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脂肪瘤是伴隨著人體脂肪的,因此一般都只是在皮膚底下,質感較軟或呈橡膠狀;軟組織肉瘤則生長在連接及支撐身體結構之組織,患者未必可直接觸碰肉瘤。 即使如此,患者也未必可準確辨別兩者,最好還是讓醫生作詳細檢查。 上文提及,軟組織肉瘤未必有十分明顯的病徵,部分個案可能因腫瘤壓住肌肉而感到肌肉痛楚,或者發現糞便呈黑色甚至帶血。 如這些情況持續或加劇,便應盡早求醫;但一來這些並非軟組織肉瘤獨有的症狀,二來軟組織肉瘤屬於較罕有的癌症,因此即使察覺疑似病徵,也毋須過分焦慮,主動向醫生了解便可。 軟組織肉瘤標靶2025 預防軟組織肉瘤並沒有甚麼良方,皆因軟組織肉瘤種類繁多,且未有十分明確的具體成因。 因此,要盡可能減低患癌的機率,只能盡量規避上述提及的各種風險因素,例如長期接觸特定化學物品或輻射。
- 標靶藥屬二線治療
-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 HTC 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
- 一旦確診此病,預期五年存活率僅約一半,確認患上這種腫瘤的階段愈後,存活率則相應遞減。
- 目前,針對軟組織肉瘤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各有不同的適用對象、效果及副作用。
- 這些用於治療惡性軟組織肉瘤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及化療藥物, 副作用輕微, 但是治療成效相當優越, 能明顯縮小腫瘤, 並使病人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提供病人在治療選擇上的新方向及新希望。
白禮源說,曾有一名60歲的婦人,因背痛就醫,發現後腹腔有一個不小的軟組織肉瘤,壓迫脊椎、肝臟及後腹腔器官,因腫瘤包住血管且已轉移,無法手術,化療3至4個月後發現效果不佳,後來自費採用這種標靶藥物治療,後背及腹側壓迫症狀緩解,明顯感到病情獲得控制約持續半年。 幸今年4月起健保已將該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對晚期的軟組織惡性肉瘤患者是一大福音。 【本報訊】身上有不明腫瘤凸起,不痛不癢,可能是患上罕見的軟組織肉瘤徵兆! 本港每年平均有二百零五宗這個病症,患者Shirley去年初感到胸口痛,接受多項檢查後才證實是軟組織肉瘤,當時腫瘤直徑已達六厘米,其後更轉移至骨和淋巴,她其後要接受化療,抑制腫瘤惡化,至今沒有復發。 有腫瘤科醫生表示,曾因其他癌症而進行放射治療的患者,或有機會誘發軟組織肉瘤,呼籲這類人士若感到身體出現異常,應立即求醫。 未來展望: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確診難易復發! 口服標靶助縮小腫瘤
然而,近年來雖有許多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的標靶藥物,但並無一藥物能被證實對軟組織惡性肉瘤有顯著療效。 不過,福退癌 (Votrient,學名Pazopanib HCL) 是一個新開發出來的多激酶抑制劑。 第一期及第二期臨床試驗
晚期惡性血管周圍上皮細胞瘤(Perivascular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標靶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是一種侵襲性較強而且少見的軟組織肉瘤,目前尚未有標準的相應治療藥物。 軟組織肉瘤標靶2025 2019年發表的AMPECT研究是第一個在惡性PEComa患者中進行的前瞻性研究,應用結合了新穎標靶治療白蛋白的mTOR抑制劑ABI-009治療PEComa;初步結果顯示,ABI-009治療PEComa有較高的緩解率和較持久療效,且副作用方面可管理。 結語 福退癌在臨床試驗中,被證實對的軟組織惡性肉瘤有一定療效。
軟組織肉瘤標靶: 惡性軟組織肉瘤主要的發生部位?
