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歐洲放射治療和腫瘤學會學術年會上,林進清醫師再次分享台灣本土的臨床研究。 研究蒐集近10年、400多例的鼻咽癌病人,根據影像檢查及臨床分期屬於高度復發風險患者,在其接受根除性治療後,持續給予1年輔助性的口服化學藥物治療,結果發現遠端轉移率明顯降低,存活期也明顯延長。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化療還有輔助性角色,當開刀將眼睛可見的腫瘤切除,但可能有看不見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因此,會在手術切除腫瘤之後進行化療,以降低復發率。 此外,口服化療藥的強度沒有辦法做到很強,因為做太強可能在吸收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
因此找尋更有效以及副作用更少,病患使用更方便之治療,就一直成為醫學界所努力追求的目標。 加上capecitabine為一口服藥物,更提升患者使用之方便性。 第二期臨床試驗也證實capecitabine在轉移及復發之鼻咽癌有優異之療效及病患耐受度。 當然我們都能體會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求好心切下,會接受其他民俗偏方(尤是在化療期間),這往往可能無形中會造成身體器官負擔而產生另一個問題。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注意事項及常見或嚴重副作用:
●服藥過程應避免飲用葡萄柚汁或吃葡萄柚,以免影響藥物在肝臟代謝反應而提高在血中濃度,提高副作用發生機會。 除了積極治療和定期回診追蹤,良好的生活管理也能降低鼻咽癌復發率,包括遠離菸酒和檳榔、少吃鹹魚和醃漬物、保持愉悅心情、規律作息和多運動等。 深入研究鼻咽癌長達30年的林進清醫師表示,在頭頸癌種類中,鼻咽癌是個很特別的癌症種類,在華人地區的發病率特別高,尤其盛行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和香港,其發生率約為歐美國家的100倍。 毛囊的毛髮受到化療的影響,容易發生落髮的副作用,但不是每種化療藥都會造成落髮。 若有落髮狀況日後會再長回來,只能先忍耐一下,或以假髮、帽子來度過這段時間。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於2017年鼻咽癌是本港男士第6常見癌症(616宗新症屬男性);而在男女癌症患者當中,鼻咽癌則排行第11位,合共有828宗新症,尤幸近年個案有回落趨勢。
- 所以在打完化療大約一週,會請患者回診,重點項目是抽血檢驗,檢查是否有血球數下降的問題。
- 免疫療法最大特點有二,首先藥物副作用較化療為小;第二是一旦腫瘤對藥物有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治療結束,停止使用免疫治療藥,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的效果顯著。
- 若有落髮狀況日後會再長回來,只能先忍耐一下,或以假髮、帽子來度過這段時間。
- 因為現醫療衛材進步,有些癌症治療藥物雖然需滴注24小時但可採用隨身攜帶的化療奶瓶,相對地在家中熟悉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避開住院的種種不便(如飲食),同時減少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屬全身性治療,相比手術、放射治療等只針對某一身體部位或器官的局部治療方法,化療能夠透過藥物溶入血液運行全身,有效對付由原發部位擴散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 化療的原理是殺滅一些快速分裂的細胞,由於癌細胞的分裂速度較正常細胞快,自然躲不過化療的攻擊。 然而,一些補充身體所需的正常細胞,例如生長毛髮的毛囊細胞、造血的骨髓細胞、消化道細胞等等的分裂速度亦比較快,因此當化療攻擊癌細胞的時候,亦有可能會殃及這些正常細胞,引起各種副作用。 我經常為鼻咽癌康復者覆診,當中不少是於20年甚至30年前接受電療;由於當時技術所限,治療引致長期後遺症相當嚴重及普遍,癌症根治後,病人生活質素也大受影響。 但自2000年起,香港大部分醫院已廣泛採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及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問: 化療期間可以電髮、染髮和塗指甲油嗎?
