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公寓改為上海錦江飯店,成為新中國成立後上海的第一座國賓館[1]。 1989年,該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4][5]。 現在大樓作為錦北樓,是五星級酒店上海錦江飯店的組成部分。 華懋公寓(英文:Cathay Mansion),今錦江飯店北樓又稱錦北樓,俗稱「十三層樓」,位於中國上海長樂路189號,長樂路茂名南路路口東南角。
- 頂層為廚房,設施、採光、通風都十分良好且內部功能處理明確且用自動小電梯運送食物,並有電話聯繫[3]。
- 集團尊重用家對生活空間的基本需要,堅拒建「納米樓」;同時關注到社會大眾在疫情後對衞生要求提升,單位設計有適當通風,開則上亦均為明廁設計,迎合市民大眾的住屋需求,兼顧人、繁榮及環境發展。
- 項目三面單邊,預期落成後可坐擁開揚景觀,計劃發展迎合市民大眾住屋需求的項目。
- 現在大樓作為錦北樓,是五星級酒店上海錦江飯店的組成部分。
- 惟新型變種病毒的出現或令市場仍存在隱憂,長遠希望樓價可維持穩定。
- 華懋公寓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共14層,高57米(另說13層,高65米),建築面積為21202平方米[3]。
- 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155,604平方呎及259,337平方呎。
- 管治委員會成員包括行政總裁蔡宏興先生、營運總裁王弘瀚先生、財務總監陳鑑波先生、司庫及土地評估部主管梁煒才先生、銷售部主管吳崇武先生,以及三個遺產管理人之代表。
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可加快建造速度30%,並且減少70%現場人手、68%建築廢物和75%噪音。 這是長沙灣市區重建局的綜合發展項目,項目包括6層高的平台層和22層高的住宅樓層,住宅樓層包括191個住宅單位,另設有會所、空中花園和地下停車場。 華懋集團發展的物業價格較其他發展商的物業廉宜,但由於其位置、設計、用料及住客設備等未如理想,因此其升值能力亦不及其他發展商的物業。 華懋集團早年低價在新界購入大量地皮,並積極收集乙種換地權益書,因此華懋興建的物業主要分佈於新界,如荃灣、沙田、屯門及元朗。 至於巿建局與發展商合作項目,市建局會與發展商商討,以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為考慮,提供不同幅度租金寬減,以75%為寬減上限。 策劃團隊邀請了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搜集和整合集團與香港的歷史資料。
華懋東京街: 關於「組裝合成」建築法
被問到推廣MiC建築法的難度,蔡宏興希望審批上可以加快。 至於現時採用該技術的可獲6%總樓面面積豁免是否足夠,他認為要視乎地盤大小,對於規模較細的地盤,例如今次東京街項目就並不足夠,但若地盤面積較大,這個比例的豁免可能亦足夠。 項目今年7月剛獲屋宇署批准,可建1幢22層高(在6層基座及1 華懋東京街2025 層高地庫之上)的商住物業,提供住宅樓面8.67萬方呎及非住宅樓面1.73 萬方呎。 按市建局網頁顯示,項目料提供175伙中小型單位,單位面積介乎377至700方呎,估計2023年至2024年間落成,最快明年下半年推售樓花。 東京街重建項目位處九龍西市中心,地段優越,交通便利。 項目地盤面積約1,070平方米,三面單邊,預期落成後可坐擁開揚景觀及較佳採光度。
- 對於政府擬研究設立住宅單位最低面積下限,蔡宏興稱,集團不會興建納米樓,又指香港作為宜居城市,需要在居住面積上設最低限制,不過呎數方面要由各方商討。
- 展望樓市,他相信用家需求下,加上預計明年整體經濟將現增長,樓價不應該「調轉頭」,但留意到新型變種新冠病毒對樓市或有影響。
