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四兄弟」就是四個不是姓黃的考生在討論過程,突然選擇黃大仙為最有香港特色的車站,卻不惜自認姓黃,尤其當中有考生爆出一句:「我突然醒起自己姓黃。」為整件事最好笑的笑點。 不予評級和缺考的科目成績不列入會考證書,因此如所有科目都為不予評級或缺考,則不獲發會考證書。 (2001年以前)第九日上午9時於各中央統一派位中心及教育署各區辦事處張貼,獲派位學生於同日下午1時之前到學校辦理註冊。 (2002年以後)第七日傍晚6時上載於教育局(或其前身)網頁,獲派位學生於次日下午3時30分之前到學校辦理註冊。 2023年度的JUPAS申請費為460元,如果於截止日期之後遞交申請,將需要再繳交350元的逾期申請附加費。 申請人可以透過信用卡、繳費靈、電子銀行(匯豐銀行、恒生銀行、東亞銀行)及現金(東亞銀行)繳交費用。
每年聆聽考試日,港台均會特別調派人手駐守發射站,並安排後備錄音帶以備不時之需。 考評局亦於2009年開始,在部份電台接收差的試場,安裝紅外線接收系統。 申請人於撰寫學生學習概覽時,可列出自己的學術成績、其他學習經驗(OLE)、主要校內獎項、校外表演或獎項、及個人自述等。
中文口試: 成績等級
考評局於2023年6月24日舉行一年一度的考評服務發展座談會,與約20名來自學校議會、教育團體、家長教師會等代表,就考評服務的發展交流意見。 約50,000名考生於7月19日接獲文憑試成績通知書。 有關2023年文憑試整體成績,請參閱新聞稿及相關統計資料。 答:本研習所每年安排一共3次HSK考試(4月、8月及12月)。 經網上報名後,考生的電子郵件地址將會收到考試費用的付款通知單。 一件事情一定會有很多的角度面項可以討論,當然在中文考試的表現中,考生可能在敘述的過程中會穿插出好幾個議題來,建議可以專注一件事情表達一項論點即可,讓自己的論述建議比較具體一點,而不是拼拼湊湊把很多主題都說明一次來得好。
- 在新制度下,卷一分A和B兩部,兩部分的主題一致,分別考核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閱讀部份加入用文字作答題目,文法亦會在該部份考核,而非舊課程全部選擇題,寫作部份分short task及long task。
- 因為這次事件受到影響的考生有670人,其中422人的成績得到提升,248人的等級得到提升,其中233名考生因為這個事件而由原來的不及格變成及格。
- 而1980年至1992年會考中文科,則設三組課文:共同課文、甲組課文和乙組課文。
- 保留口試可讓學校和學生繼續有充分機會訓練英語的說話能力。
- 其兒子雖未被律政司刑事檢控,但因在考試前以不正當方法獲悉試題內容而違反考試規則[162], 被考試局取消全部科目的成績,日後可重考[163]。
口試的準備時間為10分鐘,考生可以在草稿紙上寫下論點。 進入考試室後,考生會首先作1分鐘的首輪發言,發言先後按照考生被編排的英文字母順序。 考評局回覆TOPick查詢時解釋,中文是大部分學生的母語,日常生活及課堂均能提供訓練說話能力的機會,取消口試可釋出課時,並讓教師與學生集中準備其他卷別的考試,尤其卷一閱讀卷的「指定考核篇章」需要較多課時作教學。 除了中文、英文、法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英語文學、普通話、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及佛學這9科外,所有科目均可以選擇以英文或中文應考。 就讀英文中學的考生通常會以英文應考;中文中學考生會以中文應考。
中文口試: 報考資格
[140][141] 而大學聯招中,不少院校及學系也會參考這個積點作為收生基準。 2006年以前的會考中文科總共有兩卷:卷一為作文及語文運用,作文設三題,選作一題,可使用語體文或文言文,語體文至少600字,文言文至少400字;卷二是閱讀理解和讀本問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每卷兩小時,各佔總分的50%。 一般而言,因為題數所限(只設6題),每次考試中通常只會選擇約10至15篇範文提問,考生選答4題。 此26篇範文從1993年會考開始採用,有13篇文言文,13篇語體文。 而1980年至1992年會考中文科,則設三組課文:共同課文、甲組課文和乙組課文。
