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想弄濕雙腳,終於找來兩塊石頭,放在水道中央,正式成為踏腳石。 進入山徑,路變得明確,一直往上走,終於來到鹿巢坳。 從山頂四處看,竟找不到任何奇石的蹤影,只見一條石河倚在前面的山腰。 心想莫非奇石區就在這石河,於是越過山崗,踏著亂草,走到石河。 這兒每塊石頭都很大,左攀右躍,漸漸走進石群中。
- 據地理專家推測,石壟仔可能原是一處高聳的石崖。
- 離船後,發現原來另一景點「鱷魚張口」,其實就是這獨木舟石的另一角度的景象。
- 石崖的岩石因構造運動(如火山作用及地殼變動等)及風化作用而倒塌,覆蓋了崖下近三十米深的山溝[1],形成今日的鹿巢石林。
- 位於馬鞍山村的鞍山探索館原身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恩青營,後來透過活化工程保存了獨特的礦村文化。
在昏暗中,一岩一葉都散發著原始味道,一如魔幻電影裡的場景。 【鹿巢山 • 石林】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沙田區馬鞍山昂平西北面的一座小山峰,座落於馬鞍山與石芽山之間。 鹿巢山2025 鹿巢山分東、西兩峰,三角網測站位於近富安花園的西峰,而在石壟仔舊村之上的東峰亦被稱為石壟仔,是以奇岩怪石而聞名的「鹿巢山石林」所在。 【鹿巢山】又名六巢山或鹿槽山,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沙田區馬鞍山昂平西北面的一座小山峰,座落於馬鞍山與石芽山之間。
鹿巢山: 馬鞍山村
小知識:地質及岩石 鹿巢山石質主要是火山形成的凝灰岩,包含大量冰晶和火山礫,這些碎容易被風化蠶食,因此岩石表面經過歲月磨洗只剩槽溝,變成千奇百趣的岩石。 今天將車泊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後起步,行約1小時50分鐘至鹿巢山。 再走約半小時至蜥蝪石,遊走石堆拍攝花約半小時。
沿著石路直行,看見這個石橋,左轉在山坡上,有一處入口,這是【鹿巢石林 • 登山入口】,然後沿著【石壟仔 • 古道】前行。 可由富安花园或梅子林经引水道登临,位于断层西北面,主要为“斑状细粒花岗岩”和“中粒花岗岩”,与香港一般山头的石景无异。 鹿巢山石林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一是位于东峰山顶最易到达的“鹿巢顶石林”;其二是位于山西腹地广达0.07平方公里的“石垄仔石林”;最后是在山之西北缘的“鹿巢坳石林”,统称为“鹿巢山石林”。 眼前的一個深隙,只能先猛力邁步上跨,再以手攀岩,才可提身而上。 我奮力上攀站定,但伴侶嘗試數次,卻仍未能跨過。
鹿巢山: 香港有趣植物 ( (作者︰馬錫成) Interesting Plants in HK ( (Author: Mar Shek Shing)
然而,我還是慶幸自己沒有將結果凌駕於過程之上、沒有為達目標而置安全於不顧。 鹿巢山2025 鹿巢石林位於鹿巢山東南面約330至430米高的山坡,面積約0.07平方公里[1]。 由於鹿巢石林鄰近石壟仔,因此又稱石壟仔石林。
- 發現目標,於是離開石河,攀上這蜥蝪背,成功征服第一塊奇石。
