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說,去年年尾及今年6月,曾經向親政府的民建聯求助,接觸過觀塘坪石區前議員陳俊傑,再獲轉介至免費律師諮詢。 為了追回有關賠償,梁浩基於2017年到內地珠海橫琴法院打官司,即使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協議,但因發展商「卡都海俊」已宣告破產,他沒有得到一分錢的賠償。 他隨後在香港尋求證監會、地監局、申訴專員公署的協助,惟事件擾攘了幾年,經過多次電郵及電話來往,都未有實質回應和進展。 陳多次追問美聯物業不果,再向警方報案,獲覆「一國兩制」而不處理境外騙案。
約30名大灣區投資置業苦主帶同橫額及標語到申訴專員公署請願,他們分別在2017年購入位於廣東省中山市橫琴鎮的「爛尾樓」。 其中一名苦主胡小姐表示,事件共1900名業主受騙,香港業主有200人,牽涉金額總共4億港元。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認為,恢復全面通關後大灣區的發展勢加快,該行會全力協助有意回內地置業的香港買家,正積極引入更多內地項目來港銷售。 美聯早前就獲得內地珠海國有企業「華發集團」獨家代理橫琴住宅項目,當中包括矚目地標建築「IFC | 琴澳灣1號」及「華發廣場III期|橫琴薈」等。
大灣區買樓騙案: 內地專才睇樓3日 斥615萬購峻峰花園兩房 享先免後徵 稅款僅15萬|二手樓成交
事主們曾於去年看示範單位,房間裝修得美輪美奐,開放式廚房、浴室企缸通通齊備,部分更屬複式設計,有睡房設於閣樓;可供自住或交開發商當酒店房出租,再收取租金。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大灣區買樓騙案 年過60歲的欣姐表示,在今年7月1日前幾天收到來自大陸工聯會、公安,以及香港警方的電話,警告他們「不要搞事」。 而在2017年,欣姐已因為買下爛尾樓損失巨款,心理備受壓力,需要求診精神科醫生。 近日有網店懷疑非法出售狗肉,警方追查後揭發為騙案,指騙徒早已利用利用相同手法,於社交平台推廣各種服務或商品,引誘有興趣的人士下載毒App,從而入侵對方手機,盜取銀行存款。
- 余小姐說:國內很多人已經打官司,獲退本金,但我們香港人上不了去,我們知道後上去隔離,(住了)半年,去打官司、報案,一個磚都沒有。
- 對於執業至今有否處理到懷疑爛尾樓案件,伍毅文稱因為始終未通關,就算真的有個案都未能落手落腳處理。
- 買家之一的馮太按時去收樓,才發現酒店與開發商只是簽了兩年約(由2018年4月起計),但樓盤仍未開始裝修。
-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署理警司葉卓譽提到,最大單一損失的案件涉及一名60多歲男子,11月初男事主在facebook見到有專頁刊登即食麵廣告,初時「覺得好平」,於是透過WhatsApp與賣家接觸。
- 他指,港人在內地一些城市購買商業用樓並無限制,但若想購買住宅也需要繳付五年個人稅,不少港人因心急而誤墮陷阱。
此外,彭博社指出,根據GDP平減指數來看,中國已經陷入通貨緊縮,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通貨緊縮定義為總體價格指標持續下降,例如消費者物價指數和GDP平減指數。 儘管中共已經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經濟、重振需求,但仍難以提振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依然疲弱,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投資意願在下降,這些因素拖累中國經濟復甦。 分析指出,這是自從2020年底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首次同步下降,反映中國的需求減弱,出現通縮壓力。
大灣區買樓騙案: 僅收首筆回報便無下文 樓盤爛尾
余小姐說:國內很多人已經打官司,獲退本金,但我們香港人上不了去,我們知道後上去隔離,(住了)半年,去打官司、報案,一個磚都沒有。 我們去過很多地方,樟木頭公安局我們都去過,都是沒有辦法,我們香港人沒辦法上去,他們上邊的人很多都獲賠償,賠得七七八八。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她們在2020年10月到大陸隔離14天後,再住了大半年,至去年6月才回港。
- 申請人在其自撰的入稟狀透露,涉案的物業富力優派廣場由富力地產開發,美聯集團代理。
- 中山2019年港人成交量佔比36%,2021年佔比亦有28%。
