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倘若戶籍內並無戶主的在生配偶,有關租約亦可批予單位內居住的其他認可家庭成員,但他們必須通過全面經濟 … 與房委會「富戶政策」相若,若住戶在本港擁有住宅物業、或家庭入息超過申請出租屋邨入息限額的5倍,或家庭總資產淨值超出申請出租屋邨入息限額的100倍,便須遷離其單位。 公屋世襲制 若住戶在本港並無擁有住宅物業,但入息超逾申請出租屋邨入息限額2倍但不高於3倍,則須繳交倍半租金;而入息超過申請出租屋邨入息限額3倍但不高於5倍,則須繳交雙倍租金。 房協行政總裁黃傑龍昨表示,房協多年來均有探討實施「富戶政策」可行性,亦同時聽取不同持份者的意見。 自1987年起,房委會即實施「富戶政策」,並於去年12月起通過收緊富戶交還公屋條件;惟負責管理20條公共屋邨的房協指,由於缺乏相關房屋條例賦予權力,故無法調查住戶入息,只能倚靠富戶自行遷出單位。 現時制度下,戶主去世或有特別理由如回鄉養老等,遷出單位後,其配偶可無條件獲批該單位的新租約,即俗稱「轉名」。
公屋世襲制: 公屋世襲制99年結束
他認為如要在其後6年內追回少建的公屋單位,實有賴市民大眾、政黨、各級議會及地區團體等,支持政府改劃用地或拓展新土地,以增建資助房屋。 有學者認為,石硤尾大火是香港公共房屋發展的分水嶺事件;也有學者認為,香港政府對公共房屋的投入,實為1950年代以來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當時的徙置大廈沒有獨立廁所或廚房,在頂層則設有天台小學,方便住在徙置區的兒童上學。
- 特首林郑月娥以2018年居屋出售计划为例,单位售价将为“评估市值”的52%,而非原本的70%。
- 先秦時代,中國實行世卿世祿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們的爵位、封邑、官職都是父子相承的。
- 1978年,首批居屋包括葵涌悅麗苑、觀塘順緻苑、柴灣山翠苑、何文田俊民苑、香港仔漁暉苑及沙田穗禾苑推出。
- 香港公屋分为出租永久房屋、资助出售房屋、出租临时房屋数种,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及香港房屋协会提供,由房屋署统一管理。
- 階層流動問題雖然在討論聲量中僅位居第四位,但其悲觀情緒指數卻是最高的。
倘若有合理而值得體恤的理由,及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定於公屋申請水平的「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和「住宅物業權審查」的規定,房委會會將個案轉介相關政府部門/機構進行評估及推薦,以考慮分戶申請。 惟以此審批標準,無疑變相容許部分有能力在外租樓或置業的人士,可繼續佔用公屋資源。 公屋世襲制2025 據報道,有部分公屋戶主甚至在晚年時,把原非公屋住戶的子女「加名」成為單位家庭成員,以便日後繼承單位。
公屋世襲制: 富戶政策入息資產限額( 2021 年 4 月 1 日生效 )
隨後,房委會架構亦因而被大幅精簡;至於房委會代建校舍的工作,亦自2005年位於石排灣邨的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落成而終止。 至於房屋署建議調高公屋申請的入息上限5.8%,一人家庭由9,670元加至10,100元,另資產限額調升7%。 公屋世襲制 黃成智指,會上對加幅並無大爭議,認為受通脹等因素影響有需要調高上限。
香港特區政府曾在回歸初期針對公屋定下了“三年上樓”承諾,但由於土地供應不足、建設速度緩慢等問題,這些年來公屋輪候的時間卻離該政策目標漸行漸遠。 如圖1所示,自2015年以來,香港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長度持續攀升,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9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達到了3.8年,兩者均創下了22年來的最高記錄。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住房是香港“老大難”的問題,其中公屋議題尤為受關注。 公屋世襲制 截至今年9月,香港的公屋已逾80萬個單位,居住了超過210萬港人,但公屋輪候冊的數字依舊每年不斷遞增。 若果本身條件許可,公屋住戶可以選擇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購買房委會或房協轄下的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的單位,包括綠置居計劃、居屋第二市場(即白居二)和房委會的新居屋。
公屋世襲制: 香港島:
凡全家總入息不超逾公屋入息限額兩倍,可獲批繳交原有租金;如入息為兩至三倍者,可獲批繳交倍半租金,另加差餉的新租約;而入息超出三倍,而資產不超出者,則需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若住戶有照顧戶主的需要,或須依靠戶主,可申請親人有條件暫准居住。 申請人需提供有效文件證明雙方關係,並須每六個月申報居住狀況。 公屋世襲制 當照顧或依靠戶主的條件不再存在,有關人士須於三個月內遷出。
公屋世襲制: 世袭制确立
申訴專員公署曾主動調查公屋機制,今年初發表報告亦指,租戶即使擁有私人業權仍可居於公屋單位,當局宜進行全面檢討。 報告又提到繼承公屋者的入息審查上限,比入息中位數高出甚多。 公屋世襲制2025 以本港四人家庭為例,月入中位數不足4萬元,但繼承租住的住戶家庭入息限額卻逾7萬元,以此入息仍可繼續租住公屋,似乎遠離資助公屋是為幫助經濟上負擔不起租住私樓人士的原意。 房委會自1987年起實施「富戶政策」,早年主要采取「雙軌制」,即公屋住戶的入息及資產,同時超出入息限額3倍及84倍,才須遷離單位。
公屋世襲制: 富戶政策下,年長者家庭的入息及資產淨限額會否不同?
