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兩條通宵巴士線N962及N969將改經紅隧過海,兩條巴士線將會在佐敦道柯士甸站及紅隧收費廣場加設臨時車站。 的士西隧 易通行將於8月6日清晨5時在西隧實施,現時前往香港方向的收費廣場有10條行車線,將減至5條行車線,而往九龍方向的11條行車線,也會減至4條線行車線。 的士西隧2025 運輸署今日(31日)指,因西隧收費廣場面積比紅隧收費廣場大兩倍以上,所需工程時間較多,因此臨時交通安排會提前至8月5日時晚上10時起分階段實施。
與現時安排一樣,巴士依舊在收費廣場前靠左,經巴士專用通道及轉乘站後,沿慢線進入西隧。 他續指,經過現有收費廣場後,行車線進入隧道管道前會收窄至3條行車線,最右行車線將要匯入右二線;而左二線車輛則要匯入巴士離開巴士轉乘站後、進入隧道的最左線。 往港島方向收費廣場行車線由10條減至5條,往九龍方向就由11條減至4條,兩邊最左線都設有巴士專線,運輸署提醒,往九龍方向的車輛需預早按目的地選定行車線。 李耀培同樣指,早上繁忙時段的西隧確有輕微擠塞,但由於入口闊,車龍不會長。
的士西隧: 隧道收費最新|8.2起西隧減至60元!一文睇清電單車/私家車/的士收費
2008年,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把持有的13%西隧股份,轉售給港通控股有限公司。 港通控股有限公司成為西隧公司的最大單一股東,持有50%西隧公司股份。
根據2019年度年報,西隧行車量為日均69,406架次[5]。 的士西隧 西隧工程除了包括隧道管道本身之外,亦包括興建由中環至堅尼地城的高架天橋(干諾道西天橋)。 此段道路將4號幹線伸延至堅尼地城,大大地改善堅尼地城的對外道路交通網絡。
的士西隧: 三隧分流收費|8.2起實施「633」收費方案 的士25元 附電單車/貨車新收費
中信泰富(今中國中信股份)、嘉里建設、港通控股及招商局國際組成的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3]在1993年以BOT模式獲發西區海底隧道30年的專營權。 的士西隧2025 並在1993年9月動工興建,1997年4月竣工,工程造價70億港元[4],並由時任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揭幕。 因其高昂收費及啟用時港島出口未有中環灣仔繞道分開前往港島各區車流壓力,西區海底隧道使用率一直偏低,未能完全分擔紅隧及東隧的負擔。 而事實上,九龍方面的連接路例如中九龍幹線延遲落成,再加上將軍澳-藍田隧道有出入口連接東區海底隧道,也使到使用率偏低。
不過中國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則不認同,強調價錢並非唯一考慮因素,自行駕駛源於有需要,例如新界居民或要轉乘多程車才可到港島,認為港府需推廣泊車轉乘,才有助減少過海車流。 當局將於8月6日凌晨4時前分階段封閉收費廣場的行車線,3號幹線近西隧的部份路段會有減速限制、經雅翔道天橋前往香港進入隧道支路會在8月5日晚10時至8月6日凌晨4時封閉,車輛須要經其它路進入西隧。 的士西隧 8月6日凌晨4至5時,西隧來回方向及所有進入西隧的支路將會全線封閉1小時,駕駛人士需要改經紅隧或東隧來往港島及九龍。
的士西隧: 隧道收費|不同車輛之隧道收費
1997年4月30日啟用的西隧,在相隔26年後,終於由港府接管。 在凌晨4時前,西隧來往管道均會維持3線行車,收費廣場會分階段封閉行車線,來回方向至少維持5條行車線。 的士西隧2025 屆時有兩條通宵巴士路線N965及N969受影響,需改用紅隧。
- 政府今日(22日)宣布三隧新收費方案,今年8月2日政府收回西隧即日起,西隧私家車收費由75元降至60元,紅隧東隧則收30元,的士三隧全日劃一收25元,其他車種收費不變,以縮窄三隧收費的差距。
- 城巴新巴發言人表示,作為西區海底隧道最大的專營巴士營辦商,城巴新巴歡迎將巴士過海隧道費劃一定於50元,新收費將有助旗下逾70條西隧路線減低隧道費開支,現時8成過海乘客都使用巴士服務,但巴士只佔整體過海車流約8%。
- 如車主未能在附加費通知送達日後的二十一個曆日屆滿前全數繳付未繳交的隧道費及首筆附加費,則須再繳交350元的額外附加費。
