多月狗狗今平安回家 appeared first on 香港動物報 Hong Kong Animal Post. 印洲塘位於船灣郊野公園的東北岸,被吉澳、娥眉洲和往灣洲包圍,路線全長約8公里,只需約3小時便能走畢全程,路途大致平坦,適合週末打卡遊。 離開觀景台後,可以往碼頭左面行,之後就會經過由鴨洲漁民子弟學校改建而成的鴨洲故事館。 學校於1953年成立,建築上面也有巨大的1953年牌匾。 加上學校前的紅色欄桿和綠色牆壁,強烈的對比十分好看。 除了學校的外觀是值得打卡的位置,鴨洲故事館的展覽值得一看。
印洲塘船期: 香港好去處:【早鳥67折!侏羅紀恐龍探險樂園登港!佔地12,000尺!大型仿真恐龍+恐龍街機!】
鴨洲以褐紅色角礫岩、「鴨眼」海蝕拱等景觀聞名,吉澳則可以眺望景色優美的印洲塘。 除了地質景觀外,鴨洲和吉澳都是歷史悠久的漁村,可以體驗傳統漁民的生活文化和歷史。 根據運輸署資料顯示,馬料水往返荔枝窩航線在星期一至五平日没有固定班次,而是按需求開船,只有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才有固定班次開船。 不過,以當日背包豬和小白所見,張貼在馬料水新碼頭的時間表並沒有顯示星期一至五船期。
吉澳文化徑以吉澳大街為中心,連貫島上的人文歷史景點,路徑大致平緩。 香港靚景打卡好地方很多,走上繁華街道,隨時欣賞到海港景色、五光十色的都市打卡點。 走到郊外,不妨遊歷離島或郊野行山路徑,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導覽全香港18區,推薦香港特色打卡小店,更會整理地區漫遊路線。 初級行山路線推介,這文章10條精選路線海景、竹林、S型水壩、大草原一網打盡。
輕鬆扮下偽文青
由馬料水碼頭往荔枝窩,經過黃竹角咀的邊緣,可見到受風化侵蝕的「鬼手岩」,它的形狀似一個緊握的拳頭,五指明顯,乃黃竹角咀的地標。 離開黃竹角海會進入紅石門往印洲塘,紅石門的石呈現紅色,是很久以前因氣溫太高,空氣氧化岩石中的鐵質所致,估計有上億年歷史。 Susan 年幼時隨父母往英國生活,說起荔枝窩的童年,除了艱苦歲月,想不到好日子,「耕田都唔夠食,仲記得細個擔嘢擔到喊」,因為女性在客家社群地位較低,照顧家庭又要務農,生活忙個不停。 幾年前 Susan 返香港照顧年老父母,也和 David 合作復村大計,為復村義不容辭。 印洲塘船期2025 客家人是香港原居民大族,新界631個原住民村落中,客家人佔341個,而荔枝窩村就是舊時最大的客家村,人口約2,0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