該網民於「香港討論區」分享指,老爺現年80歲,奶奶剛去年過身,目前由女兒照顧。 公屋世襲制 直到今年,老爺突然表示要娶內地女子為妻,以便來港照顧自己,並稱兩人已有30年感情,感情深厚,「要畀個(香港)身份證同名份佢」。 子女們聞言亦晴天霹靂,更斥整件事十分荒謬,「佢哋過去30年各自中港生活,何來跟老爺,何來犧牲青春?」。
公屋世襲制: 香港公共房屋
庶子为小宗,王封其为诸侯,或留在中央为卿大夫。 诸侯、卿大夫或士,各为本支的大宗,其嫡长子为职禄继承者。 公屋世襲制 王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所以称“天子”。
公屋世襲制: 世袭制非洲
詞目:家天下 拼音:jiā tiān xià 釋義: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世代相襲。 在那時,一切財產都是公共所有(天下為公),首領依其才能選舉產生(選賢與能)。 講到禹以後的社會時,指出國家財產成了一傢俬產(天下為家),私有制已成合法,父死子繼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大人世及以為禮),有了“禹傳子,家天下”的制度。
公屋世襲制: 香港討論區 提示信息
另外,部分租戶將不受「富戶政策」影響,包括所有家庭成員年滿60歲或以上、所有家庭成員均領取綜援或社會福利署發放的傷殘津貼。 2、居屋是香港政府以各种方式资助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房屋,产权归居住者所有,但卖出房屋时要向政府补交地价,100万人受这个政策优惠而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是次綠置居及租置計劃單位,5月28日至6月10日接受合資格綠表人士申請,如果幸運中籤,究竟選購綠置居還是租置公屋好呢? 有網民就力數7項租置公屋的優勢,更形容「抵過綠置居」。 樓主的情況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人直指已沒有辦法,「冇計了你交了入息資產,只怪自己當初唔轉移資產先交」,亦有人認為「有能力就唔好再諗拎着數」,建議樓主兩兄妹租住私樓或買樓置業。 有網民則建議1個方法,可先向房署申請暫住,「資產超出咪用咗佢囉,再申請批新租約」。
公屋世襲制: 世襲制主要影響
他又直認,「綠置居」計劃以新單位換舊單位,一加一減下無增加單位流轉,但按長策報告建議未來十年有廿萬公屋單位落成,亦是提高公屋流轉的誘因。 世襲專政或稱家族獨裁,是以非法律認可的狀態進行的世襲傳承。 現代政治環境下的世襲專政,與世襲君主制相比,由於不具備歷史傳統,極易受到挑戰。 從魏晉時代開始,爵位世襲被進一步區分為世襲罔替和世襲。 前者的意思是世襲次數無限、而且承襲者承襲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後者的意思是世襲次數有限、而且每承襲一次,承襲者只能承襲較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 與爵位相同的封邑雖存,但從實際占有土地,轉變為占有經濟利益。
公屋世襲制: 出租臨時房屋
居屋的售价一般为市价的7成左右,同样有很严格的申请审核,需排队抽签轮候。 它是”居者有其屋”计划的简称,原意是为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又不合资格(或不愿意)入住公屋的市民提供另一种选择。 公屋世襲制 因为生活负担相对较小,他们反而有一些余钱到茶餐厅、茶楼消费。 荃湾、沙田、大埔、元朗、天水围、将军澳等都是公屋聚集区,形成了一个个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 香港超过200万人居住在73万套公屋之中,占人口比超过三分之一。
最新公屋輪候時間又再延長,根據房委會最新數字,一般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再增加至6.1年,比去年底公布的5.9年再增加逾2個月。 當中長者1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3.8年增加至最新的4年。 打破了以前模糊的界限,統治者就是統治者,被統治者永遠是被統治者。