- 梁小姐指,買家們已寫信到各個政府部門申訴,並透露地監局已結案並給予回覆,後續會徵詢法律意見,並考慮是否對其他部門申請司法覆核。
- 最近,有兩家外資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分別是微軟旗下的職場社群平台LinkedIn和曾經是中國最大規模的國際律師事務所Dentons。
申請人在提出司法覆核的理由中強調,經過閱讀了有關「珠海橫琴富力優派廣場」的報章廣告後,再加上對香港作為法治之都的信任,他們相信證監會不會容許在香港刊登詐騙廣告。 苦主們今午近2時許抵達地產代理監管局的柴灣辦事處,先在門外拉起橫額,寫有「美聯張錦成承認保證回報國內盤 屬刑事案仍狂接 大灣區買樓騙案 知法犯法」,並高喊「美聯集團、知法犯法」、「陷害香港人、政府要調查」等口號。 另一事主彭生當初以41萬元購入複式單位,惟早前追問開發商,卻被告知他們從未賣過四樓複式單位。 彭生欲控告開發商詐騙,對方竟打算反告他,通知他銀行無法借他20萬元,着他轉向財務公司借,彭生拒絕後即收到追討尾數的律師信。 據節目所指,涉事項目位於中山的商住兩用樓盤,一至三樓是商場,四及五樓為酒店式公寓,聲稱是由某內地連鎖酒店集團注資。
大灣區買樓騙案: 中國選手謝冬生未能衝線 中國香港田徑總會就失誤致歉
她表示,事後曾向中聯辦,港府、政黨及立法會議員求助,但對方只能將案件轉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處理。 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只回覆「我哋都做唔到啲乜嘢」,只能協助苦主將相關信件轉交中央。 20多名自稱「愛國愛港」的苦主,響應政府宣傳大灣區北上置業卻陷「爛尾樓」圈套,他們周二(23日)拉橫額到申訴專員公署請願,批評有關部門一直未有監管境外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活動,導致市民受騙。 何啟明表示9月份接觸到事件,並與內地政府及發展商有多次溝通。 他建議香港居民在內地購置物業,應親身前往相關物業考量收租回報,同時應該分清內地商業樓宇及住宅。
她指,當初地產商聲稱「十年包租回報」,「試過幾期就冇咗,收唔到,嗰陣先知原來佢哋已經俾人告緊」。 當張小姐親身到內地視察時,發現該址為爛地,「去到係爛地嚟嘅,咩裝修都無整」。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開發商當初標榜已有房產證,以減低買家疑心,惟馮太再追查後發現,涉事樓盤只是舊樓翻新,房產證上的物業並非當初銷售文件所列的名稱,而是在1998年已落成、用地使用期至2038年的富泓商場,該商場更早在2005年被控違約。
大灣區買樓騙案: 港人北上遊廣佛更便利 微信香港錢包接入羊城通
余小姐說:但我們並沒有收到房間,譬如我購入3055號房間,但查實這房間並不存在,只有號碼、沒有房間,很多業主都買下只有號碼的所謂「房間」,購入後他們(地產商)說會給房產證,但一直都沒有房產證,一直在拖延,我們亦求助無門。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近日有社交網刊登廣告懷疑非法出售狗肉,警方追查後揭發為騙案,指騙徒早已利用相同手法,於社交平台推廣各種服務或商品,引誘有興趣的人士下載「毒App」,從而入侵對方手機,盜取銀行存款。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形容騙徒手法猖狂,強調市民手機要安裝防毒軟件。 電騙或網騙個案猖獗,金管局今年首10個月接獲的詐騙投訴已達去年全年兩倍。 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林慧虹最新出席活動時表示,滙豐12月起將分階段推出針對信用卡防騙的措施,而該行今年投資在防詐騙的金額按年近7成。
大灣區買樓騙案: 香港文匯網
部分投資項目更標榜「保證回報」,吸引不少港人北上置業,惟接連爆出有投資者疑陷入「爛尾樓」圈套。 其中一位「苦主」更曾經是香港知名地產公司員工,因為誤信發展商及地產公司,損失慘重。 追討10年無果,受害人打算在香港透過法律途徑追索,期望香港法庭還其公道。 2017年在中山置業的苦主陳小姐自稱「愛國愛港」,才北上買物業居住及收租,但最後換來「爛尾樓」。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她曾向中聯辦,港府、政黨及立法會議員求助,但對方只將個案轉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該局回覆「我們都不能做些甚麼」,只能協助苦主將相關信件轉交中央。
大灣區買樓騙案: 樓市太淡 業主減過龍 遇買家追價 即賠訂11萬重售
