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鴿形成前,香港天文台已在「九天天氣預報」預測2017年8月23日有熱帶氣旋吹襲,天氣惡劣,有狂風大雨[5];但天文台沒有在天鴿移入南海前發出「特別天氣提示」作更高調警示。 颱風襲港2025 2017年8月22日凌晨天鴿移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天文台在早上8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6],當時天鴿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660公里[2]。 天文台表示會在黃昏考慮發出三號信號,天鴿在翌晨最接近香港,並可能在距離香港100公里範圍內掠過,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水浸,市民應盡快完成所有防風、防水浸措施[7]。 除了高溫外,天鴿也令香港的空氣質素轉差,環保署一般和路邊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錄得8或以上,屬甚高水平,東涌更錄得10+嚴重水平[9]。
-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樹木管理部門每年風雨季前會為人流車流高地區樹木進行風險評估,並採取風險緩減措施,但遇強風或大雨等不穩天氣,均可能令樹木結構受影響倒塌。
- 澳門氣象局預測今年會有5-8個颱風襲澳,風季大約在六月中旬前開始,屬於正常至偏多,且可能受強颱風或以上級別影響。
- 7月16日凌晨2時,中國氣象局率先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 本港17個水塘中,更有10個的容量在10月16日仍達爆滿100%,包括香港仔下水塘、香港仔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篤水塘、大潭上水塘、石壁水塘、九龍副水塘、石梨貝水塘、九龍接收水塘、城門水塘。
- 香港園林及樹藝專業人員總會主席黎家銘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政府雖有巡視樹木,但可能有樹木存在潛在危險,打風時要注意一些高大和枝葉茂盛的樹木,因它們較「食風」;另要留意一些樹木的樹幹有否傷痕和腐爛情況,巿民要避免在上述的樹木下逗留。
- 受天鴿前沿下沉氣流所影響,八月二十二日本港天氣悶熱及有煙霞,多處地區的氣溫上升至37度或以上,而當天下午二時左右天文台的氣溫更高達36.6度,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
此後橫瀾島持續風速繼續急升至超過每小時130公里,而長洲泳灘也受到偏東颶風影響,另外天文台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當中,長洲、機場、西貢、流浮山和啟德亦先後出現烈風或暴風,三號及八號信號達標,其餘3站亦先後吹強風。 九號信號維持只有1小時,天文台在上午9時10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24],當時天鴿移至天文台總部以南約70公里[2]。 颱風襲港 是次為繼2012年颱風韋森特後,天文台5年以來首次發出九號和十號信號。
颱風襲港: 地區 最高持續風速達強風(6-7級風) 最高陣風
天文台指,颶風程度的東至東北風正影響香港東南部,隨著天鴿移向珠江口西面,香港會轉吹東南風,屆時颶風會擴展至其餘地區,十號信號會維持數小時,市民應留意破壞性的風力,和可能發生的山泥傾瀉、水浸,切勿離開家中或有屏蔽地方[25]。 颱風襲港2025 但最終香港處於天鴿的對流空隙[26],大部分地區雨勢較弱,只有南部地區受颶風影響。 香港廣泛地區刮起偏東暴風,南部地區持續吹東至東南颶風,橫瀾島和長洲分別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達每小時142及133公里[27][28];多個潮汐站的海水高度亦升至4米左右,沿岸出現海水倒灌,嚴重水浸。 天鴿於上午10時最接近香港,在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南約60公里掠過[2]。
4月19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颱風襲港2025 晚間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1W。 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TD02。
颱風襲港: 颱風威馬遜致菲律賓38人死後趨向華南
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和澳門氣象局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颱風襲港 7月15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304,並命名「泰利」。 颱風襲港2025 7月14日凌晨2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編號TD05。 上午9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下午2時,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將其降格為颱風。 下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晚上8時再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輕度颱風。 同時,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將其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颱風襲港: 水塘存水量急升9個百分點
天鴿所觸發的風暴潮導致本港多處沿岸地區出現嚴重水浸及破壞,當中包括大澳、石壁、梅窩、長洲、杏花邨、小西灣、鯉魚門、將軍澳、沙田、大埔、西貢、元朗及流浮山等多個地區。 颱風襲港2025 據報大澳的水浸較二零零八年黑格比更為嚴重,水浸預警系統在風暴期間啟動,多名居民需要疏散。 鯉魚門一帶亦出現嚴重水浸,海水湧入多間村屋及店舖,多名村民被水圍困,需要消防員協助疏散。 杏花邨海濱長廊一帶嚴重水浸,海水湧入邨內,有地下停車場被海水淹浸。
- 因光纖電纜受損,長洲及坪洲的對外通訊服務受到影響。
- 下周一水氣稍微減少,劉宇其說,下周一西部降雨集中清晨上午,午後山區、東部有午後陣雨;下周二、下周三「卡努」靠近華中沿海,離台灣接近,外圍環流帶來降雨,東部有午後雷雨,下周四、五受西南風影響,中南部天氣不穩定。
- 4月11日上午6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降為「低」。
