淸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誌》尚未出現鰂魚涌地名,可以推測當時本區人煙稀少。 港府在開埠以來集中資源發展商業中心中環以及在南洋商家聚居的銅鑼灣(如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廣場)。 戰後的1950年代,由於出現中國可能收回香港的不確定性,很多東南亞企業遷出香港,但有不少在1960、1970年代陸續回流。 隨着戰後銅鑼灣以及北角人口已達到飽和,區內的需求帶動起原屬北角東部的鰂魚涌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商業及住宅區。 瑞麗市的邊境上共有36個渡口和通道,是雲南省對外通道最密集的地區[169]。 畹町口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一類口岸,1952年8月17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開放[516]。
- 雲南巡撫周嘉謨建議將衎忠安置在平麓城外屯田[86],三十九年(1611年)獲得中央批准[87],衎忠被安插在平麓城外今姐告一帶[88]。
- 1950年5月18日,中共保山地委派出代表團進駐瑞麗,同年8月改為工作團[226]。
- 1950年11月6日,召開第一次各族各界代表大會,協商成立瑞麗各民族行政委員會,勐卯土司衎景泰擔任主任委員[243]。
- 5月31日,蔣介石下令停止進攻,固守怒江防線,雙方進入對峙狀態[131]。
- 最終省政府派員與景頗族和談,撤銷了舒自天職務,移交省高級法院審理,並將設治局經費從抽取30%下調至10%-15%[116]。
- 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
1950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14軍41師121團由龍陵開赴芒市,衎景泰攜家屬與土司武裝撤至戶育的山中[137]。 麗景閣鰂魚湧 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領導人黃平、王以中、第四十一師師長查玉升等致信衎景泰,歡迎其歸來合作共事,並承諾衎景泰仍為土司[138]。 5月8日,14軍121團1營在程效昌率領下進駐勐卯[137],隨後程效昌前往衎景泰避難所面見衎景泰,保證其仍是土司,勐卯之事仍由衎做主[139],衎景泰選擇回到勐卯[140]。 11月6日,召開第一次各族各界代表大會,協商成立「瑞麗各民族行政委員會」,衎景泰擔任主任委員,委員會委員多由原土司屬官擔任[141]。
麗景閣鰂魚湧: 經濟
緝毒部門在交通幹線上建起檢查站,320國道的檢查站位於保山曼海[440]和芒市木康[441],杭瑞高速通車後,又在保山潞江壩[442]、瑞麗拉相[443]設置邊境檢查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緝私局在瑞麗建設了緝毒犬(義大利語:Cane antidroga)基地,是中國海關三大緝毒犬訓練基地之一[444]。 麗景閣鰂魚湧2025 德昂族是瑞麗境內的原住民族,元明時期麓川政權的割據,使得怒江以西麓川治下的德昂先民與怒江東部元朝治下的民族產生分化,江東的演變為布朗族,江西的形成現代德昂族[363]。 正因為麓川政權對德昂先民的征服,德昂族大量南遷;作為人口和文化上的弱勢民族,德昂族也容易被傣族同化,最終造成了現今德昂族人口較少的局面[364]。
- 南宛河發源於隴川縣護國鄉,過隴川壩後進入瑞麗境內,是中緬界河,也是瑞麗江的最大支流[190]。
- 緝毒部門在交通幹線上建起檢查站,320國道的檢查站位於保山曼海[440]和芒市木康[441],杭瑞高速通車後,又在保山潞江壩[442]、瑞麗拉相[443]設置邊境檢查站。
- 瑞麗壩地勢平坦,瑞麗江夾帶泥沙在盆地內堆積,導致歷史上數次改道,留下成片的牛軛湖、窪地與沼澤[192]。
- 2019年,瑞麗市工業總產值61.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9億元,有規模以上企業30戶[281]。
- 多個開業多年的商戶,如明順海鮮菜館,麥禾田餅店,金翠餐廳和清香園茶餐廳等被逼結業。