礙於疫情反覆,內地實施入境限制及嚴格管控,2022年大灣區城市港人買家人數較疫情前大跌九成,惟仍錄得一定的成交,顯示港澳人士對大灣區投下信心一票。 所謂「返租」即「售後返租」也稱為售後包租、售後租回,是地產發展商的銷售手法,向買家承諾在出售後的一定期限內,以代理出租的方式包租或直接承租物業,提供固定租金回報,對買家是有著誘人的回報。 事實上,「售後包租」很多時只是噱頭,看似能在為投資者與開發商製造雙贏,但亦需承擔風險。
大灣區買樓騙案: 大灣區買樓遇騙局 舊樓當新樓盤 港人血本無歸反被告|網絡熱話
隨着內地與香港全面復常通關,相信港人將逐步重拾大灣區置業的熱度,經濟及社會全面復常後,港人成交定當可回復疫情前的熾熱程度。 中原地產(中國內地)總裁李耀智表示,2022年1至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1億平方米,同比跌23.2%,同期銷售額1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跌26.6%。 目前中國內地樓市整體仍然低迷,主要因為早前多地疫情嚴峻,通關屬利好因素,預計疫情緩和後,可刺激物業成交量增加,惟大環境及經濟表現有待觀察,預計樓價平穩發展。 【Now新聞台】大灣區效應下,不少港人到內地置業或投資,本台發現部分發展商標榜「售後包租」,聲稱每年有六至十厘租金利潤,發展商在集資後失去蹤影,有港人損失近百萬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在立法會提問,當局會否與大陸制訂司法協作機制,又特別問到會否與英國警方研究「合作偵訊」。
大灣區買樓騙案: 響應政府移居大灣區換來「爛尾樓」
陳俊傑說:當然沒有,這麼搞笑的事情,(怎麼可能)寫封信要2千、3千元? 商鋪印象中有一個(求助),我幫她們寫信,她們本身已經寫了一些東西,曾經寄過予中聯辦,其他後續就不知道了,其實她們已有一封信寫好了,只不過我幫她們整理一下內容,我們通常都會轉介法律諮詢。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2月22日下午2時30分,彰化分局員警在彰化市區巡邏時正好盤查到閒晃的徐男,員警立即協助通報屏東分局,並由偵查隊派員北上將徐男帶返屏東接受調查,複訊後遭檢方聲押獲准。 回顧此案,今年2月5日凌晨1時28正氣樓發生火警,一樓沒有災損,但二樓木桁架屋頂全毀,所幸無人傷亡,也不影響屏東榮總醫療作業運作。
大灣區買樓騙案: 相關新聞:騙徒借毒App兩個月呃136萬 開網店稱賣狗肉增曝光 警方調查不涉及狗肉交易
屏東榮民總醫院園區內的「正氣樓」被列為歷史建築保留,今年2月卻慘遭祝融,二樓木桁架屋頂全毀,所幸未釀成人員傷亡,警方循線逮到縱火的41歲徐姓男子,一、二審辯稱是燒葉驅蚊堅不認罪,但法官不採信說詞,皆依縱火罪處4年2月。 受害人不虞有詐,透過WhatsApp對與對方對話,騙徒會向顧客發送一個APK檔案,或者發送一條連結,要求顧客下載並安裝毒app,並且在毒app內下單。 大灣區買樓騙案 毒app會假裝為電子購物平台並不斷改名,例如曾經叫做「第壹商城」、「港澳商城」、「88雜貨舖」、「撈寳.com」以及「送達百貨」,亦曾經假冒同名外賣app。
大灣區買樓騙案: 網店疑賣狗肉|被指轉數快號碼涉案 香港流浪狗之家稱遭盜用:已報警
事主翻查買賣合同和圖則,看到其中有小括弧寫着「適用於二手樓買賣」,而實用面積只得12平方米,攤分土地使用權後只餘5.8平方米,與劏房無異。 余小姐說: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我們沒有找他(律師),我們證據齊全,不需要他們幫我寫,如果幫我寫是有辦法追討回來的話,或者叫人幫我跟進的話,都可以(付錢),但一樣是寄信去中聯辦,我們自己寫。 梁浩基說:在內地打完官司之後再到香港打,連內地的法院都認為這個樓盤是陰陽合同樓盤,即美聯集團、國企中國中冶危害國家安全,所以我站出來爆料是維護國家安全,幫國家追討稅收。
警方指由今年9月至今共接獲11宗報案,總損失金額超過136萬元,其中一名60多歲男子為購買25元的即食麵,被騙徒引誘下載毒App,同日發現銀行的存款被人轉至本地一個銀行戶口內,損失41.5萬元。 另一苦主余小姐2017年買入「維也納三好酒店」的房間,她當時受香港展銷會的廣告吸引,在地產經紀遊說下購入酒店房間,結果只有房號卻無房間,也沒有房產證。 近年大灣區置業風氣盛行,部份更標榜「回報保證」,但有港人疑陷入「爛尾樓」騙局而招致損失。 約廿名自稱愛國愛港的「爛尾樓」苦主,今(30日)午前往證監會請願,要求當局徹查。
