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不是絕對的定律,也不是對拆的絕對反感,或是對新的過份執迷。 舊藍田邨 當然,我們不會浪漫化地一廂情願認為舊的美,而妄顧衛生、防火、結構安全的問題,但解決市區老化問題也未必需要大規模的迫遷、將整個社區拆卸,卻沒有對症下藥,好好考慮並對應問題加以復收。 拆與建,很難把持平衡點,一個什麼都拆的城市,沒有歷史;一個什麼都不拆的城市,沒有進步發展的空間。
- 由於在室外可作停留活動,那便可以與人溝通,易於建立長久的街坊關係。
- 曾主持過歙杭公路建設與民國歙縣誌編修,掩護過共產黨人杜維佑(安徽省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中國第一任歙縣縣長)。
- 屋邨清拆計劃旨在為居於舊式屋邨的住戶提供較佳的居住環境,並同時改善社區及善用土地。
離開安泰邨,我經由另一座升降機塔回到四順,走入四順的最後一條邨:順天邨。 順天一帶明顯比剛才的順安有生氣,我猜應該是因為居民比較多吧。 另一個可能是順天有比較明顯讓居民聚集的公共空間,加強社區凝聚力。 彩輝邨實為彩雲邨的擴展部分,不過因為年份和其他大廈差很多,所以分開命名。
舊藍田邨: 公共服務
於2002年清拆的北角邨便是首個在此計劃下拆卸的屋邨。 按照政府在1987年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我們推出整體重建計劃,目的是將第三至第六型的舊式公屋樓宇和早期的政府廉租屋邨有秩序地清拆重建。 隨着牛頭角下邨(二區)在2010年1月完成清拆後,整個整體重建計劃已告完成。 “集中开工既是我们改善城市面貌、推进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践行初心使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具体行动。 安置楼建设不仅事关2万多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灞桥区绕城高速周边城市更新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还是绕城高速沿线区域总体开发的压舱石。 藍田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負責設計,中國建築負責地基工程,並由瑞安建業負責承建,在2012年獲頒香港優質建築大獎之殊榮。
- 他後來在電台節目訪問裡也提及到,原本希望在每一座新樓宇都題字,但最後只將邨名題字,不過於他而言也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 葉師傅是詠春宗師葉問的長子,多年來在香港推廣詠春。
- 在1981年藍田邨後方木屋區大火後,政府決定清拆該等木屋區,並在進行爆破平整後重建成為藍田邨擴展部份。
- 於短片當中,男主角因為住寶達邨,被女朋友的媽媽看不起,感嘆人情冷暖(順帶一提,短片還有後續編,其實該說是前傳,故事來自另一篇的潮文,展開房地產如何成為一代香港人的辛酸)。
公營房屋讓他們安居樂業,更變身成為大量穩定而廉價勞工,推動當時殖民地經濟起飛。 藍田邨的興建與清拆重建,標誌着一個典型的舊屋邨例子。 目前香港近三成人口住在公共屋邨,試想想,公共屋邨不僅記載着香港這個城市的房屋歷史,也是三成人口一頁頁的私人成長回憶錄,是一代人的共同集體記憶,富有可觀的代表性。
舊藍田邨: 鯉魚門邨
由於4個屋邨之間的關係密切,因此不時有些人仍將「藍田邨」一詞用作4個屋邨的統稱,而實際上舊藍田邨早已消失。 城市變得太單調,失去個性,猶如一潭死水,只有消費、經濟效益,卻錯失了更多可能性。 所以,重建時拆去的不單是建築物,還有社區,甚或是幾代人的回憶。 當中牽涉到的問題如究竟為何要保留、保留了的是誰的歷史、誰的記憶,又由誰來界定。
德望學校的位置還有一個年代更為久違的古蹟:扎山道石牌。 舊藍田邨 舊藍田邨2025 扎山道是從九龍上大老山的一條行車路,本來是英軍於1907年築建方便軍事調配之用。 負責的兵團來自印度的賈特人,音譯之下於是這條路便叫扎山道。
舊藍田邨: 觀塘花園大廈