由於地處高原地區,立體氣候顯著,山區較壩區氣溫略低,海拔1,500公尺-1,840公尺的戶瓦、皮家寨等村寨年均溫在14.9℃-16.5℃之間[200]。 瑞麗江上,空氣中水氣較充足,容易形成很強的濃霧,清晨五點起霧,中午十二點消散,瑞麗歷年平均霧日為95.2天,城區勐卯因此也有「邊陲霧城」的稱號[200]。 瑞麗城東17公里的扎朵河上有瀑布一座,即扎朵瀑布,又稱莫里瀑布,落差40公尺,現已開發為旅遊區[194]。 此外,瑞麗市也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屬高溫地泉,代表性的棒蚌孔雀泉溫度達到97℃[195]。
麗景閣鰂魚湧: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28年12月,黑山門至畹町段修通[446],1938年成為滇緬公路的一部分[447]。 1941年,國民政府修成畹雷公路,連接畹町與雷允的中央飛機製造廠,抗戰勝利後因缺乏養護停用[448]。 麗景閣鰂魚湧2025 1956年,瑞麗縣政府修復原畹雷公路畹町至勐卯段,稱畹瑞公路[449]。 1992年,320國道的終點從畹町延伸至瑞麗姐告,畹瑞公路改擴建升格二級路,成為320國道的一部分[449]。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在今瑞麗設置麓川路,隸屬金齒宣撫司都元帥府[27]。 為應對戰時需要,忽必烈在十八年(1281年)賜怯烈虎符,拜「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宣撫司」達魯花赤[29],將麓川、平緬、鎮西三地軍政大權合為一體[30]。 大德五年(1301年),元朝放棄征緬[31],軍隊與行政官員退回內地,麓川地區統治權轉移到地方土官手中,思氏政權興起[32]。 2019年3月31日,新業主基滙資本接手管理麗閣商場和街市部份,並同時耗資逾1億港元重新規劃商場佈局和翻新地下街市。 多個開業多年的商戶,如明順海鮮菜館,麥禾田餅店,金翠餐廳和清香園茶餐廳等被逼結業。
麗景閣鰂魚湧: 港島 – 鰂魚涌 英皇道883號
1990年,姐勒鄉金坎、姐告自然村劃出,成立姐告邊貿經濟區,因不便於封閉管理,瑞麗江西岸的金坎村於2000年劃回姐勒鄉,姐告村改為恆茂居委會,2003年與興瑞公司(瑞麗農場姐告直屬一隊)合併為國門社區。 199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瑞麗邊合區下轄姐勒鄉的卯相社區和團結村。 1999年,畹町市撤銷,轄區併入瑞麗市,改設畹町經濟開發區[273]。 至此,瑞麗市轄有銀河、瑞宏2街道,勐卯1鎮,姐勒、姐相、勐秀、戶育、弄島5鄉,姐告邊貿區、瑞麗邊合區、畹町經開區3開發區,畹町經濟開發區又轄有城關鎮、混板鄉和芒棒鄉[274]。
麗景閣鰂魚湧: 發展為港島東商業區
1923年猛卯行政委員段文逵撰《猛卯地誌》記載,勐卯人口共有10,018人[340]。 1951年統計,瑞麗縣有人口28,751人,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曾使得瑞麗地區人口大量外流,1958年人口下降到18,618人,1959年部分回歸,人口上升至23,520人[337]。 隨著經濟和醫療衛生的發展,瑞麗人口逐漸增長,到1990年已增加到87,511人[337]。 麗景閣鰂魚湧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瑞麗市共有56,993戶、180,627人[339],戶籍人口有129,818人[341]。
麗景閣鰂魚湧: 人口移民史
20世紀90年代,瑞麗開始發展跨境旅遊,推出「中緬邊境跨境一日游」的旅行團,前往緬甸木姐、南坎、九穀等[508]。 遊客無需提前辦理緬甸簽證,而是以團隊方式由旅行社統一到市公安局辦理臨時出境證並由旅行社統一帶領出境,全程不能單獨行動[509]。 1999年1月,瑞麗市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500]。 2019年,瑞麗市接待遊客672.2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52.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66.1億元[281]。 瑞麗市共有A級景區六家,其中AAA級四家:莫里熱帶雨林景區、一寨兩國、邊寨喊沙、畹町邊關文化園,AA級二家:獨樹成林、淘寶場[501]。 莫里熱帶雨林景區曾是國家4A級景區,由於旅遊管理混亂[502],在2017年9月被摘牌[503],2019年12月重新評定為3A級景區[504]。
