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可愛的外表下,看似孤獨的感覺,卻讓許多人着迷,也得到世界的矚目。 奈良美智東京2025 奈良美智東京 雖然在一份由日本人票選的全國都道府縣魅力排行榜中,栃木縣「不幸」敬陪末座,但我想對於熟悉日本各個角落的台灣人而言,肯定是要跟栃木縣民站在同一陣線大抱不平的。 畢竟喜歡奈良美智的粉絲們,都願意舟車勞頓跑一趟「N’s YARD」了,怎能否認栃木縣的存在感呢?
- 大學期間跟著前輩講師與同儕,不僅獲得更多關於藝術的思考,他也訓練出更紮實的繪畫技巧。
- 如上圖這件完成於2007年的《我準備好要去任何地方,也可以消失不見》手繪瓷盤,盤上的英文(亦為作品名稱)便是出自於巴布狄倫的《搖鈴鼓的人》歌詞。
- 包含100%牛肉的手捏漢堡排在內,可以品嚐到使用嚴選食材所精心製作的料理。
- 熱愛台灣文化且多次來訪的奈良美智,此次更不畏疫情的14天隔離期規定,依然親自抵達台灣參與《奈良美智特展》的佈展工作,並帶來為台灣創作的最新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
- 「N’s YARD」總共約有六個展示區,除了奈良美智自身作品之外,也展示著他長年累月收集的鍾愛唱片及物件,另外也陳列有極少數其他藝術家的作品。
- 這裡是創業於大正13年,江戶前天婦羅老字號店鋪「新宿綱八」松屋銀座店。
2010年因对美国文化的贡献,获颁“纽约国际文化奖”,继马友友之后为第二位亚州人。 1959年生于青森县弘前市,1978年青森县立弘前高等学校毕业,前往东京。 1987年毕业于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1988年前往德国杜塞道夫艺术学院留学,,师承彭克(A.R. PENCK),取得“大师学生”头衔,为日本当代艺术代表艺术家之一。
奈良美智東京: 奈良美智
而私下亦與村上隆交情甚好的奈良美智,由於作品的繪畫風格同樣扁平、線條簡單,因此也常被歸類為「超扁平」的一員:然而奈良美智卻不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單一的以「超扁平風格」定義。 由於小時候經常閱讀繪本的習慣,來自西方的安徒生、格林童話以及伊索寓言填滿了他的童年;那些故事常以女孩為主角的特色,和繪本中的插畫風格,皆為啟蒙奈良美智的關鍵。 然而率性的他,卻在升大二的春假到歐洲自由行時,花光了父母給的學費,因此決定重新報考公立藝術大學。 這裡可以同時品嚐到「伊萬里牛」等鐵板料理以及現撈活魚料理,是銀座相當少見的餐廳。 在 N’s YARD 內那道牆壁上陳列了逾 300 張 奈良美智東京2025 60 至 70 年代推出的唱片封套,每一張或多或少都曾經影響過奈良美智的創作。 在閉館的日子裡,奈良美智為美術館重開做了不少新創作,當中不乏其標誌性的人物 —— 大頭、大眼、額高,斜視的眼神帶點可愛又帶點邪惡的小女孩。
雖然行事作風一向低調的奈良美智完成佈展之後,於開幕前便悄然離開台灣;但藝術家如此重視《奈良美智特展》的這股誠意與行動力,已為藝術雅好者、台灣人民留下無比溫暖的感動。 奈良美智作為著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多年來嘗試了很多不同媒界和形式的藝術創作,近年為人熟悉的有很多大形雕塑作品。 奈良美智善於將個人經歷融入畫作和雕塑作品中,作品表面上大多看似簡約,但又充滿其個人特色的美學符號。 奈良美智深受香港人喜愛, 曾多次香港舉行個人展覽,呈現不同時期和風格的作品。 其中,繪畫可說是奈良美智最為人所知的創作媒介,也是他最熟悉的創作方式。 從素描、線條畫,到有著粉粉飽滿色彩的女孩肖像畫;奈良美智的繪畫作品乍看之下就像塗鴉插畫一樣簡單,但其中除了藏著他多年累積的繪畫功力,在一張張臉孔可愛背後的還有他對孤獨的詮釋。
奈良美智東京: 作品
當災區服務落下一個暫時的句點之後,奈良美智決定回到母校愛知縣立藝術大學駐地創作;雖然還是無法提起畫筆,但他再度選擇以雕塑為起點、緩緩地踏上尋回自我的旅程。 其中很大的原因,即是因為奈良美智的作品通常來自他個人的生命經驗,他藉由作品展露出自我,而不是像「超扁平」的作品那樣,含有對當代文化的控訴。 1988年,奈良美智到了德國杜塞道夫,就讀杜塞道夫藝術學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 起先他連一句德文也不會說,不過藝術成為最好的橋樑,同學們毫不介意語言的阻礙,反而努力理解他的繪畫作品,甚至還會替他在課堂中解釋作品的意義。 奈良美智東京 當時所結交的好友們,被奈良美智稱為「有如青梅竹馬的情誼」,至今仍保有聯絡。 高三的暑假,奈良美智為了補習而到東京,當時的他仍以一般文組為應考目標。