那時正值盛夏,我要到旺角先施公司(今日的先達廣場)門外的巴士站,乘坐十六號巴士到藍田,巴士沒空調,路途又遙遠,記得差不多要個多小時才可以抵達藍田總站,未開始上門去問卷調查已經汗流浹背了。 改建為[啟德機場],而唔再用來產鹽[鹹田村]。 到二次大戰之後,香港政府喺[鹹田山]起公屋[鹹田邨],喺1966年之後陸續起好,到1985年又畀政府納入為〔藍田邨重建計劃〕,呢個重建計劃大約喺1988年至2001年左右將〔藍田邨〕陸續清拆重建。 由1970年代開始,〔藍田〕就成為一個家傳戶曉嘅公屋區,一直至依家。
舊藍田邨: 觀塘徙置區
喺我入住嘅初期由於啓田道路面鋪設工程尚未建築完工,當時出入市區對外交通服務,主要係單靠一條由私人公司經營,車隊只有幾架九座位嘅客貨車接載往返藍田至官塘,如果要去九龍其他地方,就要落到觀塘轉車。 粵語〔廣東話〕文化,有非常悠久嘅歷史,係傳統嘅廣東三大語言文化之一。 廣東嘅語方言主要由[廣府話],[潮汕話]同[客家話]組成。 喺香港通行嘅係〔粵語〕廣州話,廣府人通常叫佢做〔白話〕,而香港人就多數稱呼佢做〔廣東話〕,喺外國嘅華人就叫佢做〔唐話〕。 粵語〔廣東話〕主要使用喺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海南等地方。 喺東南亞嘅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同北美嘅美國、加拿大,歐洲同澳洲、紐西蘭、聖誕島等等嘅華人社區使用最多嘅一種漢語,估計全球使用粵語來做母語嘅人口約有 1.2 億人。
舊藍田邨: 鯉魚門(三家村)
話説這天上午,當垃圾車駛往藍田邨途中,機件突然發生故障,經過修車後,再趕往目的地已是下午一時多,因耽誤多時,負責的清潔工人必須立即幹活。 安頓下來之後,吳先生更在十八座附近開設熟食麵檔為業,生意不錯,可惜好景不常,因政府嚴厲掃蕩無牌小販,他被迫停業,無奈中惟有轉往燈泡廠當工人,收入明顯減少,其妻曾氏則在外尋找散工,冀能幫補家計,同時申請政府福利機構的資助。 今天藍田區的前身,是咸田徙置區 (或稱舊藍田邨),在1966年至1975年間陸續落成,共23座分為藍田(一)、(二) 及 (三) 邨。 除此之外,由於鯉魚門道及將軍澳道屬幹線道路,不少來往將軍澳的路線及經大老山隧道再駛進東隧過海的路線,途經該等道路但在藍田區域範圍不停站。 昔日我去藍田做家訪,那時登記才呱呱墜地的嬰孩,今日亦已四十來歲了。 香港作家韓麗珠和謝傲霜,在書中寫了她們的藍田歲月,令我回憶起我也曾有份於藍田的改變。
舊藍田邨: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又,順安邨和大興邨是全香港僅有「大十字型」設計大廈的公共屋邨。 想起來,也許是同年代的關係,大興邨的景觀同樣也是有點破落的。 彩雲一邨的地標是商場的一棵大榕樹,在興建彩雲邨之前已在,設計的時候便刻意留下空間成為屋邨的一部分,還附有對聯「彩雲生祥瑞降臨家戶,古樹茂繁華映帶商場」。
舊藍田邨: 走遍香港252條公共屋邨 — 觀塘(上)
喺呢個區域逐漸成為咗一個漁產,農產同礦產會集嘅村莊。 舊藍田邨 筆者認為一般涉及都市傳說的群眾覆蓋面,會比鬼古為高,因為都市傳說不一定恐怖,對最膽小的受眾來說較容易入口。 舊藍田邨 在香港七、八十年代,曾傳出不少膾炙人口的傳說,例如銅鑼灣狐仙、油麻地站少女跳軌、四人歸西等。 而舊藍田邨15座對出海面,據說出現彩龍大戰水怪事件,也令人談得津津樂道的。
舊藍田邨: 歷史
環保署今日(25日)開展首批以屋苑為試點的智能回收箱服務,讓屋苑及鄰近居民體驗新的社區智能回收設施,同時獲取「綠綠賞」積分和兌換禮品,將減廢回收的習慣融入日常生活。 翻查資料,「NGO關注領展租約小組」曾於去年7月8日向立法會提交意見書,當中鋪陳在2016年至2018年間,社福機構被商場營運者加租迫遷的事件。 其中,2016年廣田邨5間社會服務單位被加租,即使房屋署及社會福利署介入,5間社福機構分別提供幼稚園、家庭服務、青少年服務及社區服務,全數拒絕簽訂新約,最終被迫遷出,資料顯示,涉事業主正正是「友文投資」。 另一方面,柯創盛認為政府應加速興建公營街市,並考慮回購已出售的物業,「政府做得唔夠到肉」。 他直言大部分私人買家都所差無幾,因此在分拆售予買家時,也要想買家有沒有能力管理,各區問題也是千瘡百孔,故要提醒買家顧居民需要。 除了空置和人流極少的問題,其設施破舊也能反映業主的管理態度。
舊藍田邨: 【後領展時代】友文入主 藍田小店大逃亡 業主:加100都嘈㗎啦