麗景閣鰂魚湧: 政府
據《雲南森林資源》劃分,瑞麗的植被屬滇南熱性闊葉林區(熱帶雨林、季雨林地帶)[201],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8.2%[191]。 以「瑞麗」命名的植物有24種,包括瑞麗藍果樹、瑞麗紫金牛、瑞麗山龍眼等[202],2021年在瑞麗發現舞花姜屬新種,命名為瑞麗舞花姜[203]。 麗景閣鰂魚湧2025 瑞麗的村寨周邊多種植榕樹,榕樹喜生氣根,形成「獨樹成林」的景觀[204],芒令村的獨樹成林已開發為旅遊景區[205]。
麗景閣鰂魚湧: 瑞麗市
明朝時期,麓川地區出產犀、象、鸚鵡、孔雀、鱗蛇、麝等動物[209],象軍是麓川重要的軍事力量,甚至是壓制明軍騎兵的利器[210]。 隨著人類的開發,犀、象、麝等已絕跡,豹、野牛、孔雀等已不多[212]。 麗景閣鰂魚湧 麗景閣鰂魚湧2025 瑞麗市現有野生動物339種,其中獸類52種,爬行動物20種,兩棲動物8種,鳥類71種,昆蟲163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蜂猴、綠孔雀、雲豹、巨蜥、蟒蛇、馬來熊等[202]。 麗景閣鰂魚湧 德宏州有「孔雀之鄉」的美譽,而本土物種綠孔雀,據2017年調查,全州僅瑞麗市境內有30-40隻野生個體[213]。
麗景閣鰂魚湧: 鰂魚涌的其他屋苑
民國21年(1932年),行政委員李典章擬定了三個地名:鼎新、瑞麗、西屏[7]。 「鼎新」取義於「革故鼎新」,「瑞麗」以中緬界河瑞麗江取名,「西屏」取義於國家的「西陲屏障」[7]。 民國21年(1932年)5月24日,雲南省政府第二九五次會議決議,「瑞麗」之名較有根據,改「猛卯」為「瑞麗」[7][註 麗景閣鰂魚湧2025 1]。 「瑞麗」是緬甸語地名,原意為「金水」[8],在漢文中首次見載於1894年《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9]。 1984年,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就「瑞麗」語別問題作出答覆,將「瑞麗」定為漢語地名,並賦予「吉祥美麗」新意[10]。 民國34年(1945年),雲南省政府執行改土歸流,擬將瑞麗設治局與隴川設治局合併設立「瑞川縣」,不過最終並未實施[11]。
麗景閣鰂魚湧: 香港大廈搜尋
3月27日,進入軍事管制時期,12月,將原縣委、縣人委、公檢法機關幹部「一鍋端」,下放五七幹校[153]。 麗景閣鰂魚湧 1942年4月,盟軍在滇緬路戰役中失利,日軍於5月3日攻入畹町,隨後主力部隊東進芒市、龍陵,直抵怒江西岸[127],方克勝率土司署官員撤至隴川,將土司職權移交衎景泰處理[128],加入游擊隊[129]。 5月5日,怒江惠通橋守軍將橋炸毀,阻止日軍東進,惠通橋阻擊戰爆發[130]。 5月31日,蔣介石下令停止進攻,固守怒江防線,雙方進入對峙狀態[131]。
麗景閣鰂魚湧: 鰂魚涌 @中原樓市片區
麗閣邨的地皮位於欽州街西面的填海地,前身是於1927年開始使用的深水埗軍營,在1940年代日佔香港,日軍曾改為戰俘集中營,用以囚禁當時駐港而被俘虜的加拿大、印度和英國籍的士兵。 1945年8月香港重光後,英軍重新使用軍營,到1977年關閉,部份位置建成麗閣邨及深水埗公園。 而越南船民營於1989年關閉後,原址在1990年代初發展為麗安邨和西九龍中心,於1993年和1994年建成和啟用。 截至2019年,瑞麗城區面積55平方公里(規劃),建成區26.5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7.68萬人(含暫住人口),人口密度3,214人/平方公里[492]。 瑞麗城市道路長183.40公里,安裝有29,878盞路燈,覆蓋道路182公里[493]。
