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多利亞線規劃過程中,芬斯伯里公園、高貝里及伊斯靈頓、尤斯頓和牛津圓環站均設有跨月台轉乘設計,使維多利亞線乘客能夠可以跨月台轉乘其他路線[18]。 然而,由於本站空間所限,本站維多利亞線月台無法與北線、皮卡迪利線月台處於同一水平,因此亦無法提供跨月台轉乘設計。 本站的維多利亞線月台為分離式月台,並設有兩條新的扶手電梯連接月台與北線 / 皮卡迪利線票務廳,以及已被擴闊的車站大堂。 维多利亚线的自动扶梯正好穿过原来皮卡迪利線垂直电梯的位置。 此外,亦有一條地下通道和樓梯連接維多利亞線月台與大堂[19]。
- 七層大廈的單位分為兩種面積,兩款單位的室內樓面面積分別為約24平方米及約30.2平方米,分別設於走廊兩側。
- 在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間,這裏是專門用作進口鴉片的埠頭,也是澳門乃至中國史上第一個鴉片專用碼頭和課煙稅區[參 2],甚至是鴉片戰爭的肇始地[參 3]。
-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後,倫敦地鐵於2020年3月23日起無限期關閉曾屬國王十字泰晤士連線車站的本站出入口。
- 因此,即使至道光年(1821年-1850年)時這類走私活動已非常猖獗,這對司打口作為鴉片碼頭的地位幾乎絲毫無損。
- 目前,只有興華二邨各座大廈的部份樓層仍然擁有此款設計的單位。
而旧十字型大厦本来是为出租公共房屋而设计[19][20][21][22][23][24][25][26],不过因居屋计划反应热烈才决定将绝大部分楼宇转作居屋发售,祇有类似居屋版本的新田围邨裕围楼楼宇是维持出租之用。 2009年,房屋委员会试行以环境保护物料──矿渣微粉,局部代替水泥作为楼宇外墙,比起前者可以减低9成的碳排放量、节省成本及减少墙身裂纹的情况。 环境保护物料比一般石屎的受力及抗腐蚀能力高,亦有助于改善石屎剥落的情况[4][5][6]。 此外,2014年起,公共屋邨将会陆续广泛采用LED灯,以减少耗电量[7]。 公屋大堂 1990年代开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会开始提高建筑密度并减少公共休憩设施面积;1997年推出的八万五计划为求提供最多的单位,用尽地积比率,更使建筑密度进一步上升,邨内休憩空间所剩无几。
公屋大堂: 公共屋邨食水含铅超标事件
不過此後休憩廣場卻被指是不實用,因當時廣場中的噴泉水池佔地過大,廣場又無可作遮蔭的樹木,以及缺乏坐椅,起不到休憩用途[參 24]。 終逼使當局在2004年時再度把司打口廣場重修,收窄水池和種植更多樹木,加設坐椅,改建為現在的司打口休憩廣場[參 25]。 鴉片在澳門被禁止後,公棧也變作其他用途,曾經用作一般貨物的倉庫、熔金場、學校等[參 公屋大堂2025 4]。 而中間的空地也改為公眾用地,後來在曠地上更有賣武表演,又有說書看相和茶座開設,每逢入夜,熱鬧場面不乏[參 5]。
第七型徙置大廈早在房委會成立前已完成設計及動工興建,但因這些大廈在房委會成立之後才落成,當時已無分「徙置區」或「政府廉租屋」,房委會便把其統稱「長型大廈」。 馬鞍山恆安邨恆山樓、恆峰樓和恆海樓是新界區以至全港首批同類建築,於1987年2月16日入伙;跟較舊式類型公屋大廈一樣,恆安邨的Y3型大廈在入伙初期,單位大門設有投信口,直到1990年代中旬由設於地下大堂的信箱取代[17]。 而在屋宇設備標準方面,每座Y型大廈均設6台升降機,並以每2部升降機為一組,每隔3層設立層站;而升降機機房設於上層天台(而緩衝區則設於天台層),使升降機可直接服務最頂層。
