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醫生指,胃部瘜肉並不罕見,不過轉化成癌的機會接近零,「但如果看到太多(瘜肉),都會順便切除」。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患膀胱癌的高危原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性病史、膀胱結石及吸煙習慣。 隨著年齡增長,確診膀胱癌的機會相對提高,男性亦較女性容易患上膀胱癌。 膀胱鏡有助確診病因,例如小便帶血、失禁、膀胱過度活躍症及排尿疼痛等情況,同時亦可確診膀胱問題例如膀胱癌、膀胱結石及膀胱炎。 許秉毅說,該處不太容易壓到其他組織或器官「常會長得蠻大的」,接著會侵犯神經而感覺到疼痛,「(長)越大的話它會吃我們的營養,體重也會減輕」。
一般情況下,膠囊內視鏡會在手術後八小時內自然排出體外。 乙狀結腸鏡可以從肛門進入乙狀結腸,觀察並診斷出血或疼痛原因;內視鏡亦可用作發現直腸及乙狀結腸的炎症及癌症情況。 院方日間及住院服務定價收費已包括醫生費、麻醉醫生費、四人房費用、藥物及消耗品費用,如病人出現併發症須再接受手術及深切治療,費用亦包括在內。 中大醫院亦擬提供24小時急症門診中心,胡志遠稱急症室服務,最初僅限時運作,直至2021年第四季才開始24小時服務。
中大醫院胃鏡: 內視鏡從口放進體內
胃癌是本港第6位常見癌症,衞生署資料指出,2020年共有613人死於胃癌。 患者一旦持續出現懷疑症狀,情況轉差,應及早求醫,接受胃鏡檢查。 中大醫院胃鏡 經鼻胃鏡可改善傳統內視鏡造成的不適,降低全身麻醉的需求,檢查方式為透過約3到5公釐的極細內視鏡,經口或經鼻進入食道,患者可或坐或躺檢查,過程中也能說話、觀看內視鏡影像,較不易引發咽頭反射,但亮度、解析度、視野仍較傳統內視鏡差。
蘇翔先安慰陳太太並強調一切要等做完電腦斷層才能確認,並立即為陳太太預約時間,以及幫忙推薦後續追蹤看診的胸腔內科醫師。 中大醫院胃鏡2025 陳太太是年屆70的退休人員,平常會安排一些必要的身體檢查,但受疫情影響已2年沒做檢查。 近日她因胃部不適至安南醫院消化內科求診,為了接受無痛內視鏡麻醉,被轉介到麻醉前訪視門診,由麻醉科醫師檢視並說明注意事項。 目前有三種不同的膠囊內鏡,分別應用於食道、小腸及大腸。
中大醫院胃鏡: 腸胃肝臟科
「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 許少榮內視鏡中心獲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外科醫療及科研團隊全力支持 ,而由專科醫生及護士組成的醫療團隊,竭力為病人提供以病人為本、高質素及全面的診斷及治療服務。
瘜肉切除不會產生任何痛楚,病人一般都接受大腸鏡檢查。 當醫生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後,會提供低渣飲食指引、腸道清潔藥物及其服用法予病人,進行檢查前的腸道準備。 腸道準備的目的是清潔大腸內的大便,以確保檢查完整及準確。 我們建議服用腸道清潔藥物的人士最好有家人或朋友陪伴。 中大醫院胃鏡 李醫生指,如剛才提及,由於檢查過程中需要充氣撐開胃部,患腸梗塞、嚴重胃潰瘍導致穿洞、嚴重腸炎導致腸道腫脹的人士皆不適合接受胃鏡。 私家醫院胃鏡檢查收費,由$4,000至$12,300不等,視乎病人選擇鎮靜麻醉或監測麻醉而定。
中大醫院胃鏡: 癌症篩檢/檢查服務
中大最新研究發現,如兄弟姊妹患有高危腺瘤,也有較高機會患有瘜肉,因此及早進行大腸鏡篩查也有好處。 本中心備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及技術,如高清內視鏡和自動化的內視鏡清洗及消毒系統。 內視鏡中心的設計及佈局旨在提供一個高效、安全和寬敞的環境,更特別附設日間病房,好讓病人得到便利和舒適的服務體驗。 中大醫院胃鏡 請留意該內容並非全面,所以不該於任何情況下用於診斷或評估病況。
- 許秉毅醫師在《健康2.0》節目中示警,必須注意胰臟有種特別腫瘤「神經內分泌瘤」,其會釋放物質如胃泌素,使得患者胃酸分泌過多而胃潰瘍,有些則是容易拉肚子,變化極多。