- 不過李耀培持相反意見,強調車主本身有駕駛需要,價錢並非單一考慮因素。
- 西隧宣布將於6月1日(星期六)起,加價5至15元,其中私家車隧道費將由70元加至75元,加幅達7%。
- 王志恒又說,因西隧收費廣場面積比紅隧收費廣場大兩倍以上,所需工程時間較多,因此臨時交通安排會提前在8月5日的晚上10時起分階段實施。
- 今次方案稱為「633」,代表三條隧道於8月2日起,向私家車收取的每程隧道費,當中西隧由現時的75元,下調至60元,減幅為20%;東隧則由25元,加價至30元,加幅為20%;紅隧由20元加至30元,加幅50%。
- 為防止西區海底隧道灣仔方向擠塞情況不斷加劇,中西區區議會於2005年8月建議在西營盤、上環及中環等地架設電腦警告牌,提示駕駛者改用干諾道中前往灣仔區,以減少擠塞。
政府將於8月2日(星期三)回收西隧專營權,運輸署將於當日零時零分起正式實施「633」收費方案,西隧減價至60元,紅隧、東隧則同步加價至30元。 另外,西隧和東隧分別於8月6日及27日開始實施「易通行」,屆時3條過海隧道均毋須再停車繳費。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西隧繁忙時段收費較紅隧東隧高,因為西隧是來往西北和機場的主要通道,如收費水平降低,恐會引發大量車流。
的士西隧: 使用情況
西隧公司今日(29日)宣布將於6月1日起加價,其中私家車、電動載客車輛及的士均加價5元。 調整收費後,的士收費將由65元加至70元;私家車則由70元加至75元。 各車輛類別中,只有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收費維持不變,即25元。 另外,非載客的士和貨車的深宵優惠推廣計劃則延續至明年1月31日。 運輸署表示,本周將會有兩項特別交通安排,其中8月2日零時零分起實施首階段「633」固定收費方案,屆時西隧及東隧會短暫暫停運作5分鐘,以更新收費系統,但不會實施任何改道或封路措施。
的士西隧: 的士統一收費
與現行附加費安排相同,在非過海的士站上的士的乘客,須支付去程及回程隧道費,即共50元;如在過海的士站上車,即只需單程25元。 的士西隧 香港單車節為香港另一個體育盛事,由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新鴻基地產贊助的單車活動。 的士西隧 活動由2014年首次舉行,跟每年的渣打香港馬拉松一樣,西隧的南行管道為該年的賽道之一。
的士西隧: 三隧分流|一文看清私家車過海最新收費 的士行紅隧、西隧同價
中環及灣仔繞道吸引車輛使用西隧過海,減輕紅磡海底隧道和東區海底隧道的負擔。 而單層巴士隧道費將加價10元至140元;雙層巴士加價15元,新收費為200元;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則維持25元。 西隧表示自通車以來,公司於過去每個財政年度的淨除入,均遠低於條例所規定的最低估計淨收入。 今日(29日)再宣布將於今年6月1日起調整隧道收費優惠及修訂實際收費,加價5至15元。 曾使用隧道的車主,必須在使用隧道後的十四個工作天內繳交隧道費。 如車主未能在附加費通知送達日後的二十一個曆日屆滿前全數繳付未繳交的隧道費及首筆附加費,則須再繳交350元的額外附加費。
的士西隧: 西隧6月1日起加價 私家車隧道費加至75元
政府將於8月2日收回西隧專營權,重掌隧道費的自主權,三隧分流終可於同日正式實施,西隧減價至60元,紅隧、東隧則同步加價至30元。 過海塞車問題纏繞港人已久,然而究竟是次方案,究竟能否疏導交通卻始終成疑。 事實上,即使是交通相對暢順的西隧,其南行往港島最繁忙一小時的車流量,近月已超出其設計容量;其餘兩隧同樣早已超出負庫。 有的士工會透露,其實現時早上繁忙時段經西隧到港島,雖然未如紅隧般擠塞,但有時亦會有短車龍,並非完全順暢。 在三隧分流實施後,的士行駛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劃一為25元,業界估計會有更多乘客揀選西隧,令西隧車流更多。
的士西隧: 早年坊間要求政府回購西隧 調整三隧流量