在英國統治下,九龍灣鹽田被放棄,改建為啟德機場,而不再產鹽的咸田村亦被改名為藍田村。 隨着戰後港英政府在藍田興建公屋藍田邨,藍田自1970年代起成為一個家傳戶曉的公屋區,一直至今。 舊藍田邨建於1966年,共有23座徙置大廈,分別為第1至第8座、第10至第24座。 其實當年政府計畫了要興建第9座,但興建時樓宇多次無故倒塌,有傳聞就指第9座地下是一個墳場,因此諸多障礙…最終政府取消第9座,轉而在原址興建藍田循道小學(現藍田循道衛理小學),為何建校就無問題? 藍田邨屬徙置屋邨,始建於1966年,共有23幢大廈。
舊藍田邨: 藍田
德田邨嚴格來說不是原藍田邨的一部分,但現實上和上面的藍田四邨是連在一起的。 我覺得我以後還是要再來這一帶走一圈,這次只是走過了這幾條邨,卻得不到很深刻的感覺。 走在安泰邨,地勢倒是十分平坦,除了風大一點之外,一點不感覺得到自己身處全港海拔最高的公共屋邨。 各座大廈以不同深淺的綠色作為外牆主色調,相信是呼應屋邨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 我也說不清是甚麼原因⋯⋯可能因為順安夾在順利和順天中間,而兩條邨都要比順安來得興旺。 走在邨内看見明顯已走向凋零的商舖,也就感覺很不好。
在重建後的藍田邨大廈外牆上的邨名書法題字,是由曾住在藍田邨第15座的藝人劉德華所題的,並由劉德華於2010年5月9日與房屋署副署長(發展及建築)馮宜萱、觀塘民政事務專員區慶源及觀塘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柯創盛親自揭幕。 而劉德華後來在電台節目訪問裡也提及到,原本他希望在每一座新樓宇都題字,但最後只將邨名題字,不過他也覺得對他來說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舊藍田邨 1970年藍田邨15座外牆上的彩繪飛龍壁畫,據政府官方說法,此龍是1970年時工務司署慶祝落成第500座大廈而設。 不過坊間流傳,藍田一帶因水怪為患而常豪雨成災,有人乃建議在15座風水牆外畫一條六層高的巨龍鎮水鬼。 傳說有一天,如常是下雨之際,有邨民見15座對開半空中有一龍一妖在拼鬥,有邨民更指金龍不敵水怪,請出十二生肖各靈獸聯手抗敵。 鄰近各座住戶紛紛湧出窗台 (騎樓) 抬頭觀望,堪稱公共房屋史上最靈幻、參與者最多的屋邨傳聞。
(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保署今日在藍田滙花園舉辦宣傳活動,向市民推廣設置於該屋苑的智能回收箱。 舊藍田邨 環保署副署長(減廢)陸嘉健出席活動時表示,環保署透過「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為市民帶來全新回收體驗,為社區回收注入新動力。 政府會審視先導計劃的運作經驗及技術測試結果,以制訂智能回收系統在本地應用的長遠發展方向,從而提升社區回收服務及效率。 安達臣道發展區可以說是觀塘最新和最高的一個「階梯」。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原因是當初興建藍田邨時,預計於第8座之前會興建第9座,但是後來的「第9座」卻改為興建了一座「火柴盒」獨立校舍的小學,為藍田循道小學(現藍田循道衛理小學)。 ,藍田(一)邨的重建因而略受阻延3年,要延至2005年動工,2009年才竣工。
地下樓梯對出的地板,其防滑膠面破爛不堪,但商場只以一塊地毯遮掩,並沒有修理,只要一揭開地毯便可看見其破貌;而一樓的擋風膠板和扶手也是全部損毀;上落貨區的地面積滿污水,多盞燈也是壞掉。 舊藍田邨 剛才說到油塘邨欠缺重心,油麗邨則比較好,橫跨油塘道的平台花園頗能起到視覺焦點的功能。 油麗邨的大廈十分之高,翻查資料原來是香港少數多於四十層樓的公屋大廈。 原落成於1964–1971年,重建於2002–2004年。
興田邨規模較小,因交通較不便利,成為罕見的市區較平的租置公屋盤。 該屋邨單位的出售率接近九成,在租置屋邨中屬高水平。 舊藍田邨2025 而在規劃期間,樓宇型號亦由原訂的靈活性大廈,改為5座新和諧一型(公屋版本),並對樓宇佈局略作改動,其後再改為非標準設計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