-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 我們會即日提供大腸鏡檢查報告,但若果檢查期間有瘜肉切除或活檢,病理報告將會於數週內儘快提供。
- 大腸癌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年齡、有大腸癌家族史、患潰痬性結腸炎或患克隆氏症。
- 病人一般可以即日出院,我們建議病人應該有親人或朋友陪同下離開。
- 本院的專科門診中心由專科醫生及教授提供一站式專科應診、檢查及治療服務。
- 但由於曾接受鎮靜藥物,還是建議休息一天,並且絕對不能駕駛,操作機械或參與法律決定。
南部一名七旬婦人受新冠疫情所阻2年沒有接受健康檢查,日前她因胃部不適就醫,做胃鏡前被轉至麻醉前訪視門診,麻醉科醫師翻閱病歷時發現她2年沒做胸腔影像檢查,患者依醫囑檢查後,果然揪出肺癌。 請注意,由於此計劃名額有限,故醫管局只會於公立醫院輪候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人士當中選擇被列為情況穩定、能夠在家中進行大腸鏡檢查前準備及適合於日間診療設施內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人士參與此項計劃。 基於此計劃是輪候接受大腸鏡檢查人士收到邀請通知,故輪候人士無需自行申請,而本中心亦為此項計劃的服務提供者。
中大醫院胃鏡: 常見問題
另外,香港常見10大癌症中有3個與消化系統有關,而大腸癌是香港最見的癌症。 不過,透過合適的檢查和治療,可於初期發現甚至預防這些癌症。 很多香港人生活習慣並不健康,他們壓力大、食無定時,沒有時間關注自己的健康,所以很多人會出現胃痛、腹痛、腹瀉、便秘、血便等情況,而這些都可能與消化系統問題有關。 本港的數據亦反映,乙型肝炎和幽門螺旋菌的感染率持續高企,患者可能並無任何症狀,但若不處理可引致嚴重疾病。 然而,有時內視鏡的發現並非盡如預料,醫生可能需要當機立斷為你選擇最恰當的治療。 有時候內視鏡是治療性的,例如切除腸胃瘜肉,或止腸胃內出血。
中大醫院胃鏡: 小腸膠囊內視鏡
大腸癌有可能是良性、非癌性或惡性,惡性癌症可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因此早期檢查在瘜肉惡化為癌症之前切除,存活率亦大大提升。 大腸癌篩查是指在未有明顯症狀前作檢查和診斷,亦有助識別較高危人士;大腸癌篩查普遍視為確診前的重要一步,若能夠於大腸癌出現症狀前確認潛在風險,有效防範於未燃。 大便隱血測試及大便DNA測試(針對某種致癌基因)皆是非入侵性、方便的檢查方式,不過並不能檢測未有出血的腫瘤或顯示DNA病變。 以大腸鏡清晰檢視整個腸道,如果發現DNA病變或瘜肉,可立即切除及化驗。 根據衛生署資料,帶有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病變基因而㦬患大腸癌的機會高達50-80%,而帶有家族性直腸瘜肉綜合症病變基因的患癌風險更高達70-100%,絕對不容掉以輕心。 內視鏡檢查是把一個帶光源,末端裝有微型攝影機的幼長軟管進入身體器官檢查的過程。
中大醫院胃鏡: 大腸鏡
我們的內視鏡團隊由經驗豐富、專業細心的專科醫生及護士組成,一系列無壓力的內視鏡檢查服務、尖端影像系統、週全設備與配套,盡是為您提供一個安全、放鬆及舒適的檢查環境。 如有服食任何藥物,務必告知醫護人員,尤其是抗凝血藥物,抗血小板藥物,糖尿藥物等。 胃鏡和大腸鏡均需空腹進行,另外大腸鏡需要洗淨大腸方可進行,請參考本頁相關部份。
中大醫院胃鏡: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私家醫院一般也會有不同保險公司的住院賠償申請表,只要清楚讓醫生知道自己買了甚麼醫療保險,他們都有經驗填寫。 因糞便鈣衛蛋白的含量與腸道炎症的 嚴重程度成正比關系,這有助我們判斷腸腔發炎的程及進行內窺鏡檢查的必要性。 據稱,當蘇翔看到片子時,不禁收起平常輕鬆的表情,滑鼠不斷在螢幕的新舊胸部影像中切換,沉默好一陣子才轉過頭問:「陳太太,請問您近日是否出現體重減輕或持續咳嗽等情形?」陳太太回答沒有,除了胃部不適,一切還算正常。 中大醫院胃鏡2025 隨後,他為陳太太做完整的胸腔聽診和叩診檢查,並在陳太太充滿疑惑的注視下,提出他的見解。 當天,麻醉科醫師蘇翔查閱病歷時發現,陳太太已有2年沒拍攝胸部X光,因此當下開立檢查單並囑咐立即前往拍攝,再回診間進行初步判讀。
