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約有36 400個路旁停車位,其中不設停車收費錶的約有17 100個。 設有停車收費錶的車位則約有19 300個,大部分車位的收費時間為星期一至六上午八時至午夜十二時,以及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十時。 香港仔隧道情況 截至2022年12月底,本港有15 250輛市區的士(紅色)、2 838輛新界的士(綠色)及75輛大嶼山的士(藍色),每日載客約72萬人次註1。
- 截至2022年12月底,整個重鐵系統全長約271公里。
- 運輸署與渡輪營辦商合作,臨時開辦紅磡碼頭來往灣仔碼頭及九龍城碼頭來往灣仔碼頭的免費航線往來維港兩岸,以疏導土瓜灣、紅磡往返港島的交通[17],並協調巴士公司將原經紅隧之巴士路線改經東隧或西隧,以及加強東隧、西隧巴士路線班次[18]。
- 我們正就本項目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如獲批准,我們計劃在本年年底開展建造工程。
- 收費廣場位於黃竹坑舊圍故地,共有12個收費亭,其中8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南行1、4號和北行9、12號)為快易通專用自動繳費亭。
我已經使用一段時間「易通行」,體驗良好,希望全港隧道都盡快轉用「易通行」,步出隧道一兩分鐘後,手機就收到提醒(繳費),其實香港實施得算比較遲了。 大欖隧道於1998年通車,連接汀九及元朗,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及經營,並由三號幹線 ( 郊野公園段 ) 有限公司管理,而其30年專營權將於 2025年5月屆滿。
香港仔隧道情況: 主要連接道路
另一方面,不少來自東鐵綫的乘客會在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過海路線往海洋公園,然而該等路線只於假日繞經海洋公園正門,故此站平日會有較多遊客下車。 另外,運輸署於2019年7月展開「擠塞徵費」研究,全面檢討並重新制訂所有政府收費隧道的收費水平,包括紅隧。 「擠塞徵費」是按交通管理的需要,可於同日不同時段適度增減車輛收費以調節交通流量,紓緩繁忙時段的交通擠塞。 同時,政府亦正積極在各隧道推展不停車繳費系統,讓駕駛人士可更便捷地以繳費貼遙距繳付隧道費,避免因車輛須在收費亭停車或減慢車速以人手繳費而導致阻礙交通的情況。 私家車車主陳先生:我並非每日過海,有需要辦事才會從九龍前往港島,如果去中區都還是行紅隧,去西區、薄扶林那邊就會走西隧。
至於調整三隧收費帶來的收益,林世雄坦言,收益並非政府最重要考慮,而是希望有效處理三隧的交通情況,即使實施第二階段「分時段收費」,政府的收益亦不會增加。 屆時,全日80%時間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都較現時便宜,僅在繁忙時段採用「644」方案紓緩交通擠塞。 運輸署表示,昨日上午7時至10時繁忙時段,使用西隧過海的車輛較以往增加3%,車龍一度排至近佐敦道。 該署發言人表示,用現金付隧道費的的士增加,導致西隧人手收費車道略為繁忙。 有部分的士司機以為西隧已實施「易通行」,直接駛過收費亭後,被截停補交隧道費,但相信隨着周日(6日)西隧實施「易通行」,行車將更暢順。
香港仔隧道情況: 交通問題探究❽/香港仔隧道塞爆 新樓落成恐惡化
所有途經紅隧的巴士線亦恢復行駛,而兩條臨時免費渡輪線則運作至11月29日[20]。 隨著政府開始收回東西隧的經營權,當局在2023年8月2日正式實施三隧分流「633方案」,即西隧減至60元,紅隧及東隧加至30元,的士三隧劃一收25元。 第二階段將引入不同時段不同收費,運輸署預計分流後紅隧車龍可有望縮短1至1.5公里[9]。
- 西行站毗鄰黃竹坑道花園、黃竹坑新圍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壽臣山苗圃、黃竹坑體育館、黃竹坑遊樂場等設施,亦可經由此處前往城巴海洋公園車廠、海洋公園正門入口、港鐵海洋公園站與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