公屋大堂: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公共屋村與當時電影圈發展息息相關;80、90年紀是香港電影業的黃金歲月,在我們眼中的經典港產片,例如1987年取景於新翠邨的《富貴逼人》、1995年取景於厚德邨的《回魂夜》、以至《古惑仔》系列,都將當時公屋居民之間的互動,刻劃得細緻入微。 以《富貴逼人》為例,飾演典型家庭主婦的沈殿霞,就經常與左鄰右里打麻雀,從公屋走廊人山人海中,見得屋邨一片喜氣洋洋,熱鬧得很。 公屋大堂2025 這款單位設計首度出現於愛民邨嘉民樓及康民樓,因愛民邨在房委會成立前興建並在房委會成立之後才落成,因此估計這款單位屬屋建會時期的設計,而其後由房委會規劃及興建的長青邨青葵樓、麗瑤邨華瑤樓及象山邨翠山樓亦採用這款單位設計。 公屋大堂 愛民邨昭民樓、頌民樓、建民樓、禮民樓及保民樓在房委會成立前興建,並在該會成立之後才落成。
1941年3月9日,淺層月台再次受炸彈轟炸,一輛列車、車站屋頂、信號箱和月台均受到破壞,兩名地鐵職員亦因而喪生[14] 公屋大堂 。 1941年3月14日,尚未完工的新淺層月台啟用,月台以青邊奶黃色瓷磚裝飾。 同時,本站增設了沿尤斯頓路下方鋪設的地下通道,直接連繫淺層(大都會線、環線)月台與皮卡迪利線、北線的月台,方便乘客換乘。 原1868年落成的淺層月台中,南側兩座月台因為大都會線、環線遷至新月台而被廢棄。 現今,列车在本站和法灵顿站间行驶时,乘客仍可以看到該兩座廢棄月台。 北側兩座屬於拓寬線的月台則持續服務城際列車至1979年。
公屋大堂: 簡約公屋|造價突削47億 蓮塘尾偏遠造價貴被踢走 改建廢校較平
第七型大廈設計極具彈性,可輕易依照地形限制而作出修改,例如將升降機大堂及樓梯改設於大廈末端及因應地勢而減少每層單位數量,例子有興華邨的豐興樓及裕興樓及葵盛西邨第9座,兩邨各座大廈均因應陡峭的山坡而作出特別設計。 第七型大廈普遍樓高12至23層,但部份大廈可高達29層,例如23層高的梨木樹邨第3座及29層高的興華邨和興樓。 多數大廈一層設有40個單位,亦有部份大廈設有多達60伙,例如漁灣邨漁順樓。 大部分採用第一款及第二款單位設計的大廈的電梯大堂均沿用了第六型徙置大廈或新型廉租屋大廈的設計,而升降機數目可因應大廈設計及高度、伙數等因素作出修改。 另外,所有採用第一款及第二款設計的大廈均延續新型廉租屋大廈於正門入口或垃圾房旁鋪設麻花石牆裝飾的設計,為此款大廈的一大設計特色。 實際上稱為長型的大廈,包括了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樓宇、計劃中稱為「第七型徙置大廈」的長型公屋(政府廉租屋與徙置區共用樓宇設計)、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及房委會興建的長型。
而李鄭屋邨的孝廉樓和孝慈樓亦是所有Y型樓宇中層數最少的兩座(只有24層 , 比其他Y4型少11層)。 到1980年代起,隨着社會進步,房委會於公共屋邨設有主題式花園和提供多項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供居民作休憩之用;著名的例子包括彩雲(一)邨、美林邨、蝴蝶邨、新翠邨及樂華(北)邨等。 由1987年開始,凡在公屋住滿10年的住戶,如家庭總收入超逾資助入息限額,須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在1851年、國王十字車站的興建過程中,就已有於國王十字興建地鐵站的計劃。
公屋大堂: 車站線路及換乘