當腫瘤受到控制,陳先生便可再進一步接受治療,包括放射治療。 一般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會帶來口腔及喉嚨乾澀疼痛等副作用,依陳先生情況,暫不需要使用。 對於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應該更勇敢理性面對自己的疾病,正向積極的心情接受抗癌計畫,逃避和閃躲絕對不是解決問題態度。 病人應該對自己的病況(診斷、預後等)和治療方式(作用、副作用等)詢問醫療團隊人員。 再者病人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有發生任何不適或影響生活作息的症狀,回診一定要告訴你的醫師或藥師,絕對不要自我認定為藥物原本就會發生的症狀,稍微忍耐一下的想法,療效固然重要但治療期間的安全性同樣重要。
- 陳先生依醫生建議,使用吉西他濱及擴血管增生的標靶藥後,腫瘤很快便縮小,最近的正電子掃描還顯示,所有腫瘤都大幅改善。
- 現在,亦有數個大型臨牀研究,期望能將免疫治療更廣泛採用於不同期數的鼻咽癌患者上。
- 測試合格後,病人或家屬須簽署「化療同意書」表示同意接受化療,醫生便會安排進行治療。
- 經研究發現頭頸癌細胞有過多的表皮生長因子,而新標靶治療藥物——西妥昔單抗,能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有效殺死癌細胞。
- 當新藥研發正如火如荼進行同時,有些老藥重生賦與新使命如白血病及肝癌-沙利竇邁、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維達薩(Azacitidine)、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等。
如此減少了打針化療高劑量的副作用,使用上也很方便,可以在家中口服藥物即可。 當新藥研發正如火如荼進行同時,有些老藥重生賦與新使命如白血病及肝癌-沙利竇邁、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維達薩(Azacitidine)、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等。 除此之外針對高科技劑型內容改良,利用微脂體(liposome)而減緩可能較常發生的副作用。 不管針對何種癌症治療藥物使用過程,絕對不再單一重視藥物療效,必須更兼顧病人安全性(提升生活品質)。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醫治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早期患者只需接受電療,中後期患者則需配合電療及化療。 不少病人對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後遺症抱極大的戒心,擔心電療會引致皮膚灼傷、口腔潰爛、神經壞死等。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早期患者5年存活率逾九成
香港每年有近1600宗頭頸癌(包括鼻咽癌)新症,大部分患者介乎40至59歲。 頭頸部支配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而電療、化療和手術是傳統的治療方法,其副作用可影響病人的溝通及進食能力。 本文深入淺出地與癌症患者和照顧者探討化療前和進行化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化療常見副作用及舒緩方法、化療期間飲食須知,並拆解常見化療飲食禁忌和迷思,以及解答有關化療的常見問題,希望減低患者對化療的恐懼,按醫生建議積極接受化療。 由於鼻咽相當隱蔽,在鼻腔盡頭,喉嚨上端,一般人難以察覺,如無特別儀器,醫生亦不能檢查清楚,因此,早期鼻咽癌不易發現,病人亦沒有明顯病徵。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化療期間出現噁心和嘔吐(CINV)的風險表
相較之下,不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的鼻咽癌,就更顯得與眾不同。 鼻咽癌在東亞發生率明顯高於西方,高發生率地區包括中國南部、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地。 根據衛生署九十四年之統計,鼻咽癌佔男性十大癌症死因之第十位。 早期鼻咽癌症狀並不明顯,可能有鼻塞、口臭、頭痛、鼻出血、中耳炎,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口服化療藥物 注意事項報你知
另外,相對其他常見癌病,鼻咽癌發病年齡一般較早,高峰期約40至50歲,其中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出兩倍多。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2025 此年齡正值大部分男士事業的黃金時間,且他們大都是家庭經濟支柱,可以想像發病對家庭的巨大影響。 呼吸系統副作用:呼吸困難、間質性肺炎(0.3%,早期症狀:咳嗽、呼吸短促、呼吸困難與發燒等)。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鼻咽癌治療免手術 放化療減少復發
同時,患者亦會因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受到感染,所以亦建議注意食物衛生。 希望有更多鼻咽癌康復者能在不同平台分享經驗,幫助掃除公眾對電療負面印象。 及早發現是根治的關鍵,早期鼻咽癌5年存活率逾90%,中期則約70%至80%,而晚期已擴散的病人則只有約20%。 所以,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或忽視輕微病徵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國內每年頭頸癌新增病例已超過1萬人,在所有癌症中排名前5名,絕大多數患者擔心手術會造成顏面外觀改變,或功能受損,而諱疾忌醫,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問: 化療藥物很貴嗎?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藥物推陳出新,現時已有不少方法舒緩化療的副作用,例如新一代止嘔藥、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等,均能有效減少副作用帶來的不適和併發症。 治療過程中,醫生會因應個別病人的病情及體質來處方藥物及份量,病人或家屬只需到藥房領取藥物即可。 化療前後,護理人員都會量度血壓、脈搏及血氧以作對照指標。 經多線化療後依舊無法控制病情,後嘗試免疫療法,療效顯著,擴散的腫瘤明顯消退。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問: 化療期間可以做運動嗎?
