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規定晚上7時至翌日早上7時,及公眾假日的任何時間內,任何人都不可使用機動設備進行大型裝修,違者即屬犯法。 他建議,若鄰居真的長期不斷發出噪音,且已經影響到自己的居住安寧,民眾可以先備齊錄音、錄影設備及報紙、新聞畫面等,以證明蒐證時間點。 寵物噪音亦受大廈公契管制,若違反,業主立案法團及管理公司有權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要求住戶將相關動物遷出住所。 有人無奈選擇避而遠之,亦有人堅持對抗到底。
我的卧室就是鋪這樣的墊子,平時我也晚睡,但我的樓下從來沒有投訴過,順便說一下,樓下也不是好惹的主,我第一天搬來,放個風水球在卧室的地上,像磨盤那種的,一直沒關,可想而知樓下多痛苦。。。 第二天,我們兩公婆組裝傢具,半夜十二點了,就差一點點。 想整完再睡,在敲書架,他們全家衝上來罵我們全家。。
樓下投訴噪音: 鄰居製造噪音好崩潰 律師教你解決擾人問題
然而,在任何時間,只要因進行任何娛樂活動而發出擾人的噪音,均有機會遭受檢控。 建築身以鋼筋、水泥、混凝土組合而成,在夜間遇冷儲出現收縮情況,而發出聲音。 這些聲音經過固體建築的傳播,會發出波子聲。 這些聲音早上也有,只是晚間更為安靜,因此更明顯。 試過有一次凌晨五點畀人係咁喺度敲玻璃,又係咁撳門鐘,大聲話事主屋企人嘈。
- 之後我怕佢有病,唔夠膽開門,佢就一覺得有噪音就大叫鬧人好恐怖,連廚房切蘋果都尖叫。
- 如果有列明周六的裝修限制,業主就必須遵守,否則物管公司有權採取法律行動。
- 我們訂立了多項管制規定,限制建築工程、工商業樓宇及鄰里所發出的噪音,致力避免噪音問題。
- 惟現時多數人與鄰居關係疏離,雙方易因小事、不滿而將行動「升級」,包括向政府部門及管理處投訴,「問題變複雜了,大家都落唔到台,只好據理力爭。」 他續說,「投訴嘅人當然覺得自己合理,但換個角度,或者中間(與被投訴人)仲有得傾」。
- 家住透天,住商混合的地區,隔壁最近1年租給24小時的按摩店,晚上睡覺都會半夜被吵醒,會聽到拍打的聲音、拉門聲、放重物聲,都無法好好睡覺,有報警處理了,可是都沒什麼效果,不知如何要求他們晚上12點過後不能營業。
老樓房隔音不好,也可能是隔壁的鄰居有聲音傳了過去。 如果上面的聲音是單位1,傳到下面會根據下面的是否有吸聲物而產生3-10不等的回聲。 如果樓下的牆體沒有任何隔音設備,那麼樓下聽到的聲音會是樓上聽到的3-10倍。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那聲音彷彿是在頭頂炸開的」如果樓下有棉被,棉厚窗帘等軟的物體在空氣中比較多,可以形成一定的吸音作用。
樓下投訴噪音: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答:住宅噪音受《噪音管制條例》管制,根據法例,只要在住所發出任何噪音,包括裝修、寵物叫聲、開派對時喧嘩、播音樂太大聲、家電運作(例如冷氣機)音量過大,均屬住宅噪音。 另一次樓主的公司加管理費,事先已通知住戶更改銀行自動轉帳的限額,不過仍有住客無理會,最終「過唔到數」。 其中一位住戶因此到管理處投訴,「爆粗」稱使用自動轉帳逾20年,「無試過過唔到數㗎,你哋點X樣做嘢㗎,搞到我自動轉賬唔到,仲要比銀行扣咗手續費呀」。 有網民批評通告內容非常有問題,「呢篇嘢寫嗰個真係搵個勁d嘅小五小六都鍊贏佢」、「似有感而發嘅作文多過official notice」、「邊個屋苑咁寸」、「差d以為係投訴嗰家人寫嘅」。