- 金門建築執行董事曾慶祥表示,採用MiC方法最高可興建40層,同時可減少70%建築人手,建築廢料及噪音也將減少68%及78%,並可提高效率。
- 單位設計亦特別注重鮮風對流,以明廁設計,迎合市民大眾的住屋需求。
- 1988年,王德輝、龔如心夫婦籌備將華懋集團上市,但後來他們認為測計師對華懋撥作上市的物業估價不理想,便決定不上市[1]。
- 發展局局長在考慮該項目後,在2013年11月13日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該項目。
- 東京街重建項目位處九龍西市中心,地段優越,交通便利。
- 【大公報訊】香港經濟前景不明朗,樓市又處於下降軌道,發展商投地轉趨審慎。
2006年6月,華懋集團表示計劃將上水名都商場、粉嶺名都商場、屯門康麗花園商場、沙田希爾頓中心商場、元朗好順福大廈商場的商場連車位,以及西貢花園、青龍頭豪景花園等一籃子街舖,分拆以不動產投資信託形式上市。 此外,進入後疫情時代,蔡宏興指,因應社會對衞生及健康提高要求,今次項目設計沒有「黑廁」,開則全部有窗,希望在通風方面做得更好。 華懋集團一直堅守「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並迎合市民大眾的住屋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華懋東京街2025 集團尊重用家對生活空間的基本需要,堅拒建「納米樓」;同時關注到社會大眾在疫情後對衞生要求提升,單位設計有適當通風,開則上亦均為明廁設計,迎合市民大眾的住屋需求,兼顧人、繁榮及環境發展。
華懋東京街: 項目進展
對於樓市發展,蔡宏興認為,今年樓市比預期好,並不希望樓價月月破頂,冀樓價穩定增長,唯變種病毒對經濟有影響,預期明年樓市比今年好。 東京街重建項目是首個由私人發展商以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造的私人住宅項目,透過人性化設計結合房地產科技,改善及優化社區環境。 華懋東京街 通過引入MiC技術並配合數碼科技,預計可令施工工序減少68%建築廢物、75%聲響及減少碳排放;而整體施工時間更可減少約兩個月,有效減低對社區的滋擾。 項目亦是香港首個設有露台的MiC私人住宅,加上預製組件中包含可拆卸的非主力牆,增加室內設計靈活性。 單位設計亦特別注重鮮風對流,以明廁設計,迎合市民大眾的住屋需求。
透過MiC建築方法不但可減省工地施工工序,亦能減少施工時所產生的廢物,預計可減少68%建築廢物、75%噪音及減少碳排放,從而減低對附近社區帶來的滋擾,並可更有效監察建築進度,提升工程品質及效率。 金門建築執行董事曾慶祥亦表示,MiC技術的大部分工序在工廠進行預製,施工環境比傳統地盤更為安全和受控,工程及驗收隊伍能夠更有效率地監督品質,有助提升建築物的質素。 此外,採用新技術可減少約70%現場人手,即使面對本地建造勞工短缺,亦能保障項目施工進度。 對於政府考慮在賣地及地契條款加入最低單位面積要求,蔡宏興指支持此做法,強調集團設計堅持以人為本,不會興建「納米樓」,並舉例指深圳平均人均居住面積約300方呎,集團有空間向此方面進發。
華懋東京街: 興建中
展覽亦設多個非觸式動態感應互動展品,藉此讓公眾了解未來智能家居生活及集團在數碼轉型和房地產科技(PropTech)應用的發展。 1994年,華懋集團宣佈以100億港元在荃灣楊屋道興建樓高逾520米的全球最高建築物如心廣場,但因香港國際機場搬遷後荃灣位處主要航道,被政府限制其高度,結果要一分為二興建,更因未能如期完成而被罰款5.6億港元。 華懋東京街2025 就MiC能否減低建築成本,蔡宏興指,目前本港相關配套並未完善,「暫時冇咩慳到」,但若然未來MIC在港轉趨成熟及普遍,建築成本將會降低。
華懋東京街: 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快速地興建具質素的「簡約公屋」