- 沖繩31日下午將發布風暴警報,由於颱風規模較大,日本氣象廳已提醒民眾需要提前做好預警準備。
不過隨後酷熱天氣引發的強烈對流疊加天鴿的外圍雨帶開始影響香港,狂風驟雨下各區氣溫於短短半小時內急降約攝氏10度,打鼓嶺及濕地公園更急挫攝氏12度[10][11]。 多區創有紀錄以來最大溫度跌幅,打破1987年強烈寒潮影響香港時的紀錄,同時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中,機場率先錄得強風。 在半圓效應下,香港處於天鴿的危險半圓,再加上其環流緊密,發出八號信號後不久多處地區風勢旋即急速增強,刮起東北烈風並有狂風大雨和翻起巨浪,尤其南部地區和離岸。 在天鴿開始正面吹襲香港時,其中心附近的一道強烈雨帶爆發和橫掃之下,風力短短兩三小時內飆升到暴風程度,橫瀾島更首當其衝地受颶風影響。 天文台在早上8時正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1];由於南部地區風力急升,10分鐘之後、八號信號生效不足3小時,天文台在早上8時10分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22],當時天鴿集結在天文台總部之東南偏南約100公里[2],急劇增強為強颱風。
颱風襲港: 香港
晚間天鴿進一步移入內陸,天文台在晚上8時4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7月21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 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305,並命名「杜蘇芮」。
颱風襲港: 颱風杜蘇芮襲台 28日全台停班停課一覽
連續多日的狂風暴雨,多處出現水浸變成澤國,而本港水塘的總存水量亦由67.96%,急升約一成至76.89%。 第6號中度颱風「卡努」31日下午2時中心位於台北東方1050公里之海面上,以北北西轉西北的方向朝琉球群島前進,速度逐漸減慢,預估周四(3日)距離台灣最近。 颱風襲港2025 天氣風險公司預估,周三到周五 迎風側的西半部將轉為短暫陣雨天氣,其中中北部山區受地形舉升作用加成,可能有大雨發生機會。 杜蘇芮颱風日前對南台灣、東部地區造成影響,許多地區傳出些許停電、路樹坍倒的災情,而今年第六號颱風「卡努」緊跟在後,目前路徑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基本上會從台灣北部上空經過。 颱風襲港2025 天氣職人吳聖宇在臉書指「下週一是卡努颱風來到琉球附近時,轉彎的角度將是會不會靠近台灣的關鍵,從下週二起台灣附近降雨機會有明顯提高的可能性」。
颱風襲港: 「可能移向廣東東部沿岸」機率調高
4月20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率先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301,並命名「珊瑚」。 4月11日上午6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降為「低」。 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TD01。 7月30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率先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同時,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率先將其升格為颱風。
颱風襲港: 影響
6月8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水域的颱風。 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23年太平洋颶風季。 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23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於此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
颱風襲港: ‧ Live/卡努暴風圈恐周四觸陸!1縣市有機會「颱風假」 最新路徑曝
南灣倒塌大樹屬康文署管理,該署表示高度關注塌樹意外,向傷者表示慰問,事後即時圍封有關位置和通報發展局樹木管理辦事處,會安排檢查南灣泳灘範圍內其他樹木以確保安全。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樹木管理部門每年風雨季前會為人流車流高地區樹木進行風險評估,並採取風險緩減措施,但遇強風或大雨等不穩天氣,均可能令樹木結構受影響倒塌。 呂宋的高山地形會破壞熱帶氣旋結構,導致熱帶氣旋出現高低層不重疊(高低層分離)現象,強度會被削弱。 登陸呂宋後的熱帶氣旋一般會採取比預期偏西的路徑移動,故將較為遠離澳門,對澳門威脅較低。 下周一水氣稍微減少,劉宇其說,下周一西部降雨集中清晨上午,午後山區、東部有午後陣雨;下周二、下周三「卡努」靠近華中沿海,離台灣接近,外圍環流帶來降雨,東部有午後雷雨,下周四、五受西南風影響,中南部天氣不穩定。
颱風襲港: 熱帶風暴及強烈熱帶風暴正面襲港爭議
氣象機構根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最高持續風力來評定強度,而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共有六級,最弱為熱帶低氣壓,最強為超強颱風。 超強颱風「山竹」周日襲港,全城嚴陣以待,天文台最新預測顯示,現時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40公里的「山竹」,移動路徑有變,最快周六(15日)先登陸菲律賓北部,令其中心持續風力稍減,而之後廣東沿岸登陸地點亦西移至雷州半島一帶。 不過天文台指出,「山竹 」環流廣闊, 對廣東沿岸構成相當大威脅。
颱風襲港: ‧ 美國打工4個月賺50萬! 同時3份兼職+自律省錢
用來命名的這些名稱是由14個成員國或地區各提供10個,然後以各國英語名稱的首字母排序[註 1][參 5]。 藍色體字表示今年已經使用過,粗體名稱則表示該風暴活躍中,未使用之名字則以灰色字體表示,橙色表示下一個將會使用的名稱。 2023年的風暴名稱可能會與2000年、2005年、2006年、2012年、2017年及2018年的部分風暴名稱相同。 澳門氣象局預測今年會有5-8個颱風襲澳,風季大約在六月中旬前開始,屬於正常至偏多,且可能受強颱風或以上級別影響。 天文台也修訂預測移動路徑圖,稍為向西調整,預測登陸位置由之前福建廈門泉州一帶,西移至樟州南面東山島,向西移近香港約100公里,即在香港以東的400公里登陸,只掠過台灣南端恒春半島外海,不登陸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