中大醫院胃鏡: 檢查轉介
高清影像會傳送至顯示屏,讓醫生仔細觀察器官內部,發現器官內的不尋常組織、過敏、潰瘍及炎症,助醫生作出診斷及治療。 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直腸、膽、膀胱的癌症,如屬早期階段是可以醫治的。 如有需要,醫生亦會為病人抽取組織化驗、切除瘜肉並商討治療及跟進方案,以獲得最大的保障。 大腸癌的可怕之處,就是發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直至身體出現明顯病徵時已到晚期,但透過定期篩查,便可及早發現病變。 中大醫院胃鏡 如患有大腸瘜肉、腫瘤或發炎等異常現象,都可能會有滲血的情況,並混雜在大便內被排出。 中大醫院胃鏡 可是由於滲血量極少,市民一般很難察覺,而大便隱血測試正正是一種能檢測大便內是否存有肉眼觀察不到的微量血液,因此稱為「隱血」測試。
中大醫院胃鏡: 胰臟囊腫/囊性腫瘤
另外的時候,內視鏡是作為診斷性,輔助醫生決定最佳的下一步治療方針。 乙狀結腸鏡是檢查乙狀結腸及直腸入侵性最低的醫療檢查,這些部位常見的不適症狀為排便習慣有變、直腸出血、腹部疼痛及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 由於初期胃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因此容易被忽略,當胃癌病患發現時已屬晚期及擴散至其他身體部位,治療難度相對較高。 中大醫院胃鏡 中大醫院胃鏡2025 容易㦬患胃癌的原因包括年齡、進食高鹽和煙熏食品、飲食缺乏水果和蔬菜、家族有胃癌病史、曾感染幽門螺旋菌、胃部長期發炎、惡性貧血、吸煙及胃部出現瘜肉等。 「從剛剛拍攝的肺臟放射線影像發現,您的右側肺門附近長了一個約2.4公分的疑似腫瘤,必須立即安排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進一步確認。」陳太太當下雖聽懂蘇翔的說明,但對於來看麻醉前訪視門診卻被告知可能罹患肺癌,一時間無法接受。
中大醫院胃鏡: 大腸癌有甚麼的病徵?
但由於曾接受鎮靜藥物,還是建議休息一天,並且絕對不能駕駛,操作機械或參與法律決定。 胃癌是由胃部組織的惡性腫瘤所引發,其生長速度緩慢,可長達數年症狀才逐漸出現。 胃癌會擴散至附近器官,包括肝臟、胰臟和大腸,亦可通過淋巴系統擴散至淋巴結或透過血管擴散到肺部等器官。 本中心提供新式大便隱血測試,只需一個大便樣本,而且檢查前無須戒口。
至於收費方面,基本上所有私家醫院的胃鏡檢查已包括手術費用、基本藥物及耗材等,而監察麻醉、瘜肉切除、病理化驗費則需要額外收費。 胃鏡可以發現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包括發炎、潰瘍和腫瘤等。 如有時不下嚥、暴瘦、貧血或黑便,又或有高危家族史,醫生均可能建議胃鏡檢查。 中大醫院胃鏡2025 醫生會從肛門將內視鏡進入乙狀結腸,並慢慢由乙狀結腸觀察至直腸及肛門表面有否異常整個檢查過程會略感不適但通常不會致痛。 膀胱鏡為一個裝有攝影機幼細的管道,沿尿道進入膀胱,如發現任何不正常組織,膀胱鏡可抽取活組織檢查。 膀胱鏡可以檢測及評估尿道問題、發現膀胱或尿道癌症,與及診斷引致尿道不適的成因。
中大醫院胃鏡: 周海媚生前不死癌症纏身 出現3症狀當心
籌備逾年的中大醫院將於下月正式投入服務,率先提供專科及普通科門診、腸胃內鏡等服務,住院及手術室將於4月投入服務。 院方部分服務收費出爐,普通科門診收費330元、專科門診首次診症費介乎600至1,200元,如由教授診症則需1,000元至2,500元,收費與鄰近的仁安醫院相若。 許秉毅補充,胰臟癌本身分泌出的物質也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胃口變差;甚至容易產生靜脈栓塞,造成紅腫痛;另外,有時胰臟癌長得很大會吃進胰臟組織,把胰島破壞殆盡,一旦胰島素不足就會出現糖尿病症狀。 不過,無論是注射鎮靜藥物或全身麻醉,醫生都會在病人的喉部再噴局部麻醉藥。 李醫生指,做法主要是想減輕胃鏡進入喉嚨時的不適感;對選擇了全身麻醉的病人來說,這亦可盡量減少麻醉藥的份量。 