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的人面對順境或逆境,總會產生盼望和忍耐。 當然,靠主常常喜樂對當時在監獄寫信的保羅而言,就是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他仍然渴望繼續生存與敬拜服事上帝,經歷上帝與他同工同行。 讓我們把所有事情藉禱告、祈求和感謝交在主的手中,讓祂掌管。 上帝所賜給我們超越的平安,必定會保守我們的心懷感受,我們的意念思緒,叫我們靠主基督耶穌常常喜樂。 盟約門徒的約章總綱是:「在聖靈的引導下,藉着委身於關懷、公義、敬拜、靈修等行動,在世上遵從主的教訓,見證耶穌基督」。
假若我們自己已有警醒守訓誨,有時候我們期望別人,甚或是我們所愛之人,也能如我們這般行,當別人沒有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便會感到失望或難過,這一切的出發點本是好的。 但是,別人有甚麼決定,並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命負上責任,就算別人真的因為你的勉強而警醒守訓誨,其實都可能不是持久的,別人只是順應你的意思,生命卻未必有真正的轉變。 相反,我們應該要知道,當我們自己認真地警醒守訓誨,我們這一種姿態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它告訴人︰仍然有人這樣做的;當你這樣行而活出蒙福的生命,別人看在眼裏就會被吸引及啟發,並向你學習。 踏進2023年,我們一方面似乎正步出新冠疫情的陰霾,但彷彿又感覺到會有不少的新挑戰等待着我們,究竟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新的一年呢? 首先,轉變是不能避免的了,無論是在社會或教會,我們都進入了一個新常態,很多以往慣用的模式都不再適用,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容易適應的,但當我們跳出我們的安舒區,卻往往發現自己有更多可以改善的地方,也經驗到上帝更多和更大的恩典。 靈音 「擁抱轉變」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轉變,而是相信在轉變之中上帝始終掌權,並且要藉轉變讓我們和世人都能更經驗上帝的同在。
靈音: 靈音キョク
有人曾經這樣說,當基督徒感到大難臨到時,或看到一些大災難發生後,就會去閱讀《啟示錄》,嘗試在當中尋找一下回應當下末世境況的一些經文,從而希望找到災劫背後的解釋。 無錯,閱讀和查考《聖經》,的確是一個信徒能夠經歷恩典的途徑,然而要讀懂聖經,卻是需要我們花上時間,同時靠着聖靈的幫助,才能更明白上主恩言的寶貴。 今天所讀的三段經文,背後都帶着一份愛和盼望。 在末世之時,信徒無可逃避地要面對逼迫、面對災劫,然而重要的是在面對這些挑戰時,我們要如何站立得穩,繼續在所處的境況中作美好的見證,並且心存盼望,相信一切總會過去,但基督卻是永遠掌權的呢! 愛和盼望,是人面對絕境時的其中一個重要出路,如果失去了,當我們肯定自己是被深愛着,當我們相信現在的劣境只是暫時,我們就有能力面對逆境,勝過挑戰。 而上帝的恩言,正正是要幫助我們,讓我們肯定自己是蒙愛的,並且知道最終上主仍然是掌管歷史,掌管萬有的那一位。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查理士衛斯理的一首詩歌《你當歡欣》,鼓勵我們「歡欣我主為君,你當叩拜至尊!世人感謝主恩,凱歌永遠歡欣。」讓四週的人與我們一同經歷在三一上帝裏的喜樂和滿足。 今日是本會所定的衞斯理主日,以記念會祖衞斯理約翰於一七三八年五月二十四日,在亞爾得門街聚會時,感到心靈異樣溫暖,深刻地體會得救的確據。 自此會祖更加火熱地傳道,他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 而這場復興運動,漸漸發展成為今日世界各地的循道衞理宗教會。 記得當年修讀本會第三屆信徒三年神學課程「循道衞理宗神學與歷史」時,導師林崇智牧師曾經鼓勵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上帝為何讓我們成為循道衞理人?」,今天我同樣想以這個問題,引發大家去思考。 靈音 回想一下過去上帝怎樣帶領你,使你成為循道衞理人?
靈音: 靈音
這樣的喜樂是建築在一個永恆不變的基礎之上,就是上帝長闊高深的大愛,正如我曾在最痛苦的日子中,經歷過親人不離不棄的愛護和幫助,讓我真的明白何謂「患難見真情」。 換句話說,我們的喜樂既不受外在的得失影響,也不被自己內在思想的左右,而是因為上帝不論我們如何,都永遠默默地深愛著我們,並與我們同在。 作為循道衛理會的會友,每年我們都有機會在立約主日與上主再次立約,但我們是採取甚麼樣的心態與主立約呢?