許多人會認為那段泡在「搖滾咖啡廳」的中學時期,造就奈良美智對音樂的狂熱;不過,由於童年居所就位於美軍基地附近,他從小便很常收聽電台播放的美國流行音樂,開始奠基對音樂的狂熱。 作品廣受日本國內外喜愛的現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其位於栃木縣那須塩原的個人美術館「N’s YARD」在2018年3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 他曾表示:「比起個人藏家,我更希望能收藏在那種能讓大家都看見的地方。」並笑稱當熱門藝術家實在很辛苦,不太想要這樣的定位。
奈良美智東京: 東京平價飯店|東京半藏門NEST HOTEL,免費烤吐司神器跟早餐,2018年4月新開幕
在「小孩」溫柔可愛的包裝下,奈良美智試著表現出這些肉眼可見的圖像以外的力量:另一層更強大、更兇狠的現實。 奈良美智曾在專訪中表示,自己從年輕起對威權就感到厭惡,因此他讓畫中的小孩以邪惡的眼神示人,甚至拿起刀子、抽起香菸,比起叛逆,更像是一種控訴。 奈良美智東京 奈良美智的作品多给人一种颜色粉嫩、圆圆的、很可爱的印象,但他所描绘的人物,却是有著失落感、幻灭感,有时斜眼甚至带著冷淡目光。 不过在可爱的外表下,看似孤独的感觉,却让许多人著迷,也得到世界的瞩目。
- 其中,《綠屋》的成交價,刷新了奈良美智的拍賣紀錄[1]。
- 著名的佩斯畫廊(Pace Gallery)曾於2018年在香港空間為奈良美智舉辦以陶瓷創作為主要展品的個展,現場迴響滿滿。
- 《等不及夜幕降临》是奈良美智第二贵的作品,以9,287万港元成交[3]。
- 畢竟喜歡奈良美智的粉絲們,都願意舟車勞頓跑一趟「N’s YARD」了,怎能否認栃木縣的存在感呢?
2010年因對美國文化的貢獻,獲頒「紐約國際文化獎」,繼馬友友之後為第二位亞州人。 作品廣受日本國內外喜愛的現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其位於栃木縣那須塩原的個人美術館「N’s YARD」即將在2018年3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 雖然曾錄取雕塑學系、技術專科,但最終以繪畫主修畢業的奈良美智,2007年因想轉換心情而前往日本滋賀縣的信樂,並於該村重新學習製作陶瓷雕塑。 奈良美智害羞、樸實且不擅言語的性格,似乎跟陶藝創作非常契合。 他對陶藝燃起強烈的興趣,甚至留在信樂駐村創作,一待就是三年。 美術館商店有很多東西,是只有在「N’s YARD」才能購得的限定商品,離開這裡就不容易入手,喜歡就別猶豫。
奈良美智東京: 奈良美智的13個藝術面向!「從創作起點、311震災低潮到打破拍賣紀錄」解密當代藝術大師
栃木縣的美好,只要對日本有愛,就知道值得深入探索。 奈良美智於2002年在日本雜誌的邀請下,第一次以攝影師身分發表作品。 奈良美智東京 爾後,他還陸續造訪中國山西、阿富汗、俄羅斯庫頁島等地時,留下和他的畫作一樣觸動人心的攝影作品。 如前所述,奈良美智閱讀繪本的童年經歷,是他選擇以「女孩」為創作主體的其中一個原因。 奈良美智東京 不過,女孩,或單純稱其為「小孩」,對奈良美智來說的另一種意義,是可以被當作「弱者」來解釋的。 而「孤獨和疏離感,是我創作的動力。」奈良美智這句著名的內心告白,則簡短直白地道出了藝術家多年來的創作心法——從孤獨中回溯自我。
奈良美智東京: 日本現代美術作家ー【奈良美智】&【人氣SNS拍照景點】介紹
奈良美智精彩的「副業」不只有廣播主持人,音樂品味超群還擁有豐富搖滾樂知識的他,也曾接受日本知名雜誌《BRUTUS》的請託,特別為刊物撰寫搖滾樂專文。 奈良美智首次來台舉行個展的一大原因,便是希望能在日本311大地震屆滿十週年之際,感謝台灣當時的付出。 而這場對全體日本人,甚至是遠在台灣的我們,都烙下深刻記憶的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則在當時讓奈良美智懷疑起藝術存在的意義。 繪畫之外,奈良美智也接觸陶藝、銅雕及木雕等立體雕塑創作;而陶藝更是能讓奈良美智釋放日常的創作壓力,在「一對一」與泥土的對話中重新回歸自我。
