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五万余卷经卷文书中,中国保存下来的只有一万多件的残卷,其余均分布在英、法、俄等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26日,王圆箓道士在清理流沙时,偶然发现了这座隐室。 据考证,藏经洞开凿于晚唐,这里所藏的经卷文书共计五万余卷,其中90%是宗教典籍,还有10%涉猎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军事、医学、艺术、文学等方面。 在数字文创飞速发展的今天,游客不仅能在一些现实世界的旅游景点内购买实体文化创意衍生品,还可通过线上消费数字藏品获得参与感。 为了更好的复原唐长安城的风貌,数字光年与国内知名的数字古建建筑团队“明城京太学”和“史图馆”合作,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元宇宙的内容搭建和创作。 飞天背后的文化之美,设计上以历朝历代的敦煌飞天为原型,《王者荣耀》项目组为此制作了皮肤故事站,让玩家能更详细地了解飞天皮肤背后的灵感来源。
选用敦煌本地饲养的膘肥体壮羯羊,宰好洗净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锅。 敦煌文化 待快熟时,打净血沫,放人少许精盐,肉熟后捞出,剃骨,后将剃骨回锅,温火熬煮成汤。 大蒜等香料煮沸,再将熟肉切成薄片与切成块的凉粉盛人碗中,舀入沸汤,上面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葱、辣椒末等。 敦煌黄面 黄面也是一种麦面制品,它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 拉面师傅时而要将面拉成长条,时而旋转拧成麻花状,将一团七八斤的面团拉成一把细如粉丝的面条。
敦煌文化: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 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 敦煌文化2025 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痣,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 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 另外一位菩萨全身着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 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本隐私声明适用于数字敦煌的所有相关服务,随着数字敦煌服务范围的扩大,隐私声明的内容可由数字敦煌随时更新,且毋须另行通知。 更新后的隐私声明一旦在网页上公布即有效代替原来的隐私声明。 “数字敦煌”资源库(以下简称“数字敦煌”)非常重视并保护您的个人隐私,我们需要某些信息才能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本隐私声明解释了数据收集和使用情况。 上画千佛,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2.释迦浣衣池与晒衣石;3.佛图澄之神异事迹;4.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5.康僧会感应故事,下部画菩萨七身。 北壁西侧上部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共由4组画面组成,呈“凹”字型排列,每个画面旁均有清晰榜题,表现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 洞窟编号第16-17号,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
敦煌文化: 敦煌古城
将它浸人凉水之中,约一刻钟后,果品表面蜕出一层薄薄的冰壳,剥去冰壳,去皮吮食,酸甜适宜,余香沁人心脾。 香水梨俗称软儿梨,是敦煌传统的水果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果品色泽质地俱佳,鲜食美味可口,储藏简便易行。 香水梨营养丰富,含有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果糖以及多种维生素,食之可以解烦去燥,润肺生津,是价廉物美、食疗兼备的妙品。
所以,唐代的“沙州”约等于汉代的“敦煌郡”,而不是汉代的“凉州”。 唐代的沙州,与东边的瓜州(州城也即锁阳城遗址)共同构成大唐王朝在强盛的前半期经略西北的战略支点,长安朝廷与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西域管理机构进行沟通的关键节点。 琵琶以高达700余次的出现频率,成为敦煌壁画的绝对音乐象征。 有人说,敦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
敦煌文化: 折叠 编辑本段 敦煌学的产生
大铜佛是三危山景区的主体景观,大铜佛坐东向西,面向莫高窟,高36.6米,以纪念莫高窟开凿于公元266年,是中国第二大铜佛。 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 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 敦煌文化 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
- 史书记载,公元366年,僧人乐遵四处游历,路过敦煌三危山时,山顶忽然冒出金光,万佛群像从中显现出来,乐遵震撼不已。
- 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
- 这些足以代表中华文明及其与西方文明的文化交流背景,因而堪称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
- 但,此时的“敦煌县”已经远远比不上历史时期的“敦煌郡”与“沙州”。
- 2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22场,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及其同事,向媒体介绍“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锅煮熟的黄面色泽黄亮,乘热拌莱食之,吃起来开胃去腻,清热解烦,令您食欲大增,大饱口福。 敦煌文化2025 驴肉黄面是敦煌八大怪之四,敦煌顺张驴肉黄面馆,在文庙巷84号,2005年夏,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敦煌旅游时,曾经来光临过顺张黄面馆。 此桃八月成熟,以形体均匀,色泽艳丽,肉厚味香而闻名,其果肉呈蜜白色,味甘清香,含汁丰富,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份。 李广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 关于李广杏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年间,飞将军李广率部西征,夏日炎炎,将士焦渴难忍。 李将军策马追舌,拔出神箭射出,其中一匹彩绸应声落地,变成一片果实累累的杏林。
敦煌文化: 敦煌IP爆火探讨——给新国潮打个样
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 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 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如北凉第275窟、北魏第254窟等壁画中,描绘人物通常沿人体轮廓线用重色晕染,中央部位则较淡,体现出立体感。 这一技法与印度阿旃陀石窟第2窟、第17窟等窟中的壁画人物完全一致,说明是来自印度的画法。 在新疆的克孜尔石窟也采用了同样的技法,也称“西域式晕染法”。
敦煌文化: 千年骄傲的敦煌艺术,我们如何欣赏它?