由於在惡性肉瘤病人看到初步成效,因此接下去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 與此同時,患者也須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戒酒、恆常運動、均衡飲食等,一方面促進自己身體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避免觸發癌症復發。
- 由於脂肪惡性肉瘤是軟組織惡性肉瘤中最大的族群,若就此將這些病人排除在外,相當可惜。
- 而惡性軟組織肉瘤就是由中胚層間葉細胞癌化從各種軟組織如脂肪、骨骼肌、平滑肌、神經、神經鞘、血管及各種結締組織等產生的肉瘤。
- 軟組織肉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腫瘤初期細小,往往令患者延誤治療,存活率更會因為癌細胞擴散而遞減。
- 惡性軟組織肉瘤分類上相當複雜, 若依組織型態分類約有五、六十種不同的型態, 最常見的組織型態包括脂肪肉瘤、惡性纖維性組織細胞肉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滑液囊肉瘤、惡性周邊神經鞘瘤及無法分型的肉瘤等。
臨床經驗顯示約有20%的患者會有多處或多個部位轉移,如果不適合做根除性手術,這類患者大多採取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控制病情。 「目前多半用在第二線治療,有七成軟組織肉瘤患者使用新型標靶藥物可控制腫瘤生長,不再陷入反覆切除循環。」蘇祐立醫師提出,目前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副作用小,且對部分軟組織肉瘤型態的反應率高,例如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等,能明顯縮小腫瘤,病人的生活品質亦可維持良好。 軟組織肉瘤標靶2025 收治該患者的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祐立表示,軟組織肉瘤致病機轉不明,好發部位遍及人體全身,包括脂肪、血管、神經、肌肉等範圍相當廣泛,若依組織型態分類約有五、六十種亞型態。 肺癌合併腦轉移一直是努力研究及希望突破的重要課題,以往存活期的中位數不到1年。 如前述的吳伯伯,服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經過4年半的治療仍成效良好。 蕭吉晃醫師特別提到,嚴謹的持續追蹤非常重要,因為多數腦轉移初期,若非位置剛好引發神經學症狀,很難察覺。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會復發嗎?
與其他癌症種類不同,決定軟組織肉瘤期數,除了腫瘤的體積、位置及擴散程度外,亦需要視乎腫瘤與正常細胞的差異、正在分裂的細胞數量,以及壞死組織的分佈,繼而得出腫瘤的等級,1為最低、3為最高,部分個案或因資訊不足而未能評估。 軟組織肉瘤標靶 龍浩鋒指,現時未知軟組織肉瘤是否與遺傳有關,但曾患過鼻咽癌、甲狀腺癌及乳癌等人士,在放射治療後或容易患病。 不過,部分腫瘤不痛不癢,有些人患上後也不感痛楚,直至腫瘤變大,壓到器官才會疼痛或呼吸不順,令患者延誤治療。 而根據歐洲一項大型追蹤研究,28.4%的患者會出現原位復發,35.3%患者會出現擴散,踏入晚期癌症。
軟組織肉瘤標靶: 診斷
建議年長患者回診必須要家人陪伴,每三個月或至少半年進行一次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以儘可能早點發現腦部轉移。 目前肺癌治療雖然很多瓶頸有待突破,但新的治療藥物及觀念已經確實幫助了不少病人及家人。 每位肺癌病人的狀況不同,當然也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相同標靶藥物,且用藥仍須注意皮膚、腸胃等副作用,臨床上醫師會根據病人當時的狀況安排治療計畫並定期監測療效及副作用,以保障用藥安全。 萬一真的不幸罹患肺癌,請不要放棄,應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出療效最佳、並改善生活品質的關鍵藥物。
軟組織肉瘤標靶: 肌肉癌預防方法
在第一期臨床試驗中,共收進了63個病人,以期找到最大容忍劑量。 最後試驗結果決定以每日800毫克做為第二期及第三期的選用劑量。 由於福退癌與食物一起服用時可能會增加其吸收,為避免毒性,故一般建議空腹(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給予。 事實上,任何種類的癌症的難以避免復發的風險,軟組織肉瘤的患者也有機會因治療未能完全清除癌細胞,或者再度觸及軟組織肉瘤的風險因素,而促成癌症復發。 歐洲有研究發現,軟組織肉瘤5年存活率雖然較高,也某程度上表示5年內復發機率偏低,但約每14名患者就有1名於5年後再次診斷出軟組織肉瘤。 因此,患者接受治療後也不應掉以輕心,應定期覆診,並多加留意身體狀況。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難察覺易擴散 聖雅各資助標靶藥助晚期患者
軟組織惡性腫瘤患者約佔所有癌症患者0.5-1%,在台灣,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二,因此每年約新增400到500名患者。 白禮源解釋,軟組織包括橫紋肌、平滑肌、肌腱、關節周圍的滑膜、纖維組織、脂肪、血管和淋巴管等,所引起的惡性腫瘤就會有各式各樣。 軟組織惡性肉瘤可以出現在身體任一部位,以發生部位而言,頭部約10%、軀體10%、上肢20%、下肢40%,而後腹部則佔20%,其中肢體就佔了60%。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多發於人生黃金期 部分患者不痛不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三十八歲婦人,兩年前因為腹部腫脹而持續血尿、腰痛不止,本以為是婦科疾病,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才發現,原來病灶在腎臟,有一顆十五公分大的腫瘤,且已遠端轉移,肺部伴隨五至六顆三公分大的腫瘤群,確診為「軟組織肉瘤」。 2012年已有國際大規模的臨床實驗顯示,對於化療已失敗的患者,進行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能夠使約60-70%患者病情穩定獲得控制,同時延長患者的無惡化時間(即腫瘤控制時間),可從7周延長到20周。 軟組織惡性肉瘤簡介 軟組織惡性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是源自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佔所有癌症的1%。 軟組織惡性肉瘤共有50多個不同的病理類型,並在發病機制、基因變異與臨床表現上有很大的差異。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有可能良性嗎?