-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於1972年通車,並於1999年移交政府至今。
- 屆時70、70P、77X、99X、171P、260及671X等線車長,會視乎路面情況決定是否使用快線。
- 至於調整三隧收費帶來的收益,林世雄坦言,收益並非政府最重要考慮,而是希望有效處理三隧的交通情況,即使實施第二階段「分時段收費」,政府的收益亦不會增加。
其中一個網絡包括51條港島線、三條九龍線、七條新界線及44條過海路線,有710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平均每日載客約 人次註1。 車費方面,港島路線的收費由3.1元至15元,九龍及新界路線的車費由4.9元至18.1元,過海路線的車費則由11元至39元不等。 然而,香港仔隧道經常擠塞及間歇性封閉的主要原因,是隧道跑馬地出口道路網,例如黃泥涌道、摩理臣山道、告士打道、甚至海底隧道的車龍影響。 中環及灣仔繞道及東區走廊連接路建成後,上述道路網的交通情況得到紓緩,從而改善香港仔隧道交通流量。
香港仔隧道情況: 道路平面圖
不過,8月2日實施「633」收費後,「香港出行易」顯示渡船街南近富花園經紅隧過海行車暢順,預花時只需要6分鐘,較昨日同一時間車程的34分鐘,大大縮短了28分鐘,西隧則維持9分鐘。 至於加士居道行近理大用紅隧過海行車繁忙時間也十分暢順,預測只需要4分鐘,縮減了13分鐘,行東隧需要13分鐘,減少3分鐘。 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連接中環干諾道中高架道路、灣仔北及北角東區走廊,實施雙程三線行車(銅鑼灣避風塘至灣仔北一段西行為四線)。
2019年11月14日,示威者堵塞紅隧,佔領香港理工大學至紅磡站的行人天橋,同時往橋下的路面拋下大量雜物,並用雜物堵塞道路投擲汽油彈,並破壞隧道行政大樓、交通管理系統等設施[12],並焚燒紅隧收費亭[13][14]。 紅隧交通癱瘓,當局宣佈紅隧短期內將不能重新通車[15][16]。 運輸署與渡輪營辦商合作,臨時開辦紅磡碼頭來往灣仔碼頭及九龍城碼頭來往灣仔碼頭的免費航線往來維港兩岸,以疏導土瓜灣、紅磡往返港島的交通[17],並協調巴士公司將原經紅隧之巴士路線改經東隧或西隧,以及加強東隧、西隧巴士路線班次[18]。 當局曾於1984年6月1日向所有過海車輛徵收隧道稅,冀能紓緩紅隧壓力,但成效甚微。 香港仔隧道情況 1989年通車的第二條過海隧道–東區海底隧道雖連接港島東及九龍東,但對整體駕駛人士而言,東隧仍遠不及紅隧方便。
香港仔隧道情況: 主要巴士路線
大嶼山的士首兩公里或其任何部分收費22元,其後每200米或其任何部分/每1分鐘等候時間或其任何部分收費1.7元,直至款額達175元。 九巴有3 901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大部分是雙層巴士),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陸路客運公司之一。 截至2022年12月底,九龍巴士(1933)有限公司(九巴)經營365條九龍和新界區的巴士路線及68條過海路線。
香港仔隧道情況: 紅磡海底隧道九龍入口的交通情況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約為2 300架次,收費由50元至250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於1989年通車,並於2016年移交政府。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約71 400架次,收費由 13 元至 75 元不等。 隧道於1982年通車,平均每日行車量約57 500架次。 隧道的南行管道於1967年通車,而北行管道則於1978年通車,平均每日行車量約84 200架次。
香港仔隧道情況: 政府22個職系下一輪招聘工作考慮下一屆大學畢業生