- 早上天陰有霧,有點悶熱,17人於富安花園集合,準時起步,沿富安花園步行至梅子林車路,到達引水道閘口拍大合照。
- 雖然鹿巢石林的奇特地貌確實非常精彩,但這次遭遇的不安卻掩蓋了因完成目標而獲得的滿足感。
- 於昂平瞭望台更能俯瞰整個西貢海域,白沙灣、西貢海、牛尾海都盡收眼底,遊艇帆船像繁星般滿佈碧海。
- 這些巨型岩石,形態多變,如利爪、如獠牙、如龍骨、如巨鯨;岩石似是鬆散錯落,卻又牢牢緊扣,儼如隨著時間進化,形成了一套岩石系統。
重新回到主徑後續往東走,在山嶺盡頭可看到另一個景點「龍船石」。 鹿巢山2025 接下來開始下降,約 400 – 500 米的路程後便接上麥理浩徑及馬鞍山郊遊徑。 在梅子林村分支處的地圖資料牌左轉,橫過橋樑。 踏上道旁的引水道,右走數步後,跨過引水道,循小徑上走再右折。
鹿巢山: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在這裡可以讓大家了解香港昔日獨特的礦村文化和採礦歷史,有時間不妨到此遊。 东峰的山脊向西北伸延,在山脊与南峰之间为一鞍形低凹地带,有一条东北向断层一直向北切过马鞍山矿场露天采矿区的东侧,断层分隔开东南面的火山岩及西北面的花岗岩。 鹿巢山(英语:Luk Chau Shan),又名六巢山或鹿槽山[1],位于香港新界东北部沙田区马鞍山昂平西北面的一座小山峰,座落于马鞍山与石芽山之间。 鹿巢山分东、西两峰,三角网测站位于近富安花园的西峰,而在石垄仔旧村之上的东峰亦被称为石垄仔,是以奇岩怪石而闻名的“鹿巢山石林”所在。 位於馬鞍山村的鞍山探索館原身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恩青營,後來透過活化工程保存了獨特的礦村文化。 鞍山探索館積極保育馬鞍山鐵礦場的歷史,為公眾推廣礦村的文化,成為了香港採礦業的重要歷史見證。
我們踏石續往前走,腳下搖晃不穩的岩石,彷彿給我們發出了第一個警示:前路不好走。 站在石林邊緣,沒有去路,唯有攀上左方石牆。 這些巨型岩石,形態多變,如利爪、如獠牙、如龍骨、如巨鯨;岩石似是鬆散錯落,卻又牢牢緊扣,儼如隨著時間進化,形成了一套岩石系統。 我的視線隨著岩石邊緣的線條蜿蜒起伏,驚訝於其變化之際,一下突變,已跳出想像的範圍;我攀高伏低,視角稍稍一轉,其形狀又已不同,極盡扭曲之能事。
鹿巢山: 香港觀賞樹木彙編3 (作者︰歐陽卓立) Ornamental Trees of Hong Kong: An Omnibus Vol. 3 (Author: Au Yeung Cheuk Lap)
於昂平瞭望台更能俯瞰整個西貢海域,白沙灣、西貢海、牛尾海都盡收眼底,遊艇帆船像繁星般滿佈碧海。 馬鞍山郊野公園是個偌大的郊野公園,鄰近西貢區,佔地約2,880公頃。 公園北面有數個連綿的山峰,包括牛押山、馬鞍山及大金鐘,中部則有石芽山、水牛山及黃牛山,南部則是大老山與飛鵝山了。 另外,公園其中一部分則包括位於西貢的麻南笏半島。
鹿巢山: Luk Chau Shan . Rock Forest 鹿巢山 . 石林
其實如果從梅子林一直沿著引水道走過來,是可以較快而且容易得多。 但始終覺得這樣實在太沒挑戰了,反不及經艱苦而得來的成果來得有價值。 鹿巢山 精神抖擻一番後,正式開始前往鹿巢山石林探秘。
鹿巢山: 石林