奈良美智東京: 日本環球影城™ 1日電子門票
奈良美智的作品總是有著能激起觀者心中漣漪的魔力,創作能達到這般效果,或許就是因為奈良美智的每件作品,都源自於他的生命與情感經驗。 而畫中女孩那圓滾滾的頭型、飽滿的雙頰,則是源於日本傳統「阿龜面具」(Okame),東方與西方看似南轅北轍的文化,在奈良美智的筆下相會。 大學期間跟著前輩講師與同儕,不僅獲得更多關於藝術的思考,他也訓練出更紮實的繪畫技巧。
奈良美智東京: 奈良美智迷要去 N’s YARD!位於東京近郊後花園的奈良美智個人美術館
熟悉的景物一夕消失、數萬人死傷的衝擊,使奈良美智完全喪失創作慾;他拋下藝術家本業,只想盡可能地為災民們提供協助。 身為日本戰後第一代「鑰匙兒童」,奈良美智很早就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 對奈良美智來說,孤獨是他能靜下心來檢視內心的時刻;在孤獨的狀態之中,他能除去雜念與迷惘,單純地為了創作的慾望而創作。
奈良美智東京: 東京近郊【神奈川縣推薦】大自然景點:日本城與自然的…
戶外庭園有一尊奈良美智的雕刻創作,在逛完室內展間後,別忘記到美麗的花園散步。 奈良美智的作品多給人一種顏色粉嫩、圓圓的、很可愛的印象,但他所描繪的人物,卻是有著失落感、幻滅感,有時斜眼甚至帶著冷淡目光。 不過在可愛的外表下,看似孤獨的感覺,卻讓許多人著迷,也得到世界的矚目。
奈良美智東京: 個人工具
如上圖這件完成於2007年的《我準備好要去任何地方,也可以消失不見》手繪瓷盤,盤上的英文(亦為作品名稱)便是出自於巴布狄倫的《搖鈴鼓的人》歌詞。 奈良美智東京 此外,奈良美智身為資深樂迷,不時還會將收藏的唱片專輯一同在個展裡展出,可見音樂在他的創作與生活中皆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奈良美智在台灣的首場官方個展《奈良美智特展》正式於台北藝術大學的關渡美術館開展! 熱愛台灣文化且多次來訪的奈良美智,此次更不畏疫情的14天隔離期規定,依然親自抵達台灣參與《奈良美智特展》的佈展工作,並帶來為台灣創作的最新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
奈良美智東京: 奈良美智迷要去 N’s YARD!位於東京近郊後花園的奈良美智個人美術館
確實,對於崇尚自由、以作品突破既有限制的奈良美智而言,透過創作與自己、與觀者對話,才是最重要的。 奈良美智東京 從表現形式看來,這種結合日本漫畫文化的藝術作品就如其名稱所言,是去除了畫中透視感、只呈現扁平圖像的繪畫風格,而在圖像背後,超扁平則是對當代社會重視消費、略顯膚淺的大眾文化的批判。 奈良美智於青春期開始廣泛且有脈絡地接觸各類型音樂,因而深受搖滾樂與民謠的影響。 他特別對1970年代的搖滾樂發展如數家珍,更觀察起唱片的封面設計,從中得到藝術的啟發。
與其說是美術館,這裡更像是奈良美智創作現場或是工作室一樣的空間,讓前來參觀的觀眾更能了解其創作歷程。 於2019年的蘇富比秋拍香港場上,奈良美智衝破了前輩草間彌生於同年初創下的拍賣紀錄。 他於2000年創作的《背後藏刀》(Knife Behind Back),以1.95億港幣(約7億台幣)的驚人價碼拍出,一躍成為當前拍賣市場上的「日本最貴藝術家」! 而去年雖然大環境受到新冠病毒疫情之影響,但仍不影響奈良美智對藏家的吸引力。 富藝斯在2020年秋拍香港場的重點拍品即為奈良美智1995年的作品《溫室女孩》。 除此之外,奈良在2009年创作的两件大型雕塑《然而并非一切(绿屋)》及《然而并非一切(橘屋)》,于2019年保利拍卖场上,分别以4,012万港元和3,245万港元成交。
奈良美智東京: 東京平價飯店|東京半藏門NEST HOTEL,免費烤吐司神器跟早餐,2018年4月新開幕
這句話彷彿釋放了奈良美智,促使他開始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繪畫,從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繪畫風格,因此,我們或許也可以說,沒有彭克的那席話,就沒有今日的奈良美智。 德國的留學環境徹底改變了奈良美智的創作思維,人在異鄉的孤獨感讓他重新找回自我;他也於此遇見影響至深的恩師——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彭克(A. R. Penck)。 奈良美智的作品多給人一種顏色粉嫩、圓圓的、很可愛的印象,但他所描繪的人物,卻是有着失落感、幻滅感,有時斜眼甚至帶着冷淡目光。