該方案建議在8月2日起實施,將東隧和紅隧的收費劃一調高至30元,而西隧的收費則降至60元。 他說,8月2日調整成「633」收費方案後,西隧及東隧會有短暫5分鐘停用,其他除了收費外對駕駛者無影響。 罗淑佩今日在简报会上指出,西隧往港岛方向前的西九龙公路,车速限制为每小时100公里,为各隧道实施易通行后车速最高的连接路。 繁忙時段為早上7時半至10時15分,下午4時半至7時;一般時段為早上約10時半起至下午4時半;非繁忙時間由晚上7時至早上7時30分。 早前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獲准提出修正案,建議在此階段應將的士和商用車在紅隧和西隧的收費降低至20元,其修正案不獲通過。
的士西隧: 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
首階段採取「633方案」,私家車經西隧收費 60元,紅隧、東隧的隧道收費加至30元,的士及商用車分別劃一收費25及50元。 第二階段將採取「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士及商用車收費不變,最快於8月西隧專營權屆滿後實施。 而九龍商住平台經雅翔道天橋前往香港進入隧道支路,會在8月5日晚10時至8月6日凌晨4時封閉,屆時駕駛人士需行其他路進入西隧。 在8月6日凌晨4至5點,西隧來回方向及所有進入支路的入將會全線封閉1小時。
的士西隧: 料的士乘客選行西隧 私家車減幅未夠吸引
對於分流作用,他表示從私家車角而言,西隧始終仍然較其餘兩隧昂貴一倍,對於早已習慣擠塞的駕駛者,西隧減幅未有足夠誘因令他們轉行西隧;然而當紅隧非常擠塞,又或緊急情況時,確會有更多人使用西隧。 屆時西九龍公路南行、近興華街西,即海盈邨、海達邨附近,至海輝道迴旋處,即奧海城一期附近一段的車輛速度限制,需由現時每小時100公里減至每小時70公里,其後再降至與收費廣場車速限制一樣、即每小時50公里。 王志恒又說,因西隧收費廣場面積比紅隧收費廣場大兩倍以上,所需工程時間較多,因此臨時交通安排會提前在8月5日的晚上10時起分階段實施。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政府之前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只會令三條過海隧道出現擠塞,反對是理性決定,又批評西隧將雙層巴士隧道費加至200元,是「明剃政府眼眉」。
【Now新聞台】政府周三收回西隧專營權後,連同紅隧及東隧實施三隧分流收費方案,西隧周日亦將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 為紓緩干諾道西天橋東行的交通擠塞情況,西隧與運輸署協商改善天橋上的行車線道滙合安排,並已由2019年4月起實施,以充分善用路面空間及容車量。 由西隧駛上干諾道西高架橋的主車流,可更暢順地繼續沿天橋東行往中區或進入中環及灣仔繞道。 2019年2月24日,中環及灣仔繞道正式通車,接通中西區及東區的交通網絡,減少從西區海底隧道往來港島的使用者前往灣仔、銅鑼灣、北角及鰂魚涌等地區的時間。
的士西隧: 加價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回應「三隧齊塞」的憂慮時表示,明白大眾有此擔心,因此西隧仍較其餘兩條隧道貴,會密切留意方案實施後西隧的車流,之後亦會考慮改善西隧到港島後附近一帶的交通安排,例如上環、西環。 她又指,「633」方案生效後,不會有明顯的分流作用,對能否紓緩擠塞持審慎態度。 的士西隧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表示,繁忙時段行駛西隧時,確實會有擠塞,但情況未與其餘兩隧嚴重。 他預計,的士隧道費劃一25元後,願意行駛紅隧的乘客會減少;反之西隧會增加,尤其過往有部份乘客「貪平」揀選紅隧。 坊間對同類隧道費調整方案的一大憂慮,便是未達分流之效,反而變成「三隧齊塞」。
2014年後的賽事剔除原有的尖沙咀至中環過海路段,改為經長青隧道至青衣,然後沿南灣隧道及昂船洲大橋往返尖沙咀。 此後數年的單車節均封閉連翔道及西九龍部份支線,西隧的交通亦會有相關改道安排。 在西九龍的工程同時建設了可容納20條線的收費亭,其中4條可作反方向操作,在繁忙時間令一個方向增加至最多至12條行車線。 2001年西隧平均每日行車量只有39,700架次,遠低於其設計容量的180,000架次。 為防止西區海底隧道灣仔方向擠塞情況不斷加劇,中西區區議會於2005年8月建議在西營盤、上環及中環等地架設電腦警告牌,提示駕駛者改用干諾道中前往灣仔區,以減少擠塞。 調整收費後,私家車、電動載客車輛隧道費將由目前70元加至75元;的士由65元加至70元;小巴及輕型貨車由80元加至85元;中型貨車由105元加至110元;重型貨車由135元加至140元。