[19] 落第生沒有會考證書,令日後升學求職都有困難,而歷年均有不少考生落第。 (例如1967年英文中學會考,18792名參加考取會考證書的考生中,有8163名不及格,佔全體的43.4%。[20])有些考生即使已有五科以上及格,甚至已有八科及格,但因未能在某組科目內取得一科及格,仍被當作落第。 [21](當時考生最多可報考九科。)會考的種種問題,令當時公眾對會考存廢作出不少議論。 [22][23] 為減輕考生害怕「落第」的壓力,會考從1968年起改制,取消科目分組制,改為科目獨立制,所有考生都可獲得會考證書。 因應疫情對學校面授課堂影響,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今日(30日)宣布,公開考試委員會議決通過,精簡明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12個甲類科目的公開考試評核要求,以釋出教學時間,改動包括取消中文科口試,英文科口試則保留。
中文口試: 大學聯招
採用一級二等制,每級細分為A(01)、A(02)、B(03)、B(04)等,一直至F(12)的12個小等級。 實行這制度,是因為1990年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成立,大專院校欲根據中學會考成績,有條件取錄經聯招報讀學生。 次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亦由原本一級三等制,改為一級二等制。 中文口試2025 中文口試 由於本港各區接收電台訊號的穩定性不一,考評局幾乎每年都收到訊號干擾的報告,招致考生不滿。 早年曾有試場被的士台無線電訊號干擾[64],或因電力中斷而令廣播受阻[65]。
不過,常模參照主要比較學生的相對表現,未能顯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具備的能力。 由於中六學額比中五學額少很多,每年均有不少未能升上中六的考生,選擇在學校重讀中五,或以自修生身份重考。 中文口試2025 升上中六但中文科或英文科不及格的學生,也會以自修生身份重考該科,以符合高考報名資格。 如要報考實驗科目,考生須在獲批准保送學生報考該科目的學校就讀,或者曾經在中學會考或同等公開考試應考該科目,且試場有足夠設備。 一般而言,政府機構的工作(例如警員)如規定申請人學歷需要「中五程度」,通常也會要求會考取得最少5科及格,包括中英文達到2級/E級(課程乙)。
中文口試: 會考改制政府接辦
對於英文口試,局方表示,英國語文是大部分學生的第二語言,說話能力是學習第二語言的重要部分,學生需要多在學習時接觸相關的語境,以培養英語說話能力。 保留口試可讓學校和學生繼續有充分機會訓練英語的說話能力。 各級所對應的積點,是為中六收生程序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報考資格而設。 [139] 積點從1991年起使用,配合教育署同年開始實行的中六收生程序。 這個程序是要確保所有中六學位都能分配給合資格的學生,不致出現學位空缺情況。
中文口試: 時間:2021-12-14 04:30:17來源:大公报
學生學習概覽可以展示申請人於就讀高中時,學術以外的成就及其曾經參與的活動。 申請人經JUPAS取得正式遴選結果後,需要於放榜翌日下午5時前繳交$5,000元留位費,並於指定時間內到獲錄取的院校完成註冊手續。 申請人可以透過繳費靈、電子銀行(匯豐銀行/恒生銀行/東亞銀行」)、現金(東亞銀行)繳交留位費。 答: 漢語水平考試的二、四及六級於上午(上午9點開始)舉行; 漢語水平考試的一、三及五級於下午(下午1點30分開始)舉行。
中文口試: 英文科(課程乙)聽力測驗
兩種語言的試題、評分要求和分級標準相同,應考語言不列於成績通知書和考試證書上。 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均要求考生在應屆高考前的會考考獲最少合共7科及格,當中必需包括數學科,其中港大要求在其中一次需取得6科合格,科大則要求在其中一次需取得5科合格。 中文口試 香港中文大學更要求考生在任何一次會考中考獲最少7科及格(包括兩科語文科),但不需包括數學科。 [47] 自2002年考評局在兩個考試取消一級二等制以後,加上大學近年減少在聯招收生的比例,會考成績成為了高考成績之後,第二重要的收生考量。 而且部分大學的科目,甚至會把會考高考成績比例作四六又或五五之分。 所以事實上,香港中學會考是現時學制下,大學入學考試的第一階段。