麗景閣鰂魚湧: 瑞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開發邊疆,從內地遷移大批漢族到瑞麗,開辦國營農場,漢族比例逐漸升高[348]。 1990年時,瑞麗有漢族31,797人,占總人口的36.33%[349]。 隨著邊境貿易的發展,中國各地商賈集聚瑞麗,漢族比例超過總人口的一半,2005年有88,091名漢族,占常住人口的54%[350]。 2019年末,瑞麗常住人口中有漢族121,130人,占常住人口的58.50%[281]。 2017年,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雲南省在邊境地區開展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試點工作的函》,雲南省決定在瑞麗市、景洪市、勐臘縣開展試點[297]。 2018年,瑞麗市鵬和農業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的屠宰場項目在瑞麗弄島鎮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內奠基,計劃達到年屠宰50萬頭牛[298],成為全球肉牛最大單體企業[299],被稱為「中國肉牛產業航母」[300]。
莽紀歲之子莽瑞體逃到東南方的東吁(英語:Taungoo),嘉靖末年東山再起,建起東吁王朝,北上攻打滇西各傣族土司[70]。 隆慶末年(約1572年)[71],隴川土司的幕僚岳鳳殺害土司多士寧,投靠緬甸東吁王朝[72]。 萬曆元年(1573年),緬軍占領隴川,岳鳳被緬甸任命為隴川宣撫使[73]。 十一年(1583年),緬王莽應里大舉入侵滇西,相繼攻克干崖、施甸、順寧等地[74],明將劉綎、鄧子龍率兵擊退緬軍,收復失地[75],是為「明緬戰爭」。 元憲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滅亡大理國後,相繼征服滇西傣族[26]。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緬甸入寇猛卯,殺死衎忠,舍目衎瓏承襲土司職位[89]。 萬曆十二年(1584年),分隴川宣撫司同知多俺居猛卯[76][77]。 二十一年(1593年)[78],多俺投緬,作為嚮導帶緬軍寇邊[79]。 二十二年(1594年),明軍王一麟、盧承爵、錢中選等率部擊退緬軍[80],隴川土司多思順聯合孟密思化、芒市多泰、木邦罕欽剿殺多俺[81]。 同年,為防緬入侵,雲南巡撫陳用賓修築雲南八關[82],其中天馬、漢龍兩關位於猛卯西南境[83]。
2000年代冬菇亭拆卸,廣場部份範圍後期增建了僱員再培訓局實務技能培訓及評估中心和麗閣護老院。
民國5年(1916年),撤銷遮卯彈壓委員,改設猛卯行政委員(也稱「猛臘行政委員」[註 2]),管理猛卯安撫司與臘撒長官司[105],行政委員夏秋駐臘撒,冬春駐猛卯[106]。 民國18年(1929年),雲南省廢除道制,猛卯行政委員改屬第一殖邊督辦公署[107]。 民國21年(1932年),雲南省政府改「猛卯」之名為「瑞麗」[註 1],建立瑞麗設治局,駐弄島[109]。 民國27年(1938年),雲南省裁撤殖邊督辦,瑞麗直隸省管[110]。 民國31年(1942年),瑞麗設治局劃歸新成立的第六行政督察區,至抗戰勝利後改隸第十二行政督察區[111]。
1974、1985、1986、1989、1992、1997、2004等年份發生了較大的水災,1992年10月的水災,瑞麗城區積水深達1.8公尺[217]。 瑞麗夏季有時會出現短時強降水、局地雷暴、大風伴有冰雹的惡劣天氣,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219]。 由於地處龍陵–瑞麗斷裂帶,歷史上多次發生災害性地震,芮氏規模5級以上的有4次:1611年、1931年、1933年和1966年[220]。 瑞麗年平均氣溫20℃,最冷月平均氣溫13.0℃,最熱月平均24.6℃[197]。 按劃分季節的尺度標準來看[註 3],瑞麗市1月-3月為春季,4月-9月為夏季,10月-12月為秋季,全年無冬季[199]。 歷史有記錄的極端最高溫為1960年5月9日測得36.6℃;極端最低溫為1965年1月2日測得的1.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