自此再攀一段,終走至踏實明顯的山徑,朝山下而去。 這路線帶領你闖進鹿巢石林,深入群岩的異地空間,探索詭奇的岩石地貌,跨越一般指標以外的難度。 鹿巢石林雖可經由鹿巢山或石壟仔的山徑前往,惟岩石間沒有路徑,困難重重,又具相當危險性,遊者須量力而為(詳見注意事項)。 凝灰岩屬火成岩,由含火山灰與岩屑的熔岩冷卻凝固而成。 由於岩石含大量火山角礫,而這些呈稜角形的礫石易受風化侵蝕[1] [2],故其表面呈現許多深淺不一的沖蝕溝,形態奇特。
鹿巢山: 鹿巢山
但其實飛鵝山除了是情侶談心的勝地外,亦是晨運客熱點;對遠足人士來說,飛鵝山更是一個富挑戰性的地方。 飛鵝山高602米,由於外形似金鐘,所以又稱金鐘山。 要登飛鵝山,最便捷的方法是乘車沿飛鵝山道直達東山,然後經象山,再上飛鵝山。 若想要挑戰自己,可由茶寮坳出發,沿南北走向的山脊,直闖山巔。 續走第五段,經大老山北面的山腰,可遠眺沙田新市鎮一帶。 鹿巢山 鹿巢山2025 不久再次踏上石屎馬路,這裏南望是整個九龍半島、維多利亞港及香港島,實有大地就在腳下的氣勢。
鹿巢山: 路線圖
我們評估餘下的路程後,加上看他的面色不佳,便因應他的要求提供協助。 今次寄語他們汲取這次經歷,於下次出發前的準備上可以充足一點,才可以確保自身安全。 這一段石林比之前的更難應付,石塊更大更難找到攀爬的著力點,可供站立的空間亦更小,就好像硬要把小編硬生生的拉下來一樣,腦海中的放棄念頭總是揮之不去。 在過程中與朋友互相勉勵一番,亦重新振作起來,有了第一輪攀爬的經驗,我們咬緊牙關一口氣爬出了第二段石林,總算逃出生天了吧。
鹿巢山: 富安花園 → 梅子林路 → 石壟仔古道 → 鹿巢石林 → 馬鞍山村 → 耀安巴士站
早上,乘車前往馬鞍山郊野公園,經馬鞍山村前往鹿巢山石林。 鹿巢山 起程不久已告出師不利,因誤闖了私家地方,被狗隻走來「打個招呼」,看著牠們來勢洶洶,我們也不敢貿然強行前往,掉頭就走。 幸而,牠們只是虛張聲勢,最終只是虛驚一場。 鹿巢山位於昂平高原的西北面,雖然並不甚高,但卻擁有全港最大範圍的石林,山上遍佈由火山岩組成的嶙峋怪石,形態多變,往往令遊人目不暇給。
鹿巢山: 觀音頂 鹿巢山
小編行山除了喜歡欣賞視野廣闊的風景外,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亦特別有一番鍾愛。 不久前已經到訪了香港多個石林,包括黃牛石城、禾秧石林及四方山石林等等。 鹿巢山 這次便跟朋友斗膽挑戰這個別有洞天,截然不同的「鹿巢山石林」。 飛鵝山這名字對大家來說都很熟悉,可是印象中的飛鵝山定必跟一些不大好的事情聯繫上,如甚麼登山意外,搶劫或謀殺案等。
鹿巢山: 馬鞍山郊野公園|連走兩段麥徑睇盡靚景 鹿巢山石林奇景值得一遊
從祠堂右後方的小徑上走,路段雖然較隱秘,但有跡可循,又偶有絲帶引路,也不太難走。 其中一處道旁,可窺看一部分石林,但見前方仍有去路,於是便繼續上攀。 一轉角間,凝神一看,便知已到達石林的大門了:在前方被山野植物纏繞的巨巖間,一條小道依稀,沿著粗獷的樹根,往右方透光的岩隙前進;道旁蓋著枯葉,未知葉下是虛是實。
鹿巢山: 【隨行遊記】突入!! 鹿巢山的異空間石林
鹿巢山頂除可欣賞石群,亦可觀毗鄰的馬鞍山及大金鐘,在此小休一會。 休後下走至昂平高原,是日遊人很多,他們在玩滑翔傘及賞景之餘,更是「HK100」比賽日路段之一,路上偶見一些賽手,他們由北潭涌出發、經海下、深涌、雞公山後,沿麥理浩徑跑至大帽山扶輪公園終點。 參觀過冬日的昂平高原後,在茅坪坳與賽手「分道揚鑣」,經茅坪、梅子林回程作結,剛好一圈。 據說鹿巢山下的石林為境內規模最大的石林,且看似不算太難(當然新手還是不宜),故是日決定一試。 早茶後就在大水坑村旁的小徑一直上登至鹿巢山三角網測站(414米),下降至坳位後沿古道深入石壟仔村,石林入口就在古村祠堂後方,沿小徑上走約十餘分鐘。 可惜,是日應該找錯路,隨高度上升,小徑漸見迷失,加上已明顯偏離石林的邊界,決定撤退。