中文口試: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UGC)資助課程
該科設有兩卷,課程包括三角函數和差及倍角公式、基本微積分、數學歸納法等較深的內容。 1968年至1980年,附加數學科加設卷三理論力學,考生可選擇考卷二或卷三。 1952年,香港中文中學高中畢業會考(Hong Kong Chinese 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開始舉行[11],為中文中學高中三年級學生而設。 原來的香港中學畢業會考,於1961年改名為香港英文中學畢業會考(Hong Kong English 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12] 因中文中學學制由六年制改為五年制,新學制第一屆中五生和舊學制最後一屆高中三生,1965年一同應考中文中學會考。 兩批學生考同一試卷,而命題以新舊制均有的課程為標準。
中文口試: 會考證書制度改革
另外,不同院校或課程對學生學習概覽的要求有所不同,申請人應該事先了解相關要求。 中文口試 在JUPAS公布派位之前,各大院校會在文憑試放榜前有條件取錄(Conditional Offer)部份學生。 申請人於DSE成績放榜之後,如果發現自己的成績達到有條件取錄的要求,可以考慮是否接受校方取錄。 JUPAS派位主要根據學生成績高低為先後次序,學生需要參考各大學公布的收生要求(Admission Scores)及自己的預計成績,以決定在自己應該在20個JUPAS選擇(JUPAS choices)內應該放入那些科目。 考評局今日(27日)宣布因應疫情令學生學習受阻,取消2023年文憑試(DSE)通識科獨立專題探究(IES)及中文科口試(卷四),意味原本在2024年才被公社科取代的末屆通識科IES,以及同年全面取消的中文科口試,已提前成絕響。 因面授課堂受阻,多名科任教師均認為當局盡早公布取消是合理做法,但對此深感無奈。
中文口試: 中學
其後兩個會考合併,1974年數學科未合併,因而出現四個課程,至1975年課程合併完成,「新數」「舊數」分別稱為「數學」和「數學(同等課程)」。 由於新數學課程一些內容對普通學生太抽象而難於理解,兩個課程逐年修改,直至1983年會考合併為一課程,稱為「課程乙」。 課程發展委員會1972年成立後,也設計一個數學課程,在1980年會考首次開考,1980年至1982年稱為「課程三」,1983年起稱為「課程甲」;而1981年和1982年,「數學」和「數學(同等課程)」分別改稱「課程一」和「課程二」。 [86][87]1988年至1995年,會考數學科卷一甲部短題目佔39分,乙部長題目佔60分,考生須選答5題。 1996年及1997年,卷一有改動,卷一甲部短題目增至51分,乙部長題目減至48分,選答題數由5題減至4題。
中文口試: 數學科
過往考生主要為七年制中學正在就讀中五的學生由學校代為報考,但亦有自修生自行報考。 2009年的報考人數是119,007名,其中88,308名為學校考生;30,699名為自修生。 而2010年「末代會考」(最後一屆開放予應屆學校考生)的報考人數有127,162名,其中90,063名為學校考生;37,099名為自修生。 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為最後一屆考試(俗稱「終極會考」,意指最後一次會考)於當年4月至5月期間舉行,考生只能以自修生身份報考而不會再開放予學校考生應考。 文憑試放榜前後,各大院校都會按課程需要,邀請有意入讀的申請人進行面試、筆試或能力測試。 中文口試 由於不同院校的安排都會有所不同,所以申請人應該留意各院校的最新安排及網頁公布。
而根據考試準則,考生不可在考試期間打開手機的開關,並要把手機放在置於椅子下的袋中以免作弊。 考評局為使一眾閱卷員的答卷評分可以一致,會編寫評卷參考(Marking scheme),詳列每題給分和扣分標準。 因為學生可以從中知悉得分重點及失分陷阱,從而增進考試技巧,故此評卷參考成為不少學生備試的重要資料。 1987年為首屆設有十科報考機制,最後一屆為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每年會考放榜,傳媒均聚焦於會考狀元,傳統名校視之為一個具指標性的基準。