牧師部在2022年8月的退修會中,已確認了以上的重要方向,並在之後不同的委員會中都得到領袖們的大力支持,願上帝繼續引領我們,讓全教會上下一心,一起努力實踐「以愛為先、迎難奮進」。 最後,我們是一個信仰群體,行事為人都必須是基於我們的信念,人的智慧和謀略最多只是輔助而已,但我們教會的信念是甚麼呢? 每當提及「差傳」或本會較常用的「海外宣教」,我們往往會想起偉大的宣教士離鄉別井到遠方傳福音的見證。 於是,大部分受感動的人會看看教會的海外宣教事工,有沒有一個角落可以讓自己盡一點綿力,或是代禱、或是金錢奉獻、或是幾天的短宣旅程等,來支援遠方的宣教士。 這樣,「海外宣教」是我們忙碌的生活中擠出來的一個日程,其餘的時間我們便只能當觀眾。
靈音: 靈音キョク
在約翰福音第六章,當耶穌說自己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時,一般群眾即時的反應是:「請常常把這糧賜給我們!」相反那些自以為對耶穌認識的猶太宗教領袖,竟質疑耶穌敢大言不慚說自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 靈音2025 「應許」這詞,在聖經中提及超過一百多次,但其實我們清楚知道,除此之外,聖經中有無數地方所記載的內容,實際上就是「上帝的應許」。 靈音 靈音2025 說年初二凌晨在旺角發生的事件為舉世觸目,或者會被認為是誇張的講法。 然而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竟然有這樣一場相對暴力的「魚旦革命」,最後更被放到與一九六七年的暴動相提並論。
- 因此在青少年下一里路上,是透過獲取以求保障自己的生命?
- 不錯,我們不是靠行為得救,但得救後要有好行為。
- 申卅四是後人對摩西的讚頌,似今日安息禮中的「述史」。
- 從昔日的木屋區、板間房,到今日的劏房,貧困者仍然得不到安居;有錢買樓的人卻不斷對樓價和呎數感到不滿。
- (一)這是一個未圓的夢:耶穌基督已把自己作為永恆的祭禮,藉著祂捨己無私的獻上,重新彌補和貫通我們因罪惡而被扭曲的人性和天人物我的關係。
- 上主要在曠野中開道路,這道路就是耶穌基督。
縱使人擁有金錢,不一定可以買到健康和幸福。 健康也不是沒病沒痛,而是在身體任何狀況之中的適應和接納。 幸福更不是物質的擁有,而是「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腓四11~12)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其實不是想當然而有的。 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家人、朋友、鄰舍,甚至是社會的支持也很重要。
靈音: 靈音
音樂總監 李石庵先生自幼跟隨黃柏仁先生學二胡及音樂理論。 李氏亦為BMG唱片公司出版之二胡演奏家許可、蕭伯墉的獨奏唱片《天鵝》《獨弦操》《病中吟》編寫伴奏。 其部分作品亦曾由台北市立實驗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演出。。 天馬音樂藝術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天馬」)成立於1997年,並於2003年正式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以推廣中國傳統藝術及促進藝術交流為宗旨,透過舉辦音樂會及戲曲演出等工作,弘揚戲曲藝術及推動本地戲曲發展。 2000年由「天馬」贊助,成立「天馬菁莪粵劇團」(香港非牟利註冊團體),製作傳統及新編粵劇,並舉辦戲曲工作坊、示範講座、駐校興趣班等向青少年及公眾人士推廣粵劇藝術。
靈音: 靈音
我們主耶穌已成為我們的榜樣,為此我們不用擔心我們投身爭取公義時,會被捲入政治裡而裹足不前。 讓我們教會的服務不單表達愛心關懷,也包括爭取公義,挑戰不義的權勢和制度這必需的部分。 過往曾有一些同工同道質疑循道衞理宗教會是否屬於靈恩派,結果很多研究都否定這種關聯。 同樣重要的是,他深信聖靈是基督徒生命中心,聖靈是上帝滿有恩典的臨在生命中賦予能力,使我們能事奉上帝,行祂所喜悅的事。