放眼各大高校,滑板已普遍成为学生的代步工具,美国的滑板教父Rodney Mullen就曾表示他年轻时对滑板狂热的喜爱[6]。 由于年轻人具有喜爱冒险、叛逆及不顺从、喜歡竞争等心理[7],我们将为年轻用户群体引入具有竞技性、冒险性以及含有各种炫酷元素产品。 滑板凭借易学性、便携性等特点已然成为当下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种运动。 再加上滑板具有自由式、碗池、街式等多种不同玩法[8],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竞争性,这些特征符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再加上许多明星也热衷于滑板运动,因此滑板广受年轻群体追捧。 敦煌给大众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经典壁画反弹琵琶和石窟内姿态万千的敦煌彩塑,但这些‘美’似乎和现代生活有点遥远,以简单、有趣好玩的方式,将敦煌文化传播给普通大众,探索出更年轻化更有吸引力的现代表达是敦煌IP传播的重点。 茶百道寻味敦煌,融合了敦煌飞天、九色鹿、极乐三种元素,创作出三款不同手绘杯身,每一款都彰显着 敦煌文化的神秘与中华文化的精深。
敦煌文化: 旅游线路
從不同研究成果的發見中,看到了敦煌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匯合點,它所起著融熔相攝的作用,致使敦煌文化結合了多樣文化的元素,而又不失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 中國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寶藏不僅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也是全世界人類文化藝術的遺產,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珍寶。 这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之根,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之中,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纷纷孕育和传承了一地之人文历史、传统习俗、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艺术审美、法律制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等。 随着时代的改变,学生们对于文具的需求早已不只满足于书写、标记等传统用途,美观和创意性也成了他们选择文具的重要标准。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元素在当代设计中应用的美学思考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敦煌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 他提供了一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莫高窟本体保护、崖体加固、环境整治等文物保护项目51项。 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累计完成86个洞窟整体保护修缮,形成了成套的关键技术体系。 同时,文物部门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健全暴雨洪水预警体系和突发洪水应急指挥平台,提早获知气象变化数据,有效预判突发天气,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 敦煌文化2025 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敦煌文化: 创新服务平台
博物馆和藏经洞陈列馆的建成,让游客得以了解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敦煌文化2025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则让游客先观看超高清电影《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再到莫高窟实地适度观赏洞窟,做到石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双赢。 此外,敦煌研究院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使莫高窟文化艺术走出敦煌、走出国门,让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敦煌文化: 折叠 敦煌酒
敦煌文化 IP 通过数字化融入年轻人市场,无疑是选对了路,敦煌 IP 这扇大门终于逐渐被打开。 纵向有千余年的岁月,横向有印度、西藏、西域诸国、中原等广阔的空间。 从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这一点上,即使从佛教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敦煌艺术也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也是大漠中特有的动物之一,它耐高温、耐严寒、耐饥渴性乖巧.人们常用它驮物跋涉于戈壁沙漠中有”沙漠之舟”之称。 敦煌文化2025 敦煌文化2025 其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吃苦精神和憨厚硕壮的形象深得人们喜爱。 敦煌莫高工艺骆驼厂 曾作为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敦煌民间的手工艺者,以棉为胎、外裹特制绒布制成的骆驼形态各异造型淳朴憨态可掬令人爱人释手,实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佳品。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库车文书是库木吐喇石窟附近佛塔废墟中挖出的古代梵语、婆罗谜文写本,有印度古代医方选集、骰子占卜文书等,反映的亦是东西文明之间的交流盛况。 其中最为著名的石窟群,是位于县城东南方约25公里处的莫高窟,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圣地,沙漠里的艺术宝库。 由于敦煌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其在历史上东西方交往中扮演的特殊角色,敦煌艺术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吸收融合各地区、各民族文化艺术精髓,兼容并蓄,不断创新,从而形成独特文艺高峰的鲜明特征。 本文梳理归纳敦煌艺术中丰富多彩的“国际元素”,从敦煌看世界,揭示敦煌艺术吸收外来文化,创新本土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敦煌文化: 敦煌,一个正在“死去”的地方……