華懋去年4月中標的東京街重建項目,為其與市建局首個合作發展的住宅項目,而未來會再多一個「銜頭」,將成本港首個採用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成的私宅項目。 蔡宏興表示,透過MiC技術不但可減省工地施工工序,亦能減少施工時所產生的廢物,預計可減少68%建築廢物、75%噪音及減少碳排放,從而減低對附近社區的滋擾。 華懋集團(下稱「集團」)一直致力推動房地產科技的應用及發展,期望使香港成為一個更宜居城市。 當中集團與市區重建局首個合作發展的住宅、位於九龍西市中心的東京街重建項目,將成為本港第一個由私人發展商以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成的私人住宅項目。 集團冀透過人性化設計結合房地產科技,改善及優化社區環境,同時亦兼顧人、繁榮及環境發展,為社會創造正面價值。
華懋東京街: 華懋集團積極建造更宜居城市東京街重建項目將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 本港首個私人發展項目採用推動可持續發展
大樓內部共有7部電梯,4部位於在樓下大廳,還有運輸梯1部。 華懋東京街 各層有12個單間、8個套間,且均有單獨的冷暖氣和衛生設備。 10層中有1層配有中、德、美、印度、意、西班牙等不同國家風格的房間。 12根立柱和牆角配有古代持盾武士浮雕,為仿英國宮廷式風格[3]。 華懋東京街2025 華懋東京街2025 頂層為廚房,設施、採光、通風都十分良好且內部功能處理明確且用自動小電梯運送食物,並有電話聯繫[3]。 1988年,王德輝、龔如心夫婦籌備將華懋集團上市,但後來他們認為測計師對華懋撥作上市的物業估價不理想,便決定不上市[1]。
華懋東京街: 深水埗誕全港首個「組裝合成」私樓 華懋料快兩個月落成 不起納米樓不建「黑廁」
是次展覽,公眾可透過展內互動裝置回顧集團與香港的變遷,及前瞻因應人口高齡化,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等社會趨勢而建構的宜居城市。 1997年,華懋集團以逾55億港元投得淺水灣道129號的前英軍宿舍地皮,其後地產市況逆轉,引致華懋帳面損失不少。 華懋東京街2025 華懋曾申請把這座豪宅轉作酒店用途,但一直未獲批准,最後於2010年6月1日啟用。 華懋電影院線(英文:Chinachem Cinema Circuit)是香港華懋集團旗下的電影院,與華懋集團其他企業的一貫作風一樣,華懋院線的電影戲票透過售價比較其他對手低而取勝。 對於明年樓價走勢,蔡宏興預計,明年整體經濟將出現增長,而且較今年好,他估計明年樓價不應該「調轉頭」。 惟新型變種病毒的出現或令市場仍存在隱憂,長遠希望樓價可維持穩定。
華懋東京街: 香港商業項目
1989年,大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華懋東京街2025 2018年1月24日華懋集團以31.128億元,每呎樓面地價12003元,投得觀塘安達臣道首幅私人用地,地盤面積57,630平方呎,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 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155,604平方呎及259,337平方呎。 華懋集團發展的物業主要為住宅、寫字樓、購物商場、工貿大廈及酒店等共超過300座,業務除地產外亦包括財務、保險、娛樂事業、資訊科技和零售等,員工超過4000人,華懋集團一直以來都沒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華懋東京街 華懋東京街 對於政府擬研究設立住宅單位最低面積下限,蔡宏興稱,集團不會興建納米樓,又指香港作為宜居城市,需要在居住面積上設最低限制,不過呎數方面要由各方商討。 該局昨公布,早前接獲17份標書的東京街項目,董事會認為華懋旗下公司參明的全資附屬公司添誼,合乎招標要求,並出價最高,決定將項目發展權批予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