靈音: 靈音キョク
我在這段期間對上帝信心不斷更新和身處不確定處境下,最深刻體會就是更珍惜能夠與弟兄姊妹一起事奉,無論在家工作或參與直播崇拜,真實感受跟從基督的群體能彼此配搭事奉主,一切都是主的恩典。 馬可福音提到的少年財主,實際上他並沒有遭遇困境,他本身很富有,耶穌要他變賣所有分給窮人,然後跟從祂。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要撇下一切原本擁有的財富。 而約伯則經歷着家破人亡:他失去所有財產、兒女及健康(滿身毒瘡),甚至面對親人及朋友的嘲諷及藐視。 少年財主因為耶穌要他撇下一切,臉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相反約伯卻沒有因為經歷困難而放棄信仰,甚至他看不見上帝,但他仍然選擇不去爭辯,選擇敬畏上帝。
靈音: 靈音キョク
因此,歷代眾多忠心信徒,也會被耶穌所稱讚,如那位用極貴重的香膏澆耶穌的女人同得記念。 聖靈叫人明白真理:昔日門徒雖然與耶穌一起生活,因他們未認識耶穌是上帝兒子的身分,仍要求耶穌將父顯給他們看。 (約十四8)耶穌應許,天父會差聖靈來,要把一切的事教導門徒,以便門徒逐漸明白耶穌所講的話。
靈音: 靈音
上帝命令先知以賽亞要發出大聲的呼喊,為甚麼呢? 靈音2025 百姓的罪不單只是行惡,更是在罪惡中妄稱自己是按著上帝心意而行的。 靈音2025 「他們天天尋求我(指上帝),樂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義的國家,未離棄它的神的典章;他們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詞,喜悅親近神。」(賽58:2)但這豈是百姓的真相呢? 先知繼續引述百姓們訴苦的說話:「我們禁食,你(指上帝)為何不看呢?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賽58:3)對了,就是宗教經驗上不對勁! 他們好像與上帝十分親近──奉上帝的名來進行各項宗教規條,卻又好像與上帝之間極其遙遠──竟未得到從上帝而來的祝福或確據。
靈音: 靈音
我們處身變動的時代,教會因着外在壓力及內在不協調,面臨分裂的危機。 因此,我們更要肯定信徒在基督裏的合一,在共建信仰共同體的基礎上彼此接納,互相信任。 雖站在不同觀點上,仍彼此交流禱告,並努力尋求具體合作方案,互相支持、彼此配搭、結連相愛,以合一的心一起面對挑戰。
靈音: 靈音キョク
除了為到事情禱告交託外,過去亦認為若事情結束後,我們的反應是感恩的話,則可以算是信靠上主;相反,若事情結束後,我們的反應是沾沾自喜,則好可能我們是在依靠自己。 今年八月中我曾到南非,參加五年一次的世界循道衞理宗婦女大會。 會議中有來自六十多個地區的代表,我們文化不同、語言不同,但當一同用英文唱著「哈利路亞」和「祢真偉大」時,我實在感受到彼此在靈裡契合,叫人心弦震動,深深體會聖徒間的相通(弗四4-6)。 詩人呼籲我們要向耶和華獻呈感恩的頌歌,因他不斷施行拯救。 先知耶利米邀請讀者因耶和華在色列民中施行拯救,招聚散失各地之人的歸回,使他們的憂愁變為喜樂而感恩。 縱使我們的家庭面對着各種艱難處境,但上帝與我們同在,他也賜給我們家人、主內肢體、牧者與我們同行,我們並不孤單。
他來到伯特利,在夢中遇見了上帝,且得到上帝的祝福和應許。 他帶著兩位妻子,眾多的兒女,和極多的僕人、財富。 信主十多年,一直覺得信靠上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究竟要怎樣才稱得上信靠上主呢?
靈音: 靈音
當中孫楊和傅園慧的表現,甚至成為國際關注。 他們表現的迥異,對我們屬靈生命的更新,能帶給我們一些啟迪。 靈音2025 我們變成了一個不停地工作的人,結果我們有限的生命力耗盡了。 讓我們每時每刻都提醒自己,事奉首先不是工作,而是回應主的愛,是生命的奉獻、是我們整個人隨時隨地的回應主的愛,因着這份愛,工作才是事奉。 這段經文中的兩個故事,看起來似乎沒有很大的關係,但其實卻是彼此聯繫的。 靈音 兩者的關係正是人在接受教導和對教導所作的回應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