此现象特别可见于天水围北的各屋邨,如天悦邨、天逸邨、天华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万五计划失败,公共休憩设施面积才得以逐渐增加。 香港公共屋邨发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硖尾木屋区发生的一场大火,香港政府为安顿灾民,开始兴建简单实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厦,标志着香港公共屋邨的诞生[3]。 2017年10月起,房委會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租戶的每月入息上限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5倍,資產上限則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其中一項超標便要搬走;又或只要有一人持有本港的住宅物業,亦要搬走。 不過,所有成員均年滿60歲或以上住戶,或全部成員均領取綜援,可獲豁免。 公屋大堂2025 若公屋居民收到房署的遷出通知書便須遷出,設1年寬限期,亦設有上訴機制[16]。
公屋大堂: 房屋委員會為公共屋邨項目試行環保措施
上述因素導致該枚炸彈造成的衝擊力被局限於有限的空間內,使死傷人數大大超越另外兩枚於環線列車爆炸的炸彈(該兩枚炸彈分別導到7名及6名乘客死亡)[31]。 工程為北線、皮卡迪利線月台增添了設有「K」和「X」字樣、色彩繽紛的瓷磚裝飾[20][21] 。 這些裝飾後來於2000年代中期本站的大型升級及擴建工程中被移除[21]。 後來因在遠處的營地街市重建,1994年時司打口曠地上被改建為臨時街市[參 21],至1998年營地街市重建完成後,原臨時街市被改為臨時文化活動中心[參 22]。 直至2003年,有關當局為配合十六浦發展計劃,把司打口還原為空地,並改建為休憩廣場[參 22][參 23],在廣場中建有噴泉和兒童遊樂場等。
公屋大堂: 簡約公屋|刪蓮塘尾項目 增馬鞍山選址改建觀塘聖若瑟中學五校舍
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包括彩園邨彩屏樓、沙角邨沙燕樓、東頭邨康東樓及啟業邨啟裕樓等。 公屋大堂 第七型大廈由前工務司署及徙置事務處設計,並由工務司署代建[3],以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為藍本。 大廈多為長條型設計,絕大多數大廈於走廊末端通風口及大廈的中央電梯大堂及樓梯位置均設有通花磚裝飾。 由於本來用作徙置區或廉租屋,因此不少大廈均互相相連,例如荔景邨日景樓、明景樓及石硤尾邨21-24座等屋邨。 公屋大堂2025 小部份大廈於走廊末端位置設有突出的樓梯,設計類似於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可於兩端都設置樓梯或只於其中一端設置,例子有瀝源邨榮瑞樓、祿泉樓及石硤尾邨19座。
公屋大堂: 鴉片貿易在澳門的發展之初
由于事态严重,廉政公署就问题公屋事件着手调查是否有人在兴建这些公屋时涉及贪污舞弊。 因社交平台Instagram熱潮,令不少外國遊客都會專程到屋邨拍照。 日本藝術家藤原力曾經於橫濱、城崎、馬尼拉、安山與杜塞爾多夫等城市展開城市探險計劃(ENGEKI QUEST),而今次來到香港,到彩虹邨創作一本冒險遊戲書,參與者可以自行「探險」,尋找當中的細節[28]。 例子1 – 公屋大堂2025 油塘邨的項目編號「KL34RR」,代表是九龍第34個房委會項目,並按整體重建計劃興建;此編號在更改修飾詞為「RH」後,亦同時對應同一項目內的油美苑及油翠苑。 尤斯頓聖潘克拉斯站預計將會設立地下通道分別通往尤斯頓車站和聖潘克拉斯車站,乘客將可以通過聖潘克拉斯車站前往本站及國王十字車站[38]。 公屋大堂2025 1990年7月30日,大都會線漢默史密斯至巴金的列車服務獲升格獨立成線,稱為漢默史密斯及城市線[16]。