洪安怡建議,想降低噪音干擾的買方,可以選擇新法上路之後取得建照的房屋,或有加厚中空樓板的住家,當然也可以透過施做天花板的隔音工程,降低樓上住戶的聲音干擾,如果對噪音特別敏感,恐怕還是只能選擇頂樓、獨棟透天厝住家,才能永絕後患。 家住透天,住商混合的地區,隔壁最近1年租給24小時的按摩店,晚上睡覺都會半夜被吵醒,會聽到拍打的聲音、拉門聲、放重物聲,都無法好好睡覺,有報警處理了,可是都沒什麼效果,不知如何要求他們晚上12點過後不能營業。 答:不一定,根據《噪音管制條例》第四條,受管制時間是23:00-07:00,但同一條例第五條,限制任何時間發出「特定噪音」(例如寵物噪音),所以就算在日間,也可以投訴。 根據《簡易程序治罪條例》在公眾地方犯的妨擾罪,一經定罪,可罰款2000元或監禁三個月。 不過亦有人關注通告錯別字多及語法不通,質疑通告真偽。
樓下投訴噪音: 樓上噪音|投訴成立2大步驟
藝人馬浚偉不堪樓上鄰居噪音滋擾,開Live訴說苦況,並擬提出民事訴訟,立即成為熱話,市民紛紛大吐受噪音滋擾的苦水。 樓下投訴噪音2025 樓下投訴噪音 《大公報》跟進發現,不少市民面對鄰居或街坊噪音滋擾投訴無門,有人因鄰居由朝到晚不停發出噪音,焦躁不安,最終「頂唔順」賣樓搬屋;有人則「以牙還牙」,但鄰里關係一度陷入僵局,幸最終雙方和解。 有家長在facebook專頁「家長Secrets」投稿,指樓下鄰居帶同管理處不斷按門鐘、拍門投訴,並附上一則由管理處所張貼的通告。
樓下投訴噪音: 寵物犬放百貨兒童椅「同桌共食」!愛狗人士也怒了
曾經就有業主收到物業管理公司的律師信,表示其出租單位有人飼養情緒不受控制的狗隻,對鄰居造成滋擾,要求住戶停止在單位中飼養寵物,否則會採取法律行動。 可是,因為業主已於租約上寫明允許租戶飼養狗隻,租戶認為業主無權違反租約協議,突然強迫自己送走毛孩,令業主左右做人難,大感頭痛。 受疫情影響,全港本地學校提早放暑假,小朋友疫情下長期在家,不能去公園跑跳放電,部分精力過剩的孩童在家吵鬧跑跳,容易衍生噪音問題。 近日社交網站流傳一則由大廈管理處發出的通告,要求家長管教好子女,勿讓他們在家過度活躍而產生聲浪,對樓下鄰居造成滋擾,更強調家居並非遊樂場。 疫情下大家留在家的時間變長,大人在家工作、小朋友在家上課,而鄰里間的磨擦亦變多,當中以家居噪音問題最為嚴重。 早前網傳一張由屋苑管理處發出的通告,內容指有住客投訴樓上住客的小朋友「過度活躍」,經常在家中跑跑跳跳製造噪音,並強調「家居不是遊樂場」。
樓下投訴噪音: 噪音投訴途徑一文看清!鄰居/地盤噪音檢舉大法
好吧,這是我的錯,第二天我立馬鋪好墊子,送兩水果樓下道歉。 但要是噪音超過某些水平,便會廣泛影響每位市民。 噪音可導致滋擾、精神壓力和失聰,還會影響生活質素和干擾日常活動,例如影響休息及睡眠、妨礙學生做家課、騷擾我們觀賞電視節目和電話交談。 樓上新鄰居,每晚近十一時開始發出相當擾人的家居噪音,包括非常重的腳步聲、拖拉椅子、推動有輪的傢私、開 樓下投訴噪音 … Call Police是下策,是沒有辦法後的一著。
樓下投訴噪音: 住宅噪音定義
