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晚上7時左右大潭篤水壩就有機會亮燈,令水壩更添感覺。 大潭水塘行山路線2023 | 大潭篤水塘 大潭水塘水務文物徑 | 隨住人口增長,政府決定開展大潭計劃第二期工程,興建大潭副水塘,水塘喺1904年完工,儲水量為2,240萬加侖。 大潭供水計劃是殖民地時期為香港島提供淡水供應的龐大工程計劃,包括多個水塘工程,於1883年開展。
再繼續前行,沿路可欣賞沙頭角海岸景色、蠔灘、紅樹林生態,風景多變。 大潭篤水塘2025 大潭篤水塘 雖然能與同行的健全朋友入內一起進餐,但該處並沒設置涼亭供遮蔭,「好天曬,落雨淋」,實為美中不足。 交通方面也是一個問題,現時輪椅使用者必須乘坐巴士才能到達水塘入口,但上車和下車站的行人道約有半級標準樓梯那麼高,是否能越過需視乎輪椅重量而定。
大潭篤水塘: 景點2︰謝斐道歷史
大潭水塘群包括大潭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分別建於1889、1907及1917年,是港島早期食水供應的主要來源。 二次大戰期間,附近一帶的植物曾遭嚴重破壞,經漁護署多年努力植林,那裡的翠綠景觀得以復修。 這路段途經多個二次大戰時的軍事遺跡,實在難以想像這裡當年曾發生激烈的戰事。 大潭篤水塘2025 大潭篤水塘2025 落到去海邊一直沿海既馬路走就會到大潭篤水塘壩底嫁啦。
- 首期工程在1888年完成後的大潭水塘,可儲存3億加侖(136萬立方米)食水,儲水量是薄扶林水塘的4倍,其後因爲港府在大潭一帶增建水塘,為識別而更名為大潭上水塘[5]。
- 工程由大潭水塘興建計劃的常駐工程師柯寧(James Orange)設計,儲水量為2,240萬加侖(10萬立方米)。
- 黃昏時間更可在山上觀賞夕陽落於峽谷之中,風景絕美!
- 大潭水塘北站下車,前行落樓梯,如排洪時聽到澎湃水聲,樓梯沾上水份後濕滑,不必心急。
- 全段大潭水塘行山路線以平路為主,適合遠足新手。
- 大潭水塘道草木繁盛,起步不久,大家便會被綠樹林蔭所覆蓋。
- 記得有一次坐上電單車經過大潭道的這條單線路,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水塘,波光粼粼,感覺是在水塘中間穿越,美得恍如置身於瑞士的湖區。
睇完紅葉之後,行大概15分鐘就會去到大潭水塘文物徑嘅第一個景點:大潭上水塘。
現時對開的大潭灣水退時呈現的幾個古井,便是當年專門建造作勘探之用。 大潭篤水塘 香港在1863年至1899年间,供水系统依赖薄扶林水塘为主,而大潭水塘群组成东区供水系统,成为港岛食水供应的骨干,工程技术亦优于薄扶林水塘。 随着食水供应系统得到改善,香港市区范围也逐渐延伸至港岛东部,亦促进了水务设施的技术发展,改善了维多利亚城的卫生情况,推动香港的城市发展[5]。
大潭篤水塘: 港島大潭水塘行山路線及注意事項
工程由大潭水塘興建計劃的常駐工程師柯寧(James 大潭篤水塘2025 Orange)設計,儲水量為2,240萬加侖(10萬立方米)。 大潭副水塘的主要工程是建造兩道水壩組成,主壩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副壩則在主壩左邊不遠處。 大潭中水塘位於大潭篤水塘以西,當大潭中水塘需要洩洪時,大水會流經水壩並排進大潭篤水塘。 在雨季期間,大家較容易欣賞到大水在壩上奔流直下的景緻;旱季之時,大家則可以欣賞到水壩上百年來被大水沖刷的痕跡。
現在,大潭篤水塘堤壩上的一段大潭道對於現在的汽車而言頗為狹窄,路面的闊度只能夠供兩輛小型汽車對頭駛過,如有巴士或貨車等重型車輛在堤壩上行駛,則難以讓對頭車通過。 更有部分駕駛技術稍為欠佳的司機,在對面有巴士駛過時,由於無法令車輛從巴士旁駛過,造成嚴重交通擠塞[12]。 香港在1863年至1899年間,供水系統依賴薄扶林水塘為主,而大潭水塘群組成東區供水系統,成為港島食水供應的骨幹,工程技術亦優於薄扶林水塘。 隨着食水供應系統得到改善,香港市區範圍也逐漸延伸至港島東部,亦促進了水務設施的技術發展,改善了維多利亞城的衞生情況,推動香港的城市發展[5]。 在紅葉涼亭行約30分鐘,便到最後一個景點, 黃泥涌水塘是水務設施古蹟水塘,由黃泥涌水塘行不用10分鐘,即到達巴士站,可乘巴士到灣仔及中環。