其中,《绿屋》的成交价,刷新了奈良美智的拍卖纪录[1]。 《等不及夜幕降临》是奈良美智第二贵的作品,以9,287万港元成交[3]。 每年他都會現身於福島縣參加鄉鎮祭典中的草地棒球賽,而球衣背號73(日文音似奈良先生),是喜愛與孩子相處的奈良美智,從友人小孩對他的童音稱呼而發想出來的。 這幅畫作因創作年份正值奈良美智於德國求學、畫風轉變相當關鍵的一年,故有著特殊藝術價值。 《溫室女孩》最終以1.03億港元(約3.76億台幣)拍出,雖未打破《背後藏刀》的紀錄,仍名列藝術家於拍場的第二高價。 而若與《溫室女孩》2008年首度於拍賣市場亮相的成交價76萬9000美元(約2178萬台幣)相比,已增值約17倍之多。
除此之外,奈良在2009年創作的兩件大型雕塑《然而並非一切(綠屋)》及《然而並非一切(橘屋)》,於2019年保利拍賣場上,分別以4,012萬港元和3,245萬港元成交。 其中,《綠屋》的成交價,刷新了奈良美智的拍賣紀錄[1]。 《等不及夜幕降臨》是奈良美智第二貴的作品,以9,287萬港元成交[3]。 低調沉穩的館內共有五個展示空間,除了展示奈良美智未發表的新作品外,還有許多給予他創作時心靈支持的唱片封套、雕塑、友人的藝術作品等個人收藏品。
於我而言,「N’s YARD」的看展動線,是從一下公車的瞬間就開始的。 公車不是恰恰好停在美術館門前,而是得從一條小路鑽進去,往裡面再走十分鐘才會到達。 非常喜歡這一段路,到訪的這一天完全沒有其他路人,兩旁的綠地夾道,筆直的視線向前延伸出高聳參天的綠樹。
個人藝術館內叫奈良美智迷最期待的部分,莫過於紀念品小店。 如果想更進一步認識奈良美智,除了親自造訪現正展出的《奈良美智特展》,還可以透過閱讀其專刊與畫冊,從訪談、評論,以及每一幅充滿力量的作品,進入奈良美智的世界與他共鳴。 13歲時,奈良美智從父母手上獲得第一台相機,開啟他與攝影的不解之緣;相機為他留下生活中的每個回憶片刻,並觸發創作的靈感與情感。 這裡是創業於大正13年,江戶前天婦羅老字號店鋪「新宿綱八」松屋銀座店。 這間咖啡店位於惠比壽較為閑靜的地段,由甜點師傅所精心製作的鬆餅,以及正統的「咖啡店料理」非常受到歡迎。 前幾天在新宿逛了一天,這天轉戰銀座、表參道、青山,最後回到新宿把心儀的SLY外套帶回家。
風微微涼,吹拂過樹梢,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響,配合著我腳下踩過的碎石子路,像溫柔的協奏曲。 說到底,最動人的藝術往往來自於生活裡的點點啟發。 剛開始,奈良美智和普通志工一樣,運送物資到災區、在避難所服務;到了震災後期,奈良美智則開始舉辦一連串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希冀藉由藝術為災民帶來撫慰與希望。 受地震摧毀的地區,正好是奈良美智每次返回青森老家的必經之路。
建議挑些明信片來寫吧,這樣一會兒就能坐進附設的「Konara Cafe」一邊喝咖啡一邊消磨時間,因為回程的公車發車時刻,得等到下午四點半。 1959年生於青森縣弘前市,1978年青森縣立弘前高等學校畢業,前往東京。 1987年畢業於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1988年前往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留學,,師承彭克(A.R. PENCK),取得「大師學生」頭銜,為日本當代藝術代表藝術家之一。 熱愛搖滾樂幾乎成癡的奈良美智,甚至曾經自掏腰包購買錄音器材、獨自一人為電台「澀谷的廣播」無償錄製節目《澀谷的大叔搖滾部》長達三年。 他以「部長」之姿推薦60、70年代東西方搖滾樂,更建立起忠實的粉絲社群;在這裡,奈良美智不再是世界級藝術家,而只是個深愛搖滾、了解搖滾的資深樂迷。 如同先前陶藝對他的療癒,雕塑類型的創作對奈良美智總有著如淨化一般的效果;這回他花了約莫一年的時間,完成一系列銅鑄作品;在一磨一刻之間,奈良美智漸漸憶起繪畫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