我相信絕大多數會使用電腦的人之後一定會再自行找資料,但找到資料正確性夠嗎? 所以,專業藥物訊息除了你的醫師外不要忘記還有另一個諮詢專業人員—藥師,因為我們知道癌症用藥比一般藥物更需特別用心注意,假若使用不正確,反而會傷害身體健康。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近幾年衛生署大力推動掌握用藥安全前「五」大原則:什麼藥(藥名)? 癌症患者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感到恐懼不安,實在是人之常情,但只要充分了解、及早治理,副作用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至於化療的副作用於何時開始,則視乎各種副作用而有所不同,例如噁心和嘔吐的反應一般會於患者接受化療數小時內至24小時後出現,而頭髮掉落的副作用則通常於化療開始後兩、三個星期發生。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鼻咽癌的新治療法:標靶藥物PD-1
醫師表示,絕大多數鼻咽癌患者確診時,血液可偵測到EB病毒片斷,EB病毒拷貝數越高代表鼻咽癌病情越嚴重,治療後抽血檢驗若EB病毒降為0,代表癌細胞已消滅,將來發生復發轉移的機率越低。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賴峻毅表示,癌症治療有幾項主要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切除、放射治療,這兩項屬於局部性療法,當腫瘤是看得到、有一定範圍的,就會優先採取這兩種方式,有機會將腫瘤斬草除根。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更了解癌症之致病基因、機轉,整個治療趨勢走向分子生物科學領域,藉由針對異常訊號或細胞作用而對腫瘤有更專一性的療效,這就是目前最火熱的標靶治療藥物。 衛生署目前已核准多種針對治療抗CD20陽性惡性淋巴瘤、HER-2基因過度表現乳癌及胃癌、肝癌、非小細胞肺癌、慢性惡性胃腸道基質瘤及骨髓性白血病、大腸直腸癌、多發性骨髓瘤、黑色素惡性瘤及腎臟癌等的藥物,在臨床治療上已廣泛使用。 抗癌藥物在普遍觀念也就是等於化學治療藥物(簡稱化療),其實事實還有抗荷爾蒙藥物(乳癌、前列腺癌)、免疫治療藥物(腎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瘤、膀胱癌)及最夯的標靶治療藥物。 當然會針對癌症類別、病況;另外對每個不同病人考量年齡、性別、身體狀況、治療意願、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癌症診療
所以在打完化療大約一週,會請患者回診,重點項目是抽血檢驗,檢查是否有血球數下降的問題。 另一類化療藥雖然有血管滲漏的問題,但不會造成嚴重發炎,主要施打在靜脈血管,不用另外做人工血管,白金類藥物就屬於這類。 針劑化療的途徑包括靜脈和人工血管,由此可分成兩大類藥物,一類是血管侵蝕類,容易造成藥劑外漏導致血管損傷發炎,這類化療藥不適合打靜脈血管,必須施打在人工血管,以免傷害靜脈血管,其中紫杉醇就屬於這類藥物。 根據上圖表顯示,如一旦在首個化療週期出現CINV,在往後週期出現噁心和嘔吐的風險便會大大提高,如第一個週期未能有效預防,第二週期的風險便會增加6.5倍,而第三週期更高達14倍 。
以下詳列各種常見化療副作用及舒緩方法,希望有助患者減輕化療引致的不適。 於化療期間,病人需要定期驗血,以觀察身體對藥物的反應;若驗血報告不理想,則會停止化療,直至血液中的細胞恢復正常後,才繼續進行治療。 醫生亦會按病人的需要處理適當的藥物,以減輕化療引致的不適。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化療期間飲食有何注意事項?