公屋大堂: 命名规律
島上居民十分關注計劃,到處都見到相關信息和居民組織活動。 金坪邨算是比較新,一九九六年才入伙,連同居屋的部份算也只有兩座。 入口有大堂鐵閘,除了明顯比較矮之外,感覺和市區公屋的差異不算大。 香港的幾個島⋯⋯長洲人大多,南丫島太嬉皮,坪洲給我一種與世無爭的寧靜感覺。
公屋大堂: 香港公共屋邨
此舉損害了外國鴉片商的利益,引致這些鴉片商自乾隆年起(1736年)直接地把大量鴉片走私到中國內地。 1802年,澳葡政府更無視清廷的禁煙令,頒布特權予葡萄牙人以進口鴉片,變相將鴉片進口合法化;而事實上這個「特權」也允許其他外國商人進口,只是運載的船隻在駛進澳門的時候要掛起葡萄牙的旗幟而已[參 8]。 公屋大堂2025 因此,即使至道光年(1821年-1850年)時這類走私活動已非常猖獗,這對司打口作為鴉片碼頭的地位幾乎絲毫無損。 加上期間中國爆發鴉片戰爭,大清雖然戰敗,但也使這類走私活動有所減少,而走私的物品也不再獨沽一味,部份鴉片的走私量已由其他的東西取代,故司打口仍能保持其繁榮態勢[參 9][參 公屋大堂 10]。
公屋大堂: 第一高楼之争
而從1990年中起落成、採用新款設計的Y型大廈,均會增設緊急發電機房。 公屋大堂 與舊式公屋一樣,Y型大廈曾大量採用俗稱「三支香」的插筒式晾衣裝置,後來才改用與和諧式大廈設計相容的不鏽鋼晾衣架。 Y2型大廈最高的一層原本設有空中花園供住客享用;譬如祥華邨祥德樓35樓就設有一個,為當時香港公共房屋之中最高的花園,花園內除了種植植物外,更設置康樂設施予住戶使用,例如氹氹轉、乒乓球檯等[4]。 不過大部份屋邨因保安問題而封閉,最後不作開放而導致花園荒廢;而在後來落成的Y3及Y4型大廈,天台更不再設計空中花園於頂層供住戶使用。
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內休憩空間所剩無幾。 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 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内休憩空間所剩無幾。 大火後,由於大都會線、環線的月台和票務大堂並未受大火波及,因此於1987年11月19日(翌日)清晨重開。 維多利亞線月台亦未受波及,其連接大堂的扶手電梯亦只有輕微受損,因此亦於下星期二重開。 維多利亞線、北線和皮卡迪利線共用的大堂則於四星期內分階段重開[23]。
公屋大堂: 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下載
另外,部份大廈會於大廈中段或末端兩個單位後加設樓梯,而樓梯對面的空間則劃分予相鄰的單位,令該兩個單位附設「孭仔房」,單位面積可達51平方米,其中一個單位更設兩個露台,例子有荔景邨日景樓、梨木樹邨第3座及第5座。 此款樓宇最大特徵為每層電梯大堂面積不一,每三層一組由上至下、由小至大排列,呈三角形設計。 首座採用後期型設計、並附有延伸水缸的Y3型大廈為景林邨景桃樓,1990年10月入伙;而最後一座採用早期型設計大廈則為鳳德邨碧鳳樓,1991年4月完工(上述兩條屋邨亦是全港僅有兩條兼具兩款設計Y3型大廈的屋邨)。 另外,Y3型每翼翼尾單位均具備突出的三角形窗台,絕大部份Y3型大廈翼尾單位的三角形窗台均採用向外開口設計;不過太和邨喜和樓其中一翼翼尾極低層單位因過於貼近太和廣場建築物,以及景林邨景棉樓全部翼尾單位,則採用了同向開口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