大潭篤水塘: 大潭篤水塘主壩景色滿分︱落車5分鐘即到
大潭水塘行山路線2023 | 大潭水塘水務文物徑 | 大潭篤水塘六孔石橋建於1907年,係咁多座石橋之中,最高嘅一條,有六個孔,而佢主要係靠巨型石柱支撐。 當年工程需要引水淹沒整個大潭篤村,是首次有水塘工程要把整條村落淹蓋。 一幅在1859 年大潭篤村未建水塘前的畫作,可以清楚見到當地的山勢面貌,村莊座落在山腰下,對比今天的水塘景緻,別有一番聯想。
- 更有部分駕駛技術稍為欠佳的司機,在對面有巴士駛過時,由於無法令車輛從巴士旁駛過,造成嚴重交通擠塞[12]。
- 大潭水塘群包括大潭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分別建於1889、1907及1917年,是港島早期食水供應的主要來源。
- 湖光山色加上有不少歷史遺跡,加上大潭水塘家樂徑路線平坦,很合適親子活動。
- 到此景點打卡有兩樣要注意,一是排洪季節、二是日與夜的感覺不一樣。
文物徑全長5公里,設有10個資訊站,介紹古蹟功能和歷史意義。 其中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於2022年6月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六期,由護‧聯網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及海港學校基金會有限公司合作,活化爲「水圓地方」,預計2028年落成[10]。 大潭篤水塘 大潭篤水塘2025 大潭篤水塘 沿著繼續大潭水塘道北行,大潭水塘行山路線途中會經過3條屬於法定古蹟、已具115年歷史的石橋。 石橋架於水塘及引水道之上,不受樹木遮擋,是全段路途上最能欣賞到大潭篤水塘景色的位置,大家可以預留時間,在這裡與已運作逾百年的水塘及以花崗石拱形構造的石橋合照。 在大潭郊野公園站下車後,沿著行人道往大潭童軍中心方向稍稍下降,在行人道落差較低處走回馬路。 越過閘口,沿著大潭水塘道先後經過四道古橋,走至大潭中水塘水壩對面的大潭篤水塘燒烤區四號場,最後沿路折返。
大潭篤水塘: 打卡點 3 – 大潭篤水塘水壩
香港第一個水塘 – 薄扶林水塘於1863年竣工,但隨著城市發展,人口急劇膨脹,薄扶林水塘亦無法解決香港食水需求的問題。 市民對食水的需求日漸增加,為了應付食水需求,政府決定興建第二個水塘 大潭篤水塘2025 – 大潭篤水塘 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群包括最早於1888年落成的大潭上水塘, 1904年落成的大潭富水塘,然後於1907年落成的大潭中水塘,到最後於1917年落成的大潭篤水塘。 隨着食水供應系統改善,香港市區範圍也慢慢開始延伸至港島東部,水塘的出現大大推動城市發展。 水塘內有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此路線除了可以暢遊歷史古跡,了解香港水塘的歷史,亦可欣賞水塘內和附近優美的景色,是一條頗具特色的行山路線。
大潭篤水塘: 大潭篤水塘行山路線|主壩景色滿分 落車5分鐘即到
於黃泥涌水塘公園巴士站下車後,沿油站旁的樓梯上大潭水塘道,經過黃泥涌水塘繼續往陽明山莊方向走。 時至今日,大潭篤水塘已改為全自動運作,再沒有職員需要於宿舍留宿,但擁有紅磚牆、中式瓦片、木窗和平圓拱頂的抽水站員工宿舍仍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打卡留念、欣賞古建築之美。 乘搭新巴14號或城巴314號線(只於夏、秋季運行),大潭水塘行山路線於大潭郊野公園站下車,即可抵達大潭郊野公園南門。
