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而言,去年考生對篇章的重點及寫作手法也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空白的試卷甚少,惟兩篇諷刺文章的表達方式也較為婉轉間接,部分考生未必可以理解文章的深層意思,故表現未如理想。 觀沙礫記2025 報告認為,這些都是近年公開考試中議論文引用到的常見論據,反映學生的寫作材料較為單一。 今年中文科試卷一閱讀能力試,閱讀篇章同樣有2篇,白話文篇章為台灣作家劉裘蒂文章《跑道》;而文言文為清朝康熙時期俞長城的《全鏡文》。
- 致力推廣台灣美食的Uber Eats,與第一份在地觀點小吃新指南「500碗」,雙方攜手舉辦「500…
- 世上什麼東西生存,只有到了它生存的自然之中,才見其活力,見其本色,見其生命,見其價值。
- 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
- 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
- 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寧靜的似在沉思。
- 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 這種抒情方式與其他古代許多寫景詩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 報告認為,這些都是近年公開考試中議論文引用到的常見論據,反映學生的寫作材料較為單一。
“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去年考試報告提出四項建議,包括:聆聽閱讀須全面兼顧、用字遣詞應切合場景、用心辨析能捉緊主線、積學儲寶以融會貫通。 報告形容去年考生審題能力頗佳,但考卷字體潦草者略多於往年,考生宜多注意。
觀沙礫記: 【DSE】中文閱讀理解引台灣文章《跑道》 學生:文章長未能完卷
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明報專訊】考評報告近年常常批評考生「胡亂寫景」,於文章內胡亂加插大量與主旨無關的景物描寫,這不但干擾主題發展,影響篇章結構,更破壞文章整體風格。 今期以賈平凹《觀沙礫記》、劉裘蒂《跑道》為教材,學習多角度描寫,豐富想像力。 【明報專訊】要撰寫借物說理的文章,我們需仔細描寫所見之物,並考慮「物」與「理」之間的扣連。 同學可以參考賈平凹〈觀沙礫記〉一文,學習著名作家怎樣描寫眼前景物,並由物及人,抒發體悟。 正是中午,我在岸邊的柳蔭下乘涼,一抬頭,看見河灘的沙地裡,騰騰的有著一層霧氣,一絲一縷的,曲線兒的模樣。
鳥在雲際,有容有聲,高高低低可謂自若,若墜下水去,便要有翅不能飛,有爪不能劃了。 觀沙礫記2025 世上什麼東西生存,只有到了它生存的自然之中,才見其活力,見其本色,見其生命,見其價值。 人往往有其好心,忽視自然規律,欲以己之意,加於它物,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時題目的問法會相當直接。 例如2014年的〈第九味〉是直接問及「如何以趙胖子凸顯曾先生」、2015的〈杜環小傳〉是問及「對刻畫杜環的形象有何作用」。 因為近年也出現過一些十分間接的問法。
觀沙礫記: 閱讀篇章:怎樣寫好借物說理文?——賈平凹〈觀沙礫記〉
如荊軻《易水歌》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側重寫風水;下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壯士決死的感情。 又如杜甫的《登岳陽樓》,上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側重寫景,氣魄也很大;而下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則側重寫情。 觀沙礫記 《觀滄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 《觀滄海》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飽滿的激情。 “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
- 今期以賈平凹《觀沙礫記》、劉裘蒂《跑道》為教材,學習多角度描寫,豐富想像力。
- 第6屆中學文憑試(DSE) 中文科今日(5日)開考。
- 2015年〈杜環小傳〉是一篇「人物描寫」為主的古文,文中主角為杜環。
- 劉裘蒂曾任耶魯法學與人文期刊主編,現旅居美國。
當然,要掌握文章要旨,學生必須要多讀同類優秀作品,主動思考文章的深意。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觀沙礫記 我站在山巔,心中的波濤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寧靜的似在沉思。 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觀沙礫記: 觀沙礫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7)澹 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8)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聳立。 (9)蕭瑟 (xiāo 觀沙礫記 sè):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10)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 《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上述情況亦同樣適用於文言文篇章。 2015年〈杜環小傳〉是一篇「人物描寫」為主的古文,文中主角為杜環。
觀沙礫記: 考生宜「返璞歸真」提升思維層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這是何等的氣魄啊! 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夸張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