當局較早前已經宣布將於8月6日(星期日)早上5時起於西隧實施「易通行」,屆時西隧收費廣場往港島的收費行車線將會由原本的10條減至5條,當中最左線屬巴士專用線。 而港島往九龍方向的收費廣場行車線則會由原本的11條減至4條,所有前往尖沙咀和九龍站商住區的車輛依舊需要使用慢線,署方提醒往九龍方向的車輛離開管道後需預早按目的地選定行車線。 西區海底隧道(英語:Western Harbour Crossing[2]),簡稱西隧或西區海隧(WHC),於1997年4月30日正式啟用,乃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中的十項核心工程其中之一項。 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和東南亞首條雙管三線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
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尖沙咀的西九龍填海區。 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至於西隧往九龍方向,王志恒稱現時收費廣場也有11條收費通道,包括3條自動收費行車線及8條人手收費行車線,在易通行實施後,收費廣場會減至4條線行車線。 亦如現時一樣,巴士依舊使用慢線駛入巴士轉乘站,而其他車輛也依舊繼續使用慢線前往尖沙咀及九龍的商住區,往其他目的地的駕駛者則可使用其餘3條行車線,依照指示前往目的地。
而三隧分流「633」方案也會在8月2日零時零分起,政府接收西隧後實施,西隧及東隧屆時會短暫停用5分鐘,以更新繳費系統,不會有其他特別封路改道。 由於西隧和東隧不是同步實施易通行,駕駛人士沿用現時繳費方式。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指,車輛速度限制安排,是為保障人員安全,呼籲駕駛者8月6日當晚要留意車速指示牌,如有需要也會實施車速監察措施。 她又指,如其他隧道實施易通行一樣,會有全線封閉的時間,如駕駛者當晚必須出行,要及早預計路線,有機會要改道或「兜遠啲」。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同樣表示,西隧在專營權屆滿前會繼續加價,估計私家車收費最終有機會加至90元。 他又指,政府現時雖未能代專營巴士公司繳付西隧隧道費,但可考慮直接補貼巴士公司,減輕巴士加價壓力。
整体而言,政府相信方案对驾驶者、公共交通运输业界和乘客、商用车运输业界等均会带来效益,而红隧和东隧的繁忙时段过海行车时间亦会缩短。 三条过海隧道,即西区海底隧道(西隧)、海底隧道(红隧)和东区海底隧道(东隧),将会分阶段实施新收费。 由2023年8月2日起,三条过海隧道将实施首阶段的「633」固定收费方案,而第二阶段的「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方案 (简称「分时段收费」方案) 则计划稍后于2023年内实施,确实日期将另行公布。 # 當拖車駛經已實施「易通行」的隧道時,被拖曳的車輛(下稱被拖車輛)會免隧道費。
根據香港政府與西隧公司簽訂的合約,在專營權期間,西隧公司須負責西隧的融資、設計、建造、委託以及營運。 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前,曾於1997年3月舉行公益金百萬行,讓市民可以步行穿越此隧道過海及為公益金籌款。 此後,要到1999年的渣打香港馬拉松,才首次封閉西區海底隧道作賽事。 由2001年起,每年的渣打香港馬拉松,均會封閉西區海底隧道的南行線,作全程及半程馬拉松賽道之用。 近年來因紅隧及東隧擠塞情況日益嚴重、經濟暢旺,人們願意使用收費較昂貴的西隧,從而避開擠塞的道路,使西隧使用者數目有明顯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