大潭篤水塘: 大潭篤水塘
說到最佳觀賞和拍攝位置,推薦你從大潭中水塘的路段拍過去。 從淺水灣海灘巴士站搭乘6號、6X號或260號巴士前往港鐵中環站或香港站;或從淺水灣道搭乘40號或40X號專綫小巴前往銅鑼灣。 Daniel Jaffe年輕有為,但在水塘落成後三年便去世。 現時灣仔的Jaffe Road(謝斐道),便是三十年代灣仔填海工程完成後,當時的政府為紀念他而命名。 這條石橋附近有幾棵紅葉樹,但是我看到的時候紅葉已經掉落了,只剩下少許。 大潭篤水塘2025 記得有一次坐上電單車經過大潭道的這條單線路,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水塘,波光粼粼,感覺是在水塘中間穿越,美得恍如置身於瑞士的湖區。
大潭篤水塘: 文物徑及歷史建築
在燒烤場的涼亭休息過後,大家可以沿路步行約30分鐘返回大潭郊野公園南門。 繼續走大潭水塘行山路線約20分鐘,大家會到達大潭篤水塘燒烤區4號場。 在這裡,大家除了能夠使用燒烤爐與餐桌等設施燒烤和用膳,亦可以在附近遠眺大潭中水塘水壩。 然後再沿大潭水塘方向下山,沿途可細賞大潭「四塘」的美麗景色,及百年歷史的英式石砌拱橋。 大潭水塘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 此段路徑是較為平坦的水塘限制使用通道,終點是大潭督水塘南門出口。
大潭篤水塘: 大潭篤水塘 Tai Tam Tuk Reservoir
由大潭郊野公園南門步行到大潭篤4號燒烤場,再南行到大潭篤水塘水壩並折返起點,需時只約2小時。 大潭篤水塘2025 大潭篤水塘2025 全段大潭水塘行山路線以平路為主,適合遠足新手。 這條由香港島北至南的登山徑,橫跨大樓林立的鰂魚涌、綠林茂密的柏架山、大潭郊野公園及淺水灣,是一條輕鬆易行的路線。 大潭篤水塘 途經古雅英倫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的前糖廠紅磚屋,以及涵蓋21項香港法定古蹟的大潭水務文物徑,包括雄偉水壩、古老石橋與輸水道等,為愛拍照的你提供大量打卡素材與佈景。
大潭篤水塘: 交通
在大潭水務文物徑的這個官方地圖可以看到有很多石橋、水壩等的不同建築物可以探索。 大潭郊野公園茂樹群山環抱,水壩旁平靜如鏡的水塘湖面映照著山水倒影,美如世外桃源。 大潭篤水塘 於1888年建成的大潭上水塘水壩,與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共四個水塘組成的大潭水塘群,為香港島居民供應飲用水。 位處最北的大潭上水塘水壩,是大潭水務文物徑的起點。
大潭篤水塘: 路線:
原來大潭篤水塘係大潭水務文物徑既其中一部分; 呢條文物徑包含廿多個歷史建築物,而呢條水壩就係1917年建成。 由壩頂望落壩底,係美麗既海大潭灣海景,抬頭望上去百呎高既壩頂,見住一架架小汽車係頂上經過,又係另一番景色。 當遇上雨季,係壩底重可以見到流水湧出,好似瀑布既美景,令人目不暇給。 大潭水塘北站下車,前行落樓梯,如排洪會聽到澎湃水聲,樓梯沾上水份後濕滑,不必心急。 大潭篤水塘2025 出發前可到水務署網頁查看大潭篤儲水量,一般而言在夏季機會較大,當然不要在大雨、颱風等惡劣天氣下到水壩,安全最重要。 水壩高18.3米,在壩底向上望不時有車經過,感覺不太真實。
轉彎上斜,有時間左轉到大潭篤原水抽水站、高級員工宿舍、煙囪等。 電影《寒戰II》中,劉傑輝(郭富城飾演)與張國標(李治廷飾演)合作一幕曾在此取景,到訪前可查詢開放時間。 與大潭中水塘水壩不同,這條水壩上裝有多盞街燈,除了日間,有不少攝影師專程於晚間到場拍攝,為求拍攝到大水在燈光映照下傾瀉而出的美色。 石橋是橫跨昔日溢洪道的通道, 溢洪道現在依然可見, 因大潭副水塘建成, 現在狀似副水塘與上水塘連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