但薩利克法典的本意並非剝奪婦女的繼承權,而是避免土地由於婦女結婚落入村社之外。 與之相對的,有些繼承體系就允許女性成為繼承人。 在世襲君主制制度中,所有君主來自於同一個家族,王位在家族內部從一個成員傳給另一個成員(通常是父傳子,也有可能是兄傳弟、叔傳侄等等)。 世襲系統有政權穩定、延續性好和可預測的優點,這來源於家族成員之間的忠誠和親和力。 世界上大多數現存及曾經存在的君主制國家均採用這種政體。
根據目前房委會的規劃,未來5年香港公屋的供應量並不能滿足香港市民的需求。 據統計,香港目前約有15.37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10.08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合共25.45萬宗。 這意味著,未來至少需要20萬個以上的公營房屋單位。 數據顯示,未來5年公屋預計的建屋量僅有69100個單位,即使能夠順利落成實現交付也未能滿足一半申請者的需求(如圖2所示)。 由此可見,公屋短缺的局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難以扭轉,香港基層市民也不得不繼續在漫長的等待中“煎熬”。
為此,房協昨宣佈將於今年9月1日起推出「富戶政策」,但政策只適用於新入住房協出租屋邨的申請人,或現有租戶將租約轉換予非戶主配偶的情況,其餘租戶則不受影響。 進一步分析,公屋流轉性差既有客觀存在的置業階梯斷層導致公屋住戶難以上流的問題,亦有公屋政策自身存在的問題需要檢討。 如圖6所示,根據房委會新的公屋富戶政策,如果住戶的入息或資產超過申請限額5倍或100倍,則需要遷出公屋單位。 舉例而言,一人申請者入息限額達到64700或是資產淨值限額達到130萬才需要遷出公屋,否則即使超過一定限額只要交付1.5倍或2倍的租金就可以繼續租住在公屋單位。 值得注意的是,如圖7所示,今年第三季度私樓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僅有36200元,相比之下這樣的公屋富戶上限審查可謂是非常寬鬆了。
公屋世襲制: 世襲制掌教
买入居屋后,房主转让、出租等行为都受到限制,房主必须向房委会缴付地价差后,才可把房子在公开市场出租、出售。 居屋亦可让收入相对较高的公屋居民加快腾出公屋单位,供有需要人士居住。 公屋世襲制 居屋产权不完整,不可以转卖,除非向政府缴交了地税差价,名字大部分以“苑、阁”结尾。 “居屋”:居屋是于1970年代开始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兴建的,为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的市民,提供出租公屋以外的公营房屋。 公屋世襲制 有關單位會發信要求住戶調遷,但住戶唔願意,而又冇欠租,佢地唔會有進一步行動,又會放埋一邊唔理。 住戶咪拖住囉,呢個部門係冇鬼用既欺善怕惡單位。
公屋世襲制: 人士家庭需受公屋入息審查
於2007年,居住在各类型公共房屋的市民占香港人口百分之四十九。 香港公共房屋可分为出租永久房屋、资助出售房屋、出租临时房屋数种,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及香港房屋协会提供,由房屋署统一管理。 假如申請者向房署申報時,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及忽略提供指明的詳情,將觸犯《房屋條例》,如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房署亦會向住戶追回因資料不正確而少付的租金,甚至收回他們現居的公屋單位。 該名網民本周四(3日)在「香港討論區」發文指,本來一家三口居於三人公屋單位,早前爸爸離世,兩兄妹便向房署申請轉新戶主,但需接受入息及資產審查。 兩兄妹繳交過去一年的銀行存款記錄及收入證明等文件,卻被房署發現收入和總資產均超出限額,要求他們於一個月內遷出單位。
公屋世襲制: 公屋「住宅物業權審查」
富戶申報表中有一部分供住戶填寫個人總資產淨值,此部分只供選擇分開以個人身份申報的家庭成員填寫,一般公屋住房多以家庭申報,則僅須於上一部分剔選資產水平,無須填寫此部分。 房委會前日召開周年特別會議,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提出為了加快公屋流轉,要研究收緊部分措施,如公屋戶主離世後,公屋可轉名予子女的制度,有如世襲,他指現行做法寬鬆,需研究更嚴格的轉名標準。 舉例來説,當一位世襲君主去世或退位後,王位通常會傳給下一代的直系血親,如他或她的孩子,而且往往是較年長者。 當這個孩子死了,王位將再傳給他的孩子;如果此人絕嗣,則會傳給他的兄弟、姐妹、侄子或其他親屬。