然而,他們買樓時售樓部承諾交付首期後可退還2萬多元現金,此事一直沒有兌現。 過去一段時間,夫妻二人去找過售樓部無數次,並拍片、直播要錢的過程,融創售樓部的銷售人員總是有各種辦法拖延、推諉。 要拆解這個情況,若你仍身處海外,或你已在英國但這是一項出租物業,就可以向土地註冊系統登記一個免費提示服務(Land Registry Property Alert),當物業登記出現任何改動,就會立即通知你。 更進一步的是,你可要求禁止業權更改,除非得你本人經不動產律師正式提出申請。 方保僑又表示,今次事件即使移除惡意軟件,亦不能刪走木馬程式,提醒市民如懷疑已下載有毒軟件,甚至要將手機重設原廠設定,所以最好經官方商店下載,他再三強調,「收費又好,免費又好,一定要安裝防毒軟件」。 上述舖位為銅鑼灣利園山道61至73號寶榮大樓地下G及H號舖,物業總面積約1,800方呎,屬核心區罕有相連地舖。
大灣區買樓騙案: 單位離奇消失
澳新銀行(ANZ)的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預計,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下半年將會在0附近徘徊,而貨幣政策將會難以操作,因為中共要求穩定人民幣匯率,但又要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兩者之間有衝突。 有網民表示,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香港人多年來捐出的許多款項到底有沒有真正用在災民身上,大家已經可以判斷出來。 他還表示要調查楊思琦、郭晉安、麥玲玲、衞蘭等接受贊助出席展銷會活動的藝人,問問他們是誰給了他們錢,給收據苦主看看。 另外,申請人還要求法庭頒令聲明雷添良行為失職,容許美聯物業有限公司和富力地產有限公司在本地報章刊登詐騙賣樓廣告,導致苦主付款後無法取得樓宇權益。
大灣區買樓騙案: 新型騙局|誤信優惠廣告下載毒App 苦主銀行存款被盜 警接6案涉款68萬
事發樓盤為位於中山的凱里亞德酒店,以酒店式公寓作賣點,更指是由內地連鎖酒店集團營運,1至3樓為商場,4至5樓為酒店式公寓。 而且價錢合理,只售幾十萬人民幣,不論是自主或是出租也是相當適合,於是不少港人都決定落注,買下單位。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梁浩基坦言,經歷今次事件,不會再在內地投資,希望港府及相關部門能夠盡快作出回應,協助購買了大灣區爛尾樓的港人追討應有的賠償,以保障投資者,保住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大灣區買樓騙案: 富力樓盤疑虛假宣傳 苦主申司法覆核:絕不鼓勵港人到大灣區置業
早前市傳舖王鄧成波家族沽出銅鑼灣利園山道61至73號寶榮大樓地下G及H舖,持貨6年帳面蝕逾億元。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而最新消息指,新買家登記公司為深受遊客歡迎的珍妮曲奇或有關人士以9,868萬元買入,翻查資料,珍妮曲奇創辦人家族對於投資舖位經驗相當豐富,過往10年先後於中環、尖沙咀黃金地段買舖自用。 中原地產筲箕灣形薈分行高級資深區域營業經理黎百祥表示,該分行最新促成筲箕灣峻峰花園D座高層7室成交,單位實用面積450方呎,屬兩房間隔,享開揚山景。 單位原先以625萬元放售,最新以615萬元成交,折合實用呎價13,667元。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梁浩基說:當時是美聯集團的員工,我看到公司有保證回報,我公司(美聯)集團是上市公司,當時當然相信是沒有問題,加上是國企,沒有想過國企都會爛尾,我真的沒有聽過國企都會爛尾。
大灣區買樓騙案: 投資大灣區買中爛尾樓 苦主斥投訴無門︰愛國愛港先上去買物業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灣區城市逐步放寬樓市限制,率先刺激了各城的成交量。 如深圳10月份錄得一手成交2654套,較9月升28%,結束了兩連跌,而廣州10月一手網簽更達5301套,較9月升43%,成交量創5個月新高。 惟成交量上升,暫未見帶動樓價向升,一來由於一手成交急升,分流了二手客源,二來業主把握放寬樓市減辣的機遇,擴大議價空間,因而令樓價上升乏力。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一筆過付錢後,經紀會代為投資首三年保證會有最少百分之六的回報。 大灣區買樓騙案2025 經紀多番強調港人不能購買中山住宅,這類商用性質的公寓及店舖則不受規管亦無法律風險。 涉事樓盤是中山的一個商住項目,據宣傳單張介紹,一至三樓是商場,四至五樓就是酒店式公寓,聲稱由內地連鎖酒店集團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