惡性軟組織肉瘤是由一群各不同,但都少見腫瘤所組成的家族,有非常多種不同組織型態,染色體異常相當大差異;因此,對此類惡性腫瘤治療理應因人而異,但即使在醫學相當進步的2014年,化學治療對於無法開刀切除的惡性軟組織肉瘤仍只是標準的控制疾病手段。 展望未來,標靶藥物加上傳統化學治療能在軟組織肉瘤治療依腫瘤標記及病人身體狀況來制定一個 “tailor-made (量身訂做)” 的治療方式。 標靶藥屬二線治療 早期軟組織肉瘤可經手術切除,或配合電療和化療作輔助;如果病情已屆晚期,就會用俗稱紅魔鬼的化療藥加電療為主。 龍浩鋒續指,「一線化療失效的話,二線仍有4種化療方案可以選擇,以及標靶藥帕唑帕尼。」帕唑帕尼適用於多種軟組織肉瘤,外國研究亦顯示,使用帕唑帕尼對比安慰劑的組別,無惡化存活期長了3個月,達到4.6個月,惡化風險下降了69%。
軟組織肉瘤標靶: 惡性軟組織肉瘤要看哪一科?
惟會出現疲倦、腹瀉、噁心、高血壓等副作用,患者需要定期檢查肝和心臟功能。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癌症病程發展的重要機轉之一。 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及其受體為抑制血管再生的重要標靶。 目前的研究已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現量與軟組織惡性肉瘤的惡性度、期別與存活有相關性。
軟組織肉瘤標靶: 疾病百科
從前軟組織肉瘤的個案不少都需要截肢來清除癌細胞,但隨著醫學技術進步,目前約有9成個案毋須採用這種相對極端的方式,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也是可行的選項。 當然,大前提是患者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萬一肉瘤已擴散開去,破壞其他組織,屆時便需依靠截肢,方能防止癌細胞繼續擴散到更遠的器官。 嚴格來說,肌肉癌泛指生長在連接及支撐身體結構之組織的惡性腫瘤,除肌肉外,還包括脂肪、血管、神經線等。 軟組織肉瘤標靶 以身體部分計,軟組織肉瘤雖可發生於任何一處,但一般而言,四肢和腹部最常發現這種腫瘤。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龍浩鋒指,Shirley所患的軟組織肉瘤為惡性原發性腫瘤,是骨骼肌肉肉瘤的一種,佔惡性肉瘤的八成左右,患者的皮下會出現不明腫塊,頭部、頸部、手腳、身體軀幹及腹部及腹膜後。 而根據醫管局的資料顯示,本港粗發病率為2.9(每10萬人),每年新症平均僅20宗,惟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9歲,發病高峰從45到90歲不等,意味着此症可能出現在患者的人生黃金期,影響事業及家庭生活。 醫師會初步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及症狀作了解,並執行檢驗進一步確診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軟組織的診斷包括影像檢查和組織切片:影像檢查主要目的為檢察肉瘤的生長部位及生長情形,以便醫師確診。 軟組織肉瘤屬於一種良性腫瘤,目前雖然軟組織肉瘤較少見,但是轉移的程度高,易轉變為惡性。 軟組織肉瘤來源於脂肪、筋膜、組織、淋巴及血管,因此軟組織肉瘤可以生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常生長在肢體和後腹腔的位置。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
「福退癌」的常見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噁心、體重下降及血壓升高等, 而「賀樂維」的常見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掉髮、便祕、白血球下降及周邊神經病變等, 但都仍在臨床可處理的範圍之內。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標靶2025 這些用於治療惡性軟組織肉瘤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及化療藥物, 副作用輕微, 但是治療成效相當優越, 能明顯縮小腫瘤, 並使病人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提供病人在治療選擇上的新方向及新希望。 單一藥物:
不過,腫瘤真正能縮小的病人並不多,大部份治療有效的病人腫瘤呈持平穩定狀態。 不論患者是接受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抑或標靶治療,事後均須定期覆診,以便醫生了解康復進度,並監察癌症復發甚至患上另一種癌症的風險。 與此同時,患者也須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戒酒、恆常運動、均衡飲食等,一方面促進自己身體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避免觸發癌症復發。 透過各種檢查方式,醫生可掌握患者體內肉瘤的狀態,並判斷患者癌症的期數,從而制訂最佳的治療方案。
軟組織肉瘤標靶: 肌肉癌發病及存活率
如上文提及,軟組織肉瘤可劃分多個類別,這視乎基因突變發生的位置和涉及細胞的種類。 她前後經歷了9次化療,並服用化學藥物紫杉醇,最近複診時醫生更建議她使用標靶藥治療。 她本以為現時他的原味及擴散腫瘤都縮小了2厘米,轉移到骨及淋巴的腫瘤已經消失。 藝人林子博太太Shirley在2018年時開始胃痛,外遊泰國時曾連續4日不停嘔吐,每日少則嘔吐2小時,多則達6小時,其後她去醫院做身體檢查卻未有發現異常。 直到2019年初,她開始感到心胸痛,經歷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正電子掃描等檢查後,確診平滑肌肉瘤四期,胃中肉瘤直徑更達6厘米,腫瘤並已經移至骨、淋巴等,成因不明。
軟組織肉瘤再細分多種類型,亞洲地區較常見的包括平滑肌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瘤及滑液肉瘤。 患者的皮下會出現不明腫塊,最常出現在頭部、頸部、手臂、腳部、身體軀幹、腹部和腹膜後。 本港患者的發病年齡中位數是五十九歲,曾有九十八歲長者出現上述病徵。 第三期臨床試驗 PALETTE (PAzopanib expLorEd in SofT-Tisue Sarcoma) 是由EORTC所主導進行的國際多中心,雙盲,以安慰劑為對照組的第三期臨床試驗。
一旦確診此病,預期五年存活率僅約一半,確認患上這種腫瘤的階段愈後,存活率則相應遞減。 另外,對於血管新生抑制治療有療效的惡性肉瘤,如血管惡性肉瘤(angiosarcoma),腺泡狀軟組織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等,福退癌也可能發揮一定的治療效果。 一名三十八歲婦人,兩年前因為腹部腫脹而持續血尿、腰痛不止,本以為是婦科疾病,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才發現,原來病灶在腎臟,有一顆十五公分大的腫瘤,且已遠端轉移,肺部伴隨五至六顆三公分大的腫瘤群,確診為「軟組織肉瘤」。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 HTC 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 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
EROTC綜合第二期及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在總共344個接受福退癌治療的病人中,有76個病人同時為長期治療有效患者(治療超過6個月)及長期存活病人(存活超過18個月)。 在這12位病人中,9位年紀小於50歲,9位是女性,4位是平滑肌惡性肉瘤,9位是低或中度惡性的腫瘤。 美國癌症協會綜合當地2019至2015年的數據,發現如軟組織肉瘤於診斷時未有擴散跡象,5年存活率高達81%;如已擴散到周邊結構或淋巴結,5年存活率將降至57%;如已大規模擴散到遠距離的部分,例如肺部,存活率將大幅削至只得16%。 4年半前,78歲的吳伯伯因呼吸困難就醫,診斷肺癌第四期,剛開始在某醫院以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2個月後雖然胸水減少、呼吸改善,在轉診時蕭吉晃醫師發覺單側腳步無力惡化,確認是癌細胞轉移至腦部,造成類似中風症狀。 吳伯伯與醫師討論後,改以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2個月後追蹤,腦部明顯腫瘤變小,到今年已83歲的吳伯伯,病情控制良好,生活也都能自理。 對於一般情形下,癌症發生的原因為DNA的突變或先天缺陷,導致細胞生長錯誤,並累積形成腫瘤。