該公司現時經營兩條來往港內的渡輪航線,成人單程收費分別由2.6元至4.2元不等。 以車輛密度而言,每公里道路約有365輛領有牌照的車輛行走。 由於地勢所限,在建築物林立的地區增闢道路已日益困難。 香港仔隧道情況 收費廣場位於黃竹坑舊圍故地,共有12個收費亭,其中8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南行1、4號和北行9、12號)為快易通專用自動繳費亭。
香港仔隧道情況: 香港仔
其餘路線方面,若從窩打老道南行近九龍醫院出發過海,西隧由原先要15分鐘增加1分鐘至16分鐘,但紅隧則由原來14分鐘減少8分鐘至6分可過海,東隧亦由原先19分鐘減至15分鐘。 此路線預測行車時間所見,隧道費減至60元的西隧行車時間雖然增加了1分鐘,但隧道費增至30元的紅隧及東隧,則分別縮短了8分鐘及4分鐘車程,在行車時間上有達到三隧分流果。 東隧7月27日早上9時繁忙時間車流較多但未見擠塞,屬行車緩慢;8月2日隧道費加至30元後,照片所見進入隧道收費廣場前車流似較之前少,但整體未有太大變化。 因應黃竹坑站上蓋發展大型屋苑,港鐵公司已進行交通影響評估,提出相關改善交通措施,包括改善車輛入口設計和提升附近路口的車容量等,以配合其發展。 署方指審視有關評估報告後,認為在實施相關改善交通措施後,發展項目不會對附近公共道路網絡帶來不可承受的交通影響。 的士司機宋先生:選用哪條隧道過海主要由乘客決定,三隧劃一收費固然是好事,在車資上可減少爭拗,但未必每個乘客都知道,建議政府加強宣傳,令更多市民知道西隧不等於貴價。
香港仔隧道情況: 香港仔隧道轉乘優惠
將會為往來海怡半島至金鐘提供快捷、方便及可靠的公共運輸。 現時繁忙時間乘搭路面交通工具來往海怡半島與金鐘,約需二十五至四十五分鐘。 此鐵路落成後,預計可於繁忙時段將香港仔隧道百分之七的交通流量分流至鐵路,有助減輕該時段的路面交通,並幫助紓緩香港仔隧道及其連接路段的流量,亦為市民提供多一項交通選擇。 有關南港島線(東段)的審議工作已到了最後階段,我們會盡力完成餘下的審議工作,並期望可在今年年中將項目刊憲,正式進行法定諮詢和處理反對意見的程序。 南港島線(東段)預計可在二○一一年動工,並不遲於二○一五年投入服務。
香港仔隧道情況: 隧道出入口
你可瀏覽特別交通消息和最新的交通狀況,包括香港、九龍及新界南各主要幹道和道路的行車速度,由運輸署閉路電視系統/交通探測器提供的「交通快拍」,以及由香港至九龍和九龍至香港的過海行車時間。 近年運輸署在海底隧道及其餘兩條海底隧道安裝了行車時間監察系統,並在港九通往隧道的主要道路設置行車時間顯示板,顯示經3條隧道過海的預計行車時間,方便駕駛人士選擇使用最方便的海底隧道及行車路線。 1982年3月12號,家下用來返跑馬地嘅北行管道首先通車,採用單管雙程行車。 最初香港仔隧道服務時間唔長,每日開到夜晚22:30就閂。 1984年12月20號,香港仔隧道延長服務時間至全日通車。
香港仔隧道情況: 香港即時
紅隧採用舊式的4線雙程行車,設計用量只得8萬架次,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1982年便告飽和,幾乎全日都會出現交通擠塞。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即使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先後於1989年和1997年啟用,多條鐵路綫相繼通車,但紅隧勝在位置方便、收費廉宜,一直都是駕駛者過海的首選。 使用香港仔隧道能夠直接經黃泥涌峽天橋及堅拿道天橋通往海底隧道及告士打道,導致上下午繁忙時間因上述兩條道路擠塞而造成的車龍倒灌至此隧道。
香港仔隧道情況: 香港仔隧道灣仔入口的交通情況
政府於1970年代倡議興建香港仔隧道,1979年開始動工,並於1982年至1983年間分階段通車。 香港交通情況快拍圖像來自全港各主要道路上的183個閉路電視(CCTV),大約每 2 分鐘更新一次,讓你方便地掌握最新的交通情況,減少遇上塞車等機會。 透過運輸署提供的網上服務,你可以申請大嶼山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以便駕駛私家車進入嶼南作康樂和消閒用途。 自從港鐵南港島綫在2016年12月底通車,不少居民改乘港鐵出入南區。 (b) 位於黃泥涌道(北行)馬場公眾席正門對面的巴士站,於首場賽事開始前一小時與首場賽事結束後十五分鐘期間將暫停使用。 該巴士站於尾場賽事開始前三十五分鐘起,將再次暫停使用,直至交通回復正常為止。