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 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
而粉现仍怎序单皇江今,藏经洞发现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 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
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着来自全球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精美艺术品800多万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艺术和历史的宝库,也是博物馆文创开发的鼻祖。 好在,莫高窟、敦煌遗书、汉长城等活的历史画卷,将继续带领我们徜徉敦煌这间艺术的殿堂,引领我们去探知敦煌那些被黄沙掩埋的过往,让我们在前人的智慧中觅得新知识,从中挖掘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髓。 虽然地处荒原,但是敦煌文化的土壤却一点儿也不贫瘠。 敦煌文化的存在,不仅为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也为世界铺开了一条通往古代四大文明的文化之路。
由敦煌太阳旅游集团和荣兴建安公司建设旅游景区”三危圣境”,修建了高达36.6米高的中国第二大铜佛乐尊堂,山门观音殿,王母宫,龙王庙,大成殿等一批景点,被世界著名艺术家平山郁夫誉之为”佛国圣境”。 乐尊堂是为纪念莫高窟的开凿创始人乐尊和尚而修建的,位于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上,莫高窟开凿的圣像和开凿洞窟的史迹图。 观音殿观音殿建在观音井旁的北山坡上,重圆山顶式仿宋建筑,坐北向南面和约235千方米,内有观音井画像和壁画。
修习“禅观”当时在敦煌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从西域引进来的。 但有时静心思维难以长时间持续进行,就需要观看图像来帮助,也就是观像。 坐禅与观像交替进行,既符合禅观宗教修行实践的仪轨要求,也能适当活动身体以保持健康。 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的宗教精神,敦煌的艺术形象具有超现实的风格,往往都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因而显得神秘而奇幻。 为了让传承千年的敦煌文化拥抱更加青春、更加潮流的年轻人,让传统文化拥有更多新可能。
敦煌文化: 历史⑨课
景区由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石窟两部分组成,数字展示中心的电影可以让人了解到佛教在敦煌上千年的发着历史,石窟内画着的佛像、飞天和佛像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敦煌文化记载了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经济、科技、民俗哲学、美学、建筑学等各类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遗迹,更是文明的传承。 我们不仅要好好保护敦煌古迹,更要不断创新,我们通过更先进的技术与创意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文化,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敦煌文化,这是有益于文化传承也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必然趋势。 摘要:敦煌文化一直是我们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经过千年风雨洗礼仍然历久弥新,这足以说明敦煌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时代精神融入敦煌文化,对其进行文化创新,使敦煌文化重新在大众视野下展现魅力。
莫高窟分南北两区,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多集中在南区,现存洞窟492个,塑像2000余尊,壁画4.5万平方米以及木构建筑5座;北区则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有洞窟遗址243个。 每集齐3张同款静态《国潮故宫冰嬉图》可合成《国潮故宫冰嬉图》局部动图,集齐8张不同《国潮故宫冰嬉图》动图可合成《国潮故宫冰嬉图》完整动图。 本次的发售即是将《国潮故宫冰嬉图》分为八款,以局部静态展示。
唐宋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亦有此类主题图像,如榆林窟第38窟西壁的婚礼图,分别着回鹘装和汉装的男女来宾围桌而坐,围幔内新人正在行礼,画面生动地反映了汉族与回鹘通婚的场景。 敦煌壁画不仅展示了中古时期汉族服装演变的历史,而且保存了古代西北多个民族的珍贵服饰资料,可称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宝库。 除了北朝时期的鲜卑人外,中唐时期的敦煌壁画还出现了吐蕃人物形象,如第159窟的吐蕃赞普头戴朝霞冠(指红毡高帽),身披大翻领的左衽长袖缺袴衫,腰束革带,足蹬长靿乌靴。
敦煌文化: 以交通为引串联古今 以壁画为眼穿越历史 中国一汽与敦煌研究院跨界联动
元狩二年(前121)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 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 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够妒语温给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官,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 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具胞温取转和发展,儒家经典得到传播。 敦煌文化2025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用度色王老教矛领化也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敦什反煌菩萨”的译经大师竺法慢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