請參閱鄰里噪音問題與解決方案,了解我們怎樣管制噪音污染。 如你受到噪音滋擾,應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向大廈管理處尋求協助,他們可與所涉人士洽談,務求直接解決問題。 不過,如問題未得以解決,則可把事件轉交警方,以便即時採取執法行動。 環保署在收到相關噪音投訴後,會向投訴人了解情況及解釋《噪音管制條例》的管制安排,並會適當轉介警方跟進執法。
樓下投訴噪音: 噪音污染
事主幾經解釋,對方仍不妥協,「仲話問晒律師意見」。 門口遭人淋漂白水 事主從管理員口中得知,「投訴王」早已臭名遠播,「不論邊層裝修都投訴有噪音,屋苑掛節日燈飾又投訴光綫射入屋企」。 後來工程開展,「投訴王」更向屋宇署指工程違規、每日下午又報警投訴有噪音,早前事主的門口遭人淋漂白水,他懷疑是「投訴王」所為。 不少網民力撑事主繼續進行工程,又建議他在門外裝閉路電視,「淋漂白水整得一次實有第二次」。 事後該鄰居不時以硬物頂撞天花板,甚至寫信予管理處投訴,令她不勝其煩。 現代缺守望精神 聖雅各福群會家庭及輔導服務註冊社工黃超文表示,隨着時代變遷,鄰里關係變得疏離,缺乏守望相助精神,「如果大家有打開招呼,好多時可以私底下解決問題」。
樓下投訴噪音: 疫情消息|業界指大部分理髮店已重開 人流未至於爆滿
樓主只能請客人於業主會反映意見,對方一言不合即發怒,大罵「我有交管理費㗎,我有畀錢你哋㗎,你哋唔做嘢嘅咩」。 不過,噪音滋擾有時不只是來自鄰居,更多來自四方八面。 有北角街坊向大公報投訴,樓下有不少商舖,日間經常聽到五金店切割金屬的刺耳聲音,更甚者深宵時分還有人清理垃圾,甚至通渠,可謂擾人清夢。 現時,飛機噪音及其他非建築噪音均受到嚴格的監管。
樓下投訴噪音: 疫情消息|殯儀業指負荷能力瀕極限 斥政府未能配合殯葬流程
比較難操作的,針對你家重新裝修,採取「房中房」結構,即對你現有空間室內再造一個吸隔聲,減振層的類似你現有房子內套一個隔音房的結構。 費用不菲,對現有室內空間影響也大,但效果能保證你要的鄰居幾乎聽不到,或聽到不影響範圍內的聲音。 如有任何噪音滋擾的投訴,可致電環保署或警署。 警方是負責鄰里噪音、防盜警鐘和建築噪音投訴的執法部門。 環境保護署轄下的4個區域辦事處則處理工商業樓宇及建築地盤噪音的投訴。 業界可透過挑選恰當的設施並作出妥善維修,確保所有作業均嚴守法律規定,從而減低噪音的污染。
樓下投訴噪音: 工程施工
聽屋企人講已經唔係一次半夜敲門,嚴重滋擾屋企人休息。 事主有諗過裝cctv之後攞證據,但查完房署條例又話唔畀裝,唔知可以點設訴。 噪音滋擾屬刑事罪行,檢控權由警方和環保署所擁有,除非事發嚴重,一般而言,警方和環保署多數用協調、勸喻的方法,以達致減噪的目的。 如果你曾經受「大平賣、大平賣、十蚊三份、十蚊三份」的叫賣聲、廣場舞的音樂聲、街邊泊車的防盜誤鳴聲,亦即叫賣、集會、警報系統等噪音所滋擾,你可向警方作出噪音投訴。 法例對地盤噪音設有明確的時限和分貝管制,環保署會採取防範行動,預測地盤噪音是否標準,因而決定是否簽發「建築噪音許可證」。 聖誕、新年、周末等假日期間,不少人都喜歡邀請大班朋友到家中相聚,開 party 談笑風生、睇戲、播歌、打牌、卡拉OK等消遣活動,都會發出喧鬧聲。
交屋需注意細節很多,一不小心恐怕後患無窮,一名網友發文求助,表示自己去年11月剛交屋,裝潢後才聽樓下住戶說買下的房子有漏水問題,前屋主卻不理會,讓他無助又無奈。 樂屋網調研中心經理洪安怡指出,由於隋棠的住所是近30年的中古屋,如果中空樓板沒有特別設計加厚,大約就是10多公分,樓上一有奔跑跳動,樓下都會聽得一清二楚,有時鄰居之間作息不同,或對噪音的耐受程度有落差,難免引發爭執。 台中某公寓住戶,因樓下住戶經常於夜晚敲打天花板,噪音讓人身心俱疲,數次請管委會勸導並報警,皆無改善。 之後訴請法院,由證人社區警衛與社區主委幫忙作證,並提供法院完整記載噪音發生時間的「社區警勤工作日誌登記簿」,使原告獲得勝訴。