此技術特點是能精確地控制輻射線,將最高治療劑量準確地集中射向腫瘤,同時將周圍正常組織(包括神經線、腦、腦下垂體、唾液腺、口腔等)的劑量調校到最低;技術上可以消滅腫瘤並同時保存正常組織。 經研究發現頭頸癌細胞有過多的表皮生長因子,而新標靶治療藥物——西妥昔單抗,能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有效殺死癌細胞。 一項有424名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症患者參加的III期國際臨床研究證明,與接受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西妥昔單抗與高劑量電療聯合治療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長近20至49個月,而且局部控制延長9.5至24.4個月,避免化療的副作用。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化療失效 免疫治療作防線
陳先生依醫生建議,使用吉西他濱及擴血管增生的標靶藥後,腫瘤很快便縮小,最近的正電子掃描還顯示,所有腫瘤都大幅改善。 腫瘤科醫生向陳先生解釋,化療後大部分鼻咽癌病人的病情都會穩定一段時間,而農曆新年將至,何不暫停治療,待農曆新年後再做掃描進行評估,若腫瘤出現明顯變化,才考慮在鼻咽及頸淋巴進行局部放射治療,以減少放射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2025 大部分口服化療藥物使用的時機,不見得和打針的化療一樣,口服化療通常用於患者的腫瘤已經縮小,而打針化療的副作用又太大,此時使用口服化療藥縮小腫瘤的效果可能沒有像打針的那麼好,但還是可以影響癌細胞生長。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健康網》逆轉肌少症4大關鍵! 營養師:先從飲食下手
至於適合何種方式相信臨床醫師會考量病人個別狀況(生活品質及便利性),選擇較適當治療,甚至也可以減少社會醫療成本。 轉移性鼻咽癌之標準治療為Cisplatin為主合併5-FU為目前之化學治療,反應率約在30-75%。 然而因化學治療之副作用以及不盡理想之療效常使病患望之卻步。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化療前的準備
化學藥物治療(又稱為化療)是一種利用抗癌藥物來抑制及破壞癌細胞的治療。 它主要針對快速分裂的細胞,透過干擾細胞的自我複製能力,從而殺死它們,通常用來減輕症狀或作輔助性治療。 免疫療法最大特點有二,首先藥物副作用較化療為小;第二是一旦腫瘤對藥物有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治療結束,停止使用免疫治療藥,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的效果顯著。 有「廣東瘤」之稱的鼻咽癌,在本港十大癌病中排第七,單在07年已有925宗鼻咽癌新症,過往治療主要以注射化療為主,現時病人可用口服化療,免去皮肉之苦外,由於毒性較低,副作用亦大大降低。 確診前,他摸到頸部出現腫塊,惟一個月後才到家庭醫生求醫。 醫生說,陳先生的腫塊不帶痛楚,對於南方中國人是典型的鼻咽癌症狀。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化療期間飲食須知
鼻咽癌之治療主要為放射治療以及化學治療:早期 (第一、二期) 單用放射治療之結果就可達到相當好之療效,但晚期 (第三、四期)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2025 或復發之病人可能需要併用化學治療甚至及手術治療。 經正規治療之結果,全部病人五年之存活率約有60%,早期病人可高達80%以上,而晚期病人也有30%以上。 曾有一名喉癌復發病人,因害怕傳統化療的副作用,拒絕接受治療。 在我詳細解釋新標靶藥的療效和副作用,他完成兩至三個療程後,其症狀得到緩解,淋巴結轉移也消失。 最重要是治療期間,除皮疹外,並沒有任何明顯副作用,可如常生活。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健康網》抗癌需要聰明吃 營養師授9「要」、9「不要」飲食攻略
香港以及南中國於三十年來一直對鼻咽癌進行大量研究,讓醫學界清楚認知鼻咽癌侵犯附近組織的情況及導致的症狀;放療治療技術的提升,改善腫瘤控制,同時減低正常組織受輻射的影響及副作用。 研究又發現,鼻咽癌的放射治療加上化療的話,會提高治癒能力。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過去廿年,調強放射治療加上化療後,鼻咽癌的治癒率大幅改善至近九成。 賴峻毅提醒,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化療殺掉的壞細胞一定會比好細胞多,醫師會細心地調整劑量,將好細胞的傷害率降到最低,以及選擇最不會殺死好細胞的化療藥物。
醫生立即安排了電腦掃描,證實了他的頸淋巴受影響,鼻咽亦有腫塊,於是轉介陳先生往耳鼻喉科醫生,由耳鼻喉科醫生從他的鼻咽取組織檢驗,以確診鼻咽癌。 鼻咽癌對放射治療及化療都很敏感,所以鼻咽癌的治療效果理想。 鼻咽癌口服化療藥 鼻咽癌較常在南中國及東南亞出現,其他西方國家的發病率低,所以有關鼻咽癌的突破性治療方案,大多是南中國及東南亞腫瘤中心的科研結果,因欠缺西方國家腫瘤中心的參與,進度比其他腫瘤的研究相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