在2022年註2,經深圳灣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通道過境的旅客分別為約93萬和19萬人次。 港九小輪有限公司、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珀麗灣客運有限公司及其他營辦商經營其他港內及離島客運渡輪航線。 於2022年,本地渡輪每日平均載客約82 100人次註1。 新渡輪服務有限公司(前稱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於2000年1月15日起接手經營以往由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以持牌形式營運的渡輪航線,現時經營六條港內及離島客運渡輪航線,成人單程收費由8.5元至47.1元不等。 輕鐵系統全長36.2公里,沿途設有68個車站,並輔以接駁巴士提供服務,成人單程車費由5.5元至7.5元。
香港仔隧道情況: 行車方向
較接近油尖旺和中上環商業核心區域的西區海底隧道卻因收費高昂(1997年通車時私家車收30元,2019年已加至75元),無法達到分流紅隧的理想效果。 政府早於2005年開始研究三隧分流,曾積極研究回購東西隧,或動用公帑補貼西隧藉此減價,最後都無疾而終[8]。 紅隧一直是塞車的重災區,不少駕駛者都寄望三隧分流後,西隧減價,紅隧加價,可以吸引部分駕駛者使用西隧,令三隧車流量更平均。 每天在上午高峰時段駕私家車由觀塘寓所出發,經紅隧到港島再往香港仔上班的李小姐,前日及昨日跟記者進行實測,直擊三隧分流前後的交通變化。 西區海底隧道於1997年通車,連接西營盤及西九龍,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及經營,現時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管理,而其30年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屆滿。
途經香港仔隧道的公共交通服務,於隧道通車後的首個星期一,即1982年3月15日起開始。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現時南區多條專營巴士與專綫小巴路線,取道香港仔隧道往返壽臣山與跑馬地。 香港仔隧道連接黃竹坑及灣仔堅拿道天橋,大大縮短南區(尤其是香港仔及黃竹坑)往返灣仔及中環的行車距離,也紓緩了薄扶林道的擁擠情況,不少專營巴士路線在隧道通車後改為途經香港仔隧道。 羅淑佩說,紅隧實施「易通行」後,整體情況大致滿意,投訴數字保持在大約0.02%,與之前相若,代表紅隧見不到有新問題產生。 對於有部分的士司機對「易通行」反應一般,她表示,現時有380輛的士出現偵測不到的情況,已邀請他們到幾個政府停車場處理,但不到一成有回應,呼籲他們盡快前往。
香港仔隧道情況: 的士司機指多了乘客選西隧 汽車會稱東隧塞車情況減少
我們會繼續全力推展這個項目,在符合法定程序的大前提下,盡力爭取及早動工及完成項目。 港鐵西港島線為來往上環至堅尼地城提供快捷、方便及可靠的公共運輸。 港鐵網絡延伸至堅尼地城,讓來往西區的市民可直接使用地鐵網絡,節省以路面交通工具接駁鐵路的時間。 新鐵路線啟用後,預計部份使用路面交通工具的乘客會改乘西港島線,有助紓緩港島各主要道路的交通壓力。 中環灣仔繞道會提供一條連接港島東西部的主幹道,分擔中環及灣仔其他東西向的道路,如干諾道中/夏慤道/告士打道走廊、軒尼詩道和皇后大道東的跨區車流,從而減輕這些道路的交通負荷,以顯著紓緩港島北岸交通擠塞的情況。 香港仔隧道情況 在繞道完成後,沿軒尼詩道和皇后大道東的路口將可騰出更多容量,以應付灣仔及銅鑼灣一帶地區的交通,對改善香港仔隧道北行線的交通,也會有間接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