軟組織肉瘤標靶: 「軟組織肉瘤」難察覺易擴散 患者冀標靶藥納入政府安全網
化療無效的、非脂肪惡性肉瘤的軟組織惡性肉瘤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每日安慰劑(123位病人)或福退癌800毫克(246位病人)治療,直至腫瘤惡化,不可接受的毒性反應,死亡,或病人要求退出。 不過在之後的分析發現,原本被歸類其他惡性肉瘤的兩位病人,應為脂肪惡性肉瘤。 因此在脂肪惡性肉瘤病人這組最後的第12週的無疾病惡化率應為26% (5/19)。 福退癌對脂肪惡性肉瘤的效果目前仍不清楚,但一些醫師的經驗發現其實可能還是有效。 由於脂肪惡性肉瘤是軟組織惡性肉瘤中最大的族群,若就此將這些病人排除在外,相當可惜。
軟組織肉瘤標靶: 分類文章標籤: 軟組織肉瘤
目前標靶藥物已能成功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減少截肢、感染、噁心嘔吐、造血功能低下等副作用。 如果根據傳統病理形態學及組織染色分類,可大概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由各種軟組織癌化所發生的,包括脂肪、骨骼肌與平滑肌、神經及神經鞘、血管及各種結締組織;另一類則是由骨骼細胞癌化所發生的惡性骨細胞肉瘤。 大部分惡性軟組織肉瘤最重要的治療方式是開刀切除, 但腫瘤太大而不易切除,或是大範圍切除腫瘤會造成生理功能嚴重缺失,或是診斷時就已遠端轉移,這些患者就常必須先接受化學治療或合併放射治療,來控制病情。 本文將討論各種軟組織所發生的惡性肉瘤之化學治療,特別是轉移性肉瘤的化學治療現況。 蘇祐立醫師指出,軟組織肉瘤治療以完整手術切除為主,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為輔。 由於許多軟組織肉瘤的惡性度與復發機率高,加上傳統化療藥物副作用大,臨床雖以手術切除合併化療為主要方式,但對患者來說,反覆接受手術切除相當折騰,猶如「拉鍊人」重複開肉、待傷口癒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軟組織肉瘤標靶: 標籤: 軟組織肉瘤
白禮源說,對於晚期已出現轉移的患者,化學治療的有效率約在20-30%,而且通常控制一段時間後腫瘤會有抗藥性產生,後線化學藥物效果並不佳。 目前健保給付一種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其作用機轉是使血管無法增生,讓腫瘤得不到養分而萎縮,對晚期的患者而言,抗癌路上又多了一項武器。 惡性軟組織肉瘤初期可能沒有什麼症狀,等到腫瘤長大到一個程度向外侵犯或壓迫造成神經疼痛或器官壓迫時,往往腫瘤體積已經相當巨大,不易以手術完整切除,造成治療上的困難;而且這類腫瘤惡性度也相當高,非常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遠端器官,如肺臟及肝臟等,預後不良。
軟組織肉瘤標靶: 健康醫療網
至於針對脂肪肉瘤, 健保則自去年12月1日起給付eribulin (halaven, 賀樂維) 單獨使用於治療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性脂肪肉瘤之成人患者, 且先前應至少接受一次含anthracycline之全身化療。 惡性軟組織肉瘤初期可能沒有什麼症狀, 等到腫瘤長大到一個程度向外侵犯或壓迫造成神經疼痛或器官壓迫時, 往往腫瘤體積已經相當巨大, 不易以手術完整切除, 造成治療上的困難;而且這類腫瘤惡性度也相當高, 非常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遠端器官如肺臟及肝臟等, 預後不良。 一般而言, 約有50%的惡性軟組織肉瘤生長在四肢, 15~20%生長在後腹腔, 另外約有9%生長在頭頸部。 針對惡性軟組織肉瘤的治療原則, 最主要是手術切除, 術後再施行輔助性放射治療來加強療效。 惡性軟組織肉瘤發生的位置如果是在四肢部位, 比較容易完整切除, 但是如果腫瘤體積過大, 或是生長在腹腔或胸腔無法完整清除時, 也可考慮先施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來縮小腫瘤, 之後再進行切除。 由於軟組織惡性肉瘤一開始腫塊小、不一定疼痛,有些位置較深層,不易被發現或診斷,病患通常要等到腫瘤愈來愈大,已經摸的到,或壓迫到神經、血管產生不適才會就醫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