家居是休息的地方,辛辛苦苦地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都想回到家中能安靜地享受一下。 因此對四周的噪音滋擾亦更為敏感,所以大部分噪音投訴都針對這類住所內發出的噪音。 房屋署方面的《噪音管制條例》有明確管制,住屋以及建築噪音。 條例第4條主要用以管制在晚上十一時至翌日上午七時,或在公眾假期發出而屬這類性質的擾人噪音。 條例第5條賦權則包括動物、雀鳥、樂器、揚聲器、遊戲、經營生意或業務和冷氣機等噪音。
此外,日間家居裝修是衆多建築活動當中,被多數人認爲在家裏時聽到的擾人噪音源。 撞擊式的設備或工具,例如手提破碎機,是導致煩擾的常見噪音來源。 樓下投訴噪音2025 我們鼓勵採用寧靜裝修的新文化,透過實施有效的住户守則來管理裝修工作,並使用更寧靜的方法和工具來減少對鄰居的噪音影響。 1986年環保署成立後,即以管制噪音為主要目標。 我們訂立了多項管制規定,限制建築工程、工商業樓宇及鄰里所發出的噪音,致力避免噪音問題。 香港地少人多,加上以往規劃欠妥善,經濟又蓬勃發展,所以難免有環境噪音,但當局正不斷努力,務求消減噪音。
新北某公寓住戶,因樓上住戶不定時發出巨大噪音,引發頭痛、失眠、焦慮等症狀,經多次報警、投訴仍不見改善,於是訴請法院,終於在證人(他樓住戶與社區管委會委員)作證下,以及法院實地勘驗,成功證明噪音來源為樓上住戶,獲得勝訴。 實務上,法院審酌時會以是否超越「一般人社會生活所能容忍」為判斷標準,而非以當事人主觀的好惡或感受去認定,所以不能因為天生對聲音較為敏感,就肆意指控他人製造噪音、限制活動自由。 樓下投訴噪音2025 我想問一下,我家隔壁鄰居三天兩頭就唱歌,常常從早上7、8點或8、9點就被吵醒,聲音特別大聲,越叫越多人,然後他們唱到晚上8、9點才結束,還知道不能超過晚上10,但是因為他們躦法律漏洞,讓我不知道怎麼舉發他們。 這個時候如果是住社區,應該可以請管委會處理,建議錄一下樓上住戶所發出來的噪音,然後請管委會制止,或者由管委會報請主管機關處理看看。
不論是甚麼類型,只要是由往所發出,並對他人造成滋擾,例如鄰居在深夜的說話聲、踏步聲等,都會受《噪音管制條例》第4條管制。 根據《噪音管制條例》的第4條,任何人於晚上 11 時至翌日上午 7 時,或於公眾假日的任何時間內,在住所造成任何噪音,即屬犯罪。 張維晟指出,一般噪音檢舉可粗略分成行政管制手段(分貝到達環保局規定標準)及影響居住安寧兩種,其中,後者是據有明文「人格法益」權益的,若鄰居長期不斷發出擾人噪音,可蒐證訴求精神損害賠償。
樓下投訴噪音: 隔音爛、飄油煙、還排水不良!北市套房「租金1萬6」房客崩潰
80及90年代香港經濟蓬勃發展,處處皆是建築工程,交通日趨繁忙,這些亦是噪音問題的源頭。 此外,建築工程、通風系統、防盜警鐘及鄰里所發出不同程度砰砰、轟轟或刺耳的噪音亦影響市民的生活。 噪音滋擾是不少人的經歷,很多時住戶都怕噪音投訴無用,寧願啞忍,殊不知其實《噪音管制條例》對鄰居和地盤噪音有明確指引,違例者可遭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