鹿巢山: 香港觀賞樹木彙編1 (作者︰歐陽卓立) Ornamental Trees of Hong Kong: An Omnibus Vol. 1 (Author: Au Yeung Cheuk Lap)
據地理專家推測,石壟仔可能原是一處高聳的石崖。 石崖的岩石因構造運動(如火山作用及地殼變動等)及風化作用而倒塌,覆蓋了崖下近三十米深的山溝[1],形成今日的鹿巢石林。 景色方面, 鹿巢石林(石壟仔石林 )是香港面積最大的石林,石林一望無際,氣勢磅礡。 去到鹿巢頂石林又有龍船石、鱷魚張口石等等奇石,景色非常豐富。 「石壟仔澗」,又稱「石壟仔坑」,源起大金鐘,蛇曲於昂平的高原草田區,經「石壟仔舊村」後,中段「白水岩」三層「石壟仔瀑」流瀉於板岩之上,遠至梅子林亦可望到,下段匯合茅坪坑,再接梅大石澗流落大水坑。
鹿巢山: 馬鞍山 • 燒烤場
馬鞍山一帶是岩質和鐵質豐富的地方,百多年前的礦場雖已關閉,至今依然看到舊日遺址,礦工家族仍隱居在馬鞍山村內,然而在村後的深山,有道龐大的石河,怪石鋪陳滿地,那就是鹿巢山石林。 香港山女 │2020年6月出版《山系手記 – 香港100條行山路線》,曾於《晴報》撰寫專欄《上山樂山》3年,分享香港行山路線資訊。 走出石壟仔石林,我們先向西面走,上登鹿巢山西面有三角測量站414米高的山峰,在山頂處遠眺攀爬過的亂石迷宮,此刻仍不敢相信自己突破了這個石林,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鹿巢山: 石林奇景——鹿巢山
鹿巢山主要分為三個石林區,分別為鹿巢頂石林、石壟仔石林及鹿巢坳石林。 今次我們主要遊覽鹿巢頂石林及挑戰全港面積最大的石壟仔石林(註1)。 這徑穿梭於西貢至馬鞍山的山巒間,既可欣賞馬鞍山諸峰的雄偉山勢,又可俯瞰西貢海天一色的美景。 此徑全長4.5公里,走畢全程只需約兩小時。 我們硬著頭皮,繼續上攀一段,身體已感疲累。
其中以面積最廣的「石壟仔石林」較為人所認識,面積達0.07平方公里,主要是火山凝灰岩,構成了層層疊疊奇特的岩石面貌,故山友多以「鹿巢石林」稱之。 (1) 吳振揚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陳羽嵐 (漁農自然護理署):賞石部落,郊野公園之友會、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 馬鞍山民康促進會 (網上資料2015年)。 2017年政府曾打大欖及馬鞍山郊野公園邊陲地主意,研究建屋的可行性;發展的念頭一直沒有消除,去年12月時馬鞍山村綠化地帶被提出興建公私營房屋。
由於位置只容一人立足,距離又不容我伸手攜扶,實是進退不得,心裡暗叫糟了。 眼巴巴看著她試了又試,卻又不能相助,實在痛苦,只怕一個失足,後果是難以想像。 這短短的數分鐘,比整個攀爬過程的任何時刻都難過。 雖然最後奮力一試,終勉強成功上攀,卻也不幸地觸傷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