中大醫院胃鏡 與胃部相關癌症的症狀包括疲勞、進食分量很少仍感到飽滯、持續感到火燒心、嚴重消化不良、經常感到噁心及嘔吐、胃痛及原因不明的體重下䧏。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沒有大腸癌病徵的人士只需每年定期接受大便隱血測試,便可初步了解大腸有否異常出血(陽性反應),能有效減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胃鏡由口腔和喉嚨進入食道,醫生會在顯示屏上觀察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的狀況。 中大醫院胃鏡2025 胃鏡末端設有光源及攝影機,讓醫生檢視內裡有瘜肉,潰瘍或其他狀況,所有病人均會抽取組織進行幽門螺旋菌快速測試,如有需要,醫生可用特製工具通過內視鏡抽取病理組織進行化驗,過程快速無痛。 膠囊內視鏡是一種嶄新的儀器,透過吞服膠囊,將消化道內的影像無線傳送至體外的記錄儀。
診所的醫療人員及專科醫生秉持中大醫院的核心價值和追求卓越的目標,致力為病人提供優質和貼心的服務,以照顧病人的需要。 在喉部噴上麻醉藥後,醫生會將直徑約為0.9至1.2厘米的內視鏡經口部放進病人體內;李醫生補充,過程中醫生需要充氣到體內撐開胃部,以方便檢查進行,或會令病人感覺噁心、輕度喉嚨痛楚及上腹膨脹。 一般來說,胃鏡檢查後有機會出現胃脹、昏昏欲睡等輕微副作用,只有極低機率出現出血、心肺併發症的情況。 關於進行胃鏡檢查的一切詳情,宜在檢查前向醫護人員查詢及了解清楚。
中大醫院胃鏡: 胃鏡 (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
本中心除了提供不同的腸胃科檢查予巿民選擇外,亦為醫護人員提供了檢查轉介服務,本中心 現有以下的檢查可供醫護人員作出轉介。 大腸鏡檢查也可用作大腸癌病徵診斷,如大便有血(大便出血)或黏液、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裡急外重(排便後仍有急便感覺)、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或貧血…等。 中大醫院胃鏡 中大醫院胃鏡 而高危人士,尤指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患有大腸癌,應提前從40歲起進行篩查。
要補充一點,膠囊內視鏡僅作檢查用途,如發現小腸出血或有癌前病變,便需進一步以小腸鏡抽取組織進行化驗,又或利用手術把腫瘤切除。 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人士進行檢查,以發現無病徵瘜肉和早期大腸癌。 國際指引普遍建議從50歲起,進行大腸癌篩查,例如大腸鏡檢查。 多項研究都發現大腸癌篩查時切除瘜肉,阻止其進一步病變成癌症,可減少大腸癌風險。
中大醫院胃鏡: 大腸癌篩查計劃
大腸癌篩查計劃是由政府衞生署資助,替健康狀況合適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參加者需先作大便隱血測試,若結果屬陽性,便可再進行大腸鏡檢查。 中大醫院胃鏡 對於此項有意義的計劃,本中心亦有響應參與,市民可於本中心接受大腸癌篩查計劃的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癌篩查計劃的大腸鏡檢查,費用全免,如想知道閣下是否適合參與此計劃,請按這裡。 中大醫院胃鏡 本院的專科門診中心由專科醫生及教授提供一站式專科應診、檢查及治療服務。 專科包括家庭醫學科、內科、外科、腸胃肝臟科、耳鼻喉科、心臟科、骨科、婦科、腫瘤科、泌尿科、腦神經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呼吸內科、腎科、精神科、感染及傳染病科。 胃鏡檢查有機會導致的較嚴重併發症包括腸穿孔、出血、心肺併發症、感染甚至死亡等,但一般發生的機率都少於萬份之一。 不過,出現併發症的機會與病人的情況、治療方法有關,詳細應查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