觀沙礫記: DSE 2020│重溫中文題目、考試報告 閱讀忌狹隘 宜讀不同類文章
雖然是高度的夸張,但作者還是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征來寫,夸張是合情合理的。 ”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 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 觀沙礫記2025 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
觀沙礫記: 觀沙礫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試中,白話文的篇章既有「記描抒」,亦有「議論」,當中還夾雜說理;文言文部分亦不遑多讓,既有中國傳統思想,也有人物描寫類,甚至還有說理式。 為了準確地理解篇章的層次及主題思想,有些方向實不可不注意之。 第6屆中學文憑試(DSE) 中文科今日(5日)開考。
觀沙礫記: 閱讀篇章:怎樣寫好借物說理文?——賈平凹〈觀沙礫記〉
2014年〈第九味〉,題目便問及作者如何以趙胖子凸顯曾先生的與別不同。 面對這類型的題目,我們需要知道趙胖子有何特別之處,而這又與曾先生有何關連。 根據文章所述,趙胖子是個貪小便宜的人,常常「乾喝」餐廳的酒;反之,曾先生從不喝餐廳的酒,會自己帶好酒。
觀沙礫記: DSE 2020│重溫中文題目、考試報告 閱讀忌狹隘 宜讀不同類文章
教育局宣布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將於本周五(24日)開考,被喻為「死亡之卷」的核心科目中文科筆試,亦將於5月4日及5月5日進行。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考生需留意佔分數14%的卷四說話卷已取消,其餘各份試卷佔分按比例調高。 《香港01》整合考評局的2019年DSE《試題專輯》,當中包括答題表現及常犯錯誤等,讓考生引以為鑑。 切記,閱讀卷作答有法,理解有序,決不可「搬字過紙」,而應時刻與主題扣連,了解主次之分以及背後的深層意思,這樣就不會問非所答,答題時也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觀沙礫記: 【DSE】中文閱讀理解引台灣文章《跑道》 學生:文章長未能完卷
閱讀卷題型千變萬化、內容千奇百趣,考生應如何入手? 此外,文言文是學生最感困難的部分,也是學生經常失分的地方。 觀沙礫記2025 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不同之處在於字詞和對譯。 其次,文言文具有一定文化意涵,也有深層意思。 故此,學生平日要多積儲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與現代漢語轉換的規律。 學生應可推斷作者因石片兒重返沙灘,而感悟事物放在適當的環境中才能見其活力與本色。
觀沙礫記: 考生宜「返璞歸真」提升思維層次
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卷四說話能力卷原本佔14%,取消後其餘各份試卷按比例調高,當中閱讀卷及作文卷同樣調高至28%,聆聽綜合調高至20%,校本評核調高至24%。 換言之,中文科筆試總比重將由80%調低至佔76%,而校本評核的分數較以往更具影響力。 3.俗語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有人說「讀書無用」。 試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讀書無用」的看法。
”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仿佛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待我們去發現。 ”隨著一陣蕭瑟的風聲,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瀾,使人覺得驚嘆都有點來不及呢! 可是等我們掉轉視線,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時候,詩人卻不再描寫下去了。 (2)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 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 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
觀沙礫記: 觀沙礫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詩人豐富的想像,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更加宏偉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觀沙礫記 ”這寥寥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 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
觀沙礫記: 【DSE】中文閱讀理解引台灣文章《跑道》 學生:文章長未能完卷
有「死亡之卷」之稱的卷一閱讀理解,今年文章出處包括來自台灣作家劉裘蒂的文章《跑道》,以及屬於清朝康熙時期作家俞長城的一篇文言文《全鏡文》。 曹操這首《觀滄海》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 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
觀沙礫記: 閱讀篇章:怎樣寫好借物說理文?——賈平凹〈觀沙礫記〉
這四句詩的意思是: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 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于滄海一樣。 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 這種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里是并不多見的。 面對這迷人的海上風光,作者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