中文口試: DSE取消「中文口試」已準備為政策舖路?!考評局批准內地學校申請參加本港的中學文憑試
值得留意的是,有些課程只會邀請Band A申請人面試,或只錄取曾經面試的申請人。 因此,申請人在排列選擇時亦需要留意心儀的學科是否有相關要求。 2024年文憑試19個選修科目的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要求將會調整,作為復常的過渡安排。 中文口試2025 詳情請參閱新聞稿、學校通告,以及經修訂的《評核大綱》與《校本評核教師手冊》。
中文口試: 中國文學科試前洩題
甲類科目筆試將於明年4月22日至5月21日舉行,成績暫定於2022年7月20日公布。 在考評局的成績證書背後註明,課程甲的C級成績,等同於課程乙的E級成績(即減去兩級),而政府和大部分公營機構亦承認這兩個英文課程的成績關係。 然而課程甲的成績不能銜接GCE O-Level,大部分的大學課程和部分機構也不承認課程甲的成績。 而且,在過去考評局對於應屆高考英語運用科的考生成績和他們(兩年前)應屆會考成績所比較得出的數據,課程甲取得C級以上並在高考取得及格的比率,遠比課程乙取得E級並在高考取得及格的比率低[59]。 所以雖然社會普遍接受課程甲乙約有兩個成績等級的差距,在實際英語水平而言,兩個課程的差距並未能確實反映出來。
中文口試: 考試用途
課程乙的程度較深,成績評級則等同普通教育文憑GCE O-Level水準。 而課程甲主要是給一些英語能力較遜的人報讀,是考評局和政府所承認的成績制度。 在1980年代,中文大學曾經有條件取錄會考優異生,允許他們完成一年中六後成績達標便可入讀。 [48]1990年代初,因中文大學被港英政府強迫轉為三年制,暫取生計劃終止。 此後直至2000年的會考生,即使成績頂尖,都須應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才能報讀大學。 由2001年起,擁有6科最佳積點為滿分(即30分),並在英文科,以及中文/普通話/法文其中一科達4等/C級的應屆考生,更可直接申請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的學士學位課程,並於中六完結後直接入學,即「中六生優先取錄計劃」,俗稱「拔尖計劃」。
在會考中考獲最佳六科成績合共14分的考生,可在中六收生程序的第一階段向原校申請升讀中六,若未能(又或不打算)於原校升讀中六,可在第二階段到其他學校申請入讀中六或到各區聯合招生中心申請其他學校的中六學位。 未能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取得學位和最佳六科成績不足14分的考生,可於往後的三個階段到仍有剩餘學位的學校申請入讀中六。 在最後一個階段,仍未能取得中六學位的學生可參加教育局的統一派位,但若果在最後一個階段前已沒有,或只餘下一所官、津學校有剩餘學位,統一派位程序會取消。 近數年因為學位競爭十分激烈,自2006年首次因學額不足取消統一派位以來,只有2007年及2010年實行過統一派位階段。
中文口試: 度 口試題目:
漢語水平考試是非華語人士當中最廣受歡迎的標準漢語水平考試。 本研習所是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國家漢辦)授權的香港考試場地之一。 2022年的考試日期為4月9日,8月21日和12月4日。
中文口試: 英文科(課程甲)聽力重考
而2006年開始的高考純數科課程亦因應2004年會考附加數學科課程改動而有刪減。 香港1960年代至1970年代,跟隨英美等國的「新數學」運動,引入現代數學的基本理論,例如樸素集合論、向量、圖論、幾何變換等,用以取代原本教授1800年前的數學的中學傳統課程。 1969年英文中學會考的數學科,首次開設新數學課程考試,稱為「課程乙」。 其後中文中學會考也於1973年